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ma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复制链接]
36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4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人民公园 -->

  人民公园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面积4.46万平方米,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被誉为“广州市第一公园”,又称中央公园。园址从隋朝起均为衙门官邸。元代为广东道肃政廉访使署,明朝为都指挥司署,并曾为南明绍武政权王宫,清代先后为平南王府和广东巡抚署。民国初期广州还没有公园,1917年,孙中山倡议辟为公园,1918年建成,命名为“市立第一公园”。

  当年孙中山曾多次在此向群众演讲,宣扬民主革命理论。1966年改为人民公园沿用至今。作为首个拆除围墙的免费公园,人民公园自然成为附近市民的悠闲运动之地。在住宅密集的广州市中心,能拥有如此的“绿肺”,实属难得。

  公园采取意大利图案式庭园布局,呈方形对称形式。园内古树参天,绿篱花丛,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清初雕制的汉白玉石狮及1926年修建的音乐亭。后陆续增设了盆景园、儿童游乐场、敬老亭、露天音乐茶座,展览大楼等设施,1987年又建成《烽火年代》、《鲁迅》、《冼星海》、《猛士》、《新娘》、《椰林少女》等 6座雕塑。塑像根据题材需要分别采用青铜、黄岗石、汉白玉、红粉石等材料制成,使作品更加有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构成公园的一种特有景致。从1978年开始,公园每年都举办菊展、迎春花会和中秋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5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广州兰圃 -->

  广州兰圃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与景色秀丽、风光明媚的越秀公园遥望相对。这里原是一个小型标本植物园,经过多年精心培养,修建成今天一个专业性的小型园林公园。兰圃全园面积只有39000平方米,但在这个兰艺小天地里,却栽有200多个品种、近万盆兰花。春兰、蕙兰、墨兰,花香浓郁;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文心兰,花色艳丽,姿态万千。

  当游客进入兰圃参观,便会置身于叹为观止的兰花世界;有机会亲临兰圃,可一洗繁喧之气,陶冶性情,优哉悠哉而自得其乐。兰圃会令您乐而忘返!广州兰圃在园林建造建筑方面很有特色。他具有岭南园林曲径通幽、迂回曲折的小道,造园用借境、障景等手法,把各个亭台楼阁分开,使其各个亭台楼阁又各有特色,为游客提供品茶休息的好场所。

  兰圃堪称兰花王国,是观赏兰花的理想之地。园内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建有芳华园和明镜园。东区以栽兰为主,兰花的数量和品种数以万计。其中有大荷花素、大凤尾素、卡特兰、石斛兰、仙殿白墨、企剑白墨等名贵稀有品种。兰圃共分三棚:第一、三棚以栽培地生兰为主,开花季节,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清香飘逸。第二棚主要是气生兰,花艳而少香。园内环境清幽,曲径回廊,鱼池花榭,绿茵假山,错落其间。主要景点有惜荫轩、兰香满路亭、观鱼胜过富春江、朱德诗碑、竹篱茅舍、兰色春光亭、千崖玉塔、野尾和尚、小桥流水杜鹃山、芳华园和明镜阁等。这里到处可见奇花异草,给人步移景换、如置身仙境之感受。

  到兰圃品茶也是一件乐事。这里茶艺品茗的地方就有三个:国香茶馆、惜阴轩茶艺馆和茅舍茶艺馆,且各有其特色。茶艺馆属于一种品茶与文化的结合,品茶与艺术的结合。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就有品茶的习惯,茶圣陆羽是世界上有名的。我国台湾和日本等地,许多人也很爱好品茶的艺术,叫“茶道”。品赏这种茶艺需要十分讲究的。泡茶用的水质问题,泡茶时间的掌握,泡茶时水的温度掌握,泡茶时茶叶的份量与水的份量掌握,以及泡茶时的程序与泡茶用的茶具等,都需要人们有很深入广泛的研究。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这茶艺馆里领略一番。每一台都有一个茶艺师接待,每一个茶艺馆都会安排一个优美的环境,坐舒适的家具,配柔和的灯光,清脆的轻音乐,有妙龄少女专门煲水泡茶,介绍泡茶的艺术和讲茶经,让游客真正品尝到兰圃茶艺的乐趣。平日约三五知己到兰圃来品茶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提示:

