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badmint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

[复制链接]
75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飞行大概持续了1个小时,返回机场后我们要立即打车去帕坦(PATAN)。刚刚走出机场的出口,就陷入了出租车司机的包围中。拥上来问你要不要出租车的人中,据我这次旅行的观察,其中很多都不是真正的出租车司机,而是所谓的掮客。他们负责拉客并收取回扣,跟他们砍价肯定比直接跟司机谈困难。所以我的策略是对问我的人不理不睬,直接走去和那些坐在车里的司机谈。当然很多司机也是漫天要价,可是我读过很多攻略,上海MM又带着一本LP,别想蒙我。他们尽管400、500地要,我是咬死了就100卢比。开始围着我的人一个个都做不屑状,告诉我:"It's impossible"。可我看到机场外停着那么多待客的出租车,而且明知道他们肯定会赚(尼泊尔出租车对外国游客从来不打表。作为游客,你也不要妄想可以拿到跟当地人同样的价钱。无论打车还是买东西,你再会砍价,依然要比当地人付的多不少。没办法,人家约定俗成不可能给你那个价,所以100卢比对他们仍是一笔不错的生意),所以我也并不着急。虽然此时已经有人同意150卢比拉我们去了,可我就是不让步。终于,一个小伙子耐不住了,示意我们跟他走。上了他的车,他又跟我们商量150卢比成不成,我们两个一起摇头,他没办法,只好上路了。机场到帕坦的距离还真超过了我的想象,车程居然要半个多小时。途中小伙子又一次要求把钱加到150卢比,被我们再次拒绝。我以为他会生气,没想到他居然一个人哼起歌来,尼泊尔人天性快乐平和,由此可见一斑。到达PATAN杜巴广场的时候,下车付钱时,他又缠着要150卢比。这次我没吭声,因为心里觉得路是挺远的,好像多给50卢比也不过分。没想到一向出手大方的上海MM这次却坚决地只给了100卢比。估计和我一样,都在觉得那100多美金的Mountain Flight太没意思,钱花得有点冤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我的旅伴虽然是上海人,性格却颇为北方化,为人爽快,性格开朗。没感觉到南方人的精细,倒多少有点大大咧咧。初识的时候了解到她是做sales的,当时心中窃喜,因为知道在尼泊尔旅行一路都要砍价,而我砍价的本领之低,在朋友熟人之间一向是被加以嘲笑的。与一个做销售的人搭伴,砍价的事情就可以交给她了。可后来发现这位MM对此道简直一窍不通,在她面前我竟然找到了砍价高手的感觉。:-) 我问她做销售的为何不精于此道,她回答得理直气壮:她是做房地产的,一个折扣几万甚至十几万就出去了,对这种几块的小钱没有概念。有理啊有理,我们砍来砍去,不过是几块人民币的事情。:-) 我们的公共基金由她管理,一遇到没有零钱的时候,她往往因为懒得让人找钱而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用(我们常带着1000卢比的大票啊:-)),过后又往往会忘了这回事,我只好老提醒她不要忘了把自己的钱拿回去。我也不是个喜欢占人家便宜的人呀。这个女孩子性格独立、坚强,是个令人愉快的旅伴。对一次旅行来说,令人愉快的旅伴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到达PATAN时已近午时,我们晃到帕坦博物馆后面的小花园时,我觉得又饿又困。小花园非常幽静漂亮,花园中间摆着木制、石制的桌椅,不由得想坐在那里休息一会儿。桌椅属于Museum Cafe,我们决定在这里吃饭。本来对这样一个小餐厅饭菜的味道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不过实在是喜欢这里的环境,谁知饭菜端上来后竟异常可口(后来查LP发现这个Museum Cafe属于帕坦的一个大餐厅),餐厅只有我们两个顾客,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享受这份安静闲适。

吃过饭,我们去逛帕坦杜巴广场。加德满都地区广义上说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小小的一块土地过去却曾经是三个王国,所以各有各的杜巴广场。在广场上很容易就找到一个导游,是他主动找的我们,自称是学生,看上去的确是少年,英语不错,而且要价只有100卢比。这里的杜巴广场看上去比加德满都的更加古老,同样的庙宇林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在一个小院子里,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祭祀的场所,1个多月前,有一个重大节日,为了祭祀神灵,在这里宰杀了1000头水牛作为牺牲,地上仍然能看到鲜血的痕迹。我诧异地问他,牛在你们这里不是被奉为神明的吗?他解释说,公牛(BULL)因为是Shiba神的座骑,所以被当作神来供奉;水牛(Baffalo)却因为被认为妖魔附体,而被当作牺牲宰杀。院门上悬挂着被宰杀的水牛的肠子,作为辟邪之物。

