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01|回复: 1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2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得不转载的长篇
虽然知道jj论坛有不能转载长篇的规定
希望斑竹能够网开一面,因为我看过之后流泪多次,希望能够与jj的筒子分享
现在反日的浪潮一浪高一浪
看过这些现代中国最可爱的人的故事之后
对于爱国会有一个深刻的定位
这篇回忆录是今年清明开始在中华军事网开贴的
直到昨天,未完
让我们也对天举杯
酹三杯酒
以慰在天的英魂
向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M2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09:27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作者:风牌575

  今天我第一次来中华网军事论坛到这里,为了纪念我们牺牲的战友,我在这向大家献上我的回忆录,这是在一次同学会上偶然讲起的故事。故事主要记录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前前后后,日日夜夜。本人不是作家,但写出来的保证真实,欢迎大家指点。

  长篇记实故事

  ——橡胶林的回忆——
  作者:yangyudong
  自我介绍:yangyudong 1979年任陆军第13军39师115团1营2连战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09:28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上篇《炎热的土地》

  第一集【不卖车票的列车】

  今年夏末,在我们同学会之前的9月份,本人由于公干去了趟内江,那是我当战士时的部队所在地。自1985年去过一次后就再也没回去看过,猛的一阵产生了想回当年驻地看看的愿望。当时已是夜里11点,幸亏是夏天,脚一踩油门就回了驻地。可一进入那条路却找不到门了,由于几次大裁军,我们的115团早已不知去向,那片营地已被5-6家地方单位所分割。好不容易才看到了我们连的营房,没有灯光,黑乎乎的,连原来走的车道现在也变成了机耕道。

  行走间忽见旁边有一农户的小卖部,向农户打听才确定了自己连队的营房。这时农户发话了:"你是二连的吗?哪年的兵?"。在确信我是参战的那批兵之后说:"很多人都回来看过(他念出了很多人的名字),我怎么没见过你?"

  我的脸红了,要不是天黑我真是无地自容。只有惭愧地说:"是啊!我1985年回来过,快20年了,今天是第一次。""你怎么对我们连队那么熟悉?"我问道。

  他说他就是附近的农民,那时他才15、6岁。在这住了几十年了。我一下好感动,连附近的农民都是那么记情呀!

  返回的路上又看到了内江市的灯光,那灯光已是非常灿烂。26年前的同一时刻我也是看着这片灯光离开内江,比起现在可说是漆黑一片,但当时对于我们住在内江市边上的人来说,已是非常想往的都市之光。可就是这灯光让我们那群年轻的士兵产生了依恋;就是这灯光让我们第一次感觉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恐怖;就是这灯光让我们互相默默的传递着一句话"快看最后一眼吧家乡的灯光吧!",即便当时命令是"静默离开",军官们也默许了士兵们最后的私语。就是这灯光让我感觉到战争将要来到;就是这灯光让我的脑子一片茫然。就这样,我们一营作为115团的第一梯队,在1978年12月28日晚24时,步行了8公里,来到了火车站外2公里的铁道旁,按续登上了南去的列车,开始奔向了那"炎热的土地"。

  列车上大家非常安静。这是节50年代生产的闷罐车,又破又黑,由于多日的训练,大家已非常熟悉地在黑暗的车厢中找到自己睡觉的位置,谁也不说话,也不想说话,说什么呢?只能打开背包挨个睡下。不知多久,火车咣铛一声动了起来。

  "车开了!",是谁自语了一句。

  "嗯"也不知是谁附和了一句,随后就没了声音。

  我醒了,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想的最多的是:"终于走了,还能回来吗?"车厢封闭着,车窗上只留了一道缝,不准起来,也不准往外边看,只能看到外边的灯光透过窗缝一道道的闪过。突然心里想起了那首歌曲:"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那天早上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了我家乡……"但是没有悲昂却很酸楚。

  新开通的成昆线是连绵的山洞和桥梁,对于我来说挺新鲜,由于大量的军运,这条线已成了一条军线,及少看到民用列车,全是军列。第二天一早列车已经进入成都地区了,车厢里取消了不准往外看的规定。不管是碰到了谁,大家都会站在门边挥动着双臂大声地招呼,路边的老百姓和车站的列车员都会友好、主动地向我们打招呼。