  1、门票:8元
  2、开放时间:8:00~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5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清真先贤古墓 -->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元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穆斯林被称为“回回”,因而这里亦叫回回坟。明清中国学者称伊斯兰教义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清真先贤古墓了。清真先贤古墓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教徒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相传早期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广州逝世后,为教徒营葬于此,是广州著名的一座伊斯兰教古迹。慕园门额上书“清真先贤古墓”。园内为庭院式建筑,广植花木。西面有堂3间,前面为敞口厅,北面为礼拜殿。墓室筑成拱顶,形如悬钟,内成洞形,人在其内诵经或讲话,有回声相应,故俗称“响坟”。墓署唐贞观三年(629年)所建,似不可信。从伊斯兰教的创立、传播及其与中国的友好交往的历史考证,那时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正在阿拉伯半岛忙于战争,以创立伊斯兰教及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根本不可能有伊斯兰教徒到中国传教。但墓的下葬年代也不会太晚,因为从墓园内现存殿堂等建筑物的结构方式看,则为明代建筑风格。

  古墓是一座园林式的墓园,四周绕有墙垣,内有拜殿、方亭、厢房,穿过一座悬有“高风仰止”大牌楼而入,沿着一条两侧设有石栏杆的石路,便可步人先贤古墓内。墓室中空外圆,形如悬钟,先贤的坟墓就设在里面。因为墓室内呈拱形,教徒或游人在此凭吊先贤,诵经祈祷或讲话时,声音特别的响亮,且有回响,故这墓又有“响坟”之称。墓园内现存的殿堂及其他建筑,均为明代风格。

  节烈流芳牌坊在解放北路清真先贤古墓北侧。为纪念前署陆路提督军门蔡金章的如夫人孙氏而建。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花岗岩石砌筑,冲天式三间四柱,明间宽2.3米、次间宽0.95米,前后柱子,额坊所刻的对联、文字均一样,明间额坊上竖“圣旨”匾,上额刻“节烈流芳”,次间石额分别刻“铁性”和“冰心”,下额刻“皇清旌表”等有关节妇孙氏的身份、年龄和有关“节烈”事迹;明间柱上刻对联“是忠臣家烈妇誓死殉夫日下彤云颁凤诰;真女子中英雄舍生取义岭南青冢荷鸾旌”,次间柱上刻对联“故将军劳瘁捐躯岂料泉台来眷属;如夫人从容就义果然巾帼出英雄”。牌坊装饰简朴,柱前后立抱鼓石。是广州市唯一保存完整的贞节牌坊。

  先贤古墓旁,除葬有一些历代有威望的教长以外,还另有“四十一贤者坟墓”。此墓有这么一段神话式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唐代,按当时伊斯兰教律规定,凡在礼拜祈祷时,绝不能做别的动作,即使刀斧加身也巍然不动。一次,前来传教的40位先贤正在做礼拜,有一强盗要抢他们的财物。强盗手执利刃,乘他们做礼拜时逐一杀掉。当杀完第40个时,强盗忽生悔念,也自刎死去了。后人殓拾40人遗赅时,亦一并将强盗尸首葬于墓边。至今这里还竖有一清代碑刻记述此事。

  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政府曾多次拨款对墓园进行修葺、绿化。今天墓园树木繁茂,环境幽雅,庄严肃穆,被国内外穆斯林视为伊斯兰教圣地,每年均有大批穆斯林前来凭吊瞻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5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草暖公园 -->

  草暖公园是广州首座西式园林,是一座集游览观光、歌舞宴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该公园位于市区环市西路广州火车站旁,面积1.34万平方米,建于1985年,取唐代李贺“草暖云昏万里春”之意命名。园名为广州市长欧初题写。

