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枫叶之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管理制度之汇]:以生产管理类开始~~[color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6-4-21 10:3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偶飘~~~再飘~~~继续飘~~~~ [M41]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6-4-24 14:4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路过看一下,发现有GG赚,先贴一篇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6-4-24 15: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实际上,在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内,这个程序基本上就包括了生产管理的全部内容,所以先贴一篇比较简单的,看是否能够帮到需要者。


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少期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指导车间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作业指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3.2 开发部负责编制相应的工艺规程。
3.3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月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审批。
3.4 行政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5 质管部负责对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3.6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工作。
4 程序
4.1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 根据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服务信息,分别执行相应的《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2 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其他情况下如必要也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4.2.3 生产计划
a)生产部根据获得的生产信息,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于每月底拟定下月的《月生产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以放至相关单位作为采购、生产等的依据。《月生产计划》为滚动计划,将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车间主任根据《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统计每天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报生产部。生产部根据每月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制定下月计划的参考。
4.2 过程确认
4.2.1 生产流程图
4.2.2 关键和特殊过程
4.2.2.1 关键过程包括:
a)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b)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c)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2.2 特殊过程包括
a)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b)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c)该工序产品颂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2.2.3 本公司生产的关键过程是机加工的车、铣及组装过程是铆焊工序的电、气焊及表面处理。对这些过程应进行确认,证实它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a)过程鉴定,证实所使用的过程方法是否要求并有效实施;
b)对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养有严格要求,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相关生产人员要进行岗位、考核、持证上岗;
c)由开发部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生产部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经生产部经理审批并实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d)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应进行记录,填写相应的生产日报表和检验记录;
e) 过程的再确认: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材料、设施、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3 使用合适的生产服务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应按规定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4 对生产服务运作实施监控,配置选用的测量与监控装置,执行《测量和监箜装置的控制程序》;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检查本工序产品)、互检(检查上一工序产品)、专检(专职检验员),并作好相应记录。有首检要求合格,检验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指生产;对产品的施行应执行《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的有关规定。
4.5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4.5.1 根据需要,质管部规定所有标识有方法,并对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5.2 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产品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5.3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
a)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于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产品标只采用采购产品本身的标识(如原标识不清,仓库保管员应挂上《物料标识卡》)、《仓库领料单》、《随工单》、《成品合格证》。
b)当合同、法律、法规和公司自身需要(如顾客因质量问题引起投诉的风险等)对可追溯性有要求时,本公司产品的追溯路径为:
成品合格证----随工单----领料单----采购产品原标识----物料标识卡
4.5.4 产品状态标识为:
a)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填写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送信标识;在生产现场以标牌作为标识。
b)紧急施行本专业识:对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产品在随工单上标识"紧急放行",在产品存放处以标牌标识。
4.6 顾客财产的控制
4.6.1 顾客的财产一般包括:
a)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部件或组件,生产,检测用的设备;
b)顾客提供的用于修理、维护或升级的产品;
c)顾客直接提供的包装材料;
d)服务作业,如代贮存、来料加工所涉及的材料;
e)代表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代顾客托运;
f)顾客知识产权 保护,包括规范、图样等。
4.6.2 顾客财产的验证
a)质管部按照《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要求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
b)在进货、使用、贮存、搬运期间如发现不合格,应填写《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连同检验报告,及时反馈给顾客,协商处理;
c)本公司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4.6.3 验证合格的顾客财产入库贮存时,应将其放置于专门指定的区域,或在其《物资收发卡》上注明为顾客提供的产品。
4.6.4 对于顾客财产的贮存和维护,应根据产品的特点,或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控制,并定期检查产品状况,防止由于贮存、维护不当造成变质、损坏或丢失。
4.6.5 顾客的财产应按顾客指定的用途使用,未经顾客同意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
4.6.6 顾客知识产权的控制
对于顾客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产品规范、设计图样、管理或商业机密等信息,应进行保密控制。对顾客提供的有关产品技术文件等,应按《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进行控制。
4.7 产品防护
4.7.1 对于产品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错用。
4.7.2 应针对顾客的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运输标记)、搬运、包装(包括装箱)、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4.7.3 产品搬运的控制
产品所在现场的负责人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箱外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或损坏;
b)对易损、危险物品应制定专门的搬运指导书,或使用特殊的搬运对工具;
c)天车、叉车操作应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并按规定对设备维护保养。
4.7.4 包装控制
a)开发部门负责确定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要求,根据需要编制相应包装作业指导书
b)车间包装工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核对产品合格证;保持产品外观清洁、完整;按装箱
单核对装箱配件及各种技术文件;包装后加上正确的标识。
4.7.5 贮存控制
a)营管部和供应分别编制成品库和原材料库的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管理,按规定码放,对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明确标识有效期,保证先入先出。
b)仓库应配置适当的设备(空调、抽风机、消防设备等),以保持安全适宜的贮存环境;
c)对贮存物品的环境及安全有明确要求;
d)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物资收发卡》和台帐,仓库每月定期盘点,做好帐务清理,保持帐、卡、物、一致;仓管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及时通知质管部确认、处理。
4.7.6 交付控制
a)营销部负责对提供运输服务的供方进行评价,并对其每次运输质量进行记录(顾客自行提货除外),以跟踪监督,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评价的规定。营销部应与运输公司签定合同及购买保险,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b)合同要求时,公司对产品的保护要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4.8 产品交付后的活动
4.8.1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
a) 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服务;
b) 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负责保存相关服务记录;
c) 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d) 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及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整理了解顾客的订货倾向,及时做好供货准备;
e) 利用与顾客的交往,主动向顾客介绍本公司产品,提供宣传资料,解答顾客提问。每年派出市场调研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
4.8.2 咨询、产品维修服务
a)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营销部专座 解答记录,暂时未能解答的,应详细记录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b)营销部维修人员要及时提供新产品的技术资料,按计划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
c)营销部每季度统计顾客咨询及维修情况,填写《售出成品质量报告》。
5 相关文件
5.1 《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5.2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5.3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5.4 《文件控制程序》。
5.5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6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5.7 《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5.8 《采购控制程序》。
5.9 《原材料管理制度》。
5.10 《成品库管理制度》。

