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无间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2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说真的,我听了这些动员真高兴!虽然越军有长期作战的经验,虽然越军有"老毛子"的军事顾问,但有那么多的火炮支援我们步兵,又有那么多的飞机参战,一定能打的越军趴不起来。我早就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越军飞行员在当年与美国飞行员的空中搏斗中,被美军打的直往中国飞。我也知道越军的士兵军官都是我军培养出来的,他们的能力不怎么样。我知道他们的很多步兵武器都是我们支援给他们的,其中有种全自动步枪我们都不用了,他们还拿着当宝贝。我还知道他们的士兵穷的连饭都吃不饱,个子又小,要想和我们打肉搏战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优势太多了,怕他个球!可美中不足的是我觉得坦克配的太少,我们军才给了一个团,另一个团配给了14军,坦克还不给我们师用,给了37师,真是的!我们师是后娘养的吗?在我们还没有接到具体作战方案前,让我们作好渡河训练,不管是强攻还是偷渡,都要渡河!都要把滩头阵地给拿下,这个登陆作战任务是非常明确的。一天,工兵们抬来了两具冲锋舟,一具是折叠式的,由玻璃钢材料制作,可折叠起来运输。另一具是充气式的,由橡胶制作,俗称皮划艇,不充气时就是一个大包裹。两种冲锋舟的用途和功能没有区别,后部都装有马达,承载人数也是一样的。工兵们详细地向我们讲解着,生怕我们产生疑虑。

  两艘冲锋舟成了我们那几天的主要训练器具。冲锋舟摆在农场的空地上,战士们按编组排好队,分别卧在地上,听候连长的命令:"上船!"士兵们就从地上跃起向船跑去,迅速的跨上船,上折叠舟后,战士在船两边蹲好,举枪向前。上橡皮舟的战士上船后两腿跨在橡皮艇的浮筒上。为了保障大家都能熟悉两种艇的乘坐方式,两种上船的方式都要练。我们要练的是上船的速度,因此必须明确左右两边战士上船的方式。

  "左边的右脚先上,右边的左脚先上!"连长不停地在指挥着,嘴里还不停地骂着:"田某笨蛋!叫你先跨左脚,哪边是左你都分不清了!"

  "大家要记住你上船后要跨几步,到了晚上你是看不见的!还要记住你的前后是谁,左右是谁!敌人的炮打来你们也不要忘记自己的位置!"

  "如果谁落水了,大家不要慌!也不用我们自己人去救,有六连的弟兄专门保障!"指挥员不停的在喊。

  战士们一遍一遍地做着上船、架枪、下船的动作,动作细致得不能再细致,以至于我们闭着眼睛都能坐到船上自己的位置,目的就是要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地完成渡河冲击的任务。

  工兵的冲锋舟很快就被抬走了,因为还有训练6连的任务,他们要在水里真正的训练,而我们只能比画一下。但要完成这历史性的任务谈何容易,仅仅是这样就行了吗?显然不行!舟抬走后不要紧,我们连队自己用石灰在地上按实际大小画了无数个冲锋舟图形,每天就往这图形上跳!活像电影《地道战》里鬼子跳地雷圈,由于没有实际的船,大家往图形上跳都觉得好笑!可那有什么办法呢?咱们的军队就这么穷,没有那么多装备来供你训练,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出现这种情况我现在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跳真船也好,跳空圈也好,毕竟是在地上空练。在水里怎么样呢?上级领导显然知道仅仅在地上练一下是不够的,必须要在真正的水里合练一下才行!为此,专门把我们的部队拉到了距离边境10公里的一个水库。说起来也奇怪,我们来边境时让我们在黑夜里迷迷忽忽的走了好几个小时,现在居然修好了公路,真是神了。这全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工兵,为了要保障战争发起后能有很好的后勤保障,军委动用了大批的机械,修筑了多条连接边境的公路。

  那个水库也是我们团6连的水中训练场,四面环山,很是隐蔽。6连的弟兄们更苦了,虽然云南的冬天不是很冷,但毕竟也是寒冬腊月的天啊,他们天天要在水里泡着。我们在这与6连的官兵们进行合练,师工兵连的弟兄们当老师,每条船2个工兵负责指导。我们按照在陆地上训练时的动作,一遍一遍地跳上船,发动马达,冲向对岸,又从对岸冲向此岸,整整折腾了一天,累的我们腿都抬不起来。是啊,机会不多,还不让你们好好的练一下,免得到时出现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2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还是像往常一样,连长们经常去开会。一天连领导们从团部开会回来,向大家传递了这样的消息--我们连队的任务明确了!(其实渡红河打越南我们早知道了,但你们连具体进攻哪个山头,具体怎样打击敌人我们还不知道)连长迅速向全连下达了我们的战斗任务。