  1987年建成的草暖公园,在设计上首次吸收了西式造园手法,采用全开敞式的铸铁通花围栏,把花园风貌融入整个城市中。在13400平方米的园内,草地、树木、花丛、建筑和喷水池,构成了色彩丰富、线条流畅、节奏明快的园林美景。公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音乐喷泉、带有舞池的咖啡厅、会议室和花架休息平台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所不曾采用过的手法。草暖公园一经面世,不仅赢得了广州市民的喜爱,还成为解放后我国第一例采用西式方法营造的城市园林,在全国园林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
  园中以大片草地(8000多平方米)为底色,间以花丛林木,形成了一派开阔、幽雅、别致的自然景光。在此基础上间以小径、花棚、尖塔式屋舍以及西班牙式的咖啡楼,形成一个高低错落的建筑格局。园内咖啡楼的厅堂内外均建有喷水池,院外几何形水池中设有碟式喷水装置,院内为彩灯音乐喷泉,喷水池宽达100平方米,是广州市区首次建成的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声光电子音乐喷泉装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6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广州西苑 -->

  西苑位于流花公园西侧。是一个以陈设盆景为主的公园,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湖心岛以较大型的盆栽及亚热带植物为主。

  西苑全为面积2.9万平方米。大门为石岩洞照壁,前苑为展厅,中间是盆景园,后部为接待厅。园内游湖光水色,曲径绿荫,风景怡人,富有诗情画意。盆景园集中展示了岭南各流派的树根盆景。有高近20米的多棵高山榕和200多年树龄的九里香和罗汉松,以及乌不宿黑松榆树,雀梅等名贵品种。这里常年摆设盆景1000多盆,形态各异,盘根错节,美不胜收,是名闻中外的“盆景之家”。

  西区是公园的主体,这里山坡起伏,曲院回廊,荷池柳岸,景色幽美。在榕荫馆、亭榭及温室等展厅中,陈列有千多盆各种名贵类型的盆栽,有的豪迈雄奇,古老苍劲;有的轻盈飘逸,文静潇洒,百态千姿,风格独特,显示了岭南派盆栽特色。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西苑时,和当年省长叶选平一起在西苑栽下一株橡树,象征珍贵与友谊万古长青。同年4月,西苑选送50盆盆景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花草博览会,获金牌三枚、银牌一枚,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提示

  门票:5元、8元(含茶费)

  开放时间:8:3-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6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光 孝 寺 -->


  光孝寺坐落在广州市区的光孝路,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在南朝刘宋(420-479)末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从天竺(今印度)飘洋过海到达广州之后,就在光孝寺弘扬禅法,后去北魏,入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首创禅宗,被尊为中国佛孝禅宗初祖。历代还有许多印度高僧在此翻译佛经,传扬佛法。由于光孝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光孝寺原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三世孙赵建德的故居。三国东吴大臣虞翻因得罪孙权被贬到广州时,曾在此地谪居讲学,时人称它为“虞苑”。虞翻死后,其家人将宅第布施作寺院,名制止寺,这是它作为寺院之始。后来寺名曾多次更改,有过王国寺、法性寺、西云道宫、崇宁万寿禅寺、报恩广孝禅寺之称。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改名为光孝寺,沿用至今。它是广州历史最久远的古刹。

  光孝寺内草木葱茏,古迹甚多,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六祖殿、东西铁塔、瘗发塔、睡佛楼、碑廊、大悲幢、洗钵泉、诃林净社等,其中以大雄宝殿最为雄伟壮观。

  步入光孝寺,迎面便可见到寺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这座大殿为东晋隆安五年(401)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昙摩耶舍所创建,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建筑之一。大殿采用梭形柱支撑大梁,下檐斗拱承担屋顶重量的特殊结构,筑在石基高台上,精美质朴,具有典型的岭南古建筑风格,后来被南方许多寺院广泛采用。宽阔的展前月台,左右两边各耸立着一座六角七层,高约3米的塔式石法幢。殿内原供奉有释迦牟尼和阿弥陀等佛像,在1951年已毁。大殿历代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仍不失唐、宋的建筑艺术风格,长期影响着岭南寺院建筑的构造,所以它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在大雄宝殿的右侧是迦蓝殿,内供奉护法神;左侧是六祖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慧能坐像,高2.5米,神态生动自然。相传六祖慧能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在寺内菩提树下剃度为僧,后来为得到弘忍禅师的器重,秘密选为法嗣,开创佛教南宗,成为南宗祖师,后来为取代北宗,成为禅宗六祖。殿前建有一瘗发塔,俗称六祖发塔,为慧能公开禅宗法嗣后,住持僧人将其头发埋入地下,上面造塔以作纪念。塔高7米多,八角七层,每层均有佛龛8个,内嵌佛像,塔身造型独特,为唐代式样。殿东碑廊有《达摩东渡图》和《慧能受钵图》等。

