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arb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2010-9-8 22:39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回来探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9-8 23:55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2:54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20109月7日,星期二,雨转晴

中午去中旅社拿了中国签证,坐置地广场的免费巴士去拱北过关。过了澳门关,给一个学生拦住问这次来澳门的消费情况调查,问题很多,还是耐住性子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其实有这种调查挺好的,会帮助政府不断地改善服务。

过完澳门关过中国关。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港澳无论出关还是入关,总是中国关排队长不少,照理人数是一样的,颇令人费解。好在带了ipad,可以看电影打发时间。

去到停车场,很担心Bells的车打不着火,因为借车那天bells就说打不着火,电池估计不行了。今天这么热去哪找人帮忙去。上了车,一打火,居然打着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从情侣路往京珠高速往广州开。情侣路几乎每隔一公里有一个测速摄像头,所以大家都开得不快,这是好事情,因为很多人过马路。这次回国上高速发现超速现象少了很多,我开110公里不显得慢。以前广深开140公里还不断有车超我。不知道是否执法严格了(摄像的多了),这是好事情。说明凡事事在人为,看管理。

开到番禹路段,见前面一部车四轮朝天地翻在地上,车头冒着烟,车内赫然见有人血肉模糊地想爬出车外,情形恐怖,前面几十米有一辆货车停在右边,车子没事,只是后面的护栏弯了,估计是小车撞到上面弹出去了,司机在边观察自己的车边打电话,也不去看重创的轿车。货车后面还有了两部没有损伤的轿车停在旁边,没人下车。

开车经过,心想要不要打个电话报警呢?有三辆车在那里,应该会有人报警了吧?但是万一那些人没报警怎么办呢?还是掏出电话打了110,电话很快就通了,男的接电话,我说在京珠高速北行xx桥南大概2公里左右有一个严重车祸,四轮朝天,车内有人受伤。对方说好,我派人过去。

过了大概十来分钟,警察局打电话来说是你报的警吗?具体地址在哪?我说我刚从加拿大回来,也不知道具体地址,但是附近都没有出入口,派一部车一路巡过去应该很容易看得到。再过一会,到广州了,有人打电话给我,说:“是你要的救护车吗?你在哪里?我们找不到!” 语气不是很耐烦。我说不是我叫的救护车,我是经过报警的人,把事故位置再说了一遍。看来那些徒人包括货车司机真的没报警,否则也不会一再打电话给我了,那些人在现场,应该更清楚位置。

这么大的事故要是在加拿大,警车加加救护车加消防车早就呼啸而至了。看这种情形。只有自己开车小心点慢一点了,否则万一出事故,也不知道要等多久救援才来。

后来又想,当时自己是否应该停车,力所能及地帮车内的人。不过当时在高速公路上,旁边也有了车停在那里,车一边在走,一念之差,也就没有停下来,似乎不太应该,心里也不是很好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2:55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9-10 00:17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0-9-10 09:57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希望楼主继续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00:31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2010年9月8号,星期三,晴

今天我妈要求我去做深度体检。我爸带我去了位于上社附近的什么医院第三医院(也叫骨科医院),有个体检中心,专做体检的,车位很紧张,不过幸运地还有一个车位。

人照例很多,要排很多次队,不过带了ipad,一边看纪录片一边排队,不觉得烦。大家排队也很守规矩。好像今天正好碰到中国移动公司的做团体体检。Ipad带回中国倒是经常用到,因为经常排队。去银行也经常要排队(准确地说拿号等待),坐地铁也可以看东西,很方便。

前几天跟一位做医生的车友吃饭,他说国内医生业务水平很高,但是人文关怀跟西方还是差很远。这次去体检我见了医生都先说你好,不过十几个医生,没有一个医生会有所回应的,也不会跟你作交流,仿佛看病人就是生产线上的工序。可能体检是这样。过几天又带女儿去看了一下牙医,因为是认识的老乡,所以会简单聊两句,但是依然跟温哥华的牙医给杨铱雯补牙的时候跟杨铱雯说很多话差很远。不过想想国内的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也要体谅了。

有些结果要迟点才知道,马上知道的都还不错,有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9-11 10:24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2010年9月8号,星期三,晴