6 质量记录

6.1 《月生产计划》。
6.2 《周生产计划》。
6.3 《生产日报表》。
6.4 《领料单》。
6.5 《随工单》。
6.6 《合格证》。
6.7 《首检记录》。
6.8 《半成品检验记录》。
6.9 《成品检验记录》。
6.10 《物料收发卡》。
6.11 《物资收发卡》。
6.12 《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
6.13 《售后成品质量报告》。
6.14 《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
6.15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16 《进货验证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20:1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QUOTE Created By roger At 2006-4-24
[M01] 实际上,在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内,这个程序基本上就包括了生产管理的全部内容,所以先贴一篇比较简单的,看是否能够帮到需要者。


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少期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指导车间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作业指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3.2 开发部负责编制相应的工艺规程。
3.3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月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审批。
3.4 行政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5 质管部负责对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3.6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工作。
4 程序
4.1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 根据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服务信息,分别执行相应的《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2 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其他情况下如必要也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4.2.3 生产计划
a)生产部根据获得的生产信息,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于每月底拟定下月的《月生产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以放至相关单位作为采购、生产等的依据。《月生产计划》为滚动计划,将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车间主任根据《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统计每天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报生产部。生产部根据每月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制定下月计划的参考。
4.2 过程确认
4.2.1 生产流程图
4.2.2 关键和特殊过程
4.2.2.1 关键过程包括:
a)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b)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c)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2.2 特殊过程包括
a)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b)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c)该工序产品颂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2.2.3 本公司生产的关键过程是机加工的车、铣及组装过程是铆焊工序的电、气焊及表面处理。对这些过程应进行确认,证实它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a)过程鉴定,证实所使用的过程方法是否要求并有效实施;
b)对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养有严格要求,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相关生产人员要进行岗位、考核、持证上岗;
c)由开发部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生产部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经生产部经理审批并实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d)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应进行记录,填写相应的生产日报表和检验记录;
e) 过程的再确认: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材料、设施、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3 使用合适的生产服务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应按规定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4 对生产服务运作实施监控,配置选用的测量与监控装置,执行《测量和监箜装置的控制程序》;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检查本工序产品)、互检(检查上一工序产品)、专检(专职检验员),并作好相应记录。有首检要求合格,检验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指生产;对产品的施行应执行《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的有关规定。
4.5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4.5.1 根据需要,质管部规定所有标识有方法,并对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5.2 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产品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5.3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
a)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于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产品标只采用采购产品本身的标识(如原标识不清,仓库保管员应挂上《物料标识卡》)、《仓库领料单》、《随工单》、《成品合格证》。
