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磁带C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5 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孩在棠下上三年级,英语课本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只有磁带,到网上找了一圈找不到这个版本的CD或MP3.
不知哪位知道哪有?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9-5 23:5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9-6 12:11 | 只看该作者
把你的GG都给我,就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22:1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你,你拿去好了。我用这也没用。
被淘汰磁带与教材配套发给学生遭家长质疑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19:00  北京晚报
  出版社、学校、教委各有各的说法 每年可能浪费上千万元

  开学伊始,在西城区一所小学上三年级的学生赵明从学校背回满满一书包新书,和英语教材夹在一起的,又是两盘磁带。几年了,一直如此,赵明妈妈无奈地把磁带扔进抽屉。这些磁带,孩子几乎从来没有用过,它们的命运都是被束之高阁,最后当作垃圾扔掉,因为学校的英语老师会在校园网站上给孩子们提供MP3下载,还提供光盘让家长复制。相比单调地听磁带,孩子们当然更喜欢声图并茂的电子产品。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在北京的中小学生中非常普遍,已经过时几乎被时代淘汰的磁带成了孩子们手中的“鸡肋”。既然没用,可学校为什么还要每年发呢?无论是以前自己负担书费,还是如今由政府买单,教学磁带无疑成了一笔“冤枉钱”。

  家长质疑

  淘汰的东西为什么发给孩子

  开学之后,记者在一些校园网站上看到家长发出求助帖子:“有没有人知道到哪里去买录音机啊?”同时,也有不少家长不明白,被淘汰的磁带为什么成了配套教材,学校为什么就不能与时俱进呢?

  10年前,人手一个“随身听”。那时还是磁带的黄金时代,在2001年、2002年,磁带能占到音像制品总额的60%到70%。2003年起,CD、MP3等新科技产品日渐普及,磁带销售空间越来越小,很多音像店在MP3出现后,都不卖磁带了,不少音像公司也不再出磁带。

  一位音像店老板告诉记者,磁带目前基本已遭淘汰,因为磁带时间长了,不能保证音质始终如一,对于音质受损的问题,CD、MP3要容易解决。比起磁带的录音功能,CD还可以刻录,照片、文件都可以保存在里面。同样,MP3也可以保存资料,这方面磁带就逊色了,只能保存声音文件。听磁带要使用的录音机,从体积到重量,都不如CD和MP3携带起来轻巧方便。如今,磁带的最后一块生存空间就是作为学生配套教材使用。

  为了不浪费这些磁带,不少家长一开学就忙着四处寻找录音机,没想到这还真是个难事。当年流行的“随身听”是一种小型单放,早已经踪迹难觅,板砖一样的大录音机简直成了“文物”。在“官批”这样的小商品市场,都没人卖录音机,商贩推荐家长买“复读机”,是一种专为孩子听英语磁带的可复读、录音的学习机,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每年开学,这种机器卖得特别火。不少家长抱怨,为了十几元的磁带,还得配个上百元的复读机,真有点不值当。

  实际上,更多的家长选择完全放弃磁带,因为,电脑、MP3、MP4和CD机在北京家庭中已经极其普遍,孩子们都能够独立操作。应家长的要求,老师通常会把英语教材MP3资料放到校园网上供家长下载使用,或者免费为家长刻录光盘。

  出版社解释

  学校全都要求配套磁带

  既然磁带已经过时,造成了浪费,那么出版社为什么还要给学生教材配磁带,而不是与时俱进地配光盘或者更便捷地从网上下载视听资料?对于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几家出版社寻求答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业内最大的以教材为主的出版机构,一位负责出版发行的张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的教材都是向全国发行的,包括很多农村、乡镇。虽然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基本淘汰了录音机和磁带,但是从全局考虑,还是有不少地区在用磁带。张老师还指出,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教材都是由政府采购,他们发行的教材包括磁带都是根据各地政府采购订单的要求发货的。订单征订什么,他们就发什么货,对此,出版社没有选择权。据他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政府订单都是要求教材配套磁带,只有个别要求配MP3和CD。

  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英语教材是北京很多小学使用的课本。记者在外研社读者服务部看到,这里出售的所有教材都同时配有磁带和光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开学会有不少家长专程来这里购买光盘,说是学校发的磁带不方便。

