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6 1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国呆了一阵子,才发觉这所谓的“与国际接轨”就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大忽悠之一。怎说,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记得以前中国的银行个人储蓄是不收年费的。后来说要与国际接轨(说国外的银行都收),就开始收了,不同银行收得大小可以不一样,如现在我的中国银行一年收10元,招商银行是12元。后来出了国的一看才知这所谓“与国际接轨”是怎么一回事。

怎说呢?首先国外银行叫法上分为本地银行(local bank)与国际银行(international bank)两种。本地银行就是本国自已的银行,国际银行就是国外银行来本国开的分行。如在中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中国是本地银行,而hsbc啊花旗啊在中国就属于国际银行。

而在澳大利亚anz啊commonwealth啊westpac啊就是澳大利亚的本地银行,而中国银行啊hsbc啊花旗啊属于国际银行。本地银行网点多,用起来方便,所以大多数人是选择本地银行的。本地银行基本上储蓄是收年费的,这是没错,一年收十多澳币吧,而国内银行叫嚷着要接“与国际接轨”就指这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41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而国际银行网点少,不方便(如hsbc在墨尔本只有五个网点花旗两个),所以大家不大想用,所以它们要想办法吸引大家来用,所以基本上都不收年费的是免费的,而且这些国际银行的储存利息通常都很高,高过本地银行来吸引大家来用它。

说到这里先说一个题外话,想想在中国的hsbc啊花旗啊多牛B,要大富翁才能用得起它们,开个户都要N十万以上才给开,说它们定位只对有钱人。

而hsbc啊花旗啊在澳大利亚象孙子一样,天天想尽办法求大家用它们,到什么地步?前阵子墨尔本的hsbc银行,你只要在它那里开个储蓄帐号,就马上送你50澳元(不是什么购物劵什么的,是真金白银地打50澳元到你的帐号上)。还有上几个月,只要在7月到9月间,你用hsbc银行个人转账总计超过3000元,马上送40元到你帐号。夸张吧。反正除了免费利息高之外,经常有这些促销活动。中国人不争气啊,总是崇洋,搞得在中国的hsbc什么的牛B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43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接得主题。从上面来看外国银行确是有收年费的,但也有不收的。而中国的银行说要“与国际接轨”就是凭着这个。
  
  但它们话只说一半,还有一半呢?在国外的本地银行你开储蓄帐号,然后它们会寄个信给你说:这个帐号一年收XX年费,目的是对了更好的向你提供优质的免费服务。有哪些免费服务呢?
  
  第一:银行每个月会寄个帐单给你,把你的帐号资金情况与当月的每笔活动都打印清清楚楚的寄给你。如你消费多的话,这帐单通常都有十几页。

想想这打印费与寄信费一个月银行怎都要花一元多吧。也就是说光这个寄帐单服务这银行收的十来元年费就都贴进去了。

而中国的银行就根本不提这个。想想也就,要是它们真按“与国际接轨”给我们寄帐单得话,这收的年费赔了还都不够,哪会干这等傻事。注意:即使是免费不收年费的银行每个月也都要给你寄帐单的,这个才是真正的绝对的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45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第二:银行转帐。

分两种,一种是你到银行网点找银行人员帮你转帐,这是收费的,象hsbc一次5元不管转多少。

但如你用网上银行自已转帐得话,如是转到本国国内银行(不管是同行异行同城异城)都是免费的。转到国外去,收电报费,象hsbc不管多少钱一次收20元电报费。

而中国的银行,象招行网上银行,同城同行是免费的,但异城同行,同城异行,异城异行通通都要收钱了。有次用招行的网上银行给老爸转了一万元钱,异地建设银行收了我50元手续费。
  
  嘿嘿,这时它们又不提“与国际接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47 | 只看该作者

保险公司——车险的国际接轨

银行也罢了。但要比比保险公司,那你会更是气个吐血。下面说说“与国际接轨”的国外的保险公司怎回事。

别的保险我没买过,不敢乱说,就说我买过的车险。注意,我是买的这里最便宜最普通的车保险不是VIP什么的(aami公司的,人家都说其服务质量比ravc公司差点,但ravc贵得多)。两个例子。一是本人发生的,二是我房东的。
  
  先说本人的。本人在车行买了一二手车,在提车时就马上打电话给aami公司说买保险。电话里的aami公司的MM就问我的个人资料与车的资料,当时就评估了我的级别,然后告诉我的年保险费是多少,然后就告诉我一个cover number。之后就挂了电话,前后十多分钟吧。注意:这里我就打了个电话,连保费都没付(当时我没信用卡),MM说是过几天会寄个帐单给我,那时再付保费。然后我就提车走人,出了车行之后,大约十来二十分钟吧,在一路口撞车了。警察来了说我负全责。然后与我撞车的那个鬼佬抄了我的名字,联系电话,车牌号就走了。
  
