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专访:风帆,升起在歌坛剧海上——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4 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专访:风帆,升起在歌坛剧海上



——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刘振球其人其事的意识流



  今年的初夏,间冷间热,或阴或晴。院落里插下去的一截葡萄藤,虽早已爆了几星绿芽,却迟迟不愿缠绵于窗下。唯墙角的一丛野木,郁郁葱葱挥动着叶掌,报道着季节热烈的生命力。

  这样的时侯,是很可以用来记忆起一些人和事的。故我记起作曲家刘振球来。

球哥(我和一些人一般叫刘振球球哥)其实现在与我都住在省歌大院内,但是,因为我对他的最初的记忆,可以回溯到我少年时期对他的印象,故这一远一近间离效应,也吻合了我此时作文的心境。

  记忆中,球哥似乎总是不太习惯于抬头走路的,碰到他,总是见他微含其胸,努力将头部前倾着,这样看上去,他多少就象形了一枚移动的问号。刘振球很少长年呆在剧院,也很少呆在长沙,他全国到处都有创作上和乐队指挥上的邀请,他的前倾着的形象,也是很适应于匆匆来去的。

  记得一年,我在上海读书,现任总政歌剧团编剧的冯柏铭来上海看戏,我们乡亲加同行,他便常常溜到戏剧学院我的宿舍里甩扑克,总是把夜极深地甩在窗外。柏铭君回不了招待所,便只得钻入我的被筒里,又总是要从提包里抽出一个剧本来哼诵,我瞄过一眼,就是歌剧《深宫欲海》的剧本。我当时没有料到,就是这个本子,后来居然打开了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扇前景之窗,被评论指出是中国歌剧的一座里程碑。我当然也没有料到,球哥正是因为担任了这部歌剧的作曲,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歌剧界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也才有了遵命在这份高端的、上海出版的《歌剧艺术》杂志上一展刘振球身世的机会。

  1940年,正当毛泽东同志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于内外交困之际,在他的家乡,却不适时宜、无声无息地出了个刘振球。球哥出生在一个长年为生计所困的手工艺家庭。父亲三岁过继到他的叔叔家,仗着从叔叔那里学来的一手冶熔民间装饰品和门环锁扣之类的技艺,走街串巷叮叮当当。在耐不住寂寥的时侯,也可能顺口哼一些花鼓小调,倒也悠然能牵出一条青石小巷来;或者倦于一隅等生意,也揣得了一二本老书,拿出来昏黄地摸着读。这一些生活的元素,却成就了球哥少年上进的用心和启蒙的教材,他一入学堂上的就是二年级,且一路功课门门优秀,,到毕业时,因为跳级,比与他同时入校的哥哥竟还早了一年!

  刘母虽不读书,却把鞋底纳得如小楷,那些破旧的花布,东拼西凑一番后,就成了好看的彩锦。刘母也唱得一些很优雅的“学堂歌”。抽一针哼一句,一针一句,就一一缝进刘振球音乐的记忆深处了。

  球哥的家面临湘江。江中年年要划龙舟,一年一度,民众们要将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轰轰烈烈地打发一阵。少年的刘振球,不但爱隔岸观看,也会扎一条草龙到家家去舞动,碰到开通的人家,便也可以换得一些糖果和零钱,那些回报,是否类同于球哥现在用乐思换来的稿费呢?

  不管怎样,就是在这样的民俗乡情中,作为作曲家的刘振球成长了起来。

他而且还成长成了一个集多种艺术风格的大家。他不但写民族歌剧,也写轻音乐剧、现代歌剧和花鼓戏与京剧。美国著名指挥、波士顿歌剧专家考德威尔看了球哥写的《现代的年轻人》后洋气地说:“好。中国音乐、美国节奏,好。”

解放前夕,球哥一家做生意做到了长沙,照例还是依习惯住在了湘江边上。球哥说,他先前总是与水结缘的。

  于是靠水吃水。

  上游不远处有个叫猴子石的地方,四季都泊着木排,放排的把式一靠岸便进城呷酒快活去了,球哥们就精光着身体去排上剥树皮,一捆一捆剥回家后,遇上天好日头大,便当街去晾透,这便是作曲家最早要应对的人间的烟火了。

  另一种吃水的办法,就是担水去卖。担的是井水,是后来随着毛泽东诗词而获得了赫赫声名的白沙井水。天未亮,便去排队挑水,一担卖得一分钱,一早上卖得十几担,赚得一二角钱。那钱是银毫子,闪闪亮,虽然不是音符,却也碰撞得动听。

  哦,那江。那井。那童年。

  球哥后来学过拉二胡,拉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他说,学二胡,他启蒙得比很多人晚,但在中学生全长沙市汇演中获过一等奖。而且是凭着一把掉了龙头的二胡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这与他那日日挑着映月的井水沿街叫卖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关于学二胡,他说他记得二个人。

  一个是一位少女。

  少女住在他家附近,是一家面铺老板的千金,约莫比球哥长二岁。少女长得什么样,球哥现在说不清了,他说那就是他当年能够感知的美的化身。少女家境稍好,无需去晾树皮以及挑井水,少女热衷于站在窗外唱些美丽的歌。南方的少女,唱得多的却是北方民歌《崖畔上开花》和《三十里铺》。而球哥,那时候更喜欢站在电线杆子听高音喇叭里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故而那少女的北方风情是深深吸引着少年刘振球的。他每每挑水至其窗下就不肯快走,久而久之,胆子壮大起来,就抱着一把二胡去窗外伴奏,刘振球本来悟性好,在少年的冲动下,悟性就更了不得,少女唱上句,他晓得伴下句,这样一唱一和之间,球哥就发狠要把二胡拉得更好了。

