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inv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骏景小学新生家长会,全部办生本班,剥夺了部份家长的选择权利

[复制链接]
76#
发表于 2010-7-8 00:14 | 只看该作者
我希望中的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在一起交流一下想法,而不是学校一味的在给我们灌输生本的好处。本来对生本班还抱有一些好感,全因昨天的冗长无味的所谓家长会破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07:41 | 只看该作者
骏景小学的一意孤行,我们家长为了我们孩子的可以有公平的对代,家长们打算到教育局一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08:08 | 只看该作者
开家长会骏景小学的领导没给机会我们家长发表意见,散会后,有一些家长找你们领导谈,马上给我们讲再见,你们的逃避,更加体现生本的失败,为什么不面对家长谈话,不大胆接受家长的见议,骏景小学只有你们领导讲了算吗,难道就让我们的可爱的孩子变成你们实验生本体系教育的实验葬送品吗?就你们领导的做法,已是活在生本的口号中,你们认为你们有生本的实质吗?太过份了,对代我们家长的态度,只有一句你们领导的名句子“你们孩子读生本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然后就赶快逃了,你们的做法真是太有生本的体现了,叫我们的家长不心急吗?能不失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0-7-8 08:34 | 只看该作者
纠结,去年的今天我们也饱受折磨,由于自己的惰性,最终选择了普通。当然看重的是它的理念,两个班还好些,如果全是生本 的话,师资跟得上吗,大多可能是一边教一边学吧。那就得看自己孩子的运气了,看能不能跟个好老师。这样一来又催长了那股歪风,原来分班也是有门路可循的。我们班就有至少六个是老师的孩子。可能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自己班级,所以没时间管自已的小孩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0-7-8 09:00 | 只看该作者
这位橡树同学想必是学校的资深人士了。

那咱们好好地拉一拉。

首先,家长的目的是什么,是孩子好好学,学成优秀人才。如果骏景小学也是这个目标,那么,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分歧的,只是具体做法是否适合孩子成长与成才。

我向09——10年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生本班的家长了解过[咱骏景邻居就是好,互相交流],六年级的家长是间接了解的。都在叹气,生本班的基础打得不好。说孩子累,家长也累。

如果预习/听写,默写/阅读,检查作业都是家长指导孩子进行,家长能不累么?家长再前进一步,就可以直接上讲台去讲课了。不支持家长包办,是因为,老师是专职的教育者,在教授知识方面,应该比家长更有技艺,让孩子容易接受的技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0-7-8 0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s 于 2010-7-8 09:10 编辑

这里再提一下梅专家
从她跟陈校长讲话的感染力上,无疑她更出彩。这是位在一线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而且她说多年实践过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好,好,好,将传统教学方式贬得一文不值。

事实上,家长们口耳相传,流传过来的口碑却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她会不知道生本的不足在哪?她可有开诚布公地跟家长提?!只拣好的讲,讲得天花乱坠。已经有失公允。把自己搞成如安利的推销员[讲师],实在是不爱惜羽毛。

而且,我想对她说的是她的观点已经偏激,就事论事,不是想攻击她个人或人身。[如果想说这个人,称呼她砖家或蝇英可能更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0-7-8 09:09 | 只看该作者
拔苗助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09:1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支持    楼上的家长讲到好,体会到过去多年生本班带给了孩子的后果,我叹气呀,2010这届太过份了,全部生本班,难道现在骏景小学还要我们家长要加倍学习如何适应你们学校多年的失败生本教育吗?要2010届全部小朋友们为你们实验生本体系实验教育葬送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09:21 | 只看该作者
还加一句     拉牛上树    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0-7-8 09:38 | 只看该作者
生本理念很好,大家都同意,唯一有歧义的是:不应该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品,应该成熟了再做如何。教育,首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括的内容是:与人相处,一些习惯的养成和思考的模式,看问题的态度。换句话来说,教育从来不是局限于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社会的影响,大环境的熏陶,家教的雏形……我们又何必完全划分到一个误区:生本教育就是哗众取宠,生本教育就是形式,生本教育就是基础不扎实,拼音不教,笔划笔顺不管……

关于橡树这一段,首先是你自己形成误区,说家庭教育就说家庭教育,说小学教育就小学教育,这二者的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讲出道理,方式,思想,办法。不要夹杂到一块来忽悠

我们现在说生本理念,骏景小学所提的生本,讲到底,就是寓教于乐,也就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与填鸭式教育一样。几十年前教育界就提出来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本”只不过把“寓教于乐”包装了一下,然后冠以新名词,拔到一个新的高度,然后它就盛装出场了。可是,负面效果谁负责?凡事过犹不及。

这种教学方式并非不好,而且有实施的范围和时间,比如,拿到高中或大学去,必定很受学生欢迎。小学启蒙,不好好给学生讲知识,拼命说“自主呵,创新呵”,把孩子包装成博士,搞不搞笑?