b)当合同、法律、法规和公司自身需要(如顾客因质量问题引起投诉的风险等)对可追溯性有要求时,本公司产品的追溯路径为:
成品合格证----随工单----领料单----采购产品原标识----物料标识卡
4.5.4 产品状态标识为:
a)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填写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送信标识;在生产现场以标牌作为标识。
b)紧急施行本专业识:对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产品在随工单上标识"紧急放行",在产品存放处以标牌标识。
4.6 顾客财产的控制
4.6.1 顾客的财产一般包括:
a)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部件或组件,生产,检测用的设备;
b)顾客提供的用于修理、维护或升级的产品;
c)顾客直接提供的包装材料;
d)服务作业,如代贮存、来料加工所涉及的材料;
e)代表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代顾客托运;
f)顾客知识产权 保护,包括规范、图样等。
4.6.2 顾客财产的验证
a)质管部按照《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要求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
b)在进货、使用、贮存、搬运期间如发现不合格,应填写《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连同检验报告,及时反馈给顾客,协商处理;
c)本公司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4.6.3 验证合格的顾客财产入库贮存时,应将其放置于专门指定的区域,或在其《物资收发卡》上注明为顾客提供的产品。
4.6.4 对于顾客财产的贮存和维护,应根据产品的特点,或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控制,并定期检查产品状况,防止由于贮存、维护不当造成变质、损坏或丢失。
4.6.5 顾客的财产应按顾客指定的用途使用,未经顾客同意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
4.6.6 顾客知识产权的控制
对于顾客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产品规范、设计图样、管理或商业机密等信息,应进行保密控制。对顾客提供的有关产品技术文件等,应按《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进行控制。
4.7 产品防护
4.7.1 对于产品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错用。
4.7.2 应针对顾客的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运输标记)、搬运、包装(包括装箱)、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4.7.3 产品搬运的控制
产品所在现场的负责人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箱外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或损坏;
b)对易损、危险物品应制定专门的搬运指导书,或使用特殊的搬运对工具;
c)天车、叉车操作应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并按规定对设备维护保养。
4.7.4 包装控制
a)开发部门负责确定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要求,根据需要编制相应包装作业指导书
b)车间包装工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核对产品合格证;保持产品外观清洁、完整;按装箱
单核对装箱配件及各种技术文件;包装后加上正确的标识。
4.7.5 贮存控制
a)营管部和供应分别编制成品库和原材料库的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管理,按规定码放,对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明确标识有效期,保证先入先出。
b)仓库应配置适当的设备(空调、抽风机、消防设备等),以保持安全适宜的贮存环境;
c)对贮存物品的环境及安全有明确要求;
d)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物资收发卡》和台帐,仓库每月定期盘点,做好帐务清理,保持帐、卡、物、一致;仓管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及时通知质管部确认、处理。
4.7.6 交付控制
a)营销部负责对提供运输服务的供方进行评价,并对其每次运输质量进行记录(顾客自行提货除外),以跟踪监督,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评价的规定。营销部应与运输公司签定合同及购买保险,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b)合同要求时,公司对产品的保护要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4.8 产品交付后的活动
4.8.1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
a) 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服务;
b) 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负责保存相关服务记录;
c) 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d) 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及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整理了解顾客的订货倾向,及时做好供货准备;
e) 利用与顾客的交往,主动向顾客介绍本公司产品,提供宣传资料,解答顾客提问。每年派出市场调研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
4.8.2 咨询、产品维修服务
a)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营销部专座 解答记录,暂时未能解答的,应详细记录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b)营销部维修人员要及时提供新产品的技术资料,按计划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
c)营销部每季度统计顾客咨询及维修情况,填写《售出成品质量报告》。
5 相关文件
5.1 《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5.2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5.3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5.4 《文件控制程序》。
5.5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6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5.7 《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5.8 《采购控制程序》。
5.9 《原材料管理制度》。
5.10 《成品库管理制度》。