  我那时急得啊,不知道保险公司认不认帐,我保费还都没付啊。我马上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报上我的cover number。保险公司的GG问了一遍事故的经过记录下来,然后又要了事故对方的个人资料,之后就给了我一个claim number。然后告诉我要先去交保费,之后保险公司会全部理赔的。我问对方怎办,保险公司的GG说我不用管,他们会去给他或他的保险公司电话全部搞定的。
  
  然后我问我怎去修车,GG说你自已去找两家不关联的修车厂,把claim number给他们,他们就会报价给保险公司,然后我们再告诉你选哪家修,至于钱吗修车厂会自已向保险公司要。然后问我的车还能开吗?我说开能开,就是前面的保险杠有点压着前轮,GG马上说那不能开了,这样摩擦太危险会着火,说你别动,我们会马上叫拖车公司的来拖我的车走。然后问我有车回去吗?我说没有,他说没关系他会派一公司车来送我回去。我问这些都收钱吗?他说不用钱全包在保险里面的。当时没把我感动的流下眼泪。之后拖车公司来了把我车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公司一个漂亮的大ford房车给送回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48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之后第二天,我也不等那个帐单了,就马上去保险公司交了保费。三周多后,保险公司来电话,说我的车修好了,可以去提车了,在某某修车厂。然后问我有车去吗?我说没有。他们又派了个大房车来送我到那修车厂。而这又是免费的,包在保险里了。
  
  注意:前面说过我买的是最便宜最普通的车保险不是VIP什么的。这是本人新历的一例子,不知道算不算国际惯例?下面再说一例子,我房东的。
我房东一次被一鬼婆烂车给撞了。鬼婆负全责。那个鬼婆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居然没买保险,那只有自已赔了。我房东不管这么多,就抄了鬼婆的个人资料走了。接下去怎办呢?房东就给自已的保险公司打了个电话,把经历说了一遍,并把鬼婆的个人资料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也给了我房东一个claim number。之后我房东就去找个修车厂把claim number给它把车修了。过了几周后,保险公司来电话说:那个鬼婆没钱想赖帐,保险公司已请了律师去告这个鬼婆了,至于我房东不用管这些了,修车的钱保险公司已经垫付了,剩下的保险公司与那鬼婆的恩怨保险公司自已会去搞定。
  
  明白了吗?在国外,国际惯例是只要你买了车保险,之后发生了车事故,不管是不是你的错,你都是去找你的保险公司。如是你的错,保险公司就赔了。如不是你的错,保险公司也要先赔你的车钱,然后向对方或对方保险公司要钱是你的保险公司的责任,你都不用管,反正你就找你的保险公司就是了。
  
  看了这些,想想国内的保险公司。。。嘿嘿。“与国际接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49 | 只看该作者

口头约定之“国际接轨”(ZT)

中国人都有一句话叫:口说无凭。而很多强势对弱势的欺凌更都是凭着这句话。如某某老板刚招你时,给你说了一堆的许诺,之后要兑现时就翻脸不认了。如保险公司也一样,要你买保时许诺得一切皆有可能,要等你真的要理赔时,难啊。这还是有合同在手的情况下,如没合同光口头答应那更不算数。
  
  而在国外,按国际惯例,这就行不通了。国际惯例是不仅纸上的合同是算数的,就是双方的口头约定也是有法律效力的。这个就解释了上面为何我只打了个电话说要买保险,而对方在电话里也同意并报给我一个cover number,故虽然我还没交钱,也没纸上合同(后来我交了钱了,合同才正式寄给我),但是我的保险在法律上就已生郊了,所以我打完电话后二十分钟不到撞车,保险公司也要全部理赔。
  
  而我因是第一次在国外买保险,还本能带着国内的思维,心里大呼完了,这在国内保险公司肯定不认帐了,急得不得了,打完claim电话,才松了一口气。后来我给周围的人(有在这多年的中国人有鬼子)到处说这“神奇”的事,但周围的人一个个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就你一个人在多惊少怪的。看看这就是真正的国际惯例,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当然包括保险公司。
  
  我想中国的很多高高在上的XX们或银行保险公司的高管们那是天天出国考察,我想他们不可能不知这些真正的国际惯例的,但他们都不说。
  
  还有一个国际惯例是法律的制定是倾向于保护弱势者,压制强势者的。比说的国际惯例中有一个很经常用的词:cool down period。各位如在国外签各种合同时会经常看到这词。什么意思?cool down字面的意思就是冷下来或冷静下来,period是指时间或时段。明白了吧。就是指冷静时间。有什么用?
  
