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剑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ed]打好乒乓球[/red]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4-3-31 11:47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攻势如潮---我的2003年


  2003年非典过后兴起健身热,当时经常上网到晚8点出去跑跑步解除一下眼部疲劳,后经人劝开始捡其了乒乓球,由于此前是野打,没有一点是对的,遂向高手虚心请教,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至今已有小成,尤其能够创新出变,使人意料不及.
  下面详细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准备将来带孩子用。
  
  目前配置: 右手palio桧木双碳tot横板,正手海绵50度,反手海绵45度,两面729反胶。
  目前打法:弧圈结合快攻两面拉打
  技术特点和心得:
  1 发球:
  正反手急球,正反手不转球,正反手侧上下旋,近网短球,急下旋长球。
  
  对于发球的理解:
  发球主要是为接下来的进攻作准备,好的发球会导致对方回球质量低,那么我方就可以轻松上手控制局面和节奏,占据主动。因此多变的发球,长短结合,落点不定,让对方心慌意乱摸不着头脑甚至直接吃球为上策。
  弱点及需要加强:
  抖动手腕的速度不理想,导致球不太转,需要加强,在此基础上力求用相似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
  
  2 接发球:
  凡是出台球,都应该主动上手,哪怕失误,逼迫对方不敢总发长球。不出台的球,在正反手位凡是低球均用搓接求稳,等待对方回球中的机会。稍高球正手小拉,反手暴挑。再高一点的直接扣杀得分。
  对于接发的理解:
  难点在于旋转的判断,从弧线上看,上旋球球速快,弧线高,有向前拱的感觉。下旋球球速稍慢,有飘忽的感觉。
  弱点及需要加强:
  我害怕反手位的长球,不论上下旋。对付方法:接发球时站位稍远,接球后再迎前。
  
  3 正手技术:
  台内小拉,出台前冲和侧拉,正手扣杀
  理解:正手力量大,应该争取主动,用凌厉的攻势瓦解对手的意志,全力抢冲,用连绵不断的攻击撕开对方的防线。注意脚步和站位,出台拉的时候右脚与案边平行开始,在击球后调整步法
  弱点及需要加强:
  迎前的意识不好,用身体重心打球执行的不彻底,收小臂的动作僵硬,拉球落点较单一
  
  4 反手技术
  庄智渊式反手暴挑,格林卡式反手拉球(其实感觉这两种技术是一个模子,只不过一个在近台,更多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力量,一个在中远台,用上了腰腿的力量)反手扣杀
  理解:为什么练反手?因为一般人的反手都比正手弱,有球都送到反手位来进行遏制,所以不加强反手不行,一旦反手进攻收发自如,正手固若金汤,中路相持不输,那么一个业余高手已经产生了。
  弱点及需要加强:
  速度不够快,动作幅度大,发力尚不协调。
  
  5 其他技术
  搓接,过度的手段,不必多说。
  中路弹打:我感觉象横板推挡。横板的中路是弱点,但弹了两个中路的弧圈感觉不错,以后多练习一下,主要用前臂力量。想尺一样,折叠再打开,产生爆发力,这样就不用侧身,对于中路小球还可以上步迎前加力推弹。
  
  6 其他的不足:
  
  步法:意在球先,步法是业余选手心中永远的痛,没办法,平时多练吧,蹲走,横向跑和蛙跳常练练。
  力量:不打球不知道力量不好,哑铃拉力器还得捡起来
  
  7 感触:
  如果说股市让人产生的悲喜是精神上的,那么打乒乓球就是肉体和精神相结合的,让你更好的体会到人生。在一波波潮水的攻势发出时,在一圈圈稳健的防守网在展开时,当心随意走,如愿以偿的技战术展开并获得成功时,那种满足感不可以用言语来形容。当战术失当,判断错误,那种懊悔瞬间会浮上心头。当你拼掉了一个水平比你高的对手,你就是四大名捕中打架不要命的冷血,当你拼不过水平比你低的对手时,那种落寞让你感受到你就是已经走过巅峰的李沉舟。料敌机先,意在球先,打就打个壮怀激烈,攻势如潮,打就打个气贯长虹,酣畅淋漓。
  
  乒乓人生,别样人生。
  
  一球还未平息,一球又来侵袭,一球还来不及,一球早就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4-3-31 11:49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提高击球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动作模型[原创]

