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ma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复制链接]
586#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五四”运动,兴起于青年爱国学生运动,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五四”运动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五四”的“文学革命”运动,虽兴起于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而它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却决非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1917年1月2卷5期)所能代表的。尽管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也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起过积极的作用。胡适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确也符 合新文化运动的需要,只是他的所谓“八不主义”的改良主张, 主要还是侧重于文学形式的“改良”,即“文学工具上的改良”,而绝少触及内容,他自己就明言,并“不敢提起‘文学革命‘的旗子”(《逼上梁山》)。早在1918年,鲁迅就敏感地觉 察到这个问题,在致钱玄同的《渡河与引路》一信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倘若思想照旧”,即使用白话文写作,“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所以我的意见,以为灌输正当的学术文艺,改良思
想,是第一事。”(《集外集》)

[本帖由lmap修改于2009-05-04 09:4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7#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真正举起“文学革命”大旗的,是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所提出的三大主义,明确地要把文学的形式与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本帖由lmap修改于2009-05-04 09:4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8#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这些口号和主张,虽还稍嫌笼统和空泛;对旧文学,也还存在着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五四”运动中的一般缺点:“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反对党八股》)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却是要求文学应从封建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广大民众所享有。其内涵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的意义。他明确宣称:“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意即要革新封建文学作为“文以道”、“代圣贤立言”的政治工具。因而,这篇《文学革命论》,的确较全面地反映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民主启蒙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随后,由于俄国十月革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驱者们的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也更加表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鲜明倾向。李大 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公开提出,只“用白话文作的文章 ”,“摭拾了几点新知新物”,却仍保留着科举的商贾的旧毒新 毒,并不是新文学。而所谓“新文学”,应为“社会写实的文学 ”,“要具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此文的有提法虽不很确切,却同只借用白话文的形式改良而不涉及思想启蒙的胡适之流划清了界限。陈独秀和李大钊对于“文学革命”与“新文学”思想启蒙宗旨的阐发,实可称之为文学革命运动的战斗宣言和战斗纲领,立即受到了当时“五四”新学代表者们的响应与实践。鲁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就曾直言不讳,自豪地宣称:他在“五四”时期的作品,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做小说,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的时候的。……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同上书)鲁迅非常了解艺术应是“发扬真美,以娱人情”,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还是将创作实践与审美理想自觉地服务于“文学革命”的启蒙。当然,他又并不因此而降低艺术的审美追求。他发表在《新青年》上,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动振聋发聩的丰碑式的杰作《狂人记》、《药》、《孔乙己》等,也同样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并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本帖由lmap修改于2009-05-04 09:5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5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鲁迅在谈到自己怎样做起小说来,又曾明白地说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为人生,而且改良这人生”,这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很好的概括,它不只是鲁迅的主张和实践,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有影响的一大流派———文学研究会所积极倡导。茅盾当时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一文中所强调的,就是文学应当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文学研究会宣言》还明确宣告,它既反对封建主义的“载道”文学和游戏文学,也反对只追求“纯艺术”的文学。不过,在“五四”时期,“为人生”
的文学,虽是有影响的思潮,却不是唯一的思潮,而是与“为艺术”的浪漫派、唯美派思潮分庭抗礼,各呈异彩。正如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所指出的:“人家(指世界各国)以二三百年发展了这些思想流派,我们缩短到二十来年反映它,所以各种‘主义和‘流派’的发生与存在的先后与久暂,不像欧洲各种文艺思潮 的界限较为鲜明和久长,或同时存在,或昙花一现地消失。”(《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序》)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创造社”,就有先后期主张的差异;“新月派”也有后期的分化和发展。不过,也应当承认,无论是文学研究会的写实主义,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以至新月派的唯美主义,他们的口号是“为人生
”还是“为艺术”,也无论是茅盾、叶圣陶的写实小说,许地山统照的问题小说,还是郭沫若热情奔放的自由体新诗,郁达夫的“自叙体”的抒情小说,闻一多的力求表现“三美”(音乐、绘画美、建筑美)的新格律诗,徐志摩的抒发性灵的“咏叹 ”……它们或者与文学革命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远离文学革命,以至与文学革命相对立,但它们却都是同一历史环境里的产物,代表了“五四”新文学的一个方面,对反对旧文学,确新文学,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用。于是,所谓现代的白话文学,以及它的各种形式的作品,蔚然成风,为各种报刊所采用 。革命文学运动,终以其不可阻挡的声势,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新

[本帖由lmap修改于2009-05-04 09:5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0#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5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从“五四”的文学革命,到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到四十年代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今天的文艺的“二为”方向,尽管时代已经不同,文学的审美追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却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继承和发展“五四”的优秀传统。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中国人民正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正在鼓舞着我们。九十二年前鲁迅曾经预言:“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坟·文化偏至论》)这是前驱者们的伟大理想,而“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当代文学只有时刻不忘“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鲁迅:《坟·灯下漫笔》)的使命,才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继承。
参考资料:http://www.ccyl.org.cn/wusi/wenzhang/wswx.htm