  我们一营的任务是:担任陆军39师突击营,渡过红河,攻击河边800米的波光、191、248、194等五个滩头高地,歼灭五个高地的越军守敌,得手后掩护师舟桥营搭建浮桥,掩护我师大部队过河。三连作为主攻连从滩头阵地的左翼攻击;我们二连作为助攻连从滩头阵地的右翼攻击,一连作为营预备队,在三连后跟进,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二营作为我们突击营的助攻,除保障我营渡河外,在我营遇到困难时投入战斗。三营作为我们团的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很显然,我们115团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夺取滩头阵地,保障师主力的过河!我39师的116团和117团在我们夺取滩头阵地后继续向敌纵深进攻。于此同时,37师111团一营担任其师的突击营,攻占我们左翼的230等滩头高地,掩护其师主力架桥过河。38师112团一营也担任其师的突击营,攻占我师右翼的坝洒镇,掩护其师主力架桥过河。14军在我13军左翼,其任务是攻占老街城。还有11军、航空兵、地炮师、军炮团、师炮团等等的任务,我在这就不多讲了。

  我们听了很兴奋,也很紧张,终于要打了,这么多部队打过去,小越南还不是风卷残云?够他受得了!

  我们要攻击的滩头阵地距我们营驻守的洞坪5队还有一段距离,大约在我们驻地的左前方红河下游3公里处,在我们的山头上观测不到,只能向河口方向走2公里,那有一处很好的观测位置能够清楚的看到我们要进攻的目标。连长和排长们几乎每天都要去那侦察一番,好具体安排各个班排的作战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3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这天,连长叫上所有的战斗骨干,作好战斗伪装,用树枝、茅草把每个人身上都包裹起来,跟随他去前沿侦察。我们所有的战斗骨干大约有30多人跟随他向下游走了2公里,来到一树林深处,大家分散开来,爬在地上向2公里外的越南望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将要进攻的高地。

  那是一处距离河对岸有近1000米的连绵山头,如同你伸出右手握住拳头,看到手背上的五个指关节一样的排列着。连长举出他的右手,握住拳头向我们作着介绍,犹如小学时老师为了要向我们讲明白12个月份大小,伸出手来,用拳头上的指关节说明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一样。连长告诉我们,中间处最高的地方就是越军驻守的248高地,大拇指的地方是194高地……越军防御的主力集中在248高地,三连从左侧进攻,首先攻占194高地,我们从右侧进攻首先攻占191高地,然后再向248高地发起合围,一举夺下整个滩头阵地。我们仔细的观察着这些山头的形态,记住它们的特征,以便在过河后能准确的找到它们的位置发起进攻。

  用连长的望远镜,能清楚的看到这些高地的形态和越军在山上修筑的工事,山下的防御障碍也清晰可见,有两道铁丝网在前面阻挡着我们的进攻的路线。连长说:"铁丝网前还有越军布下的地雷区,铁丝网后有越军挖的壕沟等多道障碍,阻挡我们步兵的进攻。雷区前的草丛和植物有利于我们隐蔽,一排长你看到没有!""三排长,你们的破障班要选择在191左侧的位置破障,那个地方248高地的火力够不到!这样你会容易些!"。"大家看到没有,191左侧那个斜坡比较容易上去,我们可以从那上!"连长很激动,不停的在想办法、不停的在调动大家的思路,不停的说着他的想法和方案,他想让他部下明白他的意图和选择的攻击方案。几个排长当然也没有闲着,不停地向他提着问题,不停地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又不停的在向班长们交代着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话。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回到了驻地。为了让全连士兵配合的更好,上级要求我们全营、全连必须在相似地形上反复演练。

  要在这橡胶林里找到一块相似的地形谈何容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由五个山头连在一起的地方就算是相似地形了。也行呀,只要能让部队连续的攻山头,目的就达到了。(我想,那个时候当官的就是这么想的。)从那以后,我们连队自己练了好几次,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全营只合练了一次。在那密密的橡胶林里,人能带着装备爬上山去就不错了,哪还有劲冲啊!但合练的时候大家还是拼了命的往上冲!不惜自己的汗水和体力。

  为了适应全天候的作战,我们在夜间也开始了训练,主要是练夜间各班、排之间的配合,要求我们掌握各种联络方式,如口哨、青蛙叫、狗叫、鸡叫以发声为信号的联络,还有以灯光为信号的联络方式。用摩尔斯电码编的短语你更是要牢记,什么321,向我靠拢,333,向前冲,555,注意隐蔽等等。是啊!都要考虑的很详细!因为我们如何突破红河还没有确定,是强攻?是偷渡?还是偷渡不成改为强攻?不管怎样决定,不外乎是这三种方案里的一种。要采用哪种方案不是由我们营来决定的,也不是由我们团来决定的,我想要决定这个问题,怎么也要军以上的领导来决定吧!