首先申明,本人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弧圈打法,是个绝对的乒乓球发烧友,对乒乓球的技术和战术问题都非常感兴趣,并喜欢加以钻研。
为什么要研究击球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动作模型呢?因为我正手弧圈球是有一定能力的,速度快,旋转强。但在一年前,我的反手是很差的,拉球、拨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都无从谈起。痛定思痛,苦练反手拉和反手拨,一年来走过不少弯路,但也小有所成,尤其对格林卡、王浩的反手最为推崇,并加以模仿,思考其原理。

1、反手整个击球动作过程的分析
反手动作包括引拍、挥拍迎球、发力(或减力)击球、动作和重心还原。
整个动作有两个核心问题:判断合理的击球点;发力(减力)击球的时机掌握。
对于判断合理的击球点,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考虑球相对于身体平面的位置,我认为最好在身体正中偏左一点,和胸口高度近似(以右手为例),击球点和身体平面的距离要大于大臂的长度,而小于整个手臂长度。这里,强调必须主要通过调节身体的重心位置(主要是重心的前后、左右、上下移动)而不是靠调节手臂的位置来寻找这个合理的击球点,否则其后果是造成动作的变形,影响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而,步法的运用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二是球拍触球的位置,以及球触球拍的位置和拍型前倾角度,两者都是为了克服来球的旋转、以及自己重新制造旋转、和控制弧线的高低、长短和方向。
对于发力(减力)击球的时机掌握,在实践中,我感觉球拍和球接触瞬间不一定就是发力的开始,真正发力的时刻要满足这样的条件:手腕的垂直高度一定不可低于肘关节的垂直高度,也就是说,在挥拍过程中,当整个前臂,也就是小臂,处于水平位置的时刻,就是发力的开始时刻。如果球拍触球瞬间,手腕比肘关节的垂直高度低,从触球到挥拍至手腕不比肘关节低的这段时间,我称之为是吃球阶段,就是将来球兜住,当挥拍运动到上述条件后,再发力击出去。

2、正反手动作的互通性
应当指出,反手动作和正手动作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正手弧圈球、快带、攻球等技术动作完全符合上述的反手动作分析。

3、提高击球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一般性准则
首先一条是寻找合理的击球点,其实质就是重心的准确移动(前后、左右、上下),表现为步法的合理移动(如前上步、后撤步、腿的弯曲与伸直);二是发力的时机掌握,强调应当在手腕的垂直高度不低于肘关节的垂直高度时发力,其临界条件就是整个前臂(小臂)处于水平的时刻。最后,强调的是发力时,重心必须向前移动,表现为击球结束后,两条腿呈侧向的弓步状,重心落在前面的腿上,当动作还原时,通过前面的腿等地,重心就能自然而然地回到两腿之间,完成动作和重心的还原。

4、动作举例
我方劈长到对方(以右手为例)反手底线,对方侧身拉球到我的反手位,我方反手弹击或快带直线到其正手空挡,然后准备再回到其反手位(或减力或发力)。这是我反手经典的得分手段。如老瓦对付刘国梁侧身的斜线拉球,经常反手弹击到刘国梁的正手位,而直接得分。再如马琳侧身拉直线,对方快带到其正手位大空挡,马琳扑正手时,弯下腰,使得重心降低,身体腾空向后,手臂高高弯过头顶,就像犀牛望月一般。这个动作的优美之处在于那一瞬间的弯腰挥臂。这两个动作已深深映入我的脑子中。

5、结论
对于上述的结论,我是通过研究格林卡、王浩的反手动作,以及揣摩瓦尔德内尔、孔令辉、张怡宁、帖亚娜等比赛录像(其中瓦尔德内尔vs孔令辉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决赛视频,我看了将近100遍了)而得出的,从而移植到正手上。感到有了理论依据后,在打球过程中,当出现失误时,两厢对照,就能对失误有了感性认识,从而能时刻注意动作的合理运用。这难道不是我们乒乓球发烧友所追求的快乐吗?
两斜线和两直线的定点球对攻、对推(拨),以及攻对推(拨)练习,是乒乓球训练的第一课,也是我们业余球手走出"菜鸟"行列的必由之路,愈早练习愈好。