错了却不改,还继续忽悠。只能说,这种教学方式极有可能,已成为急功近利人士沽名钓誉的道具。[很小声地说,骏景里,以我认识的来估,住的大学老师比小学老师要多,没准 那位首创者华师的郭思乐的同事同行也住在骏景里,不要把骏景的家长当文盲来忽悠,以为开个会就定调调了]

如果不牺牲到孩子的利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方面,很容易一步错,步步错。孩子错得起吗?家长错得起吗?[在这方面,家长又有多少可以让步的余地]

沽名钓誉就沽名钓誉,急功近利就急功近利,如果不是涉及孩子的权益,你爱啥折腾都成。涉及到孩子,那么,好好教学是正经。杂念放一边先,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0-7-8 09:58 | 只看该作者
我能理解骏景小学求新求好,想从众多小学脱颖而出的迫切心情。但是,但是,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没有捷径可抄。
骏景的父母普遍而言,都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骏景小学的生源比较好,办好学校的先天条件已经具备了一点。再接下来,就看老师们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又想出成绩,又想少做事,就太理想化了。

这一年的生源,按OS得到半年出生176个的数据来推演,那么,一整个学生,大概有350——400个学生,而骏景小学,只招收了约250位。那就是,有近1/3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外面——家长认为更好更适合小朋友成长的小学去了。这其实就是家长用脚投票,不认同骏景小学的教学与师资。

[到外面上学,总不如社区小学方便,骏景小学想过这部分家长既要多出钱又很费时间到外面去上的苦涩心情吗?]

一向很欣赏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社会上,能做出成绩来的,多是埋头苦干者,口水花花的,在古代以苏秦为最吧。所以我欣赏勤勉务实脚踏实地的性格,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种性格。不是很喜欢或欣赏那种急功近利,登得高跌得重的性格

[还有那天陈校长介绍的学校的六张名片,其中之一是国际象棋。
作为特色教学,能理解,只是还好吧。棋类那么多,据棋类爱好者介绍,培养孩子大局观比较好的是围棋,并不是国际象棋。还有,中国象棋也不错啊,车马炮的,街头巷尾比比偕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0-7-8 10:00 | 只看该作者
一味吹捧生本班,而不用任何言语去肯定普通班,这是生本的失败,也是骏小的失败。吆喝得太多,闻到浓浓的桑叶味。
曾经看过争论生本的帖子,对于出言不逊、目无尊长、不能正视和尊重他人的生本论支持者的论调,实在不敢苟同。如果这就是生本,那不要也罢。
不能否认尚处于试验阶段的生本概念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赞同,但是生本的理念如果只是流于口头宣传的空中楼阁,连基本的教材都得不到完善,作为家长的我们更愿意接受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人教模式。
如果生本教育宣扬的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那课余的文山题海怎能让孩子快乐?疲于奔命地应付两套教材的学习,怎能让孩子快乐?
希望决策者们不要用放大镜和大喇叭宣扬生本的利,也不要用显微镜和消音器来对待生本的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0-7-8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6# os


    什么特色学校,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连个专业教师都没有,还是请黄埔的,教学过程中一口一个我们黄埔怎样,我们黄埔怎样,别看每年比赛骏景小学的成绩都还可以,那也是学生私底下有另外上课的,还有就是广州市的国际象棋水平普遍都比较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0-7-8 11:08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整个骏景小学都是实行生本理念,我觉得大家争论的焦点放在开不开设普通班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妨建议校方学习华阳,改革教材,都使用人教版的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0-7-8 11:28 | 只看该作者
叹口气。回楼上某位邻居的帖子。不要动不动就把人归类,例如什么资深人士,什么专家,或什么这人的说法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态度,心态……某些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话语而做的判断,不过是你自己的臆想而已。
回这篇文章的帖子,是因为自己的小孩也在这所学校,就如我说的,里面的一些困惑,我也有。也一直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由教育所引发出来的思考太多了,不仅仅是这个教材或这个理念。
有时候,稍微跳出一个框框,冷静的思考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我要表达的仅仅是这个意思。如果动不动就用个人情绪过激的判断,下结论。问题始终不会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11-12 02:35 , Processed in 0.0653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