  列车在峨嵋军供站停车吃饭时,时间给的不多,但伙食还不错,大家只有吃饭和加水的时间,我刚往水壶里加满水,那边就叫唤着上车,心里正想发火时,突然站台上出现了两个女兵,太惹眼了,我停住了脚步向那两个人迎了上去,一看是医疗队的巡视。好呀,没病也得找点,说句话也行,我就这么想。谁知道只听连长高喊一声,杨云风你干什么!慢腾腾的,上车!那两个女兵显然知道了我的用意,对我说到:"来吧同志,你晕车吧,给你两包仁丹拿着。"真是太善解人意了!可当时我还不会用这个词,也没敢仔细看看那两人。只记得那是一老一少,两人都露出甜美、友善的微笑,当然眼睛停留最长的是那年轻的女兵,我能看到她眼里的语言,那是在向我表达:要是有时间,我一定会好好的安慰你的含义。

  车开了,心里还在埋怨着连长,要是他不喊,或许我还能多说两句话,或许也能像刘晶军同学说的那样,和人家握个小手,说个再见什么的。

  火车继续往前开,目的地是昆明。说实话,我们要往哪开前几天才知道。在我们上车之前的一个星期,大家都还在瞎猜:有人说是去老挝,有人说是去柬埔寨,也有人说是中越边境。直到有一天看到报纸上说越军已占领了金边,大家才肯定了不会去柬埔寨。为什么呢?小道消息传,你们13军原来就驻守在云南,有非常丰富的亚热带丛林作战的经验,现在越军猛攻金边,你们应该去柬埔寨保卫金边,中国是柬埔寨的老大哥嘛,西哈努克都求咱中国了,你们能不去帮忙吗?现在金边失守了,不用去了,原来想去老挝阻击越军进攻柬埔寨也不用了,人家都沦陷了,你去还有什么用?"那就只有去云南了,到了边界上把枪一举,吓吓小越南得了,让他别欺负咱们的小兄弟"。这就是军官们教育我们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09:33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自己顶一下
希望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关注
这里不单单只是情情爱爱,风花雪月
爱国和和平也会是这里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4-12 09:45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谢谢LZ,喜欢这一类的军事题材。 [M29]
继续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09:47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第二集【小芭蕉训练营】

  "小芭蕉"多么好听的名字,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下乡时所在的生产队的名字:"小沟子"。命运是多么的相似呀!我才离开那不到两年,又回到了一个带"小"字的村庄,同时也赞叹农民伯伯是多么的伟大,叫出了那么多纯朴、自然和好听的名字。小芭蕉村比我下乡的村庄大多了,有好几百户人家,地势平坦,农舍坐落有序,很像北方的村庄,尤其像电影《地道战》里的高家庄。土坯墙边的仙人掌,院落里的芭蕉树,无一处不显现出南疆村寨的美丽和质朴。

  村民的觉悟也不比当年的游击队差。我们的房东就特像当年的游击队长,每天不会过多的和我们交谈,但会给我们讲云南的风俗和气候。很多的话题是关于我们的邻村——"沙甸子"。那是1972年回民闹事的村庄,离我们村3里路,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村庄的全貌,老农给我们讲述了当年回民暴动的事,都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政府控制不了局面,只能出动解放军进行镇压,情形相当严重,连"孙大头"他们部队装备的榴弹炮都用上了,死了不少人,因此村民极端仇恨解放军,说见一个杀一个,已发生多起事例。现在看来1989年发生的事已是"小儿科"啦,用现在的话说只要危机到国家政权,政府就一定不会手软。我那时也不懂,只是觉得我们的军队不会做这样的事呀。部队作出了强硬的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入"沙甸子"村,由于民族矛盾的原因,部队将会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外出必须有三人以上方可出行。同时,部队下达了战前训练的命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不打你先别管,什么时候打你也别问,先作好训练再说。这就是当时部队的要求。霎时间我们被战争和民族矛盾的阴影所笼罩。

  我们的连队每日都在村外的小山坡上训练,远远的可以看到村外的公路上和铁路上成群的车队、炮队和坦克隆隆的开过,俨然一幅临战状态。而我们也加大了训练难度,从大家习惯的瞄靶、投弹、刺杀、越野、挖工事的普通训练提高到了实弹训练,农民们的庄稼也无偿的由我们任意践踏。农民们说:"同志们用吧,只要能教训小越南,保卫我们的祖国,你们要什么我们都可以奉献。"听到这话我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他们的脸上露出的是诚实的、无怨无悔的表情,让人感到活着的人没有必要在一群即将离开人世间的小伙子们面前吝啬。而那时候人的心灵还没有被"利益的公害"所污染。每个人都在讲"奉献",即便这个词出现在1985年,但它的源泉是来自于对越还击作战。

