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indow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olor=violet]历史上的今天1984年1月24日 邓小平视察深圳等特区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9:4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7年10月13日,新四军建军)

10月14日

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1994/10/14)
美国宣布取消对海地制裁 (1994/10/1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遇刺受伤 (1994/10/14)
以色列营救人质失败 (1994/10/14)
俄国公布萨哈林岛空难事件资料 (1992/10/14)
美国音乐艺术大师伯恩斯坦逝世 (1990/10/14)
中美洲国家组织成立 (1951/10/14)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迫自杀 (1944/10/14)
英国军舰"皇家橡树"号被击沉 (1939/10/14)
希特勒退出国际联盟 (1933/10/14)
艾森豪威尔出生 (1890/10/14)


釜山亚运会男篮负韩国痛失冠军 (2002/10/14)
辜振甫开始在祖国大陆的"融冰之旅" (1998/10/14)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开放 (1994/10/14)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 (1993/10/14)
中国宣布《伯尔尼公约》正式生效 (1992/10/14)
我国与马尔代夫建交 (1972/10/14)
上甘岭战役 (1952/1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1949/10/14)
解放军攻克锦州 (1948/10/14)
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攻下惠州 (1925/10/14)
民权运动大同盟发表宣言 (1922/10/14)
唐山煤矿瓦斯大爆炸 (1920/10/14)
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机构成立 (1918/10/14)
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 (1902/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9:5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7年10月13日,新四军建军)

上甘岭战役

  1952年7月,为了寻求朝鲜战争战俘问题的解决,中方谈判代表向美方提出了双方所俘获的武装人员全部遣返的原则。而美方仍坚持"自愿遣返"的主张,并于10月8日又蛮横地片面宣告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10月14日向上甘岭志愿军两个连的阵地发动了进攻。美方名为"金化攻势"。

  上甘岭,位于我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对方金化防线。对方为了对我军施加军事压力,为了造成在谈判席上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善其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故向我军发动了十分猖狂的进攻,是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势,企图迫使我军让步。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敌人虽然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每一表面阵地都反复争夺数次,战况空前紧张激烈。

  在战斗中,涌现了有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有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有通信英雄牛宝才,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人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联合国军"发动此次攻势的目的是企图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然而结果却相反。当时美联社报道说:"这次金化的战役,现在已到了朝鲜战争中空前未有的激烈程度。在人员的伤亡和使用的大量物质上,除了1950年盟军在北朝鲜的惨败情形外,是空前未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09:5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7年10月13日,新四军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1949年10月2日进军广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以一部兵力沿东江向广州以南在湖南衡阳到宝庆(即邵阳)一线进攻,解放了东江两岸和珠江三角州地区;主力则沿粤汉路两侧南进,先后攻克曲江、英德等城,歼灭国民党白崇禧部4万7千余人。14日,解放广州。敌主力向西南逃窜,第四兵团乘胜追击,将逃敌围歼于阳江、阳春等地。潮州、汕头之敌由海上逃窜。此役至29日结束,共歼灭国民党两个兵团及其他残部6万2千余人,除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岛屿外,广东全部解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10-14 10:0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M29] [M29] 送上鲜花再说 [M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0:0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伦纳德·伯恩斯坦



伦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

  1918年8月25日生于美国麻塞诸塞州的劳伦斯。1935年入哈佛大学,师从W. 俾斯顿、EB 希尔学习作曲,1939年毕业。后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师从布鲁诺·瓦尔特。

  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三个难曲中的难曲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的曲目为《唐吉诃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与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像》、音乐剧《夜生活》等等。自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爱的客席,终于在1959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他在任的十一年间,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其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对纽约爱乐的功绩到底"伟大"到什么程度呢?纽约爱乐一向以难以驾驭闻名,有"狂马"的名号,偏偏伯恩斯坦似乎很懂驯马术,纽爱这匹在舞台上狂舞的野马,到这位在指挥台上狂飙的伯恩斯坦手中,真的服贴下来,发酵出难能可贵十二年,号称纽爱的黄金岁月。十二年后伯恩斯坦辞职,纽爱的水准下滑,历任梅塔、布列兹都难以有所作为,直到现任的马舒尔上任后才有所改观,足见伯恩斯坦厉害的程度。

  自纽爱退休后,他转往欧洲发展,希望多花点时间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他在欧洲最重要的功绩是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良好的关系。维也纳爱乐个个技艺高超,团员音乐素养普遍一流,对于指挥他们可是精挑细选,看不上眼的指挥他们可是会扯后腿。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乐团保持良好关系已属不易,更别说是要教给他们东西了。当伯恩斯坦第一次与这个大牌乐团合作排练时,一曲奏毕,团员和他都已心知肚明,"我们的关系将是长久且甜美的"。伯恩斯坦是极少数可以再给这个超级乐团东西的指挥,因此维也纳爱乐颁给伯恩斯坦"荣誉副同志"的殊荣。

