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家乡
QUOTE Created By jjean At 2005-4-18
(续60楼)
小时候的印象,就是觉得我妈妈绣花绣得又快又好。 [M21]
那时一般工余闲暇,有时有邻居阿姨就抱了布和规,还有一个压规的沙包,当然还有针线,就过来家里一起绣花。当然,有时妈妈也会到别人家绣花,图个多个人,一边绣花,一边唠嗑。 [M36]
顺便交代一下,沙包一般是长方形枕头状的,我们那绣花,不像电影里经常看到的江浙一带的绣花女子,一手拿个小小的规(绷布的圆框),一手拿着针线,依窗而绣,袅娜多姿。我们绣花,姿势没这么动人。就是一个规,比电影里的大个2、3倍,放在小方桌或者大方凳上,大半腾空,用沙包压稳一边,就开绣了。 [M31]
五彩的丝线被编成了麻花辫,要用什么颜色就一抽,整缕线都不会乱。针就有很多了,穿了五彩的线,绣完了自己那部分颜色的,就被插回沙包,没一会,沙包上的针和线,就插满了,拖着长长的彩线,倒有点旗帜的意思,颇有点诸寇割据,占山为王的架势。
80年代,经过潮州的有些乡村,有时还可以看见乡下人家,篱笆墙里,小天井中,绿树荫下,一个白净男孩,引线绣花。这在许多关于潮绣的文章里,往往被津津乐道,男人能绣,或许在一个的外乡人眼里,多少是个猎奇的风俗话题。在我们看来,不过是生计,男耕生计艰涩,乃有男绣出现罢。然而,现在女子能绣的也日少,男子能绣的,估计也已绝迹。
[M30]
回过头来说我妈妈,一般情况下,手脚麻利的她,总是会用比人家少的时间,绣完同一个活计。而且绣花用的线,也总能比别人要少一些,于是总能节省下不少彩线,留给我们玩耍。
今天和同学说起绣花的事,同学是广州长大的潮汕女子,说小时候回乡下,最喜欢向表姐们讨要彩线,常常拿出来摩梭,看着五颜六色,心里一团高兴。真是个感性女子! [M29] 现在她家里还有这些彩线,啥时照个相传上来让俺思古得更彻底点 [M01]
妈妈省下的丝线,也不仅仅给我们玩耍。善于持家的她,用这些丝线,用一个母亲细腻而丰富的想象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装扮着我们的童年 [M29] [M26] [M26]
那种圆框是偶上初中时常见的(不过到今天才知道那叫规. [M20] ),偶们那个高大威猛的体育老师会在课间闲暇的时候帮她的漂亮LP一起绣,成了当时的美谈(或笑谈).在此之前见的最多的是比这大的多的长方形的"规",用可折叠的架子架住,绣花娘子喜欢一排排的坐在一起,一手再上,一手在下,冬天的时候坐久了会脚冷,她们喜欢把脚放进装有褥子的箩筐里,一边聊天,一边穿针引线.
那时经常在邻居家的像框里,看到这样的黑白照片,七八个姑娘坐在花架前,长长粗粗的辫子,手拈绣花针,将线引向同样的方向,个个巧笑嫣然 . [M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