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高山流水入舞来---原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1 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专访:高山流水入舞来


——原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舞蹈家龙庭波纪实

             一、初识龙庭波

  在七十年代初,我就多次领略过龙庭波先生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不过那时候,我与他之间总是隔着一道厚重的帷幕和五彩的光芒。这叫小时就出演过全出舞剧《白毛女》中大春的我不免伤感。

  八十年代中期,从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回来的我,终于从湖南省京剧团调入了省歌的创编室,这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回归或旧梦重圆吧:小时候,招考我的就是歌舞团,哪知却被当时演样板戏火红的京剧团抢了去。这一去,就是十四年。

  初识龙庭波,我们是坐在一间小办公室开一个剧目的创编策划会,冬天,铁炉子烧得很旺。龙庭波,披一件蓝色棉布大衣,头上压一顶旧军帽,戴着老花镜,烟,一枝一枝点燃着,完全一副过冬老农的惬意。

  这就是龙庭波?

  是的。当他掐灭烟蒂要发言讲话的时候;当他讲话时,三句话就要"回"一次他的家乡湘西的时候;当他说起湘西就会手舞足蹈的时候;当他手舞足蹈时眼里就会如烈酒一般燃烧的时候。我更加确信:这就是那个龙庭波,那位苗族的舞蹈大家。

  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称他龙老。他叫我小曾(好像他叫我的儿子也叫小曾)。

              二、昔日龙庭波

  现在,来省歌我不是来圆舞蹈梦的,我是来写歌词或者舞蹈作品的。但我热爱舞蹈,这就正如同我不是湘西人同样热爱湘西一样。基于这点,我与老龙就有了许多可以展开的话题。

  一天,中国舞协《舞蹈》杂志社的两位编辑来湖南组稿,一聊,便嘱我一定要写写龙庭波。作为省歌的一员,我觉得这件事也是责无旁贷的,便应承下来,提笔,才发现除了老龙的一些舞蹈观和创编想法,对于他这个人的本身,我仍知之甚少。于是,我认真敲响了他家的门。

  “从长沙坐火车到吉首,再换长途汽车,你就到了保靖县境一座叫作吕洞山的山下,此山四季生烟,唯一洞可见天日。我的家,就住在山的那边。”龙庭波以这种方式与我扯开来。

  吕洞山,与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有关吗?我问龙老,龙老也说不清。但据说,湘西在若干万年以前的确是从海底升起来的。湘西,一片神奇的土地。

  龙庭波在家排行老大,有一弟二妹,现今还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耕作为生。龙庭波说,他家里的人,碰上好日子,现在是仍着苗装出街。龙庭波之所以最终没有在那片土地上着苗装出街下田,他说,这是因为他从小就打得一手叫绝的“猴儿鼓”。这“猴儿鼓”在当地同打秋千、耍狮子、舞龙灯、上刀梯、踩油锅、踏火梨一样,是苗民逢年过节、“赶秋”时一项显示年轻人好身手的技艺。分单人、双人、四人击鼓不等。遇上好的把式,那是断乎要打得山崩水裂、打得花开日落的。那激越和狂放的氛围,龙老说,可比当今的霹雳舞之类震撼得多。

  当龙庭波十六岁那年,也就是1953年,因为那一通好鼓,他被湖南省民族歌舞团从山那边领进了长沙城。第二年,他又一跃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进入了这所中国顶级“中西舞蹈结合”的学府。当时,他与赵青、陈爱莲同堂学艺,受教于苏联专家。

  然而,作为一名未经过系统训练的大龄学员,他只好被安排进了四年级,这就是说,他必须在三年之内,修完需六年完成的基本课程。最为糟糕的情况,还不是他的年龄以及当时他在经济上的无援无助;糟糕的是,在这位山里娃的身体基因里,又何曾注入过芭蕾舞元素呢!但是,山里人就是有股子犟气,白天,他一方面应付那些“洋气”的讲义和高难的动作;晚间,他就用一根练功用的绑带捆住双膝,让自已的笔挺着腿而入睡;或强迫自已长久像青蛙一样趴在床上练“开胯”。就这样,他所面临的困难,也果然像他的家乡的那些山水一样,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毕业考试,四门主科,他得了三个满分。他荣获了代表全班同学接受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接见的资格,还接过了由当时文化部长茅盾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

  龙庭波,作为建国后第一代受过专业训练的苗族舞蹈家,又重新回到了湖南的山山水水之中。

           三、话说龙庭波

  龙庭波,当他终于搞懂了什么是作为艺术的舞蹈之后,也就开始了他对于湖南舞蹈事业的开创与奉献。

  《刘海砍樵》,这种是龙庭波返湘之后主演并参与编导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湖南同名民间传说,之前,已有过成功的花鼓戏的版本。

  如何让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出舞蹈的花来,当然,在情感体验或体形上,龙庭波与那位传说中的刘海哥距离是不大的,但是,要让观众接受一个舞蹈着的刘海哥,这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龙庭波想到,必须首先为刘海哥设计并确立一个鲜明的舞蹈主题动作。舞蹈是一门带有高度局限性的艺术,但它又必须不断突破这种局限以表现出艺术的无限来,现在,在湖南的舞蹈语汇中,“刘海步”已经成了一门功课和专有名词。这是龙庭波的奉献之一,正如同体操比赛中的“某某跳”一样,成为了一种技术的高度。