  如我买了那个二手车,交钱与车行签合同后,合同里就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根据XX法,购车者有一段cool down period,在cool down period这段时间内,购车有权反悔不买要求退钱。还有后来我收到的保险合同也有这段话,根据XX法,购买保险的人有一段cool down period,在cool down period这段时间内,买保险的人有权反悔不买要求退保。还有一次我朋友去买一个连锁的生意(叫franchise),那个franchise条约里也有一句话:根据XX法,想买franchise的人有一段cool down period,在cool down period这段时间内,购买者所签的一切合同均可不算数。
  
  这个国际惯例有什么用?对我们弱势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大家想想国内各种强势者对某一东东吹得神乎其神,很多人头脑一发热就买了,之后冷静下来(cool down)发觉上当或不好,也只好自认倒霉了。很多中国皮包公司不都是靠这个发财?我想中国打法律的XX们也没少出国考察吧?怎就不懂这个国际惯例呢?都不知道他们天天出国考察什么?都考察跳脱衣舞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1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所得税“与国际接轨”(ZT)

中国以前是没有人个所得税的,好象是九几年之后才有的,当然一口号就是国外人人都纳个人所得税,所以我们要“与国际接轨”,所以开始大家都要交个人所得税。
  
  交纳个人所税的确是个国际惯例,而国际惯例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方法与中国倒也相类式,也是每月从你收入中直接扣去了。在这点上中国是“与国际接轨”了。比如在澳大利亚,个人年收入6000元以下不交所得税,6000到35000打15%,35000到XX打30%,XX以上更高。而中国好象是月收入1000多以下不交所得税,1000多到XX交多少等等,方法相似。当然国外的国际惯例通常还有低收入减税(low income offset通常年收入少于30000元都属于低收入了),如澳大利亚今年低收入减税最高能减免1300元的税,所以通常实际情况是年收入少于15000元以下的都不交税(因低收入减税可以完全把你交的税全退回)。关于这低收入减税无非是各国计税方法不同,所以这个中国没有倒也无可非议。
  
  前面说过中国的银行口口说“与国际接轨”收年费,实际是截了那个要接轨的国际惯例的一半拿回来加到储户的身上,另一半被它们偷偷摸摸地丢到了茅厕里去了,大家都不提。那“与国际接轨”个人所得税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不幸,还真的还是一样。那个人所得税被截掉的是哪一半被丢到了茅厕里去了呢?
  
  举个例子,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是1000多到XX打多少,XX到XX打多少,反正是钱赚得越多,打得百分点比例越高。上面说这点是国际惯例,各国都这样。但大家有没想到一点,假如你今年打工打了二个月,月工资是3000元,交了个人税,之后你失业了一直找不到工作,那其实全年你的收入才6000元,但你之前已经交个人所得税,一年赚6000元还要打税?在中国,是的。还有一情况是假如你今年打工打了十个月,月工资是20000万,每月你都是按20000万元交税的,之后你失业,后二月没收入,所以你的全年实际收入是20万,但之前你交得税都是按全年收入24万交的,前面说过工资越高交的百分比比例越高,也就是说按24万计得税率肯定比按20万计得高得多,也就是你实际上多交税了。那这两种情况下,该怎办呢?中国怎办,大家都清楚。“与国际接轨”的真正国际惯例是怎做得呢?下面我来说说那被截掉被丢到了茅厕里去那另一半国际惯例。

真正的国际惯例是每年结束(国外通常叫财政年度finance year),就有几个月时间(各国可能不一样,在澳大利亚是每年7月到10月)专门给大家向税务局要钱(这边叫apply for tax return),我们都叫退税。要什么钱?一大部分就是上面所说的二种情况下你多交的税钱。另一大部份就是要那个低收入减税的那部分钱(low income offset)。低收入减税就不说了,大家国情不一样嘛 。但那个多交的税钱,你是不是要退还我们啊?尤其是有些人命不好(尤其是中国这种人还是相当多的),经常失业,一年打点散户,才赚个几千块钱,吃饭都不够,还要打税?!这个再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了吧。
  
  但是这时,国际惯例就没人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1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大家明白了吧。去税务局退税是真正的全球通行的国际惯例,是国外人人每年都要做的一件大事。也就是一段完整的个人所得税国际惯例是,你有纳税的义务,但你也有退税的权利,可以把你多交的税退回来。而我们要“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惯例是被阉割过的,只有上半截,没有下半截。
对了,补充一下。前面说的完整未阉割国际惯例的个人所得税退税部分,除了退那说的两部分钱外,还有第三部分钱。那就是个人所得税抵扣(tax deduct)。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抵扣?一是各位为了能够工作赚工资从而个人支出部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大头。打个比方,现在中国竞争压力大,大家为了更好前途一个个都不断地上夜校,英语补习班又或考这个证书哪个证书之类的。这些都要花钱。
  
  按国际惯例,我们搞这些东东是为了能够工作或更好工作,所以在国外大家是可以把花的钱用来抵扣税的(tax deduction)。还有大家做业务的要天天拜访客户要开车去或坐车去,如公司掏了这个钱,那就不能抵扣了,但如是自已掏这钱,如是坐车去,每年你坐车花销的钱是可以抵扣税的,如自已开车去,那为了工作所花的那部分油钱汽车保养都可以抵扣税。还有自已买工作服啊(如公司买的就不能抵扣了)公司要求的体检证明啊(自已掏钱的那种)都可以抵扣税。总之是一切你为了工作赚钱的所有个人支出都可以抵扣税,把这抵扣税的钱退回来。
  