另一处景点不在杜巴广场上,如果没有导游的带领我们绝对找不到。不像杜巴广场上林立的印度教庙宇,这是一座佛塔,称为千佛塔(万佛塔?记不清了:-))。上面雕刻了999(9999?)个佛像。非常精美。奇在这座塔的位置,我们是走进一扇跟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的小门,又穿过一个住着普通人家的小院,在另一个很普通的小院里见到这座佛塔的。院子里仍然住着人,不过大多做着卖纪念品的生意。

离开帕坦,150卢比打车直接去加都的大佛塔(Boudhanath),这是个颇令我失望的景点,佛塔除了大之外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白色的佛塔,上面绘着 Boudha eye。佛塔好像刚被粉刷过,塔上依然留着粉刷时淋漓的痕迹。周围是一圈纪念品店。附近是藏民聚居区,有着明显的藏族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下一个目的地是Pashupatinath Temple。这座庙是印度教庙宇,只有印度教徒可以进入。游客只能到河对岸远眺Pashupatinath Temple。由于河岸地势较高,可以看到庙宇内的一部分。Pashupatinath Temple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庙宇,坐在对岸观看它重叠的屋宇、飞翘的廊檐、金碧辉煌的塔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气氛。

这座庙是印度教的圣地,附近居住着很多苦修的人。这些苦修者修习瑜伽,居住在洞穴里或庙宇的屋檐下,吃住极其简单。外貌特征十分明显:半裸着身子,身上涂着鲜艳的彩粉,看上去脏兮兮的。这些苦修者中一部分是真的修行者,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以求达到更高的境界。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以此为手段赚钱的,他们招揽游客跟他们拍照并收取费用(好像很贵)。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也并不佩服那些虔诚的信徒,过分的虔诚不过是一种盲目的服从,我更喜欢保留自己思考判断的权利。我并没有否定宗教本身的意思,很多宗教自成体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所以起码我相信某些宗教的创始者是智者。可惜这世上的智者太少,他的理念往往被无意或有意地曲解了再加以传播。所以真正广为流传在世俗世界中的宗教,基本上都是走了样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打个比方吧,佛教在中国流传得较广,信徒们大都相信多拜佛、多向庙里布施就会得到神的眷顾。我个人却认为这是件很荒唐的事情。如果世上真的有神灵,而且他还乐意并且能够管人间的事情,他总该是公正而明辨是非的吧?果真如此,那他对人的奖惩应该是根据一个人的品行和日常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而不会根据一个人给他磕了多少头,捐了多少钱而决定的吧?所以如果神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你只管好好做人,大可不必去拜那些木偶泥像,因为没用。坏事做多了,捐多少钱也洗不掉。反过来呢,如果所谓的神真的是只根据你给了他多少好处来决定对你的奖惩。且不说这样的品性根本不配一拜,就算你想花钱为自己谋些好处,还不如把金钱精力用在现世的赃官身上,只怕好处还来得快些、实在些,总好过虚无飘渺的来生吧。佛教的精髓被遗忘了,留下的只怕是方丈们为了维持生计而故意散布的谎言。

Pashupatinath Temple附近有火葬台,火葬台就建在河边上。印度教徒死后会被尽快送到这里火化,骨灰撒到河里。这条河与印度教的圣河-恒河相通,印度教徒相信这样才可以升入天堂。河上有一座桥,桥的一边有两个火葬台,属于皇家专用的。当年尼泊尔王室惨案,国王、王后、王储同时遇害,就在这两个台子之间又搭了个临时的(只存在了一天),将他们三人同时火化了。桥的另一边有四到五个火葬台,过去每个台子专属于某个阶级,现在已经不分等级了。送来这里火葬的人很多,我们在附近参观的时候火葬台一直没有空闲。河边还有国家建的免费的类似医院的机构,没有医生,就是给垂死的人用来等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站在河边静静地看了葬礼的一部分。死者是个年轻人,虽然脸色铁青(终于明白面如死灰是什么样子),但从光滑的皮肤仍然看得出是个青年。死者被用布包裹好,然后被抬到木柴搭起的葬台上。火从嘴的部位点起,木柴上一定浇过油一类的助燃剂,所以死者很快就被火焰包围了。火葬会持续4、5个小时,结束时台上只剩一堆黑色的灰烬,灰烬被冲到河里,一切就结束了。以前对火葬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这次亲眼目睹了,心里反而释然。生命结束了,肉体化为灰烬,被风吹散,被水冲去,走得了无痕迹,又有何不好呢?

