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ma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复制链接]
42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1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詹天佑故居、纪念馆 -->

  詹天佑的故居和纪念馆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在纪念馆的旁边,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学,一个绿色小花园将故居和学校连接在一起,花园内建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八达岭长城”,这是对“中国铁路之父”的伟大杰作——京张铁路的纪念。

  詹天佑故居,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样,加上詹天佑出世时家境一般,因此修复中也强调了西关普通家庭的朴素和静穆。有趣的是,故居的陈设是参照一张在故居封藏了一个多世纪的旧玻璃底片来布置的,摆放有八仙台、几凳、睡椅等老家具,并用屏风把厅堂和睡房隔开。此外,一侧墙上还悬挂着一副对联,上写“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这是詹天佑的故友给他的语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写照。

  詹天佑故居纪念馆收藏了大量遗物,包括京张铁路钢轨、京张铁路使用的铜铃、认购钢料的样板盒、詹天佑生前用过的画图仪器、字帖、墨碟,以及詹天佑自书履历、袁世凯抄给京张铁路修路人詹天佑的札文等仿真文件等。其中,京张铁路钢轨上镌刻的“I.P.K.R.1905”的痕迹还很清晰,I表示皇家、官方的意思;P指北京;K全拼为KALGAN,过去译为“喀拉干”(蒙古语),其实就是指现在张家口一带;R是铁路的缩写。这是詹天佑之孙、铁道部 詹天佑纪念馆首任馆长詹同济从京张铁路沿线捡到的,不远千里送归祖父的故乡。

  《京张路工》图籍共183幅图片,内容十分丰富,大部分图片属于京张铁路修筑路段的实景、施工现场、轨道及铁路沿线的景点,还有几大铁路车站竣工的庆祝场面等。图籍中还出现了货车、马车、猪车、平车、碴车及煤车等六七种货车类型,说明百年前火车技术发展已相当成熟。展览馆史料分为三部分,詹天佑广州家居及出国留学情况;归国创业,反映了詹天佑既善于引进和使用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又极力维护国家在铁路方面主权的事迹;詹天佑的爱国、敬业精神。故居纪念馆旁侧小花园内还将塑起一座詹天佑的铜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1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双桥烟雨 -->

  双桥是指西郊泮塘附近的珠江大桥。珠江大桥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它横跨在泮塘、大坦沙滘之间的珠江东西两支流上,分成东桥和西桥,故称为双桥。这里是广州通往广州西边和南面的重要交通要道,过去人们过桥,靠的是一叶扁舟,大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之叹。珠江大桥是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所在地。

  两桥距离隔1.5公里,东桥由9孔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墩梁组成,全长336.15米,设计通航净高8.5米;西桥由10孔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墩梁组成,全长415.54米,设计通航净高6米。桥宽23米,中间为双线铁路(曾一度改一线铁路为汽车道),两侧各有机动车道(各4.5米)和人行道(各1.3米)。该桥建于1957年,1958年10月19日正式全面动工。1960年6月15日主桥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3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醉观公园 -->

  醉观公园位于芳村山村河东岸,占地3.39万平方米。1984年12月由花木生产场改成。以花卉、盆景见长。园内建有假山和休息亭廊,以及有40多个品种的茶花园。它一个综合性区级公园,建园于1984年2月,全园由盆景园、茗木园、花卉园、儿童年游乐区等四个功能分区组成。园内景点有假石山、亭、廊、榭、及盆景展廊等十多处,主要树木有玉棠春、荷花玉兰、人心果、白兰等过百种并有体现花卉之乡特色的盆景和花木。

  醉观公园是芳村历史上的八大名园之一。清末民初,花地有大小园林30多座,尤以醉观园、留芳园等八大名园最著名。其中醉观园(园主人梁炽权)占地近1公顷,位于今芳村大道山村桥侧,紧靠花地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所种牡丹深为当时达官贵人所钟爱,园中摆设的花局式式齐备,规模也最大。日军侵占广州后,园林遭到破坏。

  建国后的50年代,醉观、留芳等幸存的园林在醉观园址合并成为醉观花园。60年代初广州市政府曾计划在醉观花园的基础上建设花地公园,后停建。1983年10月市政府决定复建公园,并定名为醉观公园,1984年春节公园建成。1994年10月起,市、区政府开始对公园进行改造,扩大公园面积、明确公园的功能分区、增加景点和完善设施,至今公园改造已投入资金近1千万元。