  另一种抵扣税的钱是捐款与礼物(donation and gift)。也就是说大家每年为慈善机构或灾区所捐的钱或礼物所花的钱是可以抵扣税的。如去年中国四川地震,我在这边也捐了钱了,去年我报退税时就把这笔捐的钱抵扣我的收入退了钱回来。
  
  总之每年退税的这几个月(tax return period)是广大穷人最开心的日子,大家多多少少都会退不少钱回来,故那几个月各个商店赌场啊什么的生意都会好一点,因对大多数穷人来说,这笔退税拿回的钱通常是计划开支外的格处一笔bonus。就以本人来说今年上面三部分退税总共拿回了近1500元钱,出去吃了一顿,又去赌场“捐”了二百,当然这笔“捐款”明年就抵扣不了税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3 | 只看该作者

医疗税

什么是医疗税(medical levy)?下面有空会说说。这个就不能算国际惯例了,是澳大利亚个例。除了这个医疗税(medical levy),以上其它部分绝对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只不过我们没接上轨。

下面先来说说那个医疗税(medical levy)是怎回事,之后再回来谈其它国际惯例的例子。
  
  医疗税(medical levy)可能澳大利亚的个例(新西兰是一样的),其它国家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不了解,所以不能把它归于国际惯例。
  
  前面说过低收入减免(low incom offset)是这里劫富济贫的一种方式,那医疗税(medical levy)呢?是另一种更狠的劫富济贫方式。说这个医疗税(medical levy)就要先说说澳大利亚的医疗,也就是大家病了怎办?一个本人亲身的例子。前年我在这里莫名其妙地得了急性肾炎,发近40度高烧。之后急急忙忙去了医院挂急疹,中间没几个病人在排队但我有等了1小时多才轮到我(这个是这里人对医院最不爽的地方就是要等,除了是救护车送来的不用等马上进去,那通常是很急的有生命危险的)。
  
  之后医院对我尿检血检等等判断出是急性肾炎,因是高烧,所以医院决定要先住院一天治疗,等24小时治疗后再根据情况是决定继续还是出院。之后我就住进了病房,一人一小单间,面积小刚好放下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病床加一小电视一洗手台。这里每个普通的穷人就都只能住这咱小单间了。有钱人自已加钱可以住大房子。之后24小时内医院是十八般武艺用出来给我治病,过程不表了,护士是每一小时不断地过来记录我的体温啊什么的,即使是半夜在我睡觉的时候也没停过。第二天白天,医院就送来了早餐,午餐,晚餐三餐吃饱。24小时后,我的烧全退了,护士又把我推到B超室做了B超检查,最后判断我没必要再住院了,开了后续药让我回家去。这前后我发了多少钱?0。是的,是零,一分钱都不用,拍拍屁股就走了。之后三个月后,医院给我打电话,让我再去趟那做了次复检,也是免费。明白了吧,这里是全民免费医疗住院还包吃。
  
  但这些免费实际上不是免费的,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的,钱哪里来的?就来至于前面说过的医疗税(medical levy)。为何说医疗税(medical levy)是另一种更狠的劫富济贫方式?下面我来说说这可爱的医疗税(medical levy)。

前面说过医疗税(medical levy)是按个人年收入的1.5%收的,这个还是因我是光棍,如大家有小孩的话交得还要更多一些小孩越多交得越多(因小孩不工作没收入没贡献,但小孩也要看病,所有家长就要为自已的小孩负点责任),但是低收入的家庭是可能申请减免小孩的一部分或全部,高收入就不行了,这是劫富济贫之一。但这不是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医疗税(medical levy)是按年收入的百分比来收的,也就是你赚得越多就要交得越多,没工作没收入或年收入少于15000那是一分钱都不用交(低收入减免会把你这个医疗税全部减免掉的)。但大家享受的侍遇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很多有钱人嫌那个公立医院不好如看病要等病房小设备不好等等(虽然说这个公立医院对我这个来至于某某国家的人来说那已经是天堂了,但大家境界不一样,他们要天堂上的天堂),通常都会自已掏钱去私人医院(私人的不用等,套房什么那就奢华了等等),但那个医疗税(medical levy)是一分也不能少交的,也就是富人给我们穷人交的大头的钱还不用,你想想这是不是另一种更狠的劫富济贫方式。
  
  你说这医疗税(medical levy)不可爱吗?