  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有五代南汉时铸造的铁塔各一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寺内还有两层睡佛楼,由于楼上供有睡佛而得名。楼下是风幡堂,为纪念六祖慧能论风幡而设立。慧能因向往佛法,到湖北双峰山拜在禅宗五祖弘忍法师门下。后以“顿悟”而被弘忍法师赏识,认为他悟性出众,秘传以禅宗衣钵,并劝他远走他乡,免遭与他争夺法嗣的上座北子神秀的迫害,于是他星夜南逃,与樵夫猎户为伍,隐藏达15年之久,直到唐仪凤元年(676),他才前往法性寺(今光教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恰逢风吹幡动,引起两僧的争论,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但慧能却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众僧大为震惊,印宗法师询问得知他已立为禅宗法嗣,遂拜为师,收徒传法,成为南禅开山祖师。因此,印宗法师在唐凤元年(676)设立风幡堂,以作纪念。

  寺内的洗钵泉,是一口千年古井,相传系达摩洗刷餐具之处。寺内还有许多神态各异,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佛像。这里的菩提树也早闻名于世,因为它是六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印度带来种植在我国的第一株菩提树。原树虽已枯死于清代嘉庆年间,但在枯死之前韶关南华寺已有此树的植株,后从南华地又移植回光孝寺补种,这已是原树的第三代,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7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圣心大教堂 -->

  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该教堂是远东区惟一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属“哥特”式建筑,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1863年6月28日是天主教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并命名为圣心大教堂。

  教堂建筑结构:正面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插云霄。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东侧是一座大钟楼,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堂内是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正面大门上面和四周墙壁分布的花窗棂,都是合掌式,所有门窗都以法国制造的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这玻璃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形成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

  1979年7月,市政府重新落实了宗教信仰政策,开始筹备重新开放石室。目前广大信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人也到石室观光。石室天主堂周围,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簇拥,五彩缤纷。教堂内外环境优美、宁静。古老的大教堂,现已向游人开放,重新焕发了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7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五 仙 观 -->

  五仙观位于越秀区惠福西路,南汉唐时为府尹祭祀五仙(五谷)的谷神祠,南宋始具观之规模,建于药洲旁,又称奉真观。明洪武十年(1377)布政使赵嗣坚将观迁至坡山处。明、清时,五仙观宏大壮丽,殿堂十多处。今五仙观受自然和人为损坏,观址被占,已缩至深巷之内,建筑仅存仪门、仙迹池、后殿和岭南第一楼。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

  沿深巷拾阶而上便到仪门,石门额刻有“五仙古观”4个大字,为清同治十年(1871)两广总督瑞麟所书。仪门之东一小学内有环砌砖栏之池,池内有块纵横约4米的天然红砂岩石,即“穗石洞天”之“穗石”。石面有一凹处,形似大足印。池内石刻“仙人姆迹”4字。印下有一泉眼,名为佗泉,为广州古城内仅存两泉之一,故印内一泓清水,终年不竭。池连浓荫覆盖,清风徐来。

  过仪门穿中殿遗址,便到后殿。后殿是明代宫殿式建筑,殿深10米,宽12米,高5米,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正桁上刻有“大明嘉靖十六年十一月拾贰”等字。内檐施6铺作3杪斗拱玲珑精巧,四壁作间隔用,原为方格门窖 ,灵巧通透,富具岭南特色,这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殿后坡山之顶有座“岭南第一楼”。明洪武七年(1374),行省参知政事汪广东省洋始建,现建筑是明万历年间重建。该楼通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楼基以红砂岩砌筑成一高大方台,台宽14米,深12米,高7米,中间为拱券洞门,前后贯通:上层为本面开放式木结构,呈长方形,面宽11.8米,进深9.7米,13架,4柱,柱金础石,简洁浑厚,重檐歇山顶,正脊饰宝珠鳌鱼。桁梁刻着“乾隆五十三年重建”等字。楼上悬铜钟一口,钟高3米,径2米,重万斤,为广东现存最大的古代铜钟,钟体铸铭篆文“大明国兴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圻孟春十八日辛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钟口之下,正对楼基中心方形大井口,与券形洞六相通,形成一巨大“共鸣器”,钟鸣远播,十里相闻。传说因灾方击钟,故有“禁钟”之称。