在回Thamel的路上,我就跟上海MM嘀咕说要吃中国饭。虽然这里的西餐味道不错,可我还是想吃中餐了。两人一拍即合,回想起在Helena's附近看到过中国火锅城的招牌,决定今晚吃火锅。凭着同伴极佳的认路本领,我们很顺利地找到了那家餐厅,就在Helena's附近,前后不超过50米,路边上有个"中国火锅城"的牌子。一个藏族小伙子招待的我们,我们是唯一的客人。点完菜后等了很久(半小时左右),当火锅端上来时一阵狂喜,非常正宗的麻辣火锅,香辣四溢。本以为江南的女孩子不能吃辣,所以点的鸳鸯锅底,可没想到同伴和我一样是嗜辣一族,这顿饭吃得我俩心满意足、饱胀无比。:-) 虽然这两天玩的很开心,但第一次独自在异乡旅行,多少有一些漂泊的疲惫感。这顿可口的家乡饭,让我的心里一下子踏实下来了。

明天,我将暂别加德满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11月10日

依然是起了一个大早,赶去乘Green Line bus前往漂流起点。我们住在Thamel北面,车站在南边,我们两个背着55升的背包走了好一会儿才到,很累。

车上基本都是游客,车开后不久,得知车上另外四个人跟我们是一组,都是去漂流的。其中两个是来自英国的小伙,另外两个是一对西班牙情侣。路上并没碰到太严重的堵车,只不过时时会遇到军队的哨卡,每逢此时,Local bus 上的当地人就要下车,排队通过哨卡接受检查,再在哨卡的另一边重新上车。所以每遇哨卡,公路上的汽车就会排起长龙。不过因为Green Line bus基本都是外国游客搭乘,所以享有特权,不用接受检查,我们的司机每到此时就会想方设法越过排队的车龙而直接通过,所以并没有感到堵得很严重。

公路右侧出现了一条河流,水色碧绿,水面不宽,水流看上去颇为平稳,与公路并行延伸。我正在疑惑这是不是我们即将漂流的Trisuri河,旁边的英国小伙已经开始向车上的一个当地人打听起来了。从他们两个人的交谈中我知道,这条河果然是Trisuri,因为雨季已过,所以水流不大,用那个当地人的话来形容"It's not a river now, It's a stream!" 我和那个英国小伙听了,都感到很失望,玩漂流要的就是刺激,如果水流过缓就没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汽车忽然停了下来,有不少人起身下车。这趟车的终点并不是我们漂流的地方,我们需要在中途下车。从早上出发到现在,车子已经开了将近2个小时,我怀疑我们该下车了,赶紧通过车窗向外观察,结果发现下车的都是男人(几乎都是印巴人),看那架势是要上厕所,可恶的是他们也不稍微走远一点,就在车窗边解决。司机也可恶,就算没有厕所,你好歹找个有点遮拦的地方呀,这里一马平川,毫无遮掩,男的也就罢了,要是女的内急起来可怎么办?旁边那个壮壮实实的英国小伙向窗外看了半天,然后问我我们是不是该下车了,我告诉他还没到,他居然问我那么那些下车的人在干什么,我只好告诉他那些人在上厕所。他又向车窗外看了看,才恍然大悟地笑了。