  于是,这时候在刘振球的音乐世界中,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另一个人——周丽文,这是一个待人极好的女音乐教师。在周老师那里,刘振球在已经感受到了音乐可以传情表意的基础上,还懂得了音乐是一门了不起的大学问。音乐不仅有瞎子阿炳,刘海砍樵,还有贝多芬、老柴等等。那时候,球哥终于调整了他人生的主攻方向,高考时,他放弃了本来要报自己学业中的优势理工科的意向,而是带着周老师送给他的那把二胡,闯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考场。

  这把二胡,不但让球哥登上了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还为他拉来的一位人生伴侣,而这已经不是那位会唱北方民歌的少女了,但她同样会唱歌,而且舞跳得好。她叫杨静。

  杨静是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相片被登在刊物封面上,胸前飘动着红领巾,极和善可亲的样子。我常去刘振球家里看足球电视转播以及聊创作上的事,我和球哥是两杆烟枪,杨老师耐烦得很,我们要掏烟时,她就总是笑眯眯地递过糖果来,说实在的,球哥能有今天的成就,杨老师真的是有功的,至少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黑白倒置的日子这方面,就难为一般女性所比拟。球哥写过一首歌颂老师的歌《山乡小渡船》,我觉得那旋律中就有球哥的一份真情在.

  这首歌,唱红了当时的小歌星张也。

  一把二胡为球哥拉来了不少珍贵的人生片断,但球哥并没有把二胡拉到底。

因为当时中国极缺民族音乐作曲人才,球哥因其良好的音乐悟性,在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又参加了一次特别的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他转入了作曲系。他的老师就是赵行道大教授。

  球哥改行后,一路更加发狠,在60年中国那段特别的“苦日子”里,他饿成了肺结核。但是,他的功课却营养充分,门门窜上了90多!64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成立了专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中国音乐学院,球哥便成了这所名校的首批学生。这个与中央音乐学院只一字之别的大学,在专业培养人才定位方面更见投入,其教学风格更重实践与体验,这个时期,球哥有机会长期生活在音乐的泥土中,他去了陕西、内蒙古等民间音乐富矿区。球哥首次公开发表的歌曲叫什么《萨拉愣开花向阳红》。不知道唱的是一些什么意思。但听说在草原上来传唱过好一阵子。

  在那里,也不知球哥有没有回想起儿时那个面铺老板的千金来。

  眼见大学生活就要游牧一般过去的时侯,文化大革命来了,校园改成了动物园,专关“牛鬼蛇神”,于是把球哥也赶到了煤矿,在地层深处用镐头写黑色幽默曲。

  球哥后来终于被分配回湖南时,不知领导是考虑到他是北京来的,还是领导认为京剧也当是民族音乐,他被分去了省京剧团,所以,我就与球哥成了忘年的同事。我其实最初也是考的歌舞团,但军代表觉得我条件不错,京剧当时是样板戏老大,所以我也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分去了京剧团。

  但是,球哥在京剧团比我干得好,他作曲并指挥的大小剧目有十多出,他用交响的手法,故事片的音乐感觉,再加上京腔京韵、锣鼓喧天演到了北京、拍成了电视,球哥是令人佩服的。(据说现在球哥还写川剧和巴陵戏)。而我后来在京剧团混成了做布景的“木工”。

  现在,我与球哥算是殊途同归,又都来到了歌舞团在一个创编室吃饭。球哥说,在京剧团敲锣打鼓的经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懂“戏”了,二是懂“味”了。戏是从艺术结构意义上说的,味是旋律的韵味。对此,我深有同感,我与球哥合作起来,也深感默契。我们的歌有一年拿过几个大奖,都有京味。球哥能成为中国歌剧的代表人物,京剧团对他是重要的。

  球哥是一位多产作家,更是一位在剧种、歌种方面多种经营的作家。球哥是一路顺风地发达起来了。然而,天有不测,在家庭方面,他却深受打击于1984年。

  那一年,他的会唱学堂歌的母亲去世了;

  那一年,他的会给我们冶炼金属般穷日子的父亲眼睛里突然失去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那一年,哺育了他整个童年的湘江,却吞没了他十七岁的长子的生命!

  残阳如血,江风似泣。

  湘江北去,依然是青山、红枫、白帆。但那北去的湘江,将如何向正在北京为中国武警文工团乐思飞扬的球哥交待呢!噩耗传来,部队首长钢铁般的汉子也无法举起那纸电报。我们的音乐家,第一次面对着一个无声的世界。

  球哥回家了,他捧到的是一只散发着年轻生命微热的骨灰盒。

  那一年,球哥不到五十,他一夜白发如雪。

  还是那一年,为了苦难的逃避,他携着妻儿回到了北京,回到了五线谱稿纸的面前。然而,祸事结伴而随,他的小儿子,在与战士们一起擦洗枪枝时,又不幸被枪栓咬去了一截无名指。

  球哥呀球哥,你应当倒下了吧?你还有什么道理再属于那优美的旋律呢!

  但是,你对我说,不能倒下,你说你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亲人,你不能失去另一个亲人——音乐!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这就是总是叫人佩服和景仰的球哥。

  翻开球哥的创作成果表,我看到,在1984年栏下,他重重填写着:歌剧《蜻蜓》、上下集电视剧《乡里妹子》、电视专题片《潇湘劲旅》、话剧《竹影清风》、歌剧《带血的百鸟图》、上下集电视剧《小天府的故事》等等。

  球哥与水结缘,水的精神与情怀被球哥身体力行地完美演绎着,水带给他太深的痛苦,同时又为他升起了一面不落的乐思的风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帆,将永久升起于中国的歌坛剧海之上。



               原载1988年《歌剧艺术》4、5期合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0 06:03 , Processed in 0.1025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