[本帖由os修改于2009-11-16 19:5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5 | 只看该作者

房价与油价“与国际接轨”(ZT)

当今在中国大家争的最热的“与国际接轨”话题估计就是房价,还有一个应是油价了。反正正方反方在网上那是吵得一踏糊涂。究竟这房价与油价与那个国际惯例是真接轨还是假接轨啊?还是又象前面所说的又一次玩弄的单条接轨阉割另一条啊?首先完全假接轨是不会的,完全做假是玩不起来的太经不起推敲了,但真的肯定也不会啦,不然哪有这么多非议。所以很不幸我们又一次地被玩弄了一下那个单条接轨阉割另一条的“与国际接轨”把戏。这一次玩弄的把戏就比前面所说的那些国际惯例复杂点,分析起来就有点费劲了。所以要分析起这两个大话题就不得不首先引述一下这个命题:为何在我们中国总发生这不三不四单条接轨阉割另一条的“与国际接轨”?在国外玩得好好的真正国际惯例来到我们中国就一定变味?
  
  大家一听到这个大多数人首先就会说:体制原因啦,没民主等等。反正网上两大派:西方民主派与中国国情派那也是争得一踏糊涂,各有各的理。以前我也会这样想的,但来了国外后思考后我知道我错了。根本原因不在这。因这种回答本身就是弄错方向了,所以两大派争来争去谁也说不出一个根本道理来。如西方民主派解释不了为何欧美是做的挺好,但N多国家也是做的一踏糊涂的糟糕?而中国国情派却解释不了为何中国乱象从生,如何解决?
  
  为何我说这样想是弄错方向了?解释这个让我先举个例子,当年我国那个争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那个激烈啊那是比今天两大派更强的多,甚至弄出人命。当时我们在这事上就犯糊涂了,我们没搞清楚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方向是什么。现在我们是知道了,我们要的是民富国强中国复兴与强大。也就是说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那都不是我们的目的,那只是我们实现中国复兴与强大的手段而已。但当年我们就犯傻了,好象我们的目的就是搞社会主义,为了搞社会主义而搞社会主义,就是民穷国弱也要坚持下去,所以才会有那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之类的荒唐事。后来大家在一个伟人的启蒙下弄明白过来方向与目的弄错了,所以现在这个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
  
  而当今的两大派:西方民主派与中国国情派也正是犯了这个错误,弄错方向了,所以无解。如果你没有目的与方向,如何去寻找手段?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弄明白我们的目的与方向是什么。而无论是西方民主派与中国国情派那其实都是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我们不能为了象以前一样傻傻地光为了搞民主(国情)而搞民主(国情)。这个与上面一样是根本性问题。
  
  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一定会说要廉洁啊要公平啊,要双轨接轨啊不要老搞单条接轨阉割另一条啊等等。这些都不是答案。这里只不过最后实现目的后的效果而已。根本目的一定极其简洁的,象上面说的无论搞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那都是手段其目的是使中国复兴与强大(猫理论),就一句话。不然大家就迷了眼了,又会失去方向。而这个目的正是当今国际成功国家真正通行的总国际惯例。其它什么个人所得税惯例啊房价惯例啊油价惯例啊其实都是这个总国际惯例下派生出来的各个子惯例而已,就好象宪法与地方法关系一样。而当今中国就是少了这个总国际惯例,所以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为何在我们中国总发生这不三不四单条接轨阉割另一条的“与国际接轨”?在国外玩得好好的真正国际惯例来到我们中国就一定变味?


说这个总国际惯例,首先我要做以下几个定义。
  
  至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其实人类社会就只有两个类型。一是遥远的原始社会与同样遥远的共产主义社会。二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与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在共产主义社会出现之前那些我们不知名的社会。
  
  这两个类型的人类社会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有富有贫,一个没有。那个没有的我们就不研究了,对我们(甚至N代子孙)都没用。我们只说与我们有关的。连下去我给出以下两定义:
  
  富:指有钱人(富人),有权人,强势者或机构,集团等等。
  贫:指没钱人(穷人),无权者,弱势者或机构,个体等等。
  如三鹿公司对个体消费者,那三鹿就是处强势地位,属于富;个体消费者处弱势地位,属于贫。
  
  说当今国际通行的总国际惯例,我们先来看看有富有贫的N千年的人类历史。拿中国来做总说明。学过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N千年其实一直重复一件事:改朝换代。一个朝代兴起,兴旺,衰败,灭亡被另一朝代取代。大家总结完历史,根本原因说起来就以下这两句话:
  
  老百姓没法活了,闹革命提出“分田地,均贫富”,之后新朝代建立,头几代脑袋还是清醒的,所以强力分田,禁止兼并。从上面看出就一句话:劫富济贫。也可说国家大政方针是支持弱势者,压制强势者。然后帝国进入强盛时期。
  
  后期,地土地都被富人,强势者兼并了,富人更富人,穷人更穷人,最后穷人穷到没法活下去了,最后大家都挺凶走险。从上面看出就一句话:劫贫济富。也可说国家大政方针是支持强势者,压制弱势者。然后帝国就灭亡了。
  