6 质量记录

6.1 《月生产计划》。
6.2 《周生产计划》。
6.3 《生产日报表》。
6.4 《领料单》。
6.5 《随工单》。
6.6 《合格证》。
6.7 《首检记录》。
6.8 《半成品检验记录》。
6.9 《成品检验记录》。
6.10 《物料收发卡》。
6.11 《物资收发卡》。
6.12 《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
6.13 《售后成品质量报告》。
6.14 《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
6.15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16 《进货验证记录》。

[M21]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6-4-24 20:2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谢谢儒生的膏膏了!
只是你的家底也不多了,还需要啥,吱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20:3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QUOTE Created By roger At 2006-4-24
[M01] 谢谢儒生的膏膏了!
只是你的家底也不多了,还需要啥,吱声啊!

不客不客, [M29] [M29]

欢迎同学们继续,有资源一起来共享哈,也热烈欢迎有需要的同学们随意取用 [M05]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6-4-24 20:5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再贴个人员相关的,有用吗?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 职责
3.1 人事部
a 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 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
c 负责上岗基础教育;
d 负责组织以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2 各部门
a 编制本部门员工《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 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3.3 管理者代表
负责批准部门员工内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3.4 总经理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4 程序
4.1 人员安排
4.1.1 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
4.1.2 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人事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总经理审批。部门负责人应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 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
b 大专以上学历,并已工作二年以上;
c 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
d 具备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4.1.4 《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经审批后,作为人事部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根据。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4.2.1 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要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2.2 新员工培训
a)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人事部组织进行;
b) 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工作手册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c) 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这方可上岗;
4.2.3 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a)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该进行培训和考核;
b) 电气焊工、计量员 、电工、锅炉工、叉车工、驾驶员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c)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2.5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各类工程技术是新畜产品开发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开发部负责人安排老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
4.2.6转岗人员培训(同4.2.2 B,C)
4.2.7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 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 自己从事的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公司鼓舞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质量目标付出贡献。
4.2.8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a)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b)每年第四季度人事部组织部门培训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培训会议,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c)人事部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4.2.9人事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培训档案。
4.3 培训计划及实施
4.3.1每年11月各部门上报人事部下年度的《培训申请单》,根据公司需求及下年度各部门《培训申请单》,人事部于12月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对象、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并监督实施。
4.3.2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签到表》及《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交人事部存档。
4.3.3各部门的计划,应填写《培训申请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5 相关文件
5.1《各部门工作手册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5.2《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6 质量记录
6.1《培训记录表》。
6.2《培训申请单》。
6.3《年度培训计划》。
6.4《员工培训档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6-4-24 20: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再贴个设备的,有用吗?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茧自缚环境中人和物和因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备设、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和控制;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行政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 程序
4.3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3.1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3.2设施的提供
a 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发展的需要,填写《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主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运输设施等。
b 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产部设计,经生产部长开发部共同审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组织加工制造,执行《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3.3 设施的验收
a 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管理卡》和设施档案,并在《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d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3.4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产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由部门技术负责人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b)生产部制定《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招待情况。生产部每季度收集《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
c)生产部每年12月拟定下年度的《设施检修计划》,发至各部门执行。
d)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施检修单》报生产部检修。检修中的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有尽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可使用。生产部应将检修情况记录相应的《设施管理卡》上。
e)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4.3.5 设施的报废
a 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生产部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生产部副总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在《设施管理卡》及《生产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
b 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生产部经理批准,即可报废。
C 报废的设施应挂黑色报废牌。
4.4 工作环境
行政部应协助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 配置适用的厂房度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 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 生产部对车间设施实行定置管理,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d 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5、相关文件
《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6、 记录
6.1《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
6.2《设施验收单》。
6.3《设施管理卡》。
6.4《生产设施一览表》。
6.5《领物单》。
6.6《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
6.7《设施检修单》。
6.8《设施检修单》。
6.9《设施报废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6-4-24 20:5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膏膏啊,膏膏,我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21:2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请继续贴~~ [M21]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0:0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QUOTE Created By roger At 2006-4-24
[M01] 膏膏啊,膏膏,我需要。