  我们每个士兵都非常想早知道选用哪种方案打过红河,什么时候发动进攻。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不外乎是这样的心理意识:那就是可以知道自己会怎样的去牺牲。我希望采用强攻方案,就像我军突破长江一样,浩浩荡荡的展开一线的冲锋舟,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和飞机掩护下,向越军发起进攻,越军也不停地向我们反击。红河中炮声隆隆,水柱冲天的场面多么壮观。虽然那个时候没有看过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诺谩低登陆的镜头,但脑海里想象的就是那样壮烈的场面,就是我们死!也是死的那么的威风。

  我不想偷渡,因为那个土地我从没有上去过,黑黑的夜里要是掉在了越军的陷阱里怎么办?被越军的竹签扎死?谁知道你是怎么死的?就是找到了你的尸体,也会觉得死的没有面子!你看看,杨小风掉在了越军的陷阱里被竹签给扎死了。我的妈呀,多没面子!就是没有掉下陷阱,你认为是偷偷的过去了,要是越军发现,有意的把你放过去,在黑夜里围着你一顿暴打,你不死的很冤吗?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你就死在异国的土地上。咳!难受啊!

  我也不想偷渡不成改为强攻,那跟偷渡没什么两样!说不定比偷渡时死的还惨!……

  我们大家都在琢磨着,想象着,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想着同样的问题,他们除了想见他们的父母、老婆、孩子、恋人、朋友外,他们还在想他们如何去面对死亡和战斗!谁也不知道首长们会作出怎样的作战方案让我们去实施,谁也不知道首长们会在哪天发布命令要我们向越军发起攻击,只是一天一天认真地训练着、想着自己心里所想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4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在所有的这些进程中,有一事忘了给大家交代,那就是我们在训练中度过了1979年的春节。过年喽!大家拿着饭盒在炊事班草棚外边排着队,等待着开饭。吃饭前排队唱歌、吃饭时肃静,这是每个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的习惯,可这一天我们是开放的,没有人约束的。连长、指导员在开饭前就向大家宣布,菜的品种不多,但数量管够,想吃肉有的是,让你们吃个够!
那天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连队里吃的是木耳肉片和干豇豆炒肉丝,整整炒了两大锅,用大棒子骨煮的汤。随便你们吃吧!大家还记得我前面讲的那位老民兵吧,对!就是那位唯一留下来的农场队长老郭,他特意从附近的镇上弄来了好几壶白酒给连长,一定要犒劳我们这群大兵。我不喝酒,也从来没对酒产生什么兴趣,但那天,我也做出了一位酒中豪杰的样子,拿着我那军用洋瓷碗倒上一口酒和班里的战友们干了。

  "弟兄们,也许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咱们为这最后一个节日干杯吧!"是啊,谁知道下一个春节在哪啊!在那个时刻,大家的情绪多少显得有些凄凉和悲壮。小翻译和老翻译给大家讲着越南人也过春节的故事,可吸引力不大,大家好像更多在想家中的亲人,更多的在想过了春节该干什么。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国人民都在吃着饺子和团圆饭,我们却在山林里默默的呆着,没有音乐声、鞭炮声,也没有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的欢笑声,只有我们一群男人的吼叫声。连队里为了调节气氛,全连集合在农场的一个大棚子里开了个联欢会,怎么个联欢呀,都是男人,没有任何带响的东西,有的就是枪械的碰撞声。但还是有一件高档的家用电器:熊猫牌收音机。这是当时发给每个连队作战时用的,连长把它拿出来放在大家的中间,让大家聆听那匣子里放出来的声音。有什么好听的呢?大家想也想的到。

  连领导很快也发现并不能调动起大家的热情,于是,想起了那位小阿昆,"阿昆!你来个越南舞蹈给大家看看!"全连一起喝彩!小阿昆执拗不过,只好从命,但非要我来和他一起跳。他会跳什么越南舞?只不过是在越南接触外来文化多一点,整天和"郭尼该(意:女孩)"跳的现代舞罢了。"我们来跳乃恰恰!"就是现在的恰恰舞。"还有乃迪"就是现在的迪斯科。用现在的眼光看那些动作有些古老,这些动作我们现在都可以从早期的香港电影中看到,但在那时绝对是最新潮的!为了有个节奏,那小子嘴里哼着越南小调,身体不停的乱扭动着。这下全连的战士们有了兴趣,有节奏的鼓着掌,嚎叫着!在欢笑中渡过了那本是难熬的一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4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我们自那以后,便很快的进入了临战状态。每天晚上再也不能像平常那样脱了衣服,盖上并不暖和的被褥睡觉,而是全副武装,枪不离身,和衣睡在用稻草铺着的地上。上级要求我们随时准备战斗,必须这样!抱着那冰冰凉凉的"铁棍子",卧在那草堆里,你说那样有多难受!有好多人晚上还是偷偷的把子弹袋给松开,将枪丢在一旁,尽情地享受甜甜的梦香。

  记得在进入临战状态时,上级要求把所有的多余物资整装后送。各班的弟兄们开始把自己的被褥和多余的用品全部打包,交由后勤运到后方保管。我们战士被分为四人一组,将四个人的东西统一打包,可能这样容易运输和保管。我与三个战士静静地将所有的东西集中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要说到这些物品的处理问题。有一个叫袁学高的说了这样的话:"兄弟们,如果我死了,你们记着我的东西是放在第二层,你们要把它全部交给我的家人"。