  既然配套有光盘,为什么没有进入校园呢?外研社市场部的胡小姐解释说,为学校提供的教材中确实只为学生配套了磁带,为老师教学配的是光盘,出版社是根据学校的需求这样做的。每年学校需要的教材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学校会把订单交给新华书店,出版社会根据新华书店的订单发货,而北京所有在他们这里订教材的学校,全都是要求配套磁带。她认为,学校这么做可能是因为国家对教材的限价有规定,毕竟磁带比光盘便宜,学校一般都会选择便宜的磁带,这样不超过限价,同时照顾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

  学校说法

  是教委统一规定的

  出版社提供的说法表明,要求教材配磁带是学校多年来的一贯做法。那么学校是否清楚磁带在学生手中的使用情况呢?西城区一所重点小学的英语老师告诉记者,教材配磁带是教委统一规定的,可能是因为成本比较低。他们也知道现在很多学生根本不用磁带,所以他们每学期都会自己到网上找MP3让学生下载,或者把光盘借给学生复制。至于每学期的两盘磁带,扔了确实挺可惜的。

  教委表态

  从未有这种规定

  而一城区教委的工作人员却否定了老师的这种说法。他说,区教委从未规定过教材必须配套磁带,市教委负责教材审定的部门有可能负责此事。但当记者就此事询问这个部门,未得到回应。

  到底是谁拍板决定教材必须配套用磁带?记者多方调查却由于大家各执一词最终没有找到答案。然而,不争的事实是,由于这一决定,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些家长在校园论坛讨论此事时表示,要或者不要磁带,应该给家长一个选择权,不应一刀切。对此,区教委的工作人员称,如果这是众多家长的意愿,他们将向教材发行部门反映此事,以更好满足家长需求。

  委员算账

  每年花费可能上千万元

  有政协委员曾为此算过一笔账: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每学期要领到一盒(内有两盘磁带,其中初三是3盘)磁带,9年下来是18盒(近40盘磁带);高中每学期有配套磁带两盒(每盒内有两盘磁带,其中高三是3盘),3年有12盒(近30盘磁带)。这样合计约70盘磁带,以每盘磁带的价格为5至6元计算,总价合计约350元至420元。如果乘以全市学生数量,这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由配套磁带带来的政府补贴可能达到上千万元。

  所以,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取消发放中小学英语教材配套磁带的建议》,建议出版社在出版教材时,为教师提供与磁带内容相同的光盘,可供学生复制。另外,在出版社网站、教育资源库和各地市教研室网站上免费提供下载。本报记者张鹏 J024

  有话要说

  妖娆女巫:官僚主义害死人!教委在干啥?学校在干啥?

  文竹:是呀。我们家孩子也有很多磁带,没有用,现在都用光盘了,磁带能否回收?

  1040820884:如果不白花哪来的灰色收入啊!

  小猪:时代不同了,确实应该有所改变。

  笑对人生:教育部门该换换脑筋,也该跟上时代的脚步了。

  菩提猫:都脱不了干系。有一个上点心,都不会有这种结果。

  畅:磁带是浪费,还有学生的作业本,本来4毛钱买一个,可老师非叫在本子外面包一张白书皮,又花两毛,费钱又费事。

  一缕轻风:该死的不作为。查查是不是吃回扣了。

  王琳:当初盲目扩大生产形成的磁带库存积压,至今尚未消化干净。

  马雪萍:某些领导“怀旧”吧。

  灵灵:我的孩子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领英语磁带,我为此给他买了复读机,十几年下来,一大堆磁带,孩子基本不听,只好扔。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学校还在发。

  不死鸟:与时俱进是我们平时讲得最多的话题了。为什么到了这里却不与时俱进了呢?

  Smile.Elaine:照顾那些还没有找到转型的企业?

  师:问问校长吧,他老人家一定知道;如果是普遍的,那问问教育局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6 22:20 | 只看该作者
自己转换成MP3 or CD即可。[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9-6 22:21 | 只看该作者
[M01] 新学期,孩子发的磁带,我第一时间转换成MP3文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9-6 22:36 | 只看该作者
以后我也专程MP3.现在磁带真是没法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9-7 01:57 | 只看该作者
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9-7 08:35 | 只看该作者
有求必应[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9-7 09:12 | 只看该作者
那还不给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1 15:18 , Processed in 0.0531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