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随笔:漫步于上海和湖南之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随笔:梦诗,漫步于上海和湖南之间


美丽园的确是美丽的。1985年的美丽园尤其美丽。

逛上海,一般你绕不开南京路或延安路,设若你从外滩由东往西逛到头,美丽园,就一定如初恋情人一般,在那里静静候着你。

在那座没有多少过剩空间的大城市,美丽园,却有着过剩的花草和幽静,这当然是难得的。这就给了今天的诗人们,以舒展无限美丽梦想的空间,上海文艺会堂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于是都设在这里。

这里,曾经是法租界,建筑及篱笆都异国得很,我当然无法梦想,当时的富商贵族们,在这里,又衍生过一些怎样的梦想。

我知道,创造诗歌与财富,其实都是需要梦想的。

我每每沿着美丽园的篱笆墙梦诗,梦湘江的深浅与爱情的冷暖,梦得果然就绿肥红瘦,美丽而忧伤。

一日,湖南诗友李跃清来信,托我为他们办的一个叫《新星》文学内刊写点散漫文字,我想,这也是给我的一次梦游的机遇,给湖南的诗友报告一点上海诗坛的消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诗是具有极大的社交功能的。在上海读书,我之所以很快能走向社会,走进那座大城市的腹地,这首先得益于我有一位参加过第二届“青春诗会”、在上海、乃至全国诗坛都建立了影响力的表兄:许德民,其次,我来上海之前,由于经营过长沙诗歌书屋,也与上海许多重要诗人,有过书信和业务上的联络,同时,我也在上海的《萌芽》等刊发过习作。那是一个属于诗歌的年代,有位诗人对我说:在中国,随便到哪里,唱着《国际歌》都找得到诗友。

我就是唱着带湖南味的“国际歌”,在上海很快有了许多诗友和诗师。

我到上海的第二天,德民兄就把电话打到了传达室约好来看我,并带我去了上海戏剧学院对面的《萌芽》,见了宁宇、赵丽宏等久仰的诗人与编辑。当年《萌芽》是中国青年文学的领军刊物,是一个圣殿。《萌芽》设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院子内,一座有些历史面貌的红砖砌成的小楼,从楼梯间转上去,记忆中,楼梯的一边依次码着的,竟全是一袋一袋未及拆封的稿件。那时候,发表一篇作品,大概比如今中个彩票还艰巨。

于是,《萌芽》的编辑们,便如同愚公移山一般,然而,那却是一座能够不断拔高的活火山。

宁宇老师请我们去楼下喝咖啡,那时候,我好像没正经喝过几次咖啡,手足无措,搞得我只好梦想自己身处于某部电影的情境中。宁宇老师却现实得很,谈及上海的诗歌创作,谈及许多诗歌活动的阻碍与多磨,他似乎更加称道湖南的诗歌氛围,他说:你看你看,你都参加搞过的湖南的“潇湘诗会”和“诗歌书屋”,不是说搞就搞成了吗?上海为什么不能呢!

我当然回答不出这么大一个问题,湖南人待客喝茶喝酒,上海喝咖啡,这算不算问题的一个方面呢。

从咖啡厅出来,德民兄带我到静安寺旁边喝啤酒吃三黄鸡,这是先前在电话里就说好的节目。所谓三黄鸡,就是嘴黄、脚黄、皮黄的一种雏鸡,斩成小块,过开水,白生生端上来,醮着作料吃,图一个原汁原味,上海人爱好这一款菜式。上海人也实在,说是吃三黄鸡,主菜就不会考虑更多的搭配,倒是点了一堆凉菜上来,我不大习惯,总试图再来一二份开胃的热菜,但德民兄似乎没有这个想法,于是大杯喝冷啤酒,大声谈上海或湖南的诗歌。

那时候,上海和全中国一样,餐饮业并不发达,且大多是国营店,静安寺地处闹市,人流如潮,我们占着个席位喝酒聊诗,就难免引发候位的食客的白眼,这种感觉并不太爽。

之后,我们便很少喝酒,而是常去一些民间诗歌沙龙,抽不要票证的香烟了。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文学沙龙,常设在北京西路1065号延中文化中心内。每到周日,便有来自上海各式屋檐下的文学青年,与小有名气间或也有大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对话。我记得,湖南的韩少功、残雪也去过,有一次,是残雪的主讲,很多人慕名而来,爆满,不让我进,我说,我认识残雪呀,他们说,认识她的人多了,我说,我与她是朋友呵,他们说,那我就带你去见她吧。

这种自发形成的民间文学沙龙,而且还出版了一本叫《座谈文学》的像样的刊物,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的,后来,我认识了组织者中的人,他们说,的确有几次他们都被有关部门问过话。但是,后来他们的事迹上了《新民晚报》,作了正面的报道。

上海人多,诗人就固然多,民办刊物此起彼伏,这方面,能找到的我都找来看过,虽巧立名目,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前卫。

如何前卫,我说不清,因为实际上我大都看不懂。

上海青年诗人大多热衷于理论研读和研讨,又都能说会道,但奇怪的是,他们的主张,我是听得明明白白,也有很多让我信服的道理,但问题是,你如果按照他们的一个主张去展开你的创作实践,那么,第二天,他们又将有了另一个主张。

他们往往面对你按照他的主张创作出来的诗作,把头摇得陀螺一样转 :

过时了过时了,怎么还能这样写!