  刘海哥,这位以砍柴为生的后生,终日扛着扦担、提着柴刀,步履艰难地登山劳作的形象,被这一个“刘海步”高度地概括和表现了出来,龙庭波说,这是因为,刘海哥的生活内容他太熟悉了。而“刘海步”的成功设计并被观众最终认可,这就完全因为龙老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找到了“刘海步”这样一架桥梁,从而使得沉重的生活状态成为了一个美的表现形式。龙老说,“刘海步”是溶合了“芭蕾的技巧、古典舞的气质、民间舞的风格”而成的。

  我于是请龙老表演了一番,我发现这个舞步中,真有些太极的意韵,并化入了山的崇高和水的流畅,我想,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一种大的舞蹈风格了。这个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舞步,在这里,我只能试着用生硬的文字来描摹一下罢:上身趋于平稳而稍前倾,目视斜上方,脚尖先点地而后全脚掌撑地,同时让膝关节伸直······

  呵呵,在舞蹈艺术面前,文字是何等苍白可笑。

  这部舞剧上演后,龙老介绍说,就是因其具有浓郁的湖南特色和鲜明的舞蹈个性,在当时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在广州演出时,不但羊城为之叫好,很多港澳观众和专业人士还赶来观赏。后来,朱德、贺龙、李先念、以及越南胡志民主席都看过并亲切接见了龙老。

  这个舞剧对于龙庭波来说,也可谓成就了他独特的舞蹈风格,这在后来龙庭波塑造过的多个人物形象中都能找到很好的印证。龙老笑着告诉我:曾经演过一个非洲的黑人领袖,他说,那里面其实也有刘海哥的神韵。陈毅同志看过那个节目后还风趣地说:“这个节目,你们帮了我们外交部的大忙!”

  龙庭波担任主演的作品很多,有的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有的被报刊大力宣传,其中《巴人》《满江红》等获过全国大奖。

     四、今日龙庭波

作为一位应当永葆青春的舞蹈家,我却意外发现龙庭波总是同一个"老"字联系在一起的.16岁进歌舞团,老了点;17岁入舞蹈学院,也老了点;43岁跳<巴人>,老了;而如今50多仍不时要旋转腾挪于舞台上,更老。这一个“老”字里,一方面包含着历史和个人际遇的原因,但我更加愿意看重的,是他幸运地能够长久保持着良好的艺术生命这一层意义;艺术的价值在于表现,而表现的要义在于传神,龙庭波就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以“神立形”的舞蹈家之一,所以他“经老”!

  在生活中,当然他也不是没有老的征兆的,比方说,我发现他的瞌睡就越来越少;对于一个爱动的舞蹈家却渐渐热衷于习字和种花草了,这算不算一个“老”的征兆?还有,体现在观念上,也有一个“老”征兆:他总是不愿意或看不太习惯“朝钱看”,他总是说:少花一点也就行了,不要把改善生活和艺术等同起来嘛。  他已经非常满足随着时代进步而改善了的住房条件,他在他分到的大三房一厅中,圈下了一个属于自己放飞艺术思维的空间:走进去,迎面墙上悬着一柄带鞘的宝剑,剑锋指处,则是一柜子书,夜阑人静,他坐在这个空间中点燃一支香烟和一窗子灯火,这样的状态下,谁还敢说舞蹈家“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呢?他指着对面楼里的那扇窗子说,他也不睡,每晚我两总是“关着窗子说梦话”。我知道,对面住的是一位指挥家。他们在各自的心里说着怎样的“梦话”呢?

  艺术是一个永远做不完的梦。

  说罢,龙老双目一聚、广袖一舞,给我来了一个屈大夫的舞台造型。屈原这个舞剧化形象出自于我参与创作的大型系列歌舞《潇湘风情》中,龙老扮演的屈原出现在压轴大戏当中,山呼水啸,天暗天昏,历史的屈原曾给我以诗情的震撼;而龙老演绎出的这个屈原,才给了我以屈大夫的血肉之躯!

  在中国文化里,屈原已经成为一个大的符号大的象征,关于土地与人民、关于国家与政治、关于命运与未来、关于求索与牺牲等等等等,龙庭波说,他是调集了自己一生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感悟来进行艺术“移情”的。故而,这一个“屈原”,在动静之间、在现代与古典之间、在民族与西洋之间,我们更多见到了感情与人情。

  龙庭波,因为这个“屈原”,又一次站在了镜头与鲜花之间。

  龙庭波,你舞蹈着并将继续舞蹈下去的人生,是高山流水的凝聚,你用你独特的舞蹈语汇书写着你作为“山民”却又“波舞龙庭”的大名!

                    原载1988年<舞蹈>杂志



[原附作者简介:曾鸣,男,29岁,当过京剧演员、舞台美术工人,曾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为湖南省歌舞团音乐文学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已发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二百余件并获国家和省级创作奖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1 14:49 , Processed in 0.1015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