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极品飞车1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车◢◤ 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维修咨询热线:13682203048,飞车

[复制链接]
451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22:3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目前主流主板上的PCI插槽已经越来越少,并且经常被硕大无朋的显卡遮盖,再加上PCI-E所能带来的带宽优势,用户要求独立声卡采用PCI-E接口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在这点上,独立声卡领域长期的独霸者创新似乎并不着急,今年5月才推出了两款真正采用X-Fi芯片的PCI-E接口声卡,并且均为Fatal1ty旗舰游戏系列,售价高昂。

日前,创新终于发布了两款PCI-E接口的标准X-Fi声卡,并将于8月分陆续上市。

其中,X-Fi Titanium Professional Audio只在日本市场销售,主要针对音频回放用户,采用了EMI电磁屏蔽罩,并附赠4条镀金插头高纯度OFC 3.5mm-RCA连线。采用X-Fi芯片,64MB X-RAM,接口方面除模拟接口和光纤输入输出外,还在板上提供了AD_EXT、DID_EXT、HDMI输出和Intel前置接口输出插针。其中HMDI插针可连接支持HDMI输出显卡,实现音视频混合输出。该卡将在8月上旬日本上市,售价17800日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23:5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1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8:1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QUOTE:
硬盘软故障的检查办法

由于计算机硬盘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且安装在一个密闭腔体内,工作环境清洁、性能较稳定、使用方便,因此,在微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对硬盘使用不当或感染病毒后,容易引发故障。硬盘故障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大类,其中软故障出现较频繁。故障现象大都表现为硬盘不能自启动。当硬盘出现软故障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很重要,下面介绍的“三检”只是相对于最常见的故障情况而进行的检查、处理步骤。

  一、检查CMOS设置及处理方法:  
 CMOS系统设置错误所引起的硬盘软故障,现象表现不一。有的开机后屏幕无显示,有的仅显示一个死光标,有的显示“Non-System Disk Error”(非系统盘或盘出错)等提示。特别是在从A盘转入C盘时,屏幕出现“Invaild Driver Specification”(无效驱动器),令用户误以为硬盘“0”磁道坏或硬盘系统破坏等,从而采用低级格式化、重建DOS分区、重新拷入DOS系统和高级格式化等方法。虽然对硬盘初始化可以排除软故障,但硬盘数据却被破坏。所以,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发的软故障不用重新设置CMOS的办法去解决,必然有所损失。而且因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软故障较普遍,我们在检查软故障时最好第一步从检查CMOS系统设置入手。

  检查和处理方法:
  首先检查后备电池是否失效,如失效则更换电池,再进入CMOS设置。对于高档微机,可以开机后按Del、Esc键或Ctrl-Backspace、Ctrl-Alt-Esc等组合键进入CMOS设置状态。对于低档机,只能从A驱动器引导SETUP软件进入CMOS设置状态。CMOS检查中,重点检查CMOS系统设置中硬盘参数是否正确,特别是检查硬盘类型号(TYPE)与硬盘驱动器厂家提供的参数是否相一致。如果发现错误,将参数更改为以前备份好的正确参数,保存后退出CMOS设置再重新用硬盘引导系统。万一找不到备份参数,对于有些高档机器,可以采用CMOS设置中的功能选项“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来找到正确的硬盘参数。如果CMOS设置中无此选项,可以打开机器,硬盘表面一般都有一个标签对硬盘参数进行介绍。即使没有介绍,至少标明此类硬盘的名称,再根据硬盘名称查阅各类硬盘参数资料,就可以查到正确配置参数。另外,借助于DM等应用软件也可以检测到硬盘的参数(条件是A驱必须能自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1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9:0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0:5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二、检查病毒及处理方法:
  硬盘出现软故障时,在启动后屏幕显示“Invaild Partition Table”(无效分区表),这时应该首先想到可能是病毒原因所造成,而且通常是致命性病毒将DOS分区或DOS引导记录破坏。