  他是一位农村来的战士,我想,那里面或许有一些钱?或许这些被褥对他们家里很重要?"如果我死了,这些东西你们谁用的着就拿去用吧,反正我是用不着了"我这样说的话。

  我记得很清楚,那些东西就只有被子、褥子、蚊帐和两双解放鞋,还有两套军装及内衣,再有就是我的信件,记忆里有几块钱,那会儿的军饷是8元,没有地方用钱就留下了,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一点的依恋感,就是我家里也用不着。

  杀鸡用牛刀,但愿我们的部队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小越南一举打趴下;但愿像连长说的那样我们就去收拾一下残敌;但愿我们都不要有太大的牺牲;但愿都能活着回来见到亲人;但愿我们都能再盖上这些并不暖和的被褥睡上一个好觉。但愿的东西太多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谁也没有想过要再回来拿出这些东西,再来使用它们,我心里真有一种在收拾破烂的想法。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明白的,就是想再多看它们一眼,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生活用过的东西,以后你就再也用不着了,就像送别你的好朋友一样,分别总是痛苦的,尤其是家中的来信,我是展开读了一遍又一遍,看到他们的字体就如同看到了他们的人一样。"再看他们最后一眼吧,打这以后你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我心里这样想着,嘴里也是这样念叨着。那一天,大家没有了喧嚣,都在默默的整理着,就连平时最爱说笑的人也老实了许多,大家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5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训练照常进行,晚上敌我之间的侦察与反侦察不断升级。你能很快的从收音机里听到消息,越南电台的华语广播清晰的报道着我军侵犯他们国土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其实我们很明白,那是我们侦察兵的所为。

  你也可以写家信,地址可以不变照样收的着。由于我的情况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没有天天写,只打算等我们出击时再给家里写封告别信,也就是遗书吧,不过我还是将这遗书写了开个头:

  "亲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你们好!我即将走向战场,由于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们一一写信,我就用这一封信来写我的情况吧。这也许是我给你们的最后一封信,也许我再也不会回到你们身旁,但我将带着你们对我的希望和鼓励投入战斗,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不过这些天来我们只是训练,并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

第六集【恐怖的丛林】
写遗书是连队里规定的一项内容,但要大家写的时候题目并没有说的这样直白,只是安排了一天的时间给大家写信,要大家好好的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说过了今天,写信的时间可就不多了,就算是最后一封家信吧!
大家就起哄说:"是叫我们写遗书吧!"

"知道了还问!非要我把话说的那么明白吗?"连队领导也不回避,直直的就把大家给顶了回去。

写遗书,我可真没什么好写的,一没有财产,二没有女朋友,三人太年轻,没有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没有什么好留给后人的,也没有什么好留给家人。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无限留恋和对父母的爱,要写遗憾还有的写,要遗书可真写不出来。

不管有没有内容可写,有一点是我们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那是死亡一天天向我们靠近,恐怖的幽灵正向我们年轻心灵袭来。"我们就要死去了吗?是被枪打死?还是被炮火炸死?是被淹死?还是被竹签扎死?是被毒死?还是被烧死?是被杀死?还是被勒死?"

战场上的死法太多了!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多讲解死亡的书,讲解死亡的电视,让你正确的面队死亡,让你知道有什么脑死亡、什么躯体死亡……。咳!还是不要想它的了,反正遗书我写不出来什么内容,等到要死的那天再说吧!前面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写的遗书,就这样我写了个开头就把笔放下了,想等到我们正式进攻的那一天再把向"父母的告别词"写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6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要向越军进攻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上级让我们演练渡河突击,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能否顺利的渡过红河。为了我们能安全的渡河,防止在河中落水所造成的无故伤亡,要我们突击营每人做好渡河的漂浮器材。经过严格的计算,要求每人必须用8节竹筒做成救生衣状的救生器材背在身上,前面挂4节,后面背4节,每节竹筒要求长40厘米,直径10厘米,说只有这样才能承受我们每个人的重量。真是又一个穷军队想出来的招儿。

是啊,国家太穷,没有那么多救生衣给你穿,但人却有的是,你们就自己去山上砍竹筒吧!全体战士除了看家的都上了山,还给你划了片区,你们就按照那个标准去砍竹子吧!