业余球手学习第一课的问题通常是,碰上个有经验的教练,可以打一打;可是回来后跟自己的朋友们打,三、五下就死球;遇上个强点儿的球友,人家又嫌你太差而不跟你练。因此沮丧叹息:没那个条件!就这个问题,我来开个自己尝过、有效的土方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单人单球练习
说得怪深奥的,其实就是拿个球对着墙打。你之所以能跟教练打,是因为教练的球有准头。因此,你首先要练的是"准头"。耐心一点儿,等到你对着墙正手、反手都能够打几百下而不死球的时候,你就有了相当的"手感"。
二、单人多球练习
俗称"磕鸡蛋"。方凳,饭盒,十几个球,就可以开工。拿起球在台子上一磕,用自己以为正确的动作把球打过去。攻推搓摆拉,全都可用它。跟对墙打一样,练的是准头。贵在认真,效在坚持。多球练习,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复杂。
三、双人多球练习
两个人,除了分开作以上单人练习外,还可以打多球。方法是:一个人"磕鸡蛋"喂球,另一人打,一个直线,一个斜线,目的依然是练准头。有了一定的手感基础,就可以对打单球了,从轻、慢开始。
四、旁观者清
如果有三个人,就更好了。大家轮换着打,第三者在边上当教练观察问题。只要认真,"外行教练"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抓住你不曾注意的毛病。三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经过这番努力,你可以粗糙地对打起来。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逐渐精化定形。我们练定点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战中打得稳、打得准。如果我们每一板球都是在同一个击球点、同样的时间,以跟练习时同样的方式出手,大概基本上可以做到"稳"、"准"二字了。以上三个"同",便是定形的关键所在。业余球手经常发生的问题,是过於注意手法,机械地模仿"标准动作",而顾此失彼,身体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笔者过去作正手攻练习时"各个击破"的具体步骤,供参考。

首先,要找准击球点。无论对手水平多高、手感多好,他都不可能每次回球都一模一样,事实上,每两板球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你要靠脚步的挪动使得来球跟自己身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尽量做到不用手"够"球,否则你的手老在变,就不可能"定形"。由於来球速度和位置差别小,通常用小碎步调节(也就是脚底下无具体规则的微小移动)。偶尔不到点的球,可用碎滑步和小垫步分别移动左右前后。同时还要注意适当曲膝,一方面可以调节重心,另一方面"膝关节是弹簧",曲膝有利于启动。在动脚的过程中,最好选定一个参照点,便於到位。譬如说,我自己跑位用的参照点,就是球在地面的投影跟双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第二,注意重心移动。跟铁匠师傅抡大锤、桑普拉斯发网球一样,打乒乓球也是力气活,需要靠蹬腿转腰来转移重心,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其功夫密诀是豫剧《朝阳沟》里贫下中农教知识青年干农活时用的口诀"前腿弓,后腿蹬"。上段的"等边三角形"开始时,肩膀跟双脚处在同一个平面,重心在后腿上,拉手引拍,实际击球点到了身体右侧。随着这"一弓一蹬",身体象一扇门,绕前腿旋转大约60度。

第三,手臂及其各关节要放松。定点球,是把来球按原速度打回去,所以是借力球,手上不要太用劲。实际上,手的各个关节要完全放松,要有随着"一弓一蹬"摆动的飘逸感。只有做到了放松后,将来练习"主动发力"球时(如台内攻手腕带小臂,)近台小臂带大臂,中远台大臂带前臂等等),才会主次分明,不至于各个部位相互"较劲儿"。

最后,要定落点。击球时,眼睛看着球,把动作完成,同时心里想落点,靠意念微调手感,把球引至落点。动作完成后,抓紧时间还原,眼睛的注意力转至对手的下一板。这里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打球时不注意看球,二是打球时没有想落点的习惯。练习时不大看得出来,但是到了练习加力球,特别是实战时,前一种毛病容易造成漏球,后一种则会产生落点太死的弱点,这都是笔者过去出现过的问题。我过去"磕鸡蛋"时为了定点,曾在对面台子上一边画一个圆圈,练习"投篮"。本来练的是"指哪打哪"功夫,结果走火入魔,搞成了不管指哪儿,都打到两个"篮筐"里的"闭着眼睛打"的功夫。虽然后来察觉后曾经花工夫纠正过,但是几十年后的现在,还常有精明的对手跑到"篮筐"前等球。这惯性定律忒厉害,管天管地还管人。

定点球练习,虽然"会者不难",但是必须月月练、天天练,越练越有感觉的功夫。碰上比自己差的对手时,请不要忘记了过去比你强的人不跟你练的日子。庄则栋老前辈说过,击球有最佳、一般和勉强时机之分。好人有好报,如果你不介意为弱手喂球,认真把每一板都尽力打好,有朝一日你会突然发现很多你过去打得勉强的球现在却可以随意在最佳时机打过去了。这,便是上帝特意留给好人的一部武功秘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4-3-31 11:51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如果在实战中自己没有回击反手位台内小球的有效手段, 而只能以搓球回球的话, 会感觉十分被动.用反手小弧圈来回击台内(或半出台)下璇球在高手中实际上已经常被采用. 比较厉害有王浩,普里拉莫茨, 孔令辉, 施拉格等, 其中尤以王浩和普里拉莫茨为最, 他们俩的反手台内小弧圈都有动作小, 突然性强和带侧拐的特点, 往往让对手感觉别扭而使自己占据主动.