  病毒的目的就在于破坏系统,尤其是操作系统型病毒,它以病毒区取代正常操作系统的引导部分。在系统启动时,病毒进入内存,一旦这类病毒直接或间接得以运行,必将破坏硬盘系统。硬盘出现了软故障,必须查找这方面的原因。用清毒盘检测硬盘,发现病毒应及时清除。重新用C盘引导系统,如不成功,可重新向C盘传送系统。如还不能正常启动,将备份DOS分区表拷入硬盘,如再不行,只能采取硬盘初始化。有些病毒用手中的清毒盘未必能检查出来,我们可以借助于DEBUG、PCTOOLS等工具进行检测和清除。

  三、检查转盘情况及处理方法:

  1.A驱正常启动后转入C盘时失效,屏幕出现“Invaild Drive Specification”。

  从提示看,系统不承认硬盘的存在。这时如果CMOS设置是正确的,通常认为是硬盘“0”磁道坏使磁盘中“0”柱面“1”扇区中分区表损坏。

  处理方法:用A盘引导系统后,重建DOS分区,将引导分区改在1柱面,对磁盘进行高级格式化。

  2.C驱自举失败,A盘启动后转入C盘成功。

  笔者发现,有时CMOS中硬盘参数不正确,虽A盘启动可正常转入C盘,但C盘不能启动,读写不正常,有时只能列目录。如果CMOS参数正确,多数原因在于C盘DOS系统文件错误。故障现象为启动C盘后,屏幕会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错误安装DOS)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DOS丢失,系统破坏)等提示。

  处理方法:用干净系统盘(DOS版本与C盘一致)从A驱启动,删除C盘上的DOS系统文件,利用SYS命令传送系统到C盘。

  通过“三检”之后如仍不能排除软故障,在确认无硬故障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对硬盘初始化的办法排除软故障。所谓硬盘初始化,指的是对硬盘低级格式化、分区、高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可采取CMOS设置状态中的功能选项进行操作,也可以采用DM、DIAGS、SETUP等软件来完成;分区、高级格式化均可采取DOS命令完成(分区:A:\FDISK←;高级格式化:A:\FORMAT C:/S←)。

  对故障进行检查、处理固然重要,但防范措施也很重要。如定期检测磁盘,尽量不使用外来盘,即使要使用,运行前先用病毒清洗盘进行检测,以预防病毒;定期检查、更换后备电池,正确配置CMOS参数;备份CMOS参数、DOS分区表和DOS引导记录等。这些工作平时做好了,可以有效地预防硬盘软故障的发生。即使出现了故障,也能迅速加以排除,保护好硬盘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1:5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QUOTE:
系统不认硬盘的常规处理方法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QUOTE:
硬盘使用的维护与优化

如果把CPU比作计算机的“心脏”,主板比作神经系统,那硬盘就好像计算机的“大脑”一样,我们的操作系统、数据文件、个人信息等内容都存储于其中。一旦这个“大脑”发生什么问题,不但我们的计算机会瘫痪,存储于内的劳动成果也会付诸东流。

  硬盘的正确安装
硬盘的安装不同于其他部件,它是怕撞击震动的易损部件,所以安装的时候要注意轻拿轻放,在移动中也要避免强烈的震动,以免损坏硬盘盘片,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
大多数硬盘都安装在机箱的3.5英寸固定架上而不是安装CD-ROM的5寸固定架。首先要将硬盘轻轻放入插槽内,并将硬盘上的螺丝孔对准插槽固定架上的螺丝孔,然后用螺丝钉对硬盘进行固定。

  数据线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硬盘都为ATA66或更高规格的产品,因此IDE数据线也均为80芯的ATA133/100/66 IDE硬盘线。所有符合AC97规范的IDE数据线共有三个接口,均采用彩色标识,其中,蓝色的为系统接口,用于和主板上的IDE接口相连。黑色的为Master(主设备)接口,灰色的为Slave(从设备)接口,都是用来接硬盘、光驱等IDE设备的。
如果硬盘设定为主设备,则一定要安装在IDE数据线的主设备接口上;如设定为从设备,就一定要安装在从接口上,否则就会发生错误。标准的IDE数据线,不同颜色的接口用途不同。在连接数据线时,注意不要接反。