要找到那样标准的竹子,必须离开我们居住的橡胶林,走很远的山路,到无人管理的荒山上去砍伐。这也是我们接触亚热带丛林最好的机会。
亚热带丛林,是我们谈到越南地形时使用最多的词汇,它有茂密的植被和荆棘缠绕。但我们并没有亲身体验过,那天晚上向边界的行军算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恐怖的丛林,由于天太黑,我们只能感受到在丛林中的艰辛而无法看到周围的一切。现在有机会让你上山去,好好感受一下它的茂密和阴森,好好探询一下那丛林中的秘密。正是由于我们来到的是丛林地区,军委的领导才给我们所有的部队装备了砍刀,每个班两把,专门用于开路和砍伐。

竹子很快被我们砍回来,每个人用于渡河的救生器材也很快的都做好了,但第一次的检查就使我们很多人白费工夫。上级派出的检查组每人拿着一把尺子,对我们每个人的救生竹筒进行认真的检查,只能大不能小,差一毫米也不行,破了的更不行,非常严格。不得已我们又重新回到了丛林中砍伐需要的竹筒。

那天我们被分成了两人一组,又登上了这热带丛林,因为山脚下的竹子都被我们的部队砍完,我们不得不向丛林的深处进发,寻求更多和更大口径的竹子。在我们出发前,领导们也曾提醒了我们注意不要迷路。而我们想,都是山里出来的孩子,怎么会走失呢?领导太多心了吧。并没有多想的我和战友带上了干粮,只拿了一枝枪向丛林深处走去。虽然心里那样想,但还是不停的互相提醒着要记着上山的路,不要迷失方向,否则我们会出不了山林。我们边走边用砍刀在上山的路边植物上作着记号,以便我们能沿着记号返回。

粗大的竹子很快被我们找到了,着实让我们两人高兴了一阵子,心想这下总可以过关了,要我们做多少排的竹筒都行,随着我们砍刀的一阵乱舞,符合标准的竹筒一节节的摆在我们面前,任务完成了,该下山了!当我们收拾好东西起身下山的时候,才知道问题出来了??我们迷路了!我俩根本分不清方向,不知从哪下山,也不知连队在哪个方向!那种急切的心情和丛林中的沉寂气氛使我两顿感恐怖!时间已不早了,没有两个小时天就会黑,如到了晚上,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出不了丛林。"杨云风,你做的记号呢?找你的记号嘛!"我们刚上到这里时,由于看到了很多符合要求的竹子,心里一高兴,就顾着砍竹子了,并没有把记号一点点的做过来,那也不对啊!我们离最后记号的地方最多50米远,可记号在哪一方我们都无法辨别,真是让人觉得这丛林极为恐怖,离开几十米就会让人找不到方向,说来谁会相信?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你向上看,只能看到参天的大树,你向左右看,只能看到茂密的丛林,你叫喊,没有谁能听的到。怎么办?我想到:如果我们在天黑前还不能下山,我只有鸣枪了!那样,山下的人听到枪声很快会向我们涌来的。但他们不会想到我们会迷路,而先想到的是我们和越军特工遭遇了。

在丛林中迷路的感觉相当可怕,当你突然意识到你将会在山中度过黑夜时,会使你不寒而栗。这让我想起那天晚上在丛林中长途行军的痛苦,让我想起丛林中夜晚的寂静,不要说有越军特工的袭扰,就是毒蛇、蚂蝗和蚊虫的袭击,足以让你受不了,林中的蚂蝗叫旱蚂蝗,不像稻田里的蚂蝗那样温柔,不仅咬人疼,还会让你血流不止;蚊子就更可怕,就是穿着厚厚的衣服也能让你混身红肿,还会引发疟疾等疾病。我们俩迅速作出安排,分别找寻上山的记号,并要求两人不要离开100米的距离。我们两人不停的呼喊着对方, "咳??咳!""听到没有???听到!"分头寻找我们上山的足迹。我们找寻了一圈也没能找到我们上山的痕迹,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当我正在犹豫是否鸣枪时,那小子突然指着我面前的一棵小竹桩说:"你看!这不是你上山时砍的吗?"我傻了,就在我的面前,一棵铁锹把粗的竹子被刀齐齐的砍断,留下半节竹桩。是的,在我们上山时,当我们看到面前呈现出我们需要的竹子时,我一高兴顺手挥了一刀,一棵小竹子被我砍断,留下了半截竹桩。它真是绝望中的救星,让我们找到了下山的方向,一下子使我们兴奋不已,高兴地背着"竹筒"下了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6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没有迷路算是我们幸运了,毕竟只是虚惊了一场。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紧张的手脚发麻。第二天早上,当天刚蒙蒙亮时,我们被一阵急射的枪身所惊醒,"哒哒哒哒……!"清脆、响亮的枪声从我们连队设在山上的哨位传出,划破黎明的宁静,响彻在山谷中。"行动!"大家从地铺上一跃而起,冲出了帐篷,枪声就是命令,全连的战士全部冲出了房门,向山上的哨位奔去。我第一个闪念就是越军偷袭我们的哨位,哨兵开枪了!我们必须立即增援,否则我们的哨兵很有可能被越军俘去。可是当我们还没有冲到哨位时,发现我们的5班长柯德芳同志傻楞楞的站在山腰上,脸上涨的通红:"不要跑!是我开的枪。"