  从历史总结来看,如国家最基本功能能实形:劫富济贫(当今社会比古代更复杂,所以这个词象前面定义一样是抽象的),表现上看起来是亏了富,便宜了贫,但最后是双赢得。而如倒过来劫贫济富,表面上富的好象赚更多了,倒霉的只是贫,但其实最后富与贫都是双输的。贫的就不说了,饿死的死,闹革命也大多当炮灰了,那些赚更多的富最后也被“分田地,均贫富”了,甚至命都给革了。
  
  现在回过头来说当今社会国际通行的总国际惯例。以前其实已点到, 一个我说的cool down period法,还有个人所得税,还有举了澳大利亚的医疗税(medical levy),大家都可以看出全都是“劫富济贫”(当今社会比古代更复杂,所以这个词象前面富与贫定义一样是抽象的概念)。
  
  不仅是这几个,大家可以自已去研究几乎所有西方成功国家的各种法律,政策等都是劫富济贫的,最最低是富贫不帮,但绝对不会去做劫贫济富的傻事。即使偶尔有出现劫贫济富的事,那也是法律上的漏洞,它们马上用强大的机制把它给补了。
  
  要知道资本主义可是马克撕批判是人类历史以有最贪婪最肮脏的社会,每个资本家所有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啊,在他那个年代可能真是这样。而我们以前教科书也说资本主义社会government其实是被大财团控制(属于富),为这些富服务的,可能当时刚开始说这话是对了。但到了现在资本主义就完全进化的不一样了,开始用强大的机制保证劫富济贫,任何法律或政策的出台都一定在建立在这基础之上。
  
  我们能够研究历史总结根本规律,西方精英们难道是傻子,不会去思考去进化?最后西方成功的国家全部进化成:政治体系不管是哪种方式那都是手段,其最根本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有效长久地保证整个国家的法律也好政策也好国家各种运行也好都要建立在劫富济贫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富与贫双赢,那大家无论是富是贫都会活得有安全感。反之如劫贫济富或什么都不管,最后肯定是富与贫双输,那大家无论是富是贫都会活得根本没有安全感。就是好象一个是在双轨上跑的火车,虽然有时会慢颠簸甚至后退,但不会翻车,大家都坐很放心。另一个就是在单轨上跑的火车,穷人在普通车箱没安全感,就是富人坐在头等仓豪华仓也巨没安全感,所以富人们一个个不惜一切代价花巨额去买别人双轨上跑的火车的普通车箱车票,而穷人走不了就全部开骂。
  
  这就是我认为的当今国际通行的总国际惯例,其它所有惯例都是建立在它的前提之上。而中国将来无论用什么政治体系,西方民主派也好中国国情派也好还是混合体也好那都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所有国家的运作都要建立在劫富济贫基础上,不然最后大家都要玩完。这是有富有贫人类社会的铁律。而今天中国缺的就是这个。
  
  接下去就可以在这基础上谈谈这房价与油价如何单条接轨阉割另一条了,及为何出现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5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在开始说房价之前,再对那个总国际惯例补几点。
  
  第一,前面说用什么政治体系,西方民主派也好中国国情派也好还是混合体也好那都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所有国家的运作都要建立在劫富济贫基础上。你可能要问为何说要在劫富济贫基础上?劫贫济富行不通我好理解,但怎不能是双方公平公正呢?不行。因为富与贫两方实力差的太大,富所占的公共资源比贫的多得太多,多好几个级别,故如要建立在双方公平公正基础上,那结果肯定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最后还会变成实质上是劫贫济富。所以国家政治体系一定要劫富济贫,通过它来平衡双方的实力差,最后这样才能形成相对意义上的公平公正。西方成功国家精英们通过N年思考,最后都明白了怎么回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当今全体发达国家全部进化了,全部都是建立在劫富济贫基础上。而反过来这劫富济贫又维护了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劫富济贫一定要靠国家政治体系强制实行,不可能靠富方的良心或觉悟。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人性都是贪婪的(不能说是全部,还是有少数人觉悟是高的)。马克撕说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以有最贪婪最肮脏的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的错,根源是人性的错。而资本主义一开始原始积累时没有用国家政治体系强制限制,才造成这样。封建社会国家政治体系的劫富济贫是靠人来维持的,也就是头脑明白的上层富方群体来给维持。所以很不可靠,一方面当这上层富方头脑不明白时,又或上层富方头脑是明白,但下方更庞大的富方群体不明白或不愿这样做而上层富方又控制不住下方更庞大的富方群体时,劫富济贫就维持不下去,变成了劫贫济富了,之后到一定阶段大家就一起玩完了(如明末的崇祯与他的群臣们,最后结局就是全体汉民族的悲剧,大家都是输家)。
  