  他的指挥曲目曲目范围广大,从巴洛克,到现代,各家都有涉猎,尤其是浪漫派作品。其中又以马勒的作品为最。但是,作为作曲家,他也有不少著名作品。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为钢琴与人声所作的《赞歌148》。他一生共创造了3部交响曲(第一交响乐"耶利米"、第二交响乐"焦虑的年代"、第三交响乐"犹太诗文"),《西区故事》、《天真汉》、《在小镇上》等多部音乐剧,以及一些歌剧歌曲等。


经典录音

伯恩斯坦早期在CBS(现在的Sony Classics)录音,活动的中心是美国。70年代后,他主要在欧洲和德国唱片公司合作,这个时期的录音绝大部分是现场录音或录影。


柏辽兹:交响乐"幻想"(Sony SMK 47525)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Sony SMK 47529)
李斯特:交响乐"浮士德" (Sony SMK 47570)
马勒:交响乐全集 (Sony SMK 47573~47585)(DG 459 094)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乐"合唱" (DG 410 859)
马勒:声乐组曲"大地之歌" (Decca 417 783)
伯恩斯坦:音乐剧"西区故事" (DG 415 253)
伯恩斯坦纪念集 (DG 431 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5-10-14 10:3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M29]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10-14 10:4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7:5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10月15日

□ 国 外
华裔学者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10/15)
曼德拉、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93/10/15)
美籍华人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6/10/15)
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飞机——喷气式飞机试飞 (1947/10/15)
英国作家王尔德诞辰 (1856/10/15)
德国哲学家尼采诞辰 (1844/10/15)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诞辰 (1814/10/15)

□ 国 内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成功 (2003/10/15)
张学良先生在夏威夷逝世 享年一百零一岁 (2001/10/15)
世界最长光缆纵贯神州 (1993/10/15)
现代诗人、红学家俞平伯在北京逝世 (1990/10/15)
旅美作家江南被刺 (1984/10/15)
周恩来参加苏共22大,阐明我党立场 (1961/10/15)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1957/10/15)
中央制定"右派"分子的划分标准 (1957/10/15)
中国军队歼灭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 (1944/10/15)
前中共总书记陈独秀被捕 (1932/10/15)
浙奉大战爆发 (1925/10/15)
广州商团叛乱被扑灭 (1924/10/15)
北京大学开始实行选科制 (1917/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7: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中国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按计划,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

首位升天的中国宇航员是来自辽宁的空军飞行员杨利伟,今年38岁,大学文化,中校军衔,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他将在飞船当中展示五星红旗和联合国的旗帜,还将透过双向话音以及下行的电视图像,分别与中央的领导,还有他自己的家人通话。

神舟五号在发射升空之后,预计围绕地球14圈,然后返回地面,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太空载人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可以大大提高国家的声望,推动科技发展,还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和加强国家凝聚力。此次载人飞船计划也具有不能忽视的重大军事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8:0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 飞船数据
飞船名称: 神舟五号
发射: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 09:00:03
着陆: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 06:22:48
飞行时间: 21小时22分45秒
轨道: 14圈
高度: 343千米

神州五号返回舱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为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宇航员
杨利伟,中国首批12名航天员之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在发射前一天被挑选为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


时间线
以下时间使用[[UTC+8]]。

10月14日
17时29分 首飞航天员梯队与记者见面

10月15日
5时28分 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
5时30分 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杨利伟乘专车驶向发射塔架
9时0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9时10分 船箭分离
9时10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9时34分 航天员杨利伟向北京报告,感觉良好
9时42分 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胡锦涛发表讲话
10点31分 航天员杨利伟执行地面指令,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
11点08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
11时12分至14时15分,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3点02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神舟五号飞船正在进行第三圈飞行。
13时39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绕地飞行第四圈。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显示,航天员杨利伟呈仰卧姿态,正在记录飞行日志。
15时2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五圈飞行。
15时57分,航天员杨利伟的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飞船变轨成功。
16时50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六圈飞行。
17时05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显示出航天员杨利伟从神舟五号飞船舷窗向外拍摄到的地球画面,画面清晰。
17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与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进行实时通话。
18时24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七圈飞行。
19时57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进入第八圈。
20时,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与他的父母妻儿进行了"天地对话"。
21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九圈飞行。
23时0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圈飞行。

