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inv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骏景小学新生家长会,全部办生本班,剥夺了部份家长的选择权利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2010-7-7 18:00 | 只看该作者
据我所知,去年好多骏小老师的孩子没有报生本班而是进了普通班?这是为什么?
不给家长任何的机会就硬来,报名时我还很认真的问过,答复是没有最后定,会开家长会。难道就真的只是知会和告知,没有商量的余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7-7 18:01 | 只看该作者
生本有些理念是不错的

不过,再不错,它只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众多教育理念中的一种,它既有自己的优点,相对应的,必定有不足[而不足,对于小学生教育来说,是很严重的缺陷]。

如果如校长那般,生本“十全十美”,这本身已经是以偏概全,已经是剑走偏锋,走火入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7-7 1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nger 于 2010-7-7 22:04 编辑
打好基础和什么班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小孩要成才,家庭教育是首要,课本的知识,哪一套都差不多,关键是教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橡树 发表于 2010-7-6 19:59



基础正是我忧心生本的主因,我认同生本的教育方式,但认为不应该在1,2年级打基础时生本。因为孩子刚接解真正的知识,需要大人去引导和强化,而不是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而听周围在读家庭说,说生本不好的大多都是因为孩子基础不好,而说好的基本都入学前已经有一定的知识面.

家庭很重要,可学校同样也很重要,否则就不用推行强制九年义务教育了,全让有空的父母或长辈自带就行了。学校的重要性足以影响孩子将来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7-7 18:09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吧,这样的词语都可以挑出来分析。
橡树 发表于 2010-7-7 17:50

那是因为她举的例子,与她的结论不一致。
出错,有错,还不能指出来?

而且,校方的强悍,家长的弱势,从长篇大论无视家长的要求与只能坐着干听上,已经很明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7-7 18:18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孩子没在骏景上小学,所以一直用的是人教教材。但我听过很多家长跟我说过生本的教学特点。从听说的角度来看,可能生本孩子真的会快乐,国外很多教学也有类似的教学方法。但是……它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除非升本的孩子有另一种途径可以升中学,考大学。中国目前就是应试教育,你要么随大流,跟着应试。要么自己找出路。所以,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可能还是跟上社会节奏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0-7-7 18:1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昨天梅专家,为了维护生本的好处,说以前的教育不好,以前的老师教给孩子一桶水,自己得有十桶水,大意是现在的老师做不到这一点,现在的知识更新快,说也许还没有孩子知道的多。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水平,就不要来教孩子。不是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哪一方面都知识丰富,比如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不懂太多文史方面的知识没有关系,但是,作为专门的授课老师,如果他说啊我数学还不如学生知道的多。那建议他就早点下讲台,换有这方面知识的老师来。