  部队训练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可临战训练又是怎样的含义呢?我告诉大家吧,绝不是你想象的、也不是你曾看到的演习。那是一种像"林海雪源"中杨子荣训练土匪那样的场景。从我们连的每个战斗小组到步兵班,从步兵排到各排之间的配合都要练。也就是内行人说的班、排、连的战术合练。你不是想过枪瘾吗?那就让你过个够,一箱箱的子弹就放在那,你要想打你就去拿。射击不是一个个战士的打靶,而是一群群的打,点射,齐射,长点射,那声音好听着呢?就像我们重庆杨家坪兵工厂的试枪声,热闹着呢!往哪打呢?有靶子吗?该不是乱打吧?——当然有,为了提高实战的能力,我们演练最多的是山地进攻中的射击,在小山坡上挖上很多掩体,掩体内是我们的士兵兄弟举着靶、并编上号,另外的士兵演练进攻射击,指挥官叫几号靶出现,那进攻中的士兵就向几号靶射击,然后再统计靶上的窟窿。

  每个人都会被抽去充当举靶人和报靶人,我也不例外。记得我第一次充当举靶人时,吓的我出了一身冷汗。一个步兵班的火力一起向你的靶位射击,打的掩体上的泥土乱溅,子弹嗖嗖的从头上划过,真像是在战场上。可当时谁也不知实战是何样?你就往最残酷的画面去想象吧!可谁又能想象的出来呢?也许是咱们重庆兵的先天优势,也许是城市兵的小聪明,我突然想到,何不用这个机会练练自己的听力呢?你小风学弹吉他时都要练耳朵听音准,那你为何不利用现在的机会听听子弹飞行的方向呢?哈哈!小聪明用上了。以后轮到我举靶时都会愉快的答应,很多人不想干这事儿,因为跳弹很容易伤人,但我很乐意。听听打我的靶的声音,再听听打别人靶的声音,很容易根据枪声判断出子弹飞行的方向。这着儿能有用吗?小风?大家别急,听我以后慢慢讲。

  我从小就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这是我们那辈人没谁不乐意的事。从《小兵张嘎》到《南征北战》,从《打击侵略者》到《瓦尔特保卫莎拉热窝》,不管是打白狗子还是黑狗子,也不管是打日本人还是打国民党,只要是打仗的就行,只要有枪炮声就过瘾。其中我最喜欢的片子有两部,一部是《南征北战》,另一部是《桥》。《南征北战》喜欢的是那片中的战争气势和敌、我军谋略的较量,喜欢的是我们节节胜利的场面。打小越南也象那样就好了,我们整团整师的围歼,多痛快呀!

  那电影《桥》呢?你喜欢什么呢……?喜欢电影《桥》?我当然也喜欢同学们一打开我们的网页就能听到的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那是"大头"为我们加的背景音乐,也难为了我们这位好战友和"炮兵老大哥"。但我更喜欢的是电影中对战争描写的浪漫态度,我喜欢的是影片中的"斯瓦托尼小伙子",他和我们年龄相仿,端着一支折叠冲锋枪在湿地中与敌人战斗,虽然牺牲了,但死的那么浪漫,足以让人被浪漫的英雄气概所感染。我想当英雄,我想要那支折叠冲锋枪,我想拥有那种在水中跳跃射击的浪漫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09:50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终于有人顶贴l了
我也不想一下子贴完
"也不是想把我曾经26年前受到的身体折磨转嫁到你们头上。只是觉得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很难体会到当年我们那种精神的生活,如果广大读者今天受到了折磨,我想那是一种"精神折磨",那是一种"情感折磨",这种"折磨"是买不到的,那感觉一定很舒服,就象今天的人要吃排毒胶囊,把身体内的污秽排泄出来那样舒服。这也许是"折磨"的原因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11:15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等有人回帖了,我再转吧
[M41]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12 11:16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11:18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第三集【漫漫长夜路】

  车棚内黑黑的,后车门也用帆布盖上,只能看见帆布缝中灯光一道道的划过。车内也安静的出奇,只听见车队的马达轰鸣。俨然一副二战电影中德军开拔的模样。"再见!小芭蕉,我们走了!不知还会不会回到你的身旁!"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在默默的说着这句话。同样一首老歌在我耳边轻轻回响,我在心底随它慢慢歌唱:"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不要离别的这么匆忙,要记住红河谷是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边界,前线!我们为你而来!黑暗、宁静,是否预示战争的到来!"丛林作战的王牌军"的战士们,是否就这样参加战斗?……

  汽车轰鸣着、摇晃着继续前行,从我们的小芭蕉到中越边界有近200公里的路程,我们并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就像一群羔羊只能随着牧羊人指点的方向走一样,只知道距离不近,车要开很长时间。上级传令我们必须睡觉,好好休息,只有那握着架在车头上值勤机枪的两人必须瞪大双眼。是不是我们全团都上来了?是不是我们全师都上来了?我自问自想,因为这些问题直接是我判断战争是否即将开始的依据。钟力、袁兵他俩此时在什么地方呢?