  硬盘跳线
除了接线外,硬盘安装过程中另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硬盘的主从设备跳线。当然,主从盘跳线只在两块硬盘同时连接在一根数据线上时才需要。因为硬盘出厂前的默认设置均为主盘(即Master),如果数据线只连接了一块硬盘,那它当然就是主盘,所以安装单硬盘时不需要进行跳线设置。
对大多数硬盘来说,跳线规格共有三种:Master(主)、Slave(从)和Cable Select(线缆自动选择)。当我们选择第三种规格的时候,计算机会自动设置硬盘的主从模式。至于跳线的设置方法,大多数厂商都会在硬盘背面给出详细的跳线设置图。有的则是在跳线接口上方给出简单的示意大多数硬盘都在其背面提供了跳线设置图。
与硬盘相连时也要注意IDE数据线接口的正反,除了根据缺口判断之外,还要记住,IDE数据线有红色线的一边应该靠近硬盘电源接口方向。有的硬盘则是在其侧面提供跳线的设置方法。硬盘的电源接口采用D型接口,因此无法反方向插入,避免了因误操作而烧毁硬盘。

正确的硬盘分区方式

在了解硬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之后,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硬盘的分区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区等方面的内容。
新硬盘在未分区和格式化之前,是无法引导系统的。我们可以通过可引导的光盘(如Win98/Me启动光盘)或带有引导功能的软盘来引导系统。如果您的系统还不支持这种启动方式,则要进入BIOS设置程序,将First Boot Device(第一启动设备)修改为“ATAPI CD-ROM Drive(光驱引导)”或“Floppy Devices(软驱引导)”。
使用Fdisk命令进行分区用光盘或软盘引导系统后,进入DOS状态,运行“Fdisk”命令,屏幕会出现一大段英文提示信息,最后一行“Do you wish to enable large disksupport (y/n)?”询问用户是否希望使用大硬盘模式,在此需要键入“Y”,否则就无法创建超过2GB容量的硬盘分区。运行Fdisk后,系统会询问是否希望使用大硬盘模式,这时一定要选择“Y”,否则将无法创建超过2GB的硬盘。

  创建主DOS分区

接下来,进入Fdisk主界面,这里有四个选项,具体含义如下:

Create DOS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创建DOS分区和逻辑驱动器
Set active partition:设置活动分区
Delete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删除分区或逻辑驱动器
Display partition information:显示分区信息

在Fdisk中创建DOS分区。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无分区的硬盘,选择“1”后按下回车键,会看到一个新的窗口,选择“1. Create Primary DOS partition”,创建主DOS分区,Fdisk程序会询问“Do you wish to use the Maximum available size for a Primary DOS Partition (Y/N)”,缺省选择是“Y”,这样就会将全部硬盘空间都创建为一个分区,建议选择“N”以创建多个分区,否则对磁盘管理不利,也容易造成硬盘空间的浪费。在创建主DOS分区之前,系统会询问您是否要将所有磁盘空间创建为一个分区。已经分好的主DOS分区,占用了21%的硬盘空间。
接下来会有一个短暂的磁盘校验过程,然后您需要在接下来出现的窗口中,设置分配给主DOS分区的硬盘空间,单位是MB,请根据实际需要键入相应数据或者硬盘容量百分比后回车。创建完毕后,按Esc键返回主菜单。

创建扩展DOS分区
再次进入“创建DOS分区和逻辑驱动器”窗口,选择“2. 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开始创建扩展DOS分区,程序会先告诉您当前硬盘中可建立扩展DOS分区的最大空间,直接回车即可。创建扩展DOS分区,不必更改系统默认设置,直接按回车即可。

  创建逻辑分区
当扩展DOS分区创建结束后,程序会提醒您当前还不存在逻辑分区,按Esc键可以自动进入逻辑分区创建界面,缺省设置是将当前全部空间创建为一个逻辑分区,建议不要使用缺省设置,以便多建立几个逻辑分区,方便硬盘数据管理。创建逻辑DOS分区,您可以按照需要输入相应的数值。

  查看以及删除分区
在Fdisk的主窗口中选择“4. Display Partition Information”,即可查看分区信息。如果不满意分区容量配置,我们还可以选择“3 Delete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来删除分区。删除硬盘分区的顺序同分区时的操作相反,首先删除逻辑分区,之后删除扩展分区,最后才能删除主DOS分区。