  此外,五仙观现存文物近二十件,明代的红米石麒麟两头、红米石棋杆架两座、青石华表(柱)两根,以及宋至清有关五仙观古碑刻13块,书法或风骨神秀,或潇洒飘逸,很具鉴赏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8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怀圣寺光塔 -->

  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世界三大宗教相继传人广州。而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除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泉州洁净寺之外,还有广州的怀圣寺。广州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该寺位于光塔路,相传是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阿拉伯人阿布·宛葛素建造,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

  据南海百咏续篇》载:“怀圣寺为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德,寺号怀圣,怀念贵圣也”。光塔路一带是唐代广州著名的“蕃坊”。当时曾有成千上万的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信徒聚居那里。怀圣寺就是阿拉伯伊斯兰教徒为纪念其教祖“至圣”穆罕默德而兴建的,故名“怀圣”。

  怀圣寺坐北朝南,占地3800平方米。主轴线依次为三道门、望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二门上用中文书写“怀圣寺”,三门上挂“教崇西域”牌匾。望月楼建于明代,是一座红墙绿瓦的楼阁。清康熙二十四年(1695年)重建,重建歇山顶,上、下循均采用插供,形式古朴大方,墙体是红砂岩砌筑,四周各开一拱门、券门,南北券门分别通向庭院,东西券门各接廊庑,廊庑里镶有该寺历代碑文。礼拜殿于1935年重建时将原来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绿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月台为“咸水石”砌筑,只有雕刻精美古朴的栏杆为明代的遗物。

  怀圣寺内还有一座光塔。光塔原名“怀圣塔”,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该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原塔尖有一只能随风转动的金鸡。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金鸡为台风所堕,此后塔尖先后换上亨、金鸡、葫芦和十字架等物。安放四座专门从法国运来的大闹钟。堂内是尖形肋骨高又的拱形弯窿。正面大门上面和四司墙分布的花窗根都是合掌式。所有门窗都以法国制造的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这种玻璃可避免窗外强光射入,而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形成祥和、肃穆、神秘的宗教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8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古药洲遗址 -->

  药洲遗址(九曜坊),在教育路、西湖路一带。内有古碑刻、太湖石、水池,是古药洲的一部分,虽小巧玲珑,但名气很大。药洲是南汉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刘岩当年在此凿湖500余丈,聚方士炼丹,“以药投之,水遂变色,故称药洲”;或说因栽植红药而称药州。当年州旁立有巨石九堆,称“九曜石”,为药州主景。明代初年,湖的面积仍达数百丈,犹存宝石桥、黄鹂港等胜迹,更有高大的九曜石傲立湖中;拂晓之时,城中万籁俱寂,旭日冉冉升起,东方彩霞满天,倒映湖中,水天一色;名石古桥染上一层金黄。碧波粼粼,涟漪荡漾,水面上绿莲红荷,堤岸边垂柳飞絮,更显天地幽清,宁静安详,而成此“春晓”之迷人景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8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大 佛 寺 -->

  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的大佛古寺,始建于南汉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清朝顺治至乾隆年间曾兴盛一时,是岭南有名的佛教名胜古刹。??