  经过改造,公园园貌和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公园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其中园内2个小人工湖面积为3500平方米,绿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园林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正逐步建设成为“娇小玲珑,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白鹅潭风情酒吧街 -->

  作为目前广州最具吸引力、媲美香港兰桂坊娱乐“新蒲点”的芳村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位于芳村花地街长堤路,东起芳村下市涌,西至花地河口,全长1600米,南倚陆居路、明心路、芳村大道、花地大道等区内传统中心商业区,北与沙面的白天鹅宾馆隔江相望。

  白鹅潭酒吧街在充分利用江景资源的理性基础上,结合“香港兰桂坊”理念,以“酒文化”为灵魂外延,是集休闲、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商业酒吧街。与广州其他酒吧街相比,白鹅潭酒吧街的优势在于,江边欧陆式设计的房屋、景致、配套全国绝无仅有;各种特色、不同档次的酒吧汇集;酒吧的消费价格相对比东山、天河等区域低一些,每打啤酒仅100元左右;交通便利,众多公交路线途经,临近地铁一号线芳村站。

  信步白鹅潭酒吧街,稍不留神,就恍若跌入《呼啸山庄》里的英国古堡、《叶塞尼亚》舞步下的街景、《罗马假日》里的浪漫一隅、《情定巴黎》中的销魂场景等经典电影的情节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白鹅潭酒吧街秉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每家酒吧均为2至3层欧陆风格建筑,高塔、钟楼和水塔风车等独特建筑错落有致。风情酒巴街的灯饰也别具一格,每栋房子的色调各有特色,却又和谐统一。

  依据装修格调、经营特色不同,酒吧街大致有演艺吧、西餐酒廊、清吧几种类型。整条街拥有金公子、双指吧、夜景吧、本色吧、飞帆吧、风车伴酒廊、夜未央、开心吧、威特斯、红树林、绝世好吧、夜未央、赢吧、亚米高、喝采吧、拉菲吧、金锁匙、蓝堡吧等30多个风格各异的酒吧。

  沿着白鹅潭泡吧街从西向东走,前一段街是酒吧和露天烧烤场的结合。烧烤内容大同小异,酒吧则在娱乐节目上各出招式,比如“威特斯”,推出时装模特表演和搞笑影星;“红树林”设计了与客人同乐的游戏节目,颇像“快乐大本营”现场。

  中间部分的酒吧以演艺、音乐为至上元素。“HOT BIZ”以中东、印度和阿拉伯音乐为主,但晚10点半到凌晨1点的黄金时段Band乐队基本在唱中文流行歌曲,室内面积不大,却设计得富有层次感,空中玻璃卡座、回廊与楼下的舞台、脚印形状的吧台相错,墙上还有表现女人身体的抽象画,带着几分暧昧;与之相邻的“情轩”是香港老板开的,门口摆着一只大木桶,装着满满的花生,客人随便吃,花生壳还可以随地扔,老板说:“踩出啵啵声才有快感!”吧台是澳洲流行的,特别大,特别圆,理由是“吧台小了,酒吧没灵魂”。“情轩”旁边的“AMIGO”又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楼下是法式 Pub,用木栅栏、回旋木梯做了间隔,马鞍、皮鞭、西方历史画、变形的名酒瓶……精致地装饰着各个角落,楼上是V 型格局,做成小小西餐厅,透过玻璃窗看江景,很美。在这条酒吧街上,AMIGO 可以说是情调指数最高的,洋味十足,音乐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在酒吧街的尽头大风车旁,娱乐、休闲的气氛更浓一点。“风车伴酒廊” 是个清吧,环境清幽,如果是一群朋友在这里聊天、包场开PARTY是最适合的选择;“蓝堡咖啡酒廊”两层的露天咖啡座,展着红色太阳伞和黄色布蓬,水从狮子头中沿着岩壁淌下,墙上还有古典主义浮雕,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中世纪欧洲图景;而“金公子酒吧”1700平方米的场,划分成上中下三层。VIP有旋转镭射灯和优质的咪棒,可同时容纳30人狂欢。大堂分成许多卡座和圆桌,适合喝酒叙旧、谈情或一个人静静发呆。