10月16日
0时18分,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进行第11圈飞行。杨利伟进行太空睡眠。
1时17分,飞船飞行进入第十二圈。测控点向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报告飞船跟踪正常。
2时52分,飞船飞行进入第十三圈。航天员杨利伟向地面指挥人员汇报身体感觉良好。
4时19分,飞船飞行进入第14圈。按照即定计划,飞船在环绕地球运行14圈后,将在预定地区着陆。
4点34分,飞船第13次飞越中国上空,飞船飞行情况一切正常,地面指挥中心,各地监控站点工作正常。杨利伟开始进行飞船着陆的准备工作。
5时04分,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飞船飞越南大西洋海域上空,在这里待命10天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迅速捕获飞船目标,及时准确地向飞船发出了调姿和返回制动的指令。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飞船发送返回指令。
5时36分,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与推进舱轨道高度不断降低,向预定落点返回。飞船轨道舱将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
5时38分,神舟五号飞船制动火箭点火,飞船返回舱飞行速度减缓,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返回舱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5时58分,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组织指挥下,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飞船返回舱失去动力后,按照升力控制技术向预定着陆场降落,成功进入返回轨道。
6时02分,设在新疆和田的活动测量站报告,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
6时04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大气层,处于"黑障"阶段。
6时07分,搜救直升机收到飞船返回舱落地后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机上的搜索人员目视到"神舟"五号返回舱。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和14台专用车辆组成的地面搜救分队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点前进。
6时18分,返回舱引导伞已打开,杨利伟报告身体状况良好。
6时23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6时28分,地面搜索人员距返回舱落点7.5公里。
6时31分,温家宝总理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
6时33分,搜救直升机发现落在草丛中的飞船返回舱,并迅速着陆开始救援工作。
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
6时38分,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6时54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6时54分,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祝贺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7时许,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获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打电话表示祝贺。
7时40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直升机离开着陆场返回北京。



发射
神舟五号于北京时间(UTC +8)2003年10月15日9时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9时10分进入离地面343千米的预定轨道。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了飞船的发射。神舟五号发射的现场直播在最后时刻被取消,许多评论人士认为这是由于中国政府担心发射会失败。神舟五号的发射过程的保密性介于美国与前苏联之间。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首次发射时那样开放民众到现场观看,也没有现场直播,但也要比前苏联更开放,在发射前几天公共媒体就开始进行报导,并在发射成功后几分钟就插播新闻。


在轨飞行
9时34分杨利伟向地面表示"感觉良好"。17时32分,飞船在进行第六圈飞行时,杨利伟与国防部长曹刚川进行第一次"天地对话"。18时40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并向地球发出问候。19时59分,杨利伟与家人通话。


返回
神舟五号在完成了14圈绕地球的飞行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离预定着陆地点仅差4.8公里。轨道舱继续绕地球运行半年左右。


资金耗用
有关人士表示,此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直接消耗在10亿元人民币以内,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总共使用了大约180亿元人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8:0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10月16日

□ 国 外
俄"联盟"型火箭爆炸 (2002/10/16)
危地马拉足球场大惨案 (1996/10/16)
美国百万黑人男子大游行 (1995/10/16)
第十二届广岛亚运会闭幕 (1994/10/16)
美国小镇枪杀案22人丧生 (1991/10/16)
约翰-保罗二世当选新教皇 (1978/10/16)
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1973/10/16)
美军将领、国务卿马歇尔去世 (1959/10/16)


□ 国 内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返回 (2003/10/16)
修秦陵制秦俑工匠墓葬被发现 (1994/10/16)
钱学森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殊荣 (1991/10/16)
谢军获得向世界冠军挑战的决赛权 (1990/10/16)
教育家张伯苓骨灰移葬南开大学 (1989/10/16)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对撞成功 (1988/10/16)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10/16)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发表 (1954/10/16)
抗日同盟军失败 (1933/10/16)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失败 (1922/10/16)
物理学家钱三强诞生 (1913/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8:1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核实验。
1955年初,中国开始创建核工业。当时,毛泽东说:我们"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周恩来和聂荣臻领导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对原子弹的研制作了重点的安排。同年,中央批准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领导核工业的筹建工作。1962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
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它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0-16 13:3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52/10/14上甘岭战役、1949/1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18: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64/10/1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系统通知 系统 2005-10-16 下午1:31 否
内容: 你的帖子 历史上的今天(1964/10/1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刚刚被黎明一刻加入精华,你得到了50个GLG作为奖励.

[M29] [M29]

[M34] 总算出手砸石头了

让石头来得更猛烈些吧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0-16 18:16 | 只看该作者

Re: 历史上的今天(1937年10月13日,新四军建军)

QUOTE Created By 黎明一刻 At 2005-10-13
大家把每一天的新内容登出来后,心情版三版猪和五大总班猪会把标题注明第几楼有什么新内容。

所以,欢迎筒子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贴子。

古今中外,让我们一起追忆及学习。 [M29] [M29]

为什么要心情版三版猪和五大总班猪在标题注明第几楼有什么新内容呢?不懂。 [M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5-26 08:30 , Processed in 0.1211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