我们的目的地到达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车子停下来,售票员叫我们下车。我向外看了看,路边只有几个及其简陋的棚屋。下车后,一眼看到我们的教练,是和我们一样的东亚人的面孔,晒得黝黑,看上去非常年轻。我们每个人穿上救生衣,带上头盔,行李交给教练,他会叫人送到漂流的终点。贵重物品也交给教练,他当着我们的面把这些物品放到一个防水袋里,再把防水袋放到一个塑料桶里,塑料桶密封后会被绑到我们漂流的橡皮筏上,和我们一路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在这里,又一个英国小伙加入了漂流的行列。我们一行7人跟着教练来到河边,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桨。本以为马上就可以开始漂流了,谁知好事多磨,我们的橡皮筏出了毛病。每个橡皮筏有好几个气室,每个气室都应该充满气,以保证漂流时有足够的浮力。橡皮筏上有四排充为座椅的气垫,我们筏子上的一个座椅因为充气口出了问题而无法充气,瘪瘪地塌着。教练忙活了半天试图修好它,可是他根本没有合适的工具,不过是捡起河滩上的石头敲敲打打。三个英国小伙开始还袖手旁观,后来见时间耽误得太久,就上去帮着修。本来应该10点出发,可现在已经11点多了,我们的橡皮筏还是没有可以修复的迹象。在毫无遮掩的河滩上,我们被中午的阳光晒得很难受。我们问教练能不能找一条替代的船,回答是没有。我正在哀叹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河的上游漂过来一条橡皮筏,船上的漂流者冲着我们招手欢呼,非常快乐的样子,我羡慕无比地目送他们远去。我们的教练此时灵机一动,告诉我们不用修了,这样也可以漂,因为漂流者不是坐在船中间的座椅上,而是坐在侧面的船帮上,所以座椅坏了一个问题不大。我们回想起来,刚才过去的那条船,漂流者确实都坐在侧面的船帮上,于是都点头同意。大家都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教练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他给其它所有的气室都充了很足很足的气。两个壮实的英国小伙轮流帮他充气,这可真是个力气活,另一个看上去文弱一些的英国小伙充了两下就没劲儿了。有的气室已经被充得硬梆梆的,可教练仍嫌不足,还要继续充。一个英国小伙见状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这些气室要把气充得这么满你才觉得满意,而那么大的一个座椅一点气没有你却说没问题?教练避而不答,看来我们这条船的安全系数已经大大降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终于上了船,教练告诉我们如何根据他的口令来控制船只。开始的一段水流极其平缓,大家正好练习。当第一个险滩接近时,教练又强调了一遍一定要听他的口令,我们的筏子就顺流冲了进去。所谓的险滩就是河流中间突然出现了若干块礁石,水流因为受阻不仅改变了方向,而且变得湍急,险滩的难度是由礁石的多少和分布状况决定的。船一冲进险滩,明显感觉到水流的力量和速度,我们的船像不速之客一样冲了进来,立刻受到水流的抵触,本来险滩中因为水流方向的变化和多股水流的互相冲撞就泛着白浪,水声激荡,我们的闯入无疑加剧了这种冲撞,一个浪头从侧面兜头卷了下来,船上立刻响起一片欢快的尖叫,刺激、好玩、还有......好凉啊!这可是融化的雪水呀!大家笑着、叫着,一边体会着筏子被水流冲得上下颠簸、左右摇摆的刺激劲儿,一边跟着教练的口令胡乱地划着桨,一会儿就冲了过去。

又到了平缓地段,我们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就受到了教练的批评。刚才过险滩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完全听教练的口令,而是有点乱划一气儿。教练警告我们后面有难度大的险滩,如果不听他的指挥,到时候船的方向不对,有可能会翻船。头桨(就是坐在船头的两个人,这也是最刺激、最好玩的位置,我可不敢坐)的作用好像非常重要,坐在最前排的是两个英国小伙,一个很壮,另一个文弱一些,教练试图让另一个很壮的英国小伙替下那个文弱的,因为他的力量相对较小,无法保持船的平衡。不过他说得太直接,有点伤人自尊,那个文弱的小伙不同意,被选中的那个小伙也不同意(他肯定想坐在前排,只不过不想伤人自尊),教练只好作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2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又过了几个险滩,大家的配合渐渐协调了,不过这几个险滩的难度都差不多,最初的新鲜劲儿和兴奋劲儿过去后,大家多少都有些没精打采,觉得不够刺激。正好教练问大家想不想先吃午饭,然后再继续漂流。我们都同意,于是上岸,吃了一顿非常简单的午饭(面包为主)。上岸后我留意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虽然被打湿了,但并没湿透,而且我穿的是速干衣裤,一顿午饭就晒得快干了,心想照这个样子下午漂流结束后就不用换衣服了,可以忍到奇旺再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3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午饭后继续我们的漂流。已经是下午3点,太阳躲了起来,我们在船上感到丝丝凉意。又经过2、3个小的险滩后,教练提醒我们注意,说接下来会有两个大的连续的险滩,叫做First upset 和 Second Upset,叫我们一定要听从他的指挥。远远地就看到前面白浪翻腾,果然比之前的利害,大家一起兴奋起来,高喊着冲了过去。这次果然不同,浪头劈面而来,一个接着一个,我根本搞不清水浪是从哪个方向打过来的。我们的小船剧烈地颠簸摇摆,每一次摇摆的幅度都极大,感觉随时有翻船的危险。我们一时被冲到浪峰,一时又被打入谷底。教练观察着水流的方向,一时让我们低头俯身,以免被大浪直接卷出船外;一时又语气急促地指挥我们全力划桨。我们是顺水行舟,不用力船也会向前漂,据我猜测划桨主要是为了调整船头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船和水流保持一定的角度,以免冲击力过大而翻船。我一面拼命划桨,一面脚下用力,生怕被浪头打下船去。突然一组浪打了过来(我实在没搞清这几个浪的方向和先后顺序:-)),小船一阵剧烈的摇晃,我只觉得身后一股巨大的力量推了过来,我一直在防备着向后翻出船外(因为向后翻出的可能性比较大),结果这一下被打得向前摔到船舱里,船底又软,船又在剧烈地晃动,我又很紧张,一时竟站不起来。突然间,船平稳下来,我们已经冲了过来。我从船舱中站起,发现船舱中已经灌满了水,水面与船帮平齐。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还有一脸淋漓的水珠。这一把实在太爽了。大家嘴里喊着"Cool",身上打着哆嗦(很冷的),这次所有的人可是彻彻底底地湿透了。有人建议过漂流时穿上防水冲锋衣,我曾经还以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现在才知道错得有多厉害,水是从脖子里灌进去的、是从袖口里钻进去的,是那么铺天盖地地打过来的,根本躲不开。所以漂流的最佳装束是单衣短裤加凉鞋,就像我穿的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3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我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惊险之中,教练已经拿起一个塑料桶飞速地清理起船舱里的水来。惊魂未定的我忽然想起,天呀,教练说过是连续的两个险滩,那么Second Upset就在眼前了,这一船的水......。果然,水流又急了起来,教练扔下桶,指挥起我们,此时积水仅仅被清理了很小一部分。又是一番激流勇进,我们很快就闯了过去。Second Upset要比First upset容易得多,我并没失望,倒有几分庆幸(我一向是胆小鬼:-))。险关已过,教练也轻松起来,称赞我们做得不错。听他说这里落水甚至翻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漂流的惊险程度跟季节和河流的选择很有关系。可供漂流的河道按难易程度分为1-5级,我们漂的Trisuri河是最常规的漂流河道,大多数旅游者漂的都是这条河,旅行社说它是3级,我们的教练说它是1级,谁说的对我就不知道了,喜欢刺激的可以试一试5级河道。同一条河,不同的季节难易程度也不一样,雨季的时候最刺激,因为水量大,水流急。到了旱季就差一些,我们11月初已经差了不少,再往后恐怕就体会不到什么漂流的乐趣了。在整个旅程中,我觉得最刺激好玩的就是漂流了。