  设置活动分区
在Fdisk主界面选择“2. Set Active Partition”设置活动分区,然后键入“1”(即C分区)以激活主分区。激活的意思是将该硬盘的主DOS分区设置为可引导分区,如不激活,则启动时会提示错误。
现在,新硬盘的分区工作就已经全部结束了,接下来我们需要退出Fdisk程序并重新启动系统,然后用Format命令进行高级格式化。

  高级分区技巧
在讲解高级分区技巧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簇的概念。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可以支持多种文件系统,例如FAT16、FAT32以及NTFS文件系统等。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与驱动器之间的一个接口,当操作系统请求从硬盘里读取一个文件时,会请求相应的文件系统(FAT16、FAT32、NTFS)打开文件,而簇的概念也在此时出现。虽然我们知道扇区是磁盘最小的物理存储单元,但对于DOS操作系统来说,扇区要小得多(仅仅512个字节),DOS无法对数目众多的扇区进行寻址。根据DOS的设计初衷,DOS只能处理216个磁盘单元,而磁盘单元可以是扇区,也可以是由扇区集合所构成的簇。所以当使用FAT16格式时,扇区必须组成“簇”的形式,每个簇可以包括2、4、8、16、32或者是64个扇区。簇是操作系统所使用的逻辑概念,而非磁盘的物理特性。簇的大小直接影响硬盘分区表的大小,虽然簇变大之后能够管理更多磁盘空间,并且能加快读写速度,提高数据寻道时间,但由于分区表体积的增大以及簇容量的变大,也会导致磁盘空间的浪费。

举例来说,一个只有一字节的文件,在一个每簇为2KB的分区上,要占用2K字节磁盘空间;如果在每簇为16KB的分区上,则这一个字节的文件要占用16KB空间。从文件末尾到该文件簇末尾的空间称为簇悬置空间,积累的簇悬置空间越大,磁盘浪费的空间也越大。
这时,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即能考虑性能也能兼顾容量的分区方法。通常这样的方法被称为按簇分区,而要想如此操作则需要第三方分区软件的支持,比如PQmagic(分区魔术师),就是最常见的一款。
从PQmagic的分析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一个装有数据的分区来说,过大的簇会造成磁盘空间的浪费。
通常情况下,对于8GB以下的分区容量,把簇的大小设置为8KB即可获得性能与容量的平衡。
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硬盘空间,就需要按照使用用途来进行按簇分区。例如,如果分区为8G,并且分区为引导分区,那么把簇设置成8KB将比把簇设置成16KB更能节约磁盘空间。因为引导分区经常需要进行数据读写,而这些数据通常都非常多而小,使用大的簇将非常浪费磁盘空间,并且也不利于数据的寻址。但如果这个分区是逻辑分区,并且只存储一些大容量的视频文件,就没有必要把簇的值设定得太低,这样反而不利于读写。我们不难看出,过大的簇会造成磁盘空间的浪费。
另外,也不能把容量非常大的分区的簇设定得太小,这样不仅影响读写速度,并且还容易产生文件碎片。



硬盘的曰常维护与整理

我们在曰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经常会删除、拷贝大量的文件,这会导致我们的硬盘产生大量碎片,一个个完整的文件就“四分五裂”地保存在磁盘中的各个角落,影响了电脑查找与执行文件的速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定期进行磁盘整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Windows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把文件连续排列,这样能大大提高磁盘读写速度。Windows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包括两部分功能,一是碎片整理,二是启动项目优化。虽然这两个功能非常实用,但由于整理的时间太过漫长,并且经常对硬盘进行长时间磁盘整理会减少硬盘寿命,所以我们建议使用专用的磁盘整理软件,在此推荐VoptXP和Norton磁盘工具中的Speed Disk这两款软件。

  磁盘整理软件VoptXP
启动该软件,出现其主界面。软件默认从C盘开始整理,如果您需要整理其他硬盘,也可以在此按下下三角形的按钮,选择其他盘符。通过分析,我们看出,磁盘上有很多碎片,这无疑会影响磁盘的运行速度。
在“Tools”菜单中选择“Error checking”,调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纠错程序检测磁盘,这样可以避免硬盘存在目录结构错误,影响磁盘整理的速度和效果。检查完错误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了。
点击窗口中的,开始整理磁盘,这一过程通常耗时较长,请耐心等候。整理完毕后,我们看到,文件的排列更加连续,中间没有碎片。现在,硬盘的读写速度会相应提升。整理之后,磁盘的碎片明显减少。