纵观高手比赛的范例,台内小弧圈击球特点可以归纳为手腕带动小臂发力过程(也有些网上球友称之为"拧"), 因此手腕动作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要详细描述手腕动作还要借用一下"东海骑士"兄在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71452
一贴中对手腕动作的精辟定义:

"右手臂向前平举伸直,手掌展开伸直,并使手心向左,手背向右。曲手腕,使得手心面向身体,称之为手腕的内曲;如果手腕向外展,使得手背向着身体方向,称之为手腕的外展;如果转动手腕,使得手心向下,手背向上,称之为手腕的内转;如果转动手腕,使得手心向上,手背向下,称之为手腕的外转。"

台内小弧圈的动作要领之观察与总结:
1. 击球前:
前臂自然内曲,手腕内曲,内转. 拍头向下, 球拍近乎垂直于球台而拍面平行于身体.
2. 击球后:
拍头向前(上), 而拍面近乎平行于球台台面(球拍反手面向下). 大臂, 前臂, 手腕和球拍几乎成一条直线.
3. 击球过程:
从击球前和击球后的球拍变动可以看出, 在此过程中手腕外转180°左右, 外展90°左右. 也就是说反手台内小弧圈是由手腕外传和外展的组合再带动小臂来完成的. 其中外传的成色很重(一般拉弧圈只转动90°左右)说明了摩擦的成分较大. 另外, 我们一般说的"拧"的动作其实就是手腕的转动, 在拉反手台内小弧圈时,外传大於外展, 说"拧"还是挺形像的. 只是不要忘了还有外展这一重要发力机制.
4.触球角度:
球的中线偏左大约45°. 一, 对於纯下璇, 可以起到避转的作用. 二, 其角度的大小决定了球落对方球台后侧拐程度的大小.
5.触球部位:
从中部偏下到中部, 中部偏上, 到偏上部都为可能击球部位, 要依来球的旋转而定. 因此可以说反手台内小弧圈不仅可以对付下璇球,也可以对付不转球和上旋球.
6.发力机制:
反手台内小弧圈是靠强烈的摩擦克服来球的旋转将球带起并制造侧拐的.可见发力极为重要. 总体来讲台内小弧圈是"抖动"发力式. 右腿向前(右手握拍), 身体前倾, 用抖动发力使手腕的外转和外展一气哈成, 看似动作较小, 其实瞬间力量很大以产生足够的力量摩擦球.

右手臂向前平举伸直,手掌展开伸直,并使手心向左,手背向右。曲手腕,使得手心面向身体,称之为手腕的内曲;如果手腕向外展,使得手背向着身体方向,称之为手腕的外展;如果转动手腕,使得手心向下,手背向上,称之为手腕的内转;如果转动手腕,使得手心向上,手背向下,称之为手腕的外转。

横板反手拨球、攻球、拉球及快带等击球动作,都需要前臂的外展(由弯曲到伸直),大臂在拉球和攻球时的动作相对较大。而手腕的运用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
1、拨球时,挥拍迎球的过程中,要求手腕稍微内曲、放松,在触球瞬间,随着前臂的向右前方的伸展,手腕要有外展的动作,同时,手腕还应该稍为外转一些,外转是为了控制一下弧线的高度和长短,以防止拨球出界或下网。
2、攻球与拨球,手腕的动作比较相似,只不过攻球要求更加发力,大臂动作还要大一点。
3、拉弧圈球,特别是起下旋,手腕在触球瞬间,随着前臂的向前挥动,手腕应该外转,以利于摩擦,制造合理的弧线弧度。
4、反手快带(主要针对弧圈球)时,根据来球的特点,依靠手腕固定拍型,这要求应该保持手腕的相对固定,而在球离拍的瞬间,可以稍微外转一下手腕,以利于压低弧线。