"发生了什么情况?"连长高声的问到。
"没有!没有发生什么!"
"那你为什么开枪!?"连长厉声的问到。

"我刚下岗,本想像平时一样换个空弹匣,再验一下枪,谁知还是一个实弹匣,结果就扣响了。"柯德芳惭愧的说。

"站了那么多天岗,早就没用空弹匣了!今天你是昏了头!难道你不知道枪声意味着什么吗?枪声会给弟兄们带来什么你不知道吗?枪声会给河对面带来什么你不知道吗?!你他妈的!没用的东西!你还是班长,玩了那么多年的枪你还会走火?!真是笨蛋!"连长已是恼羞成怒!不顾一切的怒骂着,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心头的怒火,只有这样才能抚平大家受到惊吓的神经。

橡胶林又恢复了平静,走火是绝对要遭到人们辱骂的。并不是由于危险,而是大家的神经已经是高度紧张,受不得半点刺激和惊吓。在这种时候,枪声就意味着战斗!没有谁会像平时一样,问这问那问半天,慢慢去弄清情况。现在这种时候,只要枪声一响大家都会向枪响的地方冲击,要是在晚上,大家还会向那个方向射击,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可能你就活不出来了。我这才想起了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这边对着鬼子打两枪,那边对着伪军仍两颗手榴弹,鬼子和伪军就能互相打起来的原因了。那不是电影设想的情节,而是人在高度紧张时心理状态的真实描写。不要说日本鬼子和伪军,我们也会那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7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经过了那天早上的惊吓和刺激,战争恐怖的阴云越来越浓厚了。大家每天的表情也严肃了许多,没有谁会随便的搬弄枪,就连训练也没有了什么瞄靶之类的科目,除了我们的跳船训练不间断外,山林中的匍匐前进、丛林中的进攻队形、爆破、三人作战配合是我们练的最多的项目。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迟迟的没有进攻的命令和消息,让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火急火燎。你看,都准备了那么久,还不进攻,到底什么时候打呀?我们整天的问连长。说真的,连里面的领导没有一个知道的,在那个时候,像这种消息,在连队里是不保密的,也可能正是由于上级考虑到在基层连队里无秘密可言,所以才把消息封锁的很严。你想想,叫你来打仗的,但你现在什么也不知道,整天就这么干等着,那种心情,真是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一天,连长又给了大家带来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仗很快就要开打了!大家要做好准备啊!"我们问:"你怎么知道?上级来通知了吗?""不!没有通知,是我的估计。"连长平静的答到。

"弟兄们:我们的墓地已经快修好了,都是请的工兵来挖的。今天我们去团里开会,在路边上看到的。我问过团里的人,他们说那就是为我们团修的墓地。"我们赶紧向连长靠了过来,围着他追问我们的墓地是个什么样。连长用沉重的语气慢慢的向我们描述着他看到的一切。

那是好几个山头连成一片的墓地,工兵们用推土机和挖掘机把山上的植物全部推光,在一座山上像修梯田一样做成一圈一圈的平台,再在平台上按照等距离的间隔掘出一个个长2米,宽1米的墓穴。那就是我们的归宿地!
"可能没有更多的人有我们这样的运气,知道自己死后会埋在什么样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特有的待遇啊!"连长打趣的说到。是啊!能知道自己死后是葬在什么样的地方的人的确不多。

据我所知,军委的前线指挥部为所有的参战突击营都提前修好烈士墓,但提前修好的烈士墓数量有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因为是绝对的高度机密,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军委领导们对打击越南我军首轮伤亡时的最大心理承受量。

为了让参战的士兵牺牲后有个很好的归宿,为了让大家能放心的去为国捐躯,领导们特地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参观。要我们每个突击营的各个连队派出代表,去"我们的墓地"参观。其实这是一次很残酷的"活动",有关这次活动的真实目的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我们的首长会这样安排,让一群即将为国捐躯的士兵去参观自己的墓地,是为了炫耀国家为我们准备了隆重的墓葬吗?

那是在一个多云的晴天,每个班派出了一个代表,前往我们团的墓地参观。他们都选我去,但我没去,我实在不愿去看自己的坟墓。想到自己不久之后就会躺在这丛山密林之中,那么安静,那么冷漠,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人管你、看你,那真成了孤魂野鬼,想到这我的腿就发软,就是想去也走不动。那些争着要去的人,我也摸不透他们的心里想的啥?为什么他们都想去看自己的葬身之地呢?我反复琢磨着:"他们是想离开橡胶林到外面去走走,或许能看到女人?不像。那么真是想去看看自己将要葬身的地方,好给自己安排一下周围的环境,告诉那些工兵弟兄做的好一点?还是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多看看美好的人间仙境?"我说不准,但能肯定,持有各种想法的人都有。

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前去墓地参观的人回来了,大家都围了上去,问这问那,向他们了解看到的情况。回来的人有的很激动,也很有豪气。"啊!兄弟们,我们的归宿很不错,就看我们谁先到那了!"勇士们这样说着。

