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zhm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隨想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6-11-7 12:40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随想
这题好!
[M29] [M29]

不就是随想想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11-7 14:55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这篇随想比想高深哇。楼主继续哈~~ [M36]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11-8 17:42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人有时候就是很矛盾,在矛盾中过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11-8 17:44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QUOTE Created By zhms At 2006-11-4
懒惰

我经常期望能够无所事事地度过一天。这是我的懒惰。
但我也经常使自己忙忙碌碌,让各种事情填充满所有的时间,这样,我不用面对自己的灵魂。这是我的更深的懒惰。

我的写照 [M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11-28 17:35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原来和zhms想到一起了,都取了个“随想”做帖子的名字。

看了懒惰的那篇,觉得自己的情况差不多,惭愧。灵魂里老有个声音在说,你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不要虚度了光阴,而另外一个声音就总是苦闷地“我都不知道怎样算是有意义呢?”,于是,我就懒到了现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6-11-30 13:11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M04] [M04] 終於搞定~~~GG竟然還有富餘~~~
謝樓主的多次善款打救. [M44] [M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12:09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读 阅微草堂笔记:
-------------------------------------------------------------------------------------
董曲江前辈言,有讲学者,性乖僻,好以苛礼绳生徒。生徒苦之,然其人颇负端方名,不能诋其非也。塾后有小圃,一夕散步月下,见花间隐隐有人影,时积雨初晴,土垣微圮,疑为邻里窃蔬者,迫而诘之,则一丽人匿树后,跪答曰:身是狐女,畏公正人不敢近,故夜来折花,不虞为公所见,乞曲恕。言词柔婉,顾盼间百媚俱生,讲学者惑之,挑与语,宛转相就。且云妾能隐形,往来无迹。即有人在侧,亦不睹,不至为生徒知也。因相燕昵,比天欲晓,讲学者促之行,曰:外有人声,我自能从窗隙去,公无虑。俄晓日满窗,执经者麇至,女仍垂帐偃卧,讲学者心摇摇,然尚冀人不见。忽外言某媪来迓女,女披衣径出,坐皋比上理鬓讫,敛衽谢曰:未携妆具,且归梳沐,暇日再来访,索昨夕缠头锦耳。乃里中新来角妓,诸生徒贿使为此也。讲学者大沮,生徒课毕归早餐,已自负衣装遁矣。外有余必中不足,岂不信乎?
-------------------------------------------------------------------------------------

"外有余必中不足。"

有时候就是这样。
我文字中经常很重视道德,但心底下好像根本没有道德这根弦。
只能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真的做错了的事情往往也很少会愧疚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12:13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有时候喜欢评价人,这就是说,对于自己的某些方面的能耐比较自满。
自满就会溢出来,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评价别人而不是学习别人上。

然而事实是,自己的所见所知,未必就与事实相符,就算相符,也未必是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6-30 12:23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学习来了 [M36] [M29]
[本帖由绿如蓝修改于2007-06-30 12:3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6-30 14:59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M04] 這個典故有意思。
只在人前顯現道德仁義,以為無所忌即失自我約束,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6-30 15:32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引用作者 zhms 于 2006-11-4发表的原文
自傲

傲慢而尖刻地对待别人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卑。
不是吗?
我们用语言,或者用自己所拥有来打击他人,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心灵深处知道我们有不如他的地方么?

反思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6-30 15:33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引用作者 zhms 于 2007-6-30发表的原文
有时候喜欢评价人,这就是说,对于自己的某些方面的能耐比较自满。
自满就会溢出来,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评价别人而不是学习别人上。

然而事实是,自己的所见所知,未必就与事实相符,就算相符,也未必是真理


回味,然后N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6-30 15:40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难得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6-30 15:55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引用作者 zhms 于 2007-6-30发表的原文
然而事实是,自己的所见所知,未必就与事实相符,就算相符,也未必是真理


跑個蹄,今日在北大中文論壇,看到一個關于清兵入關大屠殺的文章。
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以致有人说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就是缘自明清之际。

清军入关,大肆烧杀之后,还竭力抹杀汉族的民族意识。清廷颁行“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并强令汉族穿着难看至极的满族服饰,使延续千年的汉族衣冠毁于一旦。清廷还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以一文一句获罪,使清代全无敢于研究思想与学术的人,有的只是一些翻故纸堆的考据学家。

为控制人们的思想,清廷居然还篡改历史,将前朝史书上于金、女真不利的文字大肆删改,日本人攻占南京屠杀三十余万同胞,这是血海深仇,我们固不能忘;但是清军攻占扬州,屠杀我八十万同胞,知道的人却不多。

有人说,这是国内民族间的战争,和中日战争毕竟不一样,也无需大惊小怪。但是,看待历史问题时,最忌带着今天的观点。经过长时间的融合,满族现在已经完全被同化了,但是在明末,那就完完全全是两个国家,两个文化、制度、风俗都完全不相同的国家。至于满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那便是后话了,反正当时的国人绝不会想到。

明儒顾炎武就很明确地把“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区别开。他认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如清朝那样使“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他还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这就是后人总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朝的灭亡,就是“亡天下”,就是中国的一次灭亡。其后近三百年,有的只是清朝,并无中国,因为中国已亡。正因为如此,同盟会才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革命军凡解放一城,则谓之“光复”。

有人认为满族的统治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清代的前期经济是发展的。这种观点我很担心。如果这样残暴的民族压迫,都因为有那么一点儿利益关系,就变得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日本当时侵华时,如果也学着满族在烧杀之余给中国的农民一点儿恩惠,那么日本的统治是不是也可以接受?呵呵,也许过个两三百年的,日本人也会完全被中国人同化亦未可知?

总之,当时的中国是灭亡了。不承认中国当时的灭亡,就像不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一样,是十分可悲而危险的。

原文地址:http://www.pkucn.com/archiver/?tid-174602.html

[M11] [M11] 看完這段話,有沒有一些由此及彼的感想。
民族感情,家仇國恨的時限性等,“自己的所见所知,未必就与事实相符,就算相符,也未必是真理”。
由此及彼無限遠啊無限遠。 [M04]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7-1 03:08 | 只看该作者

Re: 隨想

再读一遍...
佩服.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2 01:09 , Processed in 0.0577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