  为打造出独特的酒吧街文化,酒吧街还设立宣传专款。将在不同季节、节假日和重大盛事期间,举办各具特色的大型宣传活动,并定期举办啤酒节、体育节、美食节、音乐节、狂欢节等大型活动。

  在白鹅潭,无论游客怀这什么心情,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要快乐,要发泄,要高谈阔论,那里有足够的啤酒、小吃还有音乐;要谈心,要约会或者独自痛或者快乐着,温馨豪华的包间也仿佛能让人远离尘世的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5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越 王 井 -->

  越王井又名九眼井,位于应元路,是广州开凿最早的一个井泉。据记载,越王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广州因多受海潮影响,地下水质较差,大部卤咸。明武宗正德年间,学士黄谏写《广州水记》时,将广州城内的泉、井、涧的水质分为十等,云:广州城内的九眼井为最佳;城外则是鸡爬井(即学士泉)甘洌。以下顺序列为:九龙(泉)、泰泉、次蒲涧帘泉,次越井,次双井、甜水巷井,次?水,次洗白井,次居士泉,次藩司、郡廨二井。可见越王井水质之优。

??? 越王井水质优良,令历代广州封建统治者垄断了该井的使用,不准百姓染指。五代时南汉王刘?称此井为“玉龙泉”而独霸之,“禁民不得汲”。宋时番禺令丁伯桂还加九孔石井盖,可同时从各孔汲水,不相抵触。至清代,平南王府霸占此井达10年之久,并在井四周建有围墙,派兵把守。

  现越王井九孔井盖残石尚存,井身全部是石砌,直径2.1米。因井底淤积,深仅7米。其旁有“九眼古井”石碑,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6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仁 威 庙 -->

  仁威庙坐落于龙津西路庙前街,旧泮塘乡内。该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自宋以来,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

  据道光《续修南海县志》载,仁威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其中清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都进行过较大的重修。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3进房舍,后两进建筑和东序是乾隆年间时增建的。

  现仁威庙广3路、深5进,另有东偏一列平房,主体建筑东西阔40、南北深54-60米,平面略呈梯形,占地22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沿着中轴线建有头门、中殿、后殿,最后为后楼;左右为东、西序。门外有一对用花岗岩石雕刻的龙柱。

  头门面阔3间,进深3间9架,两山墙乘重,梁、枋、驼峰、雀替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麒麟等吉祥纹饰,遍施金彩,连檐板雕刻更是精细,吉样纹,戏曲人物雕刻得生动传神;墀头上的砖雕花纹,从残存的纹样上看,也是精雕细刻,独具匠心。顶为5山风火山墙,上盖碌灰筒,蓝琉璃瓦剪边。正脊是石湾文如璧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字样。

  正殿面阔、进深3间,9架用4柱,风火山墙顶。前接勾连搭形式的卷棚瓦顶拜亭,屋面平缓,梁架做法别具一格:承托梁架的驼蜂、斗械,支撑梁?的叉手、托脚等砍削得精细、别致;驼峰分别雕成梅雀、麒麟、龙门等吉祥纹样;遍施月梁;明间两金柱间的跨空坊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梁枋的底部亦雕有花纹、雕工精细。人物、动物的造型,栩栩如生。木雕上均施金彩,使整个梁架金碧辉煌,成为这座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3、4进的建筑及两序的房舍,做工较次一等,而建筑式样及风格则与正殿基本一致。

  柱础造型各异,其形状有方形、从角形、也有复盆状;柱子有石柱、木柱;柱子的平面有方形、八角形、圆形、也有小抹角柱。庙内尚保存有碑记20块。正殿与头门是街道工厂的车间,后两进为中学校舍。

  1983年8月公布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6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上下九步行街 -->

  上下九步行街连延1200多米,街内建筑皆为骑楼,300多间旺铺鳞次栉比,是广州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广州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华灯初上的步行街车水马龙,更显繁荣之势。这里曾创下了日人流量过百万人次的记录。这里还有各色的西关小食,让游客回味无穷。

  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有永安百货公司,广州服装店,鹤鸣鞋帽店,大陆钟表店,妇女儿童百货商店,广州纺织商场,锦华床上用品店等老字号。食肆则有清平饭店,广州酒家,陶陶居酒家,莲香楼,汇聚了驰名国内外的文昌鸡,清平鸡,陶陶姜葱鸡,以及姜汁撞奶,双皮奶,欧成记云吞面,伍湛记及第粥,广式月饼,糯米鸡,老婆饼等各式各样的名菜小吃。此外,还有皇上皇腊味店,第十甫副食品店,趣香饼家等老牌食品店。附近还有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