  致力于弘扬佛法是大佛寺的最大特点。早在1921年,大佛寺就成立了“广州佛教阅经社”,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赞许,并亲笔赠书“阐扬三密”四字匾额以示鼓励,至今匾额尚挂存在大佛寺大殿门前。

  “文革”期间,大佛寺终止宗教活动,至1986年才恢复开放。1996年,年轻僧人耀智法师继任大佛寺住持,为承前启后,续佛慧命,曾发三大愿,成立“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兴建“祖师塔园”、收回历史占用地——惠福西小学,建设弘法大楼,欲将大佛寺建成广州地区的佛教宏法中心。经几年的努力,法师的大愿逐步得以实现。

  2000年9月,大佛寺成立了省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图书馆占地664平方米,室内全面安装空调,采用现代化电脑管理。目前藏书已达8000余种,四万余册。同时,还有大量的佛教音像供读者视听、借阅,是一所佛学专业的图书馆。长期举办青年佛教修学班、佛法交流讨论班、禅坐班、老人共修法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儿童诵读班等活动。2001年,大佛寺收回了位于白云山东麓约一万平方米的祖师塔园历史用地,重建“大佛寺佛世山庄”。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已全部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4年7月,惠福西小学已按照大佛寺与越秀区教育局签署的协议搬迁,其房屋、土地使用权已正式归还大佛寺。越秀区政府也已把恢复千年古刹原貌一事列入2005年的市政规划,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进行具体设计,以重现大佛寺的历史风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广州新儿童公园 -->

  广州新儿童公园占地1.1万平方米。公园位于人民南路与一德路交界处,于2006年元旦开业。新儿童公园在主题设计上定位于12岁以下的儿童,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征,整个公园在包装风格上基本上采用天然植物和昆虫类动物作包装,连门票上印的也是小蜜蜂。新儿童公园保持了旧儿童公园的高绿化率,覆盖率争取达到90%以上;绿化尽可能采用大树冠的树种,以具岭南特色的榕树、相思等树木来提高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原儿童公园内的古树名木,大部分将移至新公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公园共三层:路面层、负一层、负二层。其中路面层为公园内园的游乐设施,占地1.1万平方米,负一层包括游艺机等适合低龄儿童娱乐的游乐项目和商铺,共8000平方米,负二层为车位,共设车位309个。

  新儿童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纵向的空间,弥补了儿童公园过去用地面积过于狭小,难以完成布置各项游乐设施和科普教育的项目。最特别的是,公园内的木偶剧场半层在地面,另半层在负一层里。

  新儿童公园的游乐设施较多,包括蜂蜜加工厂、泡泡球乐园、海豚跳、高架观光列车、击浪旋艇、高位滑梯、豪华转马、碰碰车、交通城等20多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29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广州中山纪念堂 -->

  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南麓的市中心区东风中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为清代抚标箭道,后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为督学署,1921至1922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在此设立总统府。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被夷为平地。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在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筹建了此纪念堂。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29年动工,至1931年10月完成。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由东西南北四面重檐拱托着中央高耸的八角顶。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檐下朱色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廊檐和具有拼花图案的天花板。由于力学和声学的巧妙运用,大堂中间是30米跨度的钢桁架,内部没有柱子,回音也较少。整个建筑及装饰,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7次拔巨款对中山纪念堂堂体进行修缮和环境整治。现在已安装了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光控制系统和消防监控中心,并修建了贵宾接待大厅,环境更为幽静、舒适,是中外人士参观游览之胜地。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6:30 | 只看该作者

Re: 也来灌水

<-- 广东博物馆 -->

  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址。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12.4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一级藏品300多件。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博物馆展馆是在1992年新建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陈列大楼,楼的四面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别是广东的著名人物孙中山和广东著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等等,新馆有13个展厅,2个序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陈列面积2197平方米,陈列大楼的南边,露天陈列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3尊铁炮以及300多年前坠落在英德县的一块8000多斤重的陨铁。《广东古代史》陈列,共有展品2123件,系统地展示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广东近代史》陈列,展品1244件。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着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30多年来,该馆举办过各种陈列展览不下百个,受到国内外宾客和广大观众的赞赏,在华南地区和海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馆藏陶瓷精品展览》精选的300余件展品,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两晋南朝、隋唐五代的陶瓷器,宋辽金汝窑,官窑,定窑,钧窑瓷,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清彩瓷和颜色釉瓷,还有广东历代陶瓷,石湾陶瓷和广彩等,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在名窑和主要窑口以及广东古陶瓷的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4 08:25 , Processed in 0.1175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