横板反手无论用什么样的击球方式,击球前手腕都应该放松。除了快带,感觉在拨球和攻球时,手腕不要下垂而使得拍头过分向下,保持手腕和前臂成一条直线,同时保持拍型基本垂直或稍为前倾。而拉球时,手腕可以稍微下垂使得拍头指向前下方,可以增加拉球时手腕的动作幅度,为了防止拉空,拍型最好垂直或稍微前倾一点。
总之,手腕的动作,主要是外展和外转,当以打为主时,如拨球和攻球,手腕外展的成分大一些;当以摩擦为主时,如拉球,手腕外转的成分要大一些。应该强调的是,手腕无论做什么动作,应该在球拍触球后再作出来,触球前,应当保持手腕的放松和固定,否则会降低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人对于横板反手技术的摸索,已一年半多,期间走了不少弯路,究其原因,发力是一个问题,手腕的运用方式也是一个问题,使得反手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一直都是忽上忽下。但近期感觉有点实质性的进步,喜不自禁,将这些心得写出来,和各位球友共享,如有不对的地方,肯请指出,不胜感激。但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那就是球拍和手臂在
1、拨球
2、攻球与拨球
3、拉弧圈球
4、反手快带
时(尤其是在触球时)的整体运动方向. 比如主要是(与球台平行)向前, 是前上, 或是斜前, 还是前斜上等? 角度大致怎样? 加转80-90度, 前冲60度.

以前都没有理会这些数字, 能拉到台便算.
初学加转的时候, 如来球是上旋要70度以下, 下旋要100度以上.
前冲呢? 如来球上旋要少于45度, 下旋则免问了, 除非是很好的机会球, 否则必然下网.

花了好些时间(年)钻研发力, 渐渐发现, 如发力较佳, 便不需要仰着球拍来拉, 由于拉球的拍面变化少了, 稳定度有所提高了, 命中率亦提高了. 这时期, 对于来球上旋, 前冲要45-60度, 下旋要70-80度, 下旋球还是向上发力较多, 上旋球还是向前磨擦为主, 撞击只是扶助, 球虽然有一定的旋转, 但是速度是不足的.

后来换了外国套胶, 由于海棉甚软, 拉球如不透拍, 便没速度没旋转, 不得不加大撞击, 加大了撞击后便发现, 拉上旋和拉下旋的拍面角度可以是差不多, 差的只是发力方向, (加大了撞击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迎球较好, 不易漏球.) 前冲不论上旋下旋, 一视同仁用60度, 稳定度更高.

或许有人不同意, 书上是这样写的: 加转80-90度, 前冲60度. 要把球拉的更有威胁,还是应区分上下旋为佳,下旋60度左右,上旋45度左右. 前冲在高点期及上升后期击球命中率最高,倾角45度,只要包球充分,用的力量越大,容错性越高。
对一般下旋至一般上旋的来球,都在容错范围之内。
对强上旋来球,视旋转强度倾角缩小至0~30度
对强下旋来球,视旋转强度倾角增大至55~65度
高吊的话,倾角在60~80度为宜
假弧圈倾角要大于100度,就是仰着拉的,这样的拉球是没有旋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4-3-31 13:06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大侠又出山了?欢迎呀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4-3-31 14:18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很想找机会向你学习学习,教下我弧圈球哦? [M01] [M01]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04-3-31 14:24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QUOTE Create By 剑客 At 2004-3-31
很想找机会向你学习学习,教下我弧圈球哦? [M01] [M01] [M01]

[M06] [M06] [M12] [M12] [M13]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04-3-31 14:45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高手门有时间多多知道我们这些"水手",也让我们有点进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4-4-1 09:20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昨晚和LP玩了会球,感觉弧圈球有点感觉了,LP的拉球也好了很多


我不是什么高手,只不过喜欢玩玩,慢慢琢磨 [M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4-5 10:36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小鱼儿周六来了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04-4-5 11:26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QUOTE Create By 剑客 At 2004-4-5
小鱼儿周六来了没?

小鱼儿周六来了客人,一堆人聚集在会所二楼打麻将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04-12-31 16:38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想学打乒乓球的朋友注意拉[/red]

同志们怎么去下载,我不会,请指教。 [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04-12-31 16:44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劍客的文章好長啊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05-1-1 16:09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怎么这文章都过去了一年了才浮出来?现在下载都要收费了,哪位朋友有就呐出来共享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05-1-1 22:53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弧圈球 [M21] ;

偶还没见识过呐,不知道接起球来是什么样的感觉捏 [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05-1-3 14:38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有机会我弄二个让你尝尝。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1 12:22 , Processed in 0.0761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