  Norton磁盘工具Speed Disk

Norton Systemwoks 2003中提供了Speed Disk这个整理磁盘碎片的软件,它能够将磁盘按照不同的文件类型进行重新排列,被系统经常读取的文件会放在硬盘的最外圈磁道上,来提高硬盘对它们的读取速度。Norton Systemwork2003种提供的Speed Disk,可以对磁盘碎片进行非常有效的整理。
在Norton磁盘工具中选择SpeedDisk项目。在该软件的主界面中,左侧为四个主功能按钮。它们依次是硬盘优化图表、硬盘分区分析、硬盘分区选项和定时设置。在进行优化之前,我们可以先选择第二项来分析一下硬盘上的数据内容,查看是否硬盘碎片过多需要整理。在点击“Start Analyzing”以后,硬盘开始分析所选分区中数据的类型,随后得出结论。我们看到,碎片文件占整个分区数据总量的8.4%,一般来说,小于10%的碎片都不必进行整理。对磁盘进行分析,发现碎片文件只占整个分区数据总量的8.4%。
如果用户要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那么再按下“Optimization Map”里的“Start Optimazing”按钮就可以开始了。这是个非常耗费时间的过程,不过比起Windows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说要快不少。程序默认整理的是C盘,如果用户还要对其他分区进行碎片整理,继续选择其他分区再依次重复上面的各个步骤就可以了。经过整理之后,磁盘碎片明显减少,而且文件的排列也更加紧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4:4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6:0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声卡问题解决攻略
在一套电脑系统中,声卡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核心部件,但它真要是闹点别扭,可还真是个麻烦事。MP3不能听了;电影没法看了;游戏甭想玩了;好多需要有声音的软件也不好用了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电脑不出声的确是个让人非常头痛的问题,很多人也曾因此吃过不少苦头。笔者就此专门根据多年来处理此类故障的经验,对解决声卡各种问题做成攻略一篇,愿助各位正受此困扰的读者一臂之力。

遇到声卡无法录音或者在QQ、MSN中不能语音对话时,在确定麦克风和声卡连接正常的情况下,无法录音通常是由于用户没有设置好录音通道所造成的。这时你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录音首选设备,点击那个麦克风小图标就可以进入“录音控制”了,在这里可以预设好需要的录音通道,随后就可以使用录音功能了。

有时我们在播放时MP3歌曲时会遇到很大的噪音问题,一般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廉价的低档声卡,由于这些产品往往采用了比较廉价的功放单元,同时在做工上也很毛糙,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一般这类声卡往往有一个SPEAKER OUT、LINE OUT的切换跳线。SPEAKER OUT表示采用声卡上的功放单元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常这是给无源音箱使用的,虽然输出的信号“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 LINE OUT则表示绕过声卡上的功放单元,直接将信号以线路传输方式输出到音箱,这类声卡的噪音问题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解决,但也只能起到减少噪音的效果,要想真正解决噪音的问题,用户最好去购买一块中高档的声卡,或者干脆使用主板的集成声卡。

声卡使用时完全没有声音。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都能正常识别,也没有插错槽,但却依然无法发出任何声音,这就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解除故障。①声卡与音箱或者耳机是否已经正确连接;②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性能完好,没有问题;③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是否完好;④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项声音通道是否被设置成为静音模式。

如果以上4条都很正常,依然没有声音,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更换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试试。如果还不行则可把声卡插到其他的机器上进行试验,以确认声卡是否是硬件本身的损坏故障。

播放MIDI无声。如果声卡在播放WAV、玩游戏时非常正常,但就是无法播放MIDI文件则可能有以下2种可能:①如今流行的PCI声卡大多采用波表合成技术,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则很可能因为您没有加载适当的波表音色库;②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

播放CD无声。如果您的无法正常欣赏CD唱片,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没有连接好CD音频线,这条4芯线是CD-ROM和声卡附带的。线的一头与声卡上的CD IN相连,另一头则与CD-ROM上的ANALOG音频输出相连。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声卡上CD IN类型有所不同,必须用适当的音频线与之配合使用。
  集成声卡故障解决