[本帖由lmap修改于2009-05-04 09:5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1#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6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什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6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启蒙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倡导尊孔复古。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和新闻业蓬勃发展,民主的思潮势不可挡。同时,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有所壮大,面对尊孔复古的谬论,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内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运动提倡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服务的封建旧伦理道德,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运动提倡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积极、进取和科学的精神。随着运动的开展,“科学”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它和“民主”一样,都以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为出发点,提倡民主的同时,必须提倡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7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兴起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担任《新青年》的编辑或主要撰稿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左翼的主要倡导者。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痛斥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公开向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挑战,举起了新文化运动“人权”(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鼓励号召青年们冲决历史上的一切网罗,破除一切陈腐的学说,催促青春之中国的诞生。他还极力反对复古运动,猛烈抨击“偶像”、“圣人”束缚人们的思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要求民主与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7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集中于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号召“打倒孔家店”。1916年秋,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祺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国会也讨论孔教应否列入宪法的问题,引起舆论界的激烈论战。《新青年》连续发表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冒“毁圣非法之名”,号召打倒以孔子为护身符的封建独裁者和专制制度,掀起一场讨孔的大波。陈独秀认为尊孔和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李大钊认为抨击孔子是反对历代帝王制造的神化了的偶像权威,是攻击“专制政治之灵魂”。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小说、杂文为武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制度下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呼吁人们奋起打倒“吃人”的旧礼教。新文化运动还涉及到妇女解放问题、家庭问题、婚姻恋爱问题,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5#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7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版的部分刊物书影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新青年》从1917年起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张,倡导“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但反动派视民主和科学为洪水猛兽,进行诽谤、诬蔑和攻击。1919年1月,陈独秀发表纲领性的“答辩书”。1919年3月间,林纾在《新申报》发表影射小说攻击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人,煽动军阀以武力压制新文化运动。他又在《公言报》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公开发表《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重申办学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在这种办学方针指导下,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回避对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物在思想方法上是形式主义的,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一笔抹煞,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非常崇拜,这种绝对化态度产生过不好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6#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我们再来看看关于五四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7#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1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向五四青年节敬礼


青年,
朝气蓬勃的人;
青年,
我的中国.

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年青的中国,
奔流的中国,
我的中国.

爱国有罪吗?
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的屠刀;
爱国有功吗?
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甜美,
啊!
中国的龙,
中国的长城,
中国的黄河,
中国的青年,
我年青的中国啊------

一九一九的青年已过,
青春不会再回,
年轮不会再回,
历史不会再回,
但她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
闪着不休的光辉.

[本帖由lmap修改于2009-05-04 09:5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8#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21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纪念“五四”运动XX周年诗歌朗诵稿

清晨 我们是一群
洒落哨音 开放大片大片
阳光与爱情的白鸽
夜晚 我们是一群
盈满激情 鼓动着远远近近
七彩霓虹和流行色的音符

我们 是XX的主人
我们是XX家族优秀的成员
面对市场经济的波涛汹涌
我们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
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
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我们是文明的使者
爱国守法是我们的行为标尺
明礼诚信是我们的处事法则
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
我们快马加鞭 无私奉献
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我们 是时代的强音
我们不甘于平庸与寂静
外面的世界很神奇很精彩
快去开启尘封已久的心门
让自由的风多彩的云随意舒展
让青春的鲜活与亮丽尽情绽放

我们 是生活的智者
我们曾在历史中迷失了方向
在饱尝岁月的沧桑
历经风雨的洗涤之后
今天 我们满怀豪情
以夸父追日的勇气
去追赶现代文明
展示 令世人惊讶的目光

我们 是社会的骄子
我们喜欢编织多姿的梦幻
让生活披上绚丽的彩霞
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
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
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我们播种年产铅锌30万吨的理想
期待着企业做强做大目标的实现

美好蓝图已经描绘
前进号角已经吹响
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
让我们擂响“创新创效”的战鼓
高扬“号、手、岗”的旗帜
昂首阔步
迈向新世纪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3:1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五四青年节:90年记忆如何传承 记者 凌军辉、蒋芳  
五四青年节,一个年轻又年老的节日,说年轻是因为它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说年老是因为它已经90岁高龄。光阴荏苒,当1919年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逐渐被人淡忘,当青年人不断被消费主义商业浪潮侵蚀,一些知识界前辈发出了当代青年“有青年,无五四”的担忧。

经过90年薪火相传,“五四”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集体记忆。青年人如何走近“五四”那段历史?青年个人如何以崭新的方式传承这段集体记忆?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们关注一个90岁高龄的节日如何焕发新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0#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3:20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记忆:90前的历史如何走近?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在集体组织中度过五四青年节的经历。五四纪念大会、杰出青年表彰大会、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等。但对于每个人而言,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关于“五四”的记忆也不尽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4 12:29 , Processed in 0.0592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