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6f27d01000c5f.html
经典教育知道一些,
广州的有多闻,
多闻吃肉,跟着工匪走,刘斌他自身还有心理障碍没突破,自己内心上还有私欲和自我的自以为是(当然这个是人都有,只是他比较更为....),以致觉得他讲话时候,缺乏一种气魄。而且多闻里面有人还吸烟喝酒,真是可悲。
经典教育,谁都可以拿来做,但是,个人的心性修养怎样,决定了所能达到的境界。
虽然,打坐练功是修的不错,可惜,唉,自身的心性的觉悟还是不够啊。
惠州的李和清下的天居经典教育,
http://www.eq001.org/
我倒是觉得他心性倒是蛮好的,是吃全素,我问他怎么做到让孩子们的父母接受给孩子吃素的?他说,因为我做的是对的,所以他们就接受了。
我问那个学堂的一个人,吃素的话,那在呼吸之间,也吸进大量的微生物,那不也算杀生?那人说,是,确实是杀生,但是这个是没有办法,不能不呼吸,佛陀说,一滴水里都有八万四千众生,喝水也是杀生,但这个并非有心去杀生,是出于无心和不得已,有心去杀生吃肉就不行了。而且这个戒律是心戒,若是心中还有贪欲,出于贪欲的心口腹享受去吃那些有鸡肉味鱼味道的豆制品,也是犯戒。
李和清一心本着教育人的理念做事,故而人家主动送钱来给他让他办学堂,人家主动把场地很便宜的租给他,让他办学堂。
一百万可以买什么?
如果家庭不和睦,孩子做人不端正,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钱财乃是为更好的为德行做对社会有利的事情服务的,不然,一边败坏社会赚钱了,一边自己的家庭乱了,社会环境乱了,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这钱多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呢?
所以人家愿意把钱给李和清让他去办学堂,可以救很多的孩子们,可以教育他们的父母们,所以,不断的开新学堂,马上就有很多的孩子被送进来接受经典教育。
称赞李和清。
呵呵,会去李和清那里好好的先他学习,然后无私的来办学堂吧。
办学堂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所以老师,学历低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用心,自己做人的道德一定要端正正直,其他方面的硬件设备是需要花钱的,但是,心力、正直,多一点心力,并不需要花什么硬性的成本,恐怕不会因为你做的好很多而薪水就多很多很多,也就当是对自己的磨炼,因为学堂是为服务大众的话,盈利不会很高的,所以拿不出高薪来给你们,除非是做高端市场,但是怎么做,都是从公司的利润中拿钱出来分配的,无法拿出高于利润的钱来发薪水的。
以做好事情为目的去做,或许绩效考核并不很公平,但是,你自己对孩子们的责任心,也会更被孩子们的父母所信任,会有更多的人了解你的为人,以后的路也会更加的广阔。
做事先做人,当然,一般社会所谓的“做人”的标准,本身是畸形的,究竟怎么做人,自己去认识自己,思考清楚。
以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导向,即使内部组织管理上,现在还有缺陷,也是可以,逐步改进的。
做事导向,自我退后,就事论事,做好事情,避免人治下的因人论事会导致的帮派朋党党同伐异。
关于责任心,我举个例子,
多闻学堂曾来过一个小孩子,他被送进来的时候呢,眼睛里充满了对老师的仇恨。原因是什么呢,他以前上的学校,一年四万的学费,因为他很调皮,总是和人打架,所以老师呢,对他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下令,不许任何小孩子和他玩,这个所谓的老师根本不配当老师,他之所以这么对待孩子,只是想少花点精力,然后可以继续拿那么多的钱而已,所以他根本就没把孩子当人看,只是当做,可以换钱的工具在看待,如果这个工具不好对付,那这个工具就成了障碍,那他就会设法排除这个障碍。
这样子的老师,比比皆是,他们自己心理和基本的意识有问题,他们想的是少花精力多赚钱,而没有责任心。
这个小孩子到多闻学堂来了之后,在我老婆的照顾下,一个星期就得到改观,虽然还是喜欢和其他小孩打架,但是,我老婆本着为孩子好的目的,对他进行引导,而且对他格外的照顾,所以他的心理问题也逐步的得到解决,他也有长处,我老婆逐步的引导他在其他孩子们面前表现他的长处,让他和其他孩子们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和他相处的更好,而导致他打架的心理上的压抑的心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所以,当我们面临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当我们想,事情没有障碍就好了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是自我中心的贪图享乐,因为自我中心,所以把孩子们当成障碍进行处理,不许其他孩子和他玩,为了自己的私欲,因为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从而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心理问题。
该有的态度是什么?