  而进化后的资本主义肯定比封建社会强的多。它的根本国策劫富济贫是靠法律来维持的,而法律又是全体公民来制订的,而穷方人口比例远比富方多,再加入觉悟高或明白的富方支持,这个根本国策劫富济贫就比封建社会可靠的多。最后表面上看起来是上穷方占便宜了,富方吃亏了,但最后双方都赢了。
  
  第三,从当今发达国家的实践来这,目前它们这种方法是历史来最有效的。觉悟不高富方虽然很多对自已吃亏不爽,也会想尽办法象逃税啊或把资产转在国外去啊之类的动作,但从总体上看这个根本国策劫富济贫,富方是改变不了的。但西方的这种方法对中国一定行得通且没有副作用吗?究竟中国将来要走哪一种方法?我不知。这要靠广大中国觉悟高的精英们努力了。中国泱泱大国,历来人才辈出。但我只知道这个劫富济贫中国是逃不过去的。过去或现在可以说为了原始积累,暂时咬着牙用劫贫济富本末倒至的方法来单轨开这火车,但不远将来(甚至现在就要开始考虑了)只有一条路走上劫富济贫双轨开火车。如不然,象封建社会一样,国家被不明白或觉悟不高不愿这样做的富方群体把持的话,继续劫贫济富单轨开火车,那就等着大家都完玩吧。人类至从有富与贫分别的N千年以来,这种事都出现过N次啦,也不在乎再多来一次。
  
  第四,你可能说现在与古代不一样了,这样劫贫济富本末倒至的方法最后倒霉的只会是我们穷方,富方哪会,他们都跑到国外去了。我不这样认为大家想想富方们活在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个都没安全感,所以很多人都不惜代价移民买国外绿卡或护照(象前阵子闹的明星移民)。一方面这个所花代价高且他们在去国外也只能当二等公民贫方而已,而在国内是一等公民富方。出去这落差与代价也太大了,回来又被人批判不爱国,搞得有嘴难说。反正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其实他们不爱国吗?我不这样认为。他们还是爱国的,如中国真的玩完了,他们心还是痛的。他们的走不是不爱国是当今中国实在是没安全感了。大家无论富方贫方坐在单轨行驶的火车上一个个都吓得很,难入睡啊。大家看看世上发达国家的富方明星们有哪个象中国的富方明星们活的这么累啊?其实现在它们在某些方面已开始输了。
宪法是比较抽象的,所有宪法真正的体现是在各个地方法邢法民法上的。宪法根本作用是对下面子法形成全面约束。同理总国际惯例:劫富济贫也是比较抽象的,它是体现在下面各子惯例中,总国际惯例根本作用是对下面子惯例形成全面约束。所以要全面了解这个总国际惯例,就要通过描述各个子惯例,如之前说的银行,保险,个人所得税,cool down period法,medical levy等等。现在我开始说真正全面完整未阉割过的房价国际惯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6 | 只看该作者

房价

中国房价为何这么高,而且还在不段长好象没尽头了。原因很多专家学者给了很多很多,其中有国际接轨,城市化,中国发展预期,国际热钱等等。这中间说起来也象之前我所说的两大派一样斗的不义乐乎。这其中有真专家真学者且有良心者是按自已观点来分析的,也有猪头专家学者在胡说八道,更有奴才专家学者黑着良心在放屁。这其中说国际接轨的更多是后两者。一个是真不懂,虽然有出国考察过,但都看脱衣舞去了。另一没良心就不说了。
  
  这其中观点中城市化,中国发展预期,国际热钱等等都应算是推高房价的原因之一,惟独那个国际接轨不是。如中国房价真的全面完整未阉割地按国际惯例接轨,那就是那些城市化,中国发展预期,国际热钱再加你能想出想不出各种上万条理由来,中国房价打死都涨不到这么高,有现在的一半就不错了。为什么?
  
  因为与之前所说一样,中国房价是光一边轨道与国际惯例接了,但另一边轨道也是最关键最重要那条被人偷偷地阉割扔到厕所里去了,就是这个阉割式的接轨把好端端的国际通行真正房价惯例:劫富济贫,一下子变成了劫贫济富,这才造成今天中国房价神奇般高的根本原因。下面让我来仔细地分析一下那个被阉割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那一截是哪一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7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开始分析之前先做个声明:
  第一:前面说过本人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是一个底层天天在做无用思考又迷芒并天天为三餐发愁的小人物,所以我是对国外房价国际惯例了解过,但我不可能象专家一样也没精力专职去对它研究,且我也没在澳大利亚买过房子,所以以下所举的数据等可以有出入,但是大方向大局部分是对的,只是中间细节可能不对。如有仔细研究过的人,欢迎指教。
  
  第二:本人所举的例子只限澳大利亚,对澳大利亚以外国家没了解过,只是基于之前本人分析的总国际惯例推出国际惯例也应是采用这种劫富济贫,可能方法手段不一样,但最终要的结果应都是劫富济贫。实际怎样我没研究过别国,所以你也可以说这是澳大利亚的个例,不是国际惯例。
  