冲过最后一个险滩,我们的漂流就结束了。大家一个个落汤鸡似的爬上岸,一边冻得发抖,一边兴奋地讨论回味着First upset。上海MM显然是个喜欢刺激的,念叨着要是能漂一个充满了First upset这样的险滩的河流就好了,我可不敢保证有胆奉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03:3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在路边的人家换好衣服,我们大家就分道扬镳了。三个英国小伙就地搭帐篷扎营,他们明天还要继续漂一天。那对西班牙情侣返回加都,我们两个去奇旺。在路边等了好半天车,只有很少几辆长途车经过,还都不路过奇旺。教练打听到路上发生了车祸,造成堵车,所以只有很少的车过来。已经4点多,教练说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奇旺,我听了心里有些着急,因为还打算今晚去河边看日落呢。这时教练问我们同不同意搭货车,我观察了一下路过的货车,样子很像国内的斯泰尔,驾驶室又高又宽敞,坐上去应该不难受,征求了一下同伴的意见,我们两个就同意了,倒是站在一旁和我们聊天的英国小伙皱眉摇了摇头,大概他觉得不安全吧。我们急着赶路,也管不了许多了。很快就开过来一辆大货车,驾驶室里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跳下来跟我们的教练讨价还价(听不懂在说什么,估计是讨价还价),成交后教练一手交钱,一手招呼我们两个上车,感觉怪怪的,好像我们两个是被贩卖的人口。:-)

我们的专车上路了,感觉不错,驾驶室里视线良好,位置又高,坐在里面感觉很威风。司机和副驾驶都很年轻,简直就是孩子,十七八岁的样子。他们都不会说英语,所以一开始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交流;车子开出去没多久,他们停在路边的水果摊前买了一大兜橘子,上车后小司机拿出几个橘子塞给我们,我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但立刻愉快地接受了,这是个纯朴好客的民族,我坦然接受他们的好意。投桃报李,我们取出随身带的糖果送给他们,同伴一时疏忽竟送出了一把牛肉干,我提醒她时已经晚了。语言又不通,总不能把送出的东西再拿回来吧。想来印度教的神灵总会明白"无心作恶,虽恶不罚"的道理,而不会降罪糊里糊涂吃了牛肉的小司机。此时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互相微笑点头致意,驾驶室里的气氛一下轻松愉快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1 08:02 , Processed in 0.0564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