随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声卡已经成为目前电脑的发展潮流,而且随着集成声卡芯片的技术提高,大有取独立声卡而代之的趋势。
  根 据通俗的分类,AC'97声卡被分为硬声卡和软声卡两种,其中AC'97硬声卡,首先大部分独立声卡都是硬声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声卡也有硬声卡:这些声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还在主板上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辅助电路都集成到主板上。这些声卡芯片提供了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和ADC与DAC的转换系统,最终输出模拟的声音信号。这种硬声卡和普通独立声卡区别不大,更像是一种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独立声卡,而由于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负荷减轻,音质也有所提高,不过相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现在已很少被主板厂商采用。

  AC'97软声卡则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这部分则由CPU完全取代,节约了不少成本。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间的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换。也就是说,AC'97软声卡只是一片基于AC'97标准的CODEC芯片,不含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因此电脑在播放音频信息时,除了D/A和A/D转换以外所有的处理工作都要交给CPU来完成。可以这样说,AC’97软声卡只是简化了硬件,而设计思路仍是贯彻AC'97的规格标准的声卡。也有部分消费者就认为:软声卡就是没有Digital Control芯片,而是采用软件模拟,所以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其CPU占用率肯定较高,容易产生爆音,其次音质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独立声卡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6:2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声卡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包括硬件问题,也包含无数的软件故障,下面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声卡无声

  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都能正常识别,一般来说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1.与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正确连接。

  2.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性能完好。

  3.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项声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如果以上4条都很正常,依然没有声音,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更换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试试,并且记得安装主板或者声卡的最新补丁。

  二、播放MIDI无声

  某些声卡在播放MP3、玩游戏时非常正常,但就是无法播放MIDI文件。从原理来看,声卡本身并没有问题,应该属于设置问题。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MIDI音乐播放,选择合适的播放设备即可。当然也可能是在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将静音勾选去掉即可。

  三、播放CD无声

  如果播放MP3有声音,应该可以排除声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没有连接好CD音频线。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对CD解码,通过CD-ROM附送的4芯线和声卡连接。线的一头与CD-ROM上的ANALOG音频输出相连,另一头和集成声卡的CD IN相连,CD -IN一般在集成声卡芯片的周围可以找到,需要注意的是音频线有大小头之分,必须用适当的音频线与之配合使用。

  四、无法播放WAV音频文件

  不能播放WAV音频文件往往是因为“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止一个,这时禁用一个即可。

  五、播放时有噪音

  信噪比一般是产生噪音的罪魁祸首,集成声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不过随着声卡芯片信噪比参数的加强,大部分集成声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档产品信噪比甚至达到95dB,出现噪音的问题越来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问题,杂波电磁干扰就是噪音出现的唯一理由。由于某些集成声卡采用了廉价的功放单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比远远低于中高档主板的标准,自然噪音就无法控制了。

  由于Speaker out采用了声卡上的功放单元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虽然输出的信号“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而Line out则绕过声卡上的功放单元,直接将信号以线路传输方式输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噪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相信会改进许多。不过如果你采用的是劣质的音箱,相信改善不会很大。

六、声卡在运行大型程序时出现爆音

  由于集成软声卡数字音频处理依靠CPU,而如果电脑配置过低就可能出现这 种问题。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系统→设备管理器,选中磁盘驱动器,找到硬盘的参数项,双击参数项,在弹出的界面中将硬盘的DMA选项前面的勾号去除。不过在关闭了DMA数据接口之后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或者安装最新的主板补丁和声卡补丁,更换最新的驱动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七、安装新的Direct X之后,声卡不发声

  某些声卡的驱动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导致声卡在新Direct X下无法发声。

  若当你安装了新版本的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则需要为声卡更换新的驱动程序或“Direct X随意卸”等工具将Direct X卸载后重装老的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0:3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3:2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ding d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8#
发表于 2008-7-18 00:1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再 [M01] 来留个脚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9#
发表于 2008-7-18 09:1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我也来一个。。。。。。。。 [M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9:58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blue]修电脑,技术好,上门快,价格低![/color][color=brown]好快

引用作者 天网防蚊纱窗厂 于 2008-7-18发表的原文
再 [M01] 来留个脚印

谢谢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6 14:43 , Processed in 0.0854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