应该是,遇到顺利的时候,磨炼自己的心,不要得意,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警惕自己内心,看清楚自己内心的惰性和贪欲和阴暗面,因为有障碍,我们才能成长。
人生不是享乐,而是修自己的身心,认识自己。
当然对于孩子们打架,我也认为这种阻止小孩子们打架的方式是错误的,应该允许小孩子们打架,只是要给予引导,让他们自己明白,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他们观自己的心,引导他们认识该建立怎样的组织系统规则,怎样表现自己,认识到打架的缺陷,这样才对。
论语: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止,今汝划”。
若是自己能力不够,但是有责任心,即使走不动了,也会认为是自己的无能,而想要能更走的远,而不会埋怨,别人怎么这么烦不听话???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度化众生,你有多少种?你有认识自己么?
唉,很多搞经典教育的人啊,心性的修养还是不够啊!!!发心不正,责任心不够,想省事赚钱少花精力的心态是大大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6f27d01000alc.html
从人的心理上分析,当一个人受到惩罚的威胁时,他根本享受不到自由和尊严。一种极易得到特别强化的行为如果受到过分压制,那么这可能导致被压抑者背叛施加惩罚的群体。
神父被偷了银器,却对警察说是自己送给他的,
自我中心的人们,从“我”字支点出发处事,把损害“我”的利益的人放到应受惩罚的对立面,那么,冉。阿让便只能是一个人性扭曲更甚的罪犯,而神父的处理则使冉·阿让的“人性”复苏,最终变成一个受人爱戴的市长。这里,神父失去银器,并不是要唤回自己的利益,而是借助银器去唤醒对方身上沉睡的人性和人情。
每个人都有一种内部天性,这是潜能,而不是最终实现物。内部天性若被压抑、受挫,就会出现心理不健康,个体就不能健康地成长。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不是受挫时,人才能达到健康和自我实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6f27d010009u8.html
悲悯包容了一切痛苦煎熬的众生,而慈爱照遍所有快乐和苦难有情。
如同狮子不因任何声音而颤抖,一个人应不被恶言恶语忧恼;如同微风不粘网孔,一个人应不被这个无常世界的虚妄快乐所迷惑;如同出污泥不染之莲花,一个人应不被世间的诱惑所左右,而应永远的镇静、清醒、安详。
同最初三种品德一样,此舍离也有其直接敌人,即贪著(raga),它的间接敌人为无情和无知的冷漠。
平等的舍离能抛弃贪欲和嗔恚,平等公正为其主要特点。修习平等舍离之入既不执着于顺境,也不憎恶逆境。
他对邪恶者和圣洁者持有同一种态度,没有分别之心。
慈爱包容了一切众生,悲悯包容了痛苦之人,随喜包容了富者,而平等离舍却包容了善和恶,爱和非爱,乐和非乐。
一个人慈爱他人,他也被他人慈爱。任何对抗力量,敌对攻击,反面意识都无法影响受慈光照耀之人。内心安宁,他将居住在自己创建的天堂,即使那些与之亲近之人也将感受到那样的至乐。当一个人习惯性地感受到慈爱,并以言行表现出来,隔阂成见荡然无存,分别之心逐渐消失,小我在大我之中溶化。乃至没有任何我见。最后把自己和一切有情等同起来。这就是慈爱的终极。
菩萨慈爱一切众生,并与一切众生同体,没有任何种姓、信仰、肤色和性别之分。是佛教的这一慈爱试图消除一切分化自他之间的障碍。对菩萨来说,没有远近、敌人和外人,叛教者和不可触者,因为由智慧而成就的博爱建立了一切有情众生的兄弟情谊。菩萨是一名副其实的慈爱、友好、富有悲悯之心的世界公民。
聃觉老板原理:企业领导深谋远虑的智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6f27d010009qb.html
我办学堂,对于进入的人,当然会对基本的五戒要求的严格,对于这种依赖老师个人无形力量的人,我会给予股份。
即使我个人再有个人魄力,也该懂得放下,不要独占,给予别人更多表现的机会,反正有股份嘛,除了薪水还有年终分红,想他也不那么容易就离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