  上下九路是一幅汇集了西关风情的美丽画卷,广东特有的骑楼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展现,即使是不买东西,在上下九路走一走,也可以感受独特的岭南商业文化。除了上下九路,附近的华林玉器街有便宜的玉器,也可以逛一下。到西关大屋参观,就对岭南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7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陈 家 祠 -->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氏书院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氏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1959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氏书院建筑由深三进,广五间,大小十九座建筑物组成,建筑中心是高达二十余米的中进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在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砖 雕

  陈氏书院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的最高水平。广东砖雕是选用上等青砖,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主要用于装饰门楣、墀头和檐墙等。砖雕是一种色彩朴实而又高雅的墙体装饰艺术。陈氏书院保存完好的墀头砖雕最能体现出广东“挂线砖雕”的风格特点。其平面多以各种线条处理,线条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故有“挂线砖雕”之称。

  石 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采用花岗岩石材,多为建筑承重及易受风雨侵蚀部位构件之用。陈氏书院石雕纹饰繁复,造型秀丽。它融合了圆雕、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经艺人精心锤打雕刻,厚重的石雕承重物件变得轻巧典雅,更显示出南方石雕精巧秀气的风格特点。

  木 雕

  陈氏书院建筑内部,几乎所有的构件均以色泽深沉、雕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这些木雕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其中十六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门挡中,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8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灰 塑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陈氏书院灰塑造型夸张有趣,色彩大红大绿,极富民间喜庆热闹的气氛。

  铁 铸

  在清代传统建筑中,以铁铸作为庭院装饰是极少见的,而陈氏书院的连廊铁柱和月台十六块铁铸双面通花栏板,更是我国古代庭院建筑装饰艺术之杰作。双面通花铁铸栏板镶嵌在花岗岩石镂雕栏杆中,利用铁、石鲜明的色彩对比和铁铸通透立体的造型,石、铁巧妙结合,产生出画卷般的艺术效果,使月台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彩 绘

  陈氏族书院的彩绘艺术主要体现在大门门神和东西厢房的壁画上。彩绘两尊门神各高达4米,艺人运用工笔重彩技法,用艳丽但和谐的色彩突出表现了守门大将威武镇邪的神采。东西厢房各有一幅壁画,以文人雅士为题材,恰好与厢房作为陈姓子弟温书攻读场所的使用功能相匹配。

  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题材,大量采用比喻、谐音借代、通感联想等手法,把不同时空的具有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或物象巧妙地组合统一在一幅画里,用以表达某种意念,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这些吉祥如意的图案纹饰融汇了岭南各地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同时也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意识和价值取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西关古老大屋 -->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5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沙 面 岛 -->

  沙面岛,可能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位于广州市区西面、珠江白鹅潭畔,是广州著名的外事游览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

  沙面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在新中国成立前,沙面曾经长期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因此这里的建筑多为西式建筑,著名的法租区天主教堂、英租区基督教堂、原英国汇丰银行、原英国领事馆、原法国领事馆等都矗立在这小岛上。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而现存的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及众多的外事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公务人员到此公干。

  沙面岛是广州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众多欧陆风情的古建筑。1997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其中有53栋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53栋国家文物建筑中,除了37栋私房外,还有16栋是直管公房。随后,政府对沙面岛上80多幢的文物建筑实行了全面保护的政策,重点修饰整理了10多幢,把沙面岛建成了一个美丽的西式建筑大观园。

  今天,这里古树林立,花园大道两旁,150多栋欧陆古建筑各具特色,凸现当年欧陆建筑巴洛克式及新古典式的风格,或优美雅致、富有动态感,或雄伟严谨、粗大扎实,或简单随和、线条流畅。 在这幽静的小岛上,既渗透着怡人浪漫的欧陆情怀,亦饱含了历史文化的观赏价值。

  这座如荫绿树环抱着古雅建筑,清澈江水环抱的美丽小岛,真不愧为南中国最独具欧陆风情的“世外桃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7:00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今天是五月二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7:01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天气很好 ,外面阳光普照[M3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5 21:50 , Processed in 0.0975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