也有人很忧郁,回来一句话不想多说,独自一人坐在地上没命的抽着烟。
还有人说话不痛不痒,"那个坑挖的太小,我躺在里面可能会很挤。"像是在对大家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还有人说:"那地方真大呀,我们全连进去都埋得下!"
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终于能让我死后不太寂寞,和大家在一起,像平时一样,"永远的住在一起"。

连队里分管战伤和烈士工作的领导??副指导员刘振武也说话了:"上级领导为我们的烈士作了很好的安排,首先是不会让我们烈士的遗体留在越南,不管怎样都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的烈士回到国内,如果在敌人手中,抢也要把他抢回来。其次是都要进行整容,穿上新衣和新鞋,为此,我们的后勤部门准备了大量的服装,和民兵一起来做这项工作。第三,国家不可能为我们每个烈士准备棺木,也不可能火葬,所以我们的烈士是用质量上乘的塑料袋包裹,然后进行掩埋。"他还说到了很多关于烈士死后的安排程序和流程,其目的是要我们明白上级对我们的重视、国家对烈士的尊敬和爱戴,可我的耳朵里总是嗡嗡直响,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我们的任务已经明确,我们的退路也安排好了,还不打?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真是度日如年,还有什么要准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8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准备的事情远不止这些,还相当的多。要让一支近20年没有打过仗的共和国军队投入战斗,光靠2、3个月的准备实在太匆忙。从思想、心理、技术、装备都很难适应,就说战伤救护的准备这一项工作就要考虑得相当周到。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服过役,都穿过军装,都知道在军装的上衣口袋的内侧印有姓名、血型和部队番号的表格,供穿着者填写,除此外还有帽子、领章的内侧和军裤右侧口袋内侧都有相同的标记,其目的是使这名军人在受伤后,能够让救助者清楚的知道伤者的基本信息,帽子打飞了可以看上衣,上衣被血染了可以看领章,领章没有了可以看裤子,不管你伤到哪里都便于救护。但这远不够战场上的要求,战场上的情况变化多端,谁能估计的那么准呢?如果你上身受伤,衣服和帽子上的标记都看不清了,又急需输血,护士再去给你脱裤子,看你的裤兜上写的是O型、B型血,来得及吗?所以让我们起码要在上衣上再注明两处标记,以备急需。

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在上衣的右下襟内侧再写明自己的信息,同时发给每人一个小白布条,在上面写明信息后拴在你上衣第三颗纽扣眼上。除此外你可以在你的衣服内侧多写不限,但绝对不能少写,各班交叉检查,很是认真!

除了战伤救护外,野外的生存也是一大课题,在丛林中作战,你就别想着吃饭了,有水有干粮你就能生存,但蚊虫的叮咬怎么办?水源不干净怎么办?我们的部队能生存下来吗?针对这些问题,上级为我们每人准备的物品如下:野战净水片,每人一瓶,一瓶大约50片,像维C般大小,一军用水壶投入两片后摇动3分钟,静放2分钟后可饮用;防蚊水1瓶,500ml,夜间涂抹在裸露皮肤上,可防止蚊虫和毒蛇的攻击;1公斤猪肉罐头和水果罐头各1个,压缩饼干1公斤。急救包每人不能超过2个(还是因为国家穷,没有太多的备用),其中一个必须用线缝在上衣右侧口袋上,雨衣必须随时携带。以上的这些物资就是我们所有的生存物品。

急救包为什么要缝在上衣口袋上?那是便于使用和备分。除了规定统一的放置地点外,万一在冲击中掉了怎么办?

即便这个急救包只是一个消毒的大三角巾,但它的名字取得实在好,"急救包"!好像真能急救你的命一样,大家对它是情有独钟,上级让缝在衣服上,谁也没说一个"不"字。每个人比缝领章时认真多了,也没有人再敢独创用橡胶汁来沾上,没有一个人敢说:"我不要那东西,那急救包对我没用!"之类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9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仿佛战争即将就要开始,仿佛明天你就要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但命运并不掌握在你的手中,何时让你冲向敌人,何时让你为国捐躯,就像轮盘赌一样不可预测。在这种时刻,想念亲人的愿望越发的强烈。

我们不可能见到我们的亲人,但能见到同乡和同学那也是一件幸运的事,起码能有相同的感受可以相互倾诉。在我们师里,有钟力、袁兵和韦国良等人,韦国良是我们团的,可他却在内地的水库里进行摆渡训练,离我很远。钟力、袁兵两人都是步兵,应该离我不远。

经过打听,我知道我的两个同乡的部队离我只有2公里远,走路20分钟就能到。一天,我借穿林训练之机来到了116团的营地。逢人便问二营机枪连住哪?因为部队都是按梯队配置,袁兵所在的七连离我要远一点。我决定先找到钟力。钟力,我在前面给大家介绍过,他是我们这批兵里的云南通,支边了4年,对云南边境的气候和生活非常了解。他被分在二营机枪连,他真不愧是"老油条",一下到连队就入了党,还当了班长,第一射手。大家也许对机枪连不太熟悉,机枪是步兵营中最重的武器之一,每个步兵营有一个机枪连,装备连用机枪9挺,每个班1挺,就是我们常说的重机枪,还有一个排专门供应弹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问到的第一个人就说:"我们这就是二营枪连。"
"那钟力呢?他在哪?"我问。

"啊?你找我们四班长呀!跟我来!"那位兄弟很热心。
"四班长!有人找你!"

