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读生本班有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的时间,自然,就像我说的,怀疑过,否定过,相信过然后又重新思考过,为人父母,自然会思考很多的东西,例如这样的教材是否适合他,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教学方法他可以吃得消吗?关于这些困惑,我也和学校,还有他们班上的老师理性的探讨过多次,和同学的父母们大家也在Q群里探讨。总的来说,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生本的理念是好的,方法是新颖的。中间出现的问题怎么办?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不是十全十美,这就是我的心态,只能自己尽量克服。
每次论坛这样关于生本或其余的争论帖子,我更加希望看到的是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就如之前的维权等成功的活动。也许不能类比,至少说明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觉得好,有些人觉得不合适,整理出来自己的观点,诚恳的探讨,问题,总有解决的一个方面。
下面有一篇文章,名字不便透露,是他们毕业典礼前我问对方要过来自己看的。不好意思,冒犯了。
至少,在看完那篇文章以后,有些想法,我改变了,并会稍微跳出一个框框,再客观的看待一个“关于生本教育的大课题”。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感受,不代表全部。不认同的,依旧可以不认同,并探讨。
一位家长的发言
首先让我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该校该班学生XXX的外公。是个有40年教龄的退休教师,也曾经当过二十多年的中小学校校长,也当过十年教育督导员。虽然我已经离队六年半了,但是我目前还有三个孙子尚在中小学读书。其中有两个就曾经或正在骏景小学就读,对他们学些什么,学得怎么样,我还是日日关心关注的。我那两个在本校就读的孙子,刚好一个是普通班使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个是生本班使用生本教育实验教材的,这个孙子就是XXX。
下面我想以我个人的切身体会谈一谈对生本教育以及学生明年将面临的升学考试讲一下个人观点。
生本教育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在教育战线、教学领域的大胆尝试。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观念是“三个中心”,即: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这样的教学始终是围绕着高考、中考、初考这根指挥棒转来转去的。有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一般来说一是比较呆板,二是知识面也比较狭窄。而生本教育则正是针对这一弱点所进行的改革。首先,让我们把两种版本的小语教材作个比较:
九年义务教材 生本教育教材 八册生本109篇,义教32篇,生本是义教教材的近3.5倍;九册生本103篇,义教28篇,生本也是义教的近3.5倍。知识面涵盖度自然不言而喻。
八册 九册 八册 九册
课文 32课 28课 50课 45课
其中三类文 15课 10课 9课 3课
课外 59课 58课
第二,我们从教师这个角度作一下对比,正是由于生本教育是一场改革实验,所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他们把各科的教育精英,学科带头人安排到这个班来,以企种好这块实验田,不论是前任班主任还是现任的,我认为她们都是很优秀的,真是爱生如子啊!从语文学科看,现任的语文老师,她对学生关怀倍至,对每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对那些学生优秀作文,她能如数家珍几乎横流倒背。她的教育教学方法灵活自如,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
第三,我们从教育效果来看,我想举一下几个实例来说明之。第一个例子是这个班的孩子有很多参加过广州市、广东省及至全国的奥英、奥数竞赛,并且都取得了很多的名次并获奖,当我两次看到我的外孙捧回去的参加全国少儿英语竞赛的奖状时,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呀!第二个例子是我也曾几次参加过本班的学生家长会。尤其是当我聆听到该班学生XXX、XXX等人的优秀发言时,我也是喜不自禁哪!第三个例子是去年暑假的7月6日——11日赴日开展校际联谊活动,我们骏景小学四年级5班的18名少先队员在日本与外国小朋友欢快的交流。与素不相识的英籍教师开展互动交流,是那么的大方得体,等等,这些都使我感动不已。第四个例子,最近我们说这个班一部份孩子已经报名参加今年六月20-21日将举行的16所名校以及华师附中、广外附中等学校初中招生考试。我把这些学校前几年小学升初中招考试卷交给了这个班的四名学生试做,据事后反馈过来的信息,她们都做得不错。我听说去年16所名校中的育才实验中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275分,而我们这四个孩子的成绩基本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分数。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往我也曾对这个生本班的孩子明年将面临的升学考试担心过。通过对前三年名校联考试卷的试题分析,我逐步打消了这个顾虑。
年份 联校 语文总分 基础 阅读 作文 题目及字数
06 13 60 24(4) 16 20 给广州长一封信,300字
07 15 100 48(6) 17 35 生活上的一个小镜头,200字
08 16 100 51(8) 19 30 感动,500字
08 省实附中 100 42(4) 23 35 家,260字
上述全部出题属于小学语文数学大纲中要求小学毕业生应该能够掌握的基本汉语基础知识,如拼音、组词造句、名言名著等等,但是真正要求学生牢记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著的作者姓名、名著名称、原句原话之类的,只占基础知识的10-15%左右。而像此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义务教材和生本教材所共有的。我以古诗词为例,义务教材6-12册小语,七个学期共有43首古诗词,而生本教材6-10册5个学期共有33首古诗词,这里面有13首是两种版本共有的。
阅读题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的。其内容的选取既是生本教材中的,也是义务教材中的,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
作文,是考查学生对小学阶段汉语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前三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难度都不算大,字数要求也不算多(250-500)。只要平常训练到位,相对我们的孩子是能应付自如的。家长们也没有必要担心。
当然,不担心不等于不操心。作为家长必须保持与老师这间的沟通和联系,配合学校、协助老师搞好最后一年的冲刺,我相信那些想到名校读书深造的孩子一定能够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2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