  前面说过我们院子里的子女来了不少,要说在我们师里和我最要好的就是钟力和袁兵了,但他们都被分到泸州的116团。

  钟力,个头和我差不多,长的有一支像美国人的鼻子,国字脸,打篮球很油滑,很有男人气。由于比我们大两岁,又下乡到云南支边,有很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平时都叫他"老油条"。他被分到了116团2营的重机枪连,是班长射手,也是我们下到野战军的干部子弟中进步最快的一个。我们俩虽然距离不远但一直保持着通信。在我们还未到野战军时,我和他时常在鹅岭公园漫步,时常在我们的宿舍里鏖战围棋,他向我讲述最多的就是那支边的日日夜夜。印象最深的是那支边青年的浪漫生活,男男女女都住在一起,互相玩乐,互相开心,同吃同住还同居,时常还会出现群居的情形。哇噻!没有带队干部的管理,没有人干涉,多浪漫啊!

  记得在离开小芭蕉时收到了他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全是鼓励我勇敢上战场,勇敢为国作战,勇敢为我们这群"后门兵"争光的豪言壮语。"嘿嘿,这小子什么时候进步的这么快!那时候整天教我泡妞儿、玩乐,现在到正经了。"我感到十分纳闷。尤其是信中的一句古语让我们的连长都感慨万千!他说"小风,战争能落到我们头上算是我们有幸,是我们演绎父辈人生的最好机会,或许父辈们在战争中的遗憾要有我们来完成。放心吧,我相信我们会作好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连长说,"你的同学真有水平,能用这句话来勉励你,是个汉子!"我的古语学的不好,根本不知这是谁的语言,也不知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只知道人对于死不必那么可怕!

  袁兵,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儿子,那时比我们小三个年级,时年19岁,中等个,小小的眼睛,直直的鼻梁,长长的鬓角,活象古罗马的战神,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儿,时任116团步兵7连副班长。毕竟他比我们小两岁,我们都把他当小弟弟看,通信不多,但甚是想念。我们同在一个师,按39师通常的分工,我们115团是主攻团,116团担任助攻任务,117团为师的预备队。但都是步兵,不管怎样都要担负那夺营拔寨的攻坚任务,有谁能幸免呢?我们还能在一起吗?我们还能见到那巍巍耸立在两路口的山城电影院吗?

  来吓吓小越南的想法现在已是荡然无存,这是叫吓吗?那么神秘?如要威胁它干嘛不白天来?我们浩浩荡荡的开来,扎在边界上,立好帐篷,架好机枪,再拿出高音喇叭,对着它胡喊一通:"什么你要不老实,再不听话,再欺负我们华侨,再打我边民,我们就开火了!"等等的语言,那才叫吓唬呢!现在我们这是干什么,就这么开过去进攻吗?我脑子里满是三国演义里的情景,刘玄德来到曹操城下,安营扎寨,曹操闻之,悄然退去……。

  在胡思乱想中我睡着了,睡的很死。睡梦中听见有人想要小便,不知咋办。有人支着儿,"车后边坐的两人,把他拉住,站在门边拉!"好办法!不能停车,因为不允许。车越开越慢,也不知开了多久,慢慢的有了动静,车开始出现了走走停停的现象,找不着路了吗?

  车又停下了,这时有人来到车边,轻声叫到"下车!"我们依次跳下汽车,在车边站好。身旁的战友问我,几点了?我本能的抬起左手想看看手腕上的表,可我怎么也看不见,汽车全关闭了车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看不见!"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黑暗是这么的可怕,"伸手不见五指"是什么样的含义。如果那会有个天真的小孩儿问我"叔叔,什么是伸手不见五指啊?"我会告诉他,"伸手不见五指就是形容天像今天晚上一样的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5-4-12 11:41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M29]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4-12 13:11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向保家卫国的勇士致敬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4-12 13:17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继续吧,我喜欢这类的素材,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4-12 14:33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很好。

喜欢。

期待继续。 [M29]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4-12 15:53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8 22:35 , Processed in 0.0973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