  这个社会就两类人富人与穷人。所以房市里活动也是这两类人。穷人绝大多数通常只买一套房的,且买房的目的是自已住。富人通常是买N套房的,除了其中一套是自已住,其它是为了赚更多钱,钱生钱,所以富人买房目的是不一样的,是为了通过房子钱生钱。所以穷人富人买房的方式也不一样。
  
  穷人只有在自已付得起的情况下才买房的,买了后房子涨涨跌跌与他们基本就关系不大了。所以穷人的需求是可以对房价推进作用,但是建立在大多数穷人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如完全排除富人(也就是极端下假设富人都不买房),那房价最终是与穷人收入挂钩,穷人收入增加,房价相应涨一点,如减少,也相应减一点。穷人对房价的影响 是被动的,他们不会主观性地想办法去推动房价的涨跌。
  
  富人不一样,他们买房子是预期房价还会涨的,哪怕现在房价已经天价了,但如天价还有天价,那他们就还会买入,一百万美金钱一平方算什么,只要它还会涨到120万一平方,他们就还会买入。而且富人100%地会用各种主观性的方法去推动房价疯涨,如囤积,联合炒作,官商勾结,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媒体专家等鼓吹等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与实际的需求已没多大关系了,与穷人也没多大关系了。房价其实只与富人炒与不炒或炒得有多深有关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说国家政策刻意劫贫济富了,就是government谁也不帮站中间,那也会形成事实上的劫贫济富,原因上面说了穷人与富人双方实力差得太远太远了,这样下去穷人肯定吃亏。
  
  上面说了西方的“宪法”总国际惯例是什么?是:劫富济贫。那真正的国际房价惯例就一定要在这总国际惯例下办事。办什么事?劫富济贫。通过劫富济贫来提升穷人的实力,削弱富人的实力,努力的让两者尽量平衡,最后结局是富人会赚钱,从而不会阻挡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但富人要让大利给穷人,让穷人也买得起房子,最后形成双赢。这就是被阉割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那一截。国际惯例怎么做?
  
  第一:每个家庭买第一次房子了,澳大利亚是给补贴2.4万元,州政府再补贴2.4万元(具体数字可能有出入)。买第一套房子通常是穷人,而这补贴的钱当然是富人那来的,下面会说到。如你买了,把房子卖了,下次现买就没这钱了,虽然你手上只有一个房,这样不鼓励你去倒买倒卖。但这方式还不是最狠的。
  
  第二:前阵子危机,澳大利亚也一样救房市。所以我在报上经常看这样广告,快买房,只要你是第一次买房可以节省大量印花锐。这个与第一条性质一样。
  
  第三:政府想尽方法格外增加穷的人钱,如去年,政府给每个纳税的低收入人一人发900元。给每个低收入家庭每个小孩额外发1000元,好象共发了四次,不记得了,我没小孩没这钱。这钱当然也是来至于富人。当然什么小孩每月发牛奶金的钱啊,上学不发钱包午餐啊等那是常态。这些钱很大头都来至于富人。
  
  第四:政府想尽办法收刮富人的钱然后分给穷人。前面已说过一些,如medical levy。这里只说房地产这块。你奶奶的富人不是喜欢炒楼吗?我就大大对二手楼征税,什么交易税印花锐那是小头,狠得是你炒楼赚得钱,这些钱通通要计入你的年收入个人所得税。年收入35000到XX就要你30%。XX到XX45%。XX以上好象不到10万吧55%。肉痛吧。这些收刮的钱通过各种途经发到穷人手中去。
  
  第五:很多富人看到第四条心都凉了,所以这里其实倒买倒卖炒楼的不太多,原因是个人所得税太高了,冒着风险炒楼赚点钱最后自已只能喝汤,肉都被穷人给吃了。所以很多富人买N套房不卖,全部出租赚钱。你看这一下子就有效地抑制了炒楼。只要大多富人不卖房子,那他们主观性的想方法去推动房价涨的动机就大大减小了,没多大必要了,这就有效抑制了房价。但是你不卖只出租政府就放过你了吗?不可能,你每年出租的租金收入也一样都要计入年收入交个人所得税,然后这笔钱又会流入穷人口袋中。区别是你要卖房那所得税高得惊人,不卖出租租金收入小那所有税少,但年年收,也就是卖房子的一次交分成N年来交了。
  
  反正以上相类式的各种方法吧用来劫富济贫,最后这几年来澳大利亚房价是在涨,穷人收入也在涨。但毕竟还是有富人在炒楼,所以房价涨的幅度比穷人收入涨的幅要大些,但绝对没出现穷人买不起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Re: 揭露当今流行语“与国际接轨”的实际真象(ZT)

OVER
这位老兄估计是从中国移民澳洲的,拿这两国对比,分析,总结 [M01]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8 05:37 , Processed in 0.0653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