连队里来了外单位的客人,大家像过节一样热闹。虽然不是自己的老乡,但所有的战士都为四班长来了客人而高兴。我终于在上战场前见到了我的同乡和朋友,我俩都异常的兴奋,都抢着说自己部队的情况,机枪连的很多战士都围了过来,听我们突击营的准备情况。作为他们来说,他们不必坐船渡河,因而不知道我们为突破红河所作的准备。他们都想知道我们做了些啥?时间很快过去,因为我最多只有半个小时就必须回到队伍里,但我那天却像回了一趟家一样那么高兴。分别的时候我们只能互相说多注意保护自己,争取我们都能再见面!

"愿上帝保佑我们!再回到鹅岭公园绳桥上!"我们俩都作出了这样祈祷。

袁兵,我是没有时间再去看他了,他住的很远,需要走上一个小时,不过有关他的情况钟力都给我作了介绍。他也很能干,深受连队领导的赏识,已成为了一名副班长。看来我们重庆兵很受欢迎,都很有作为,才下到13军短短5个月,大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进步,再不会有人说我们是依靠父母的"黑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09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又是一个漫长的黑夜即将来临,连长突然通知大家腾出铺位迎接新战友。怎么回事?现在还有新兵来连队吗?那不是明摆着的来送死吗!

原来中越关系紧张后,军委在全军作了动员,激起了全军将士的愤慨,各军区的部队纷纷要求上前线,严惩越南小霸权!济南军区的一批老兵和共产党员们写请战书、决心书、甚至有人写血书要求上前线参加打击小越南的战斗。就这样,20多个老兵被分到了我们连队,他们多半是北方人,身材要比我们四川兵高大,因为是请战上来的,所以精神上显得很有气势,个个生龙活虎,而我们本连的战士相形见绌。

这样多好啊,又增添了新的力量!连长可高兴坏了,忙前忙后地安排。
"你叫什么?"连长问一个山东大汉。

"报告连长!我叫张在春!原山东省军区独立营机枪兵。"那大汉回答。
"好!你就到二排六班,照样会给你一挺机枪!"
"周大江!把你的机枪给他,你当他的副射手!"

"没有武器的人到副指导员那去领!……"

连长一口气作出了很多安排。连队里的夜晚出现了少有的繁忙景象:大家有的帮着安排铺位,有的帮领武器和弹药,炊事班忙着下面条给这些远道而来的战友加餐,就像过节似的。

"你们是怎么来的?"我和分到班里的一位老兵拉开了家常。

"坐火车到的昆明,然后昆明军区派车把我们送到这里。"

"真是废话!不坐火车你能到这来吗?"我心里想着,这老兵也太憨厚了。

"这我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们真是请战而来的吗?"老兵疑惑的望着我说:"是啊!这还有假!很多人想来还来不了呢!我们全是被挑选出来的。"老兵说完很是神气,那表情仿佛在说我们都是最棒的!我心里想:"这帮人真傻!这年头还真有不要命的人。"

"难道你不知道打仗是会有牺牲的吗?"我终于鼓足了勇气问这老兵。老兵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真诚,对我说:"在那种条件下,很难让你不为之冲动。大会、小会的动员,整天给你说我国的边境受到了越南人的侵犯,前方的你们又是如何的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全国的老百姓都积极要求参军,保卫祖国,你的血液能不涌动吗!老百姓都要求上前线,何况我们是军人,我又是班长、又是党员!共产党员要带头呀!……"

老兵终于向我吐露了心声,说得我无言以对。我真佩服他们的行动,为他刚才的神气表情感到由衷的赞叹!好样的!共和国的儿子,国家没有白养你们,死亡没有那么可怕!我们早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你们为何又没这胆量上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0:13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一口气转完了第五和第六集
有兴趣的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5-4-13 11:22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看了37楼的照片, [M06] [M06] [M06] 。他为了国家牺牲了,国家给于家人多少安慰呢,许多伤残军人,现在生活得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2:00 | 只看该作者

Re: ZT:亲历对越反击战回忆录之《橡胶林的回忆》 [M29]

QUOTE Created By 紫嫣 At 2005-4-13
看了37楼的照片, [M06] [M06] [M06] 。他为了国家牺牲了,国家给于家人多少安慰呢,许多伤残军人,现在生活得好吗?

他们为国家牺牲,国家回报给他们什么?
看看下面的图片在打开那个链接


http://bulo.163.com/article/-01fu-M7plYc.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4 10:22 , Processed in 0.1024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