加奖金 50 膏膏了哈,欢迎继续~~ [M29] [M01]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6-4-25 20:4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01] 又有膏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6-4-25 20:5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再贴一个和客户有关的,也该差不多了吧: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2 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
3 职责
3.1 营销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 质管部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3.3 开发部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
3.4 生产部负责评审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4 程序
4.1 顾客需求的识别
营销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填写在《产品要求评审表》:
a) 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支持服务(如运输、保修、培训等)、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b) 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要的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
c)顾客没有规定,介国家强制性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4.2对产品要求的评审
4.2.1 在投标、接受合同或定单之前,营销部应已识别的顾客要求及本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标书、合同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
4.2.2 评审
4.2.2.1 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投标、合同签定之前进行,应确保:
a 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公司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
b 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定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c 与以前表述下一致的合同或定单要求(如投标或报价单)已予经解决;
d 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4.2.2.2合同的分类
a 常规合同:对公司定型产品所定的合同。
B 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职新产品开发或有定型产品改进要求的合同。
4.2.2.3 营销部负责将《产品要求评审表》交相关进行评审。
4.2.2.4 评审流程图
4.2.2.5 对于有现货的常规合同,由营销部销售员将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等填写在出库上并签名,经仓库管理员确认无误并签名即完成产品要求的评审。
4.2.2.6 对于无现货的常规合同,生产部、采购部分别对生产能力、交货日期及物料采购能力进行评审,由相应负责人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并签名确认;然后营销部综合各部门意见,并对合同条款的适用性、完整性、明确性等进行评审,并填写《产品要求评定表》的相关栏目,营销部经理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
4.2.2.7对于特殊合同,除生产部、采购部、营销部进行评审外,开发部经理应评审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对顾客潜在要求及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评审)、质管部确保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进行评审,并在《产品要求评审珍》中签名确认。《产品要求评审表》报总经理批准。
4.2.2.8 对于口头定单(如电话定货),营销部销售员负责将相关内容填入《定单确认表》中,经双方确认(可用传真件、电话记录等方式确认),并执行4.2.2.5~4.2.27相应条款的规定。
4.2.2.9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产品要求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营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
4.2.2.10 营销部负责保存《产品要求评审表》、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包括对于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等跟踪措施的记录。
4.3 合同的签定和实施
4.3.1 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营销部经理代表公司与顾客签定合同;对老顾客的口头定单,双方对《定单确认表》的内容确认后,即视同签定合同。对于新顾客则必须签定正式合同。
4.3.2 合同签定后,营销部负责将相关的文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发到相关部门,作为设计开发、生产、采购、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
4.3.3 营销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
4.4 营销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当产品要求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时,相应的文件(如合同、定单确认表等)应得到修改,应把变更的要求与顾客协商一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必要,对更改的内容还需再评审。
4.5营销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4.5.1 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营销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月、顾客定货会等)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
4.5.2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
4.5.3产品售出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的有规定》。相关文件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表》。
5.2 《定单确认评审表》。
6 质量记录
6.1 《产品要求评审表》。
6.2 《定单确认表》。
6.3 《标书》。
6.4 《合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1:4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6-4-27 12:5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b]企业管理制度之汇[/b]]:[/color]生产管理类。。。 [M29]

有存货管理的么?
给一个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5-15 02:42 , Processed in 0.0792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