古代的老师,传业授道解惑,没什么不好。当年的老师不光要讲学识,还要讲人品道德。
现在,正是因为做老师的杂念太重,才会搞出这不伦不类的生本来,把风险负责都推给了学生和家长,把峨嵋山上的桃子都摘到了自己口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7-7 18:50 | 只看该作者
听说梅老师是骏景小学多年指导生本教学的专家,不过大家都习惯叫她“梅老师”,而不是别的称呼。听过几次她的讲座或课后的点评,比较深的印象是:这是一个看待问题比较一针见血而又洋溢着对教育的热情的老太太。与人交谈或听人演讲,能吸收到什么东西,见仁见智,她要焕发出这种巨大的热情并试图感染别人,无非是真的喜欢生本这种理念和教育,从这点来看,我以为,这没啥吧。
我的小孩自己也读生本,之前的一个回帖,我说,教材的不同,区别没有那么大。以语文为例,难道小孩子一个学期接触的所有语文知识,完全是从那几十篇文章而来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哪一种教材都差别不大。人教版相对成熟的地方是:有辅导教材,练习。但,我们也是从那种传统教材传统教育中走过来,几十年了,还是那种方式,题海战术,训练模式,印子一样套上去,结果呢?生本理念很好,大家都同意,唯一有歧义的是:不应该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品,应该成熟了再做如何。教育,首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括的内容是:与人相处,一些习惯的养成和思考的模式,看问题的态度。换句话来说,教育从来不是局限于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社会的影响,大环境的熏陶,家教的雏形……我们又何必完全划分到一个误区:生本教育就是哗众取宠,生本教育就是形式,生本教育就是基础不扎实,拼音不教,笔划笔顺不管……
生本最本质核心的理念和思想:尊重自己孩子的个体发展,呵护他们具有创造精神的生命力,培养他们实践的动手能力技能——这些大家反而忽视了。这恰恰也是多年的传统保守教育留给我们的烙印和阴影。国内教育的失败,不是失败在教材,而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自己的观念,我们接受事物的认知度,我们判断是非的客观,我们明辨知识的技巧。举个例子,国外的知名品牌,多半在国内生产,以最低廉的劳务加班加点生产,流水线一样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创造即可完成并重新运回当地打上它们的品牌标签,最后再以高价卖到各地,尤其是国内。可悲吧?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润给了他们的创造理念和设计,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利润空间就是那些劳力工作者。
生本的孩子活泼能说会道举一反三,大部分是事实。他们自己出题也好,课后研究也好,即使在低年级,有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协助配合完成(在国外,或港台教育,哪一个地方不是需要父母协助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啊),这也无妨。你总得承认到了中高年级,他们自己也可以独挡一面解决很多课内外问题。换句话说,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学会思考,学会辩疑,阅读量确实巨大,有助于他们储存比我们以往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作为生本孩子的家长,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反复思考,在怀疑,在辨析,在肯定又在疑问。诚如大家而言,基础方面“不是那么扎实”。那就自己补补吧,针对性的看看,补补,花不了多少时间。可是,最近这半年,我又在想,大家老是说基础,基础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没有错别字?同义词反义词不会混淆?笔划笔顺完全正确?这些人教版里提炼出来需要过关的基础,在考试里占多大的比重?究竟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重要还是如大家所言稳打稳扎题海训练重要?
我的答案是:孩子的正确学习积极的心态最重要。家庭的优质教育最重要。
以一个同读生本孩子的家长的经验,我想表达:
一、不要动不动就指责生本如何。客观地去看待,生本理念还是非常好和新颖的。敢第一个抓螃蟹的人本身就值得支持。教育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它要面对的永远是一些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生命个体。凡事两面去看,有得有失,你想培养你的小孩什么呢?多年的老路,无数的人走过,你又收获了什么,甚至,你感谢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么?
二、不要把教育完全看成是一个社会一所学校的事情。孩子是自己的。首先雏形从你这里送出去,低年级的家长,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不管是生本还是人教,都是应该的。
三、生本在骏景试行多年,现在是第二届毕业,我建议大家多了解的应该是观察那些孩子:他们学到了什么,他们吸收了什么。而不是完全片面的听家长一面之词。
四、教育这个抽象的概念,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心态很重要,不要马上急于收成或兑现。台湾女作家天心有一本书叫《学飞的盟盟》,我建议大家去看看。她的心态是:她完全跳出那个框框,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女儿,她呵护着自己的女儿如呵护一棵植物,舍不得修剪任她吸收阳光雨露自由发展,这点理念和生本的宗旨倒是不谋而合。小孩的天性过度的扼杀或被保护,即使很听话的成才了,和机器没什么区别,因为始终少了一点“生命”。
五、关于课外辅导班。各位家长啊,多如牛毛的辅导班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大家你追我赶,看起来省事不少,也许和现在的社会状态有关吧,大伙都太忙了,不忙的又不想陪伴自己的孩子。这本身不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啊。还不如周末带孩子出去走走,玩玩。
六、不要以为我就专为生本说好话。我只是尽可能客观的去看待为人父母必须要面对的小孩教育的问题。大家可以和学校好好私下沟通,有时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人家的出发点,做法和角度。诚恳探讨自己的想法,也不要这样的灰心丧气武断这么快评定自己孩子的命运,没必要啊。路长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7-7 19:30 | 只看该作者
反正生本教材的垃圾样,谁看谁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7-7 20:50 | 只看该作者
区别不大吧?

普通班的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0-7-7 20:51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我们孩子普通班的学生家长都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0-7-7 20:55 | 只看该作者
偶不想在这时被拍砖,但橡树同学表达得实在很到位[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0-7-7 21:16 | 只看该作者
每年一度的生本讨论又开始了。哈哈...[M01]

一直觉得这玩意是因人而异:有人适合生本 有人适合人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0-7-7 21:53 | 只看该作者
每年一度的生本讨论又开始了。哈哈...

一直觉得这玩意是因人而异:有人适合生本 有人适合人教。
洒水车 发表于 2010-7-7 21:16



    所以应该让家长有选择的机会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0-7-7 21:5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差别不大。大家不要太在意啦。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0-7-7 21:57 | 只看该作者
小学主要还是打基础。 “玩”才是主业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2 00:54 , Processed in 0.0684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