这是按你前两天说的写的呵?我答。

是嘛是嘛,前两天的怎么还行,过时了过时了!

这样,他们往往又开始热情、激浊扬清地抛出他们新的一个主张。

他们太多梦,所以他们在努力为每一种梦,寻找一个圆梦的主义。这是我,也是湖南的诗友们,也许做不到,或者说没有条件做到的:湖南地处中原腹地,任何外来的主义和主张,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要经沿海或文化中心城市传递进去,便已经嫁接了很多地域特色。这样过来的主张,经过了嫁接和实践,往往更靠得住,来一个鲜活一个,开花结果,所以大多还看得懂,看得有味。所以,湖南能出有“黄泥街”味道的前卫作家残雪。

这当然是我个人的猜想,较不得真。

我只得干脆两耳不闻外滩事,一心专吟乡土诗,却偶也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夜,上海一些校园诗人搞活动,包了一艘游轮,在黄埔江上搞诗歌朗诵会,请了不少话剧、影视艺术家和钢琴家捧场,我学过表演,又在上海戏剧学院在读,友人安排我自己朗诵诗歌,我靠着栏杆,注视江面,朗诵的是我发表在丁玲任主编的《中国》创刊号上的组诗:

《帆,落在黄昏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2e195010003i4.html。

朗诵完毕,我听到了风声、掌声,叫好声,这使我感动和骄傲;但更让我感动和骄傲的是,我看到黄埔江中的小船上,有船工向我招手的身影。

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人流密度是以一拳相隔的,外滩的情侣,是两对一条石椅展开爱的构思的,公园里,星罗棋布的,是阳伞和塑料布,在这样的空间中写成的诗,是否就多信息而少流淌,多迥异而少直白呢。

让我必须敬佩的是,上海的诗友们,是有着坚强的使命感和愿景的,他们大多以理念成诗,不玩不戏。这是否又正是我们湖南诗友的所欠缺之处呢。

我近来梦想,如果把我们湖南的诗友们拢到上海来,如把刘犁、刘波、郭辉、赵坤、谢午恒、彭国梁、陈惠芳、江堤、龚鹏飞、沈国清等等成建制地引到上海来,搞一个“湘军诗社”,三年以后,五年以后,这个诗社还能否生存与存在呢?

当我们湖南诗友们,在湘江边,在洞庭边,热衷于建立新乡土诗流派的时候,上海的许德民试图用数学中的模糊理论来说明朦胧诗的合理性。

这都是关于诗的梦想。但是,任何的一个梦想,如果要最终展开强壮的翅膀,就就需要一个安放梦想的摇篮,这个摇篮,不是一方水土,就一定是心灵的家园。

美丽园不是我的一方水土,但,在这个下雨的下午,它却是我的心灵的家园。

这就是我会在这里梦想、在这里梦诗的前提。


鸣戈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g59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0:3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随笔:漫步于上海和湖南之间[/color]

鸣戈的诗:帆,落在黄昏里

远山,展开晚霞的翅膀
靠湖岸,一只渔舟收帆
收起那双鸥鸟的翅膀
出现一对年迈夫妻
出现淡蓝的炊烟
出现淡蓝的旱烟
绕着桅杆攀
贴着湖面淌

每天每天都一样
多少年多少天,没人数过
没人要数这湖面的波浪
帆,落在黄昏里
黄昏是一张悄然的网

网着单桅船变成双桅船的典故
网不住那件红衣衫
从村口的古柳梢
飞上他的船,风帆一样
现在,他还想用眼睛去网
网她的一头银发,亦如帆
炊烟往她的帆上拂
旱烟往她的帆上拂
一挥手,她挥起一根粗糙的桅杆

她是他的帆
是他的桅杆
任村口的古柳伸长脖子
如一只眺望成化石的龟
那龟背上驼着他们的儿孙
在龟背上种龟甲状的田地
过着龟一般平稳的日子

但,他们的日子属于帆
他们的帆是鸥的翅膀裁剪的
他们习惯飞翔。倾斜。动荡
飞得水天一色,或者唱渔歌
唱得风生水起。云飞雾障

谁说他们的日子不坚硬呢
去瞧他们的脚板
帆,落在黄昏里
远山,在飞翔
这动与静的世界
此刻,竟是那么和谐而晴朗·······

(刊于1986年1月《中国》创刊号。丁玲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3 01:1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随笔:漫步于上海和湖南之间[/color]

欣赏了 [M29] [M29] [M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3 08:4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随笔:漫步于上海和湖南之间[/color]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5:5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随笔:漫步于上海和湖南之间[/color]

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8 23:54 , Processed in 0.1451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