今天我妈要求我去做深度体检。我爸带我去了位于上社附近的什么医院第三医院(也叫骨科医院),有个体检中心,专做体检的,车位很紧张,不过幸运地还有一个车位。

人照例很多,要排很多次队,不过带了ipad,一边看纪录片一边排队,不觉得烦。大家排队也很守规矩。好像今天正好碰到中国移动公司的做团体体检。Ipad带回中国倒是经常用到,因为经常排队。去银行也经常要排队(准确地说拿号等待),坐地铁也可以看东西,很方便。

前几天跟一位做医生的车友吃饭,他说国内医生业务水平很高,但是人文关怀跟西方还是差很远。这次去体检我见了医生都先说你好,不过十几个医生,没有一个医生会有所回应的,也不会跟你作交流,仿佛看病人就是生产线上的工序。可能体检是这样。过几天又带女儿去看了一下牙医,因为是认识的老乡,所以会简单聊两句,但是依然跟温哥华的牙医给杨铱雯补牙的时候跟杨铱雯说很多话差很远。不过想想国内的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也要体谅了。

有些结果要迟点才知道,马上知道的都还不错,有幸。
carboy 发表于 2010-9-11 00:31


看牙的话.东圃光华的医生也会跟小朋友比较多的沟通.我儿子看牙找的那位医生和护生就特别好.不停的鼓励孩子.不厌其烦.你下次可以带小朋友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9-11 16:24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回复 52# carboy

你主动跟医生说,医生也会回应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1:42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2010年9月11日,雨

今天是迎亚运分单双号行驶的第一天。Bells的车是双号,动弹不了。不过这个我是赞成的,可以减少废气排放。不过也只能在亚运期间进行,因为据我接触的大部分人,都表示如果一旦长期实施,会买多一部车,这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中午我哥哥和嫂子请我们吃饭,全家又聚在一起。下午去看了《盗梦空间》。不错的电影。不过国内看一次电影不便宜。

回来了那么久,还是交代一下开车的感受吧。

回来最担心的就是开车,所以作了非常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开起来也觉得不会太差。当然不守规矩的也很多,不过自己也不守规矩了几回,有些时候真的是没办法。城市的道路设计的确有很多问题。例如我为了减少变道,不跟别人争,我回家都是在黄埔大道走最左道,因为我最后要掉头一次才能回家。黄埔大道有很多掉头车道,掉头是合法的。但是设计上很有问题。我走在左车道,走着走着突然会变成掉头车道了,结果第一次我只好在红灯的情况下越过划线往前挪,否则会挡住后面的掉头车道。之后只好每次经过可以掉头的路口的时候我都得变道到右边一个车道,再变道回左车道直走。所以不得不不断变道,像舞龙。如果是在温哥华,你一直走在直行车道,是不会突然变成左转车道或者掉头车道的,会在你左手边另辟一条道作为左转车道。当然也有一些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是同一条道的,但至少是合法的,我红灯停在那里不会给后面抱怨挡住了。

多数情况掉头车道是在左边的,有些时候竟然在右边(例如中山大道东圃路段),如果不是熟悉这个路段,会弄得急忙变几道,很危险。

碰过一次在科韵上的一条车道正上方指示牌写着掉头回黄埔大道,其实是右边的车道才是,搞到我费了好大劲才从棠下村钻回来。

广州很多马路由于在铺沥青等的工程,路上都没有划线,结果看似三车道的马路走了五行车,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总的来说,广州(我想其他城市也是)的道路硬件建设是没得说的,起码领先温哥华10年,但是软件(道路管理)落后可能有20年。道路是否畅通好走,其实软件更重要。不过硬件建设各方各面可以赚钱,软件建设无法赚钱(没油水)又很花心思,谁会愿意去花力气呢?一有问题----堵车,道路不畅通,那就扩路吧,建立交吧,既明言正顺大家又可以赚钱。但是立交和快速路越建越多,仍难避免堵车越来越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0-9-12 12:04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过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0-9-12 13:12 | 只看该作者

RE: 阔别5年回国日记(里面大量提到骏景)

为了孩子的教育,移民还是一种方法吧。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又担心,人总是由奢入俭难,如果适应了国外的青山绿水到时候看国内样样不顺眼只有亲情根系在祖国,身心分裂又是什么样的尴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1 16:36 , Processed in 0.0588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