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剑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ed]打好乒乓球[/red]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0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我认为业余选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经过正规体校训练的;
第二类没进过体校,但在校队或业余培训班等类似地方在教练指导下练过的;
第三类基本上没有教练指点,主要靠自学成才的。
先谈谈第三类,平常很多人认为的业余选手往往是指这一类,这一类中的佼佼者便是他们心目中的业余高手,有一点应该承认,即第三类的确是地地道道的"纯业余"。
第一类又可分为重点体校和普通(如一般县、区)少体校两种情况。重点体校包括省(级)体校(如什刹海体校)等,他们中的尖子或有培养前(钱)途的下一步就是跨进专业大门了,没能进队的有的在高考中被一些重点大学特招了,估计清华、北大等校队特招生大多是这种出身。上述这些人称其为业余选手很难被我们周围球友接受,称呼他们"半专业"比较准确,因他们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仅次于专业的。
由于平常比赛只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没有半专业比赛,前些年我们在俱乐部组织业余赛中,就专设一个业余"专业"组,让这些"半专业"的和那些退役专业的在一起玩吧。
至于一般"少体校"出来的就比较多了,如北大二队及我们科学院中都有。
第二类虽然有教练指导,但由于没进正规体校,在基本动作的规范、协调性及战术意识等方面与第一类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大(学)时练(如清华二队)与从小(学)练又有差别。称这一类为业余选手不会有太多争议,他们不同于第三类的是"练过的"。
"半专业"、"练过的"、"纯业余"是我所认为的业余选手的三种类型的特征。而"少体校"介于"半专业"与"练过的"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1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抢拉或攻下旋球第一是要用正手,因为下旋球的速度相对而言较慢,所以用正手比较合适。

第二要与发球配套,发球的原则是力求使对方的接发球单一化,当然是发较强烈的下旋球,对方搓过来后记住用正手去抢拉。如果你发下旋球后对方照样能用推或者拨来接发球,有几种情况值得去注意:一是你的下旋球不够强烈,得再好好练;二是对方是个高手,用反其道的接发球方式来破坏你的抢拉,譬如说你发下旋,他就给你来个推或拨,你发上旋,他就给你搓过来,不过最后归根到底还是你的下旋球不够厉害;三是对方是个纯纯纯业余,他可不管你发的是什么球,这叫给你个意外球,反正你能赢,就不用多说了。

第三是处理不同的落点,对于正手位或者中路的来球,拉时多注意落点,而力量速度其次好了,力求稳一点,因为你这时的站位不错,可以考虑下一板杀他;对于侧身位的来球,如果你抢的话,要凶一点,力量速度为主,力求一板解决,以免留下太大的正手空档,落点还是以斜线为主,距离长,利于发力,正手空档小。

抢拉或攻上旋球的难度比较大,对方能够以上旋球的方式回击过来,本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所以抢拉的难度较大,能相持就不错了。所以第一对上旋来球的话,就要同时考虑用正手和反手来相持,这样时间上可能充分一点。其次在准备抢下旋还是上旋的问题上我想也是应以上旋为主(再考虑以后的无遮挡发球的话,对方回上旋的可能性增大)。还有是和发球配套的问题。具体站位要偏中,重心高,引拍也高,动作相对要小一点,采用左来用左,右来用右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3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弧圈球因其强烈旋转而表现出特有的球性:
1、速度:一般来说,球速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慢的;但弧圈球则不同。在弧圈球的上升段,球的运动方向是前上;旋转产生的空气动力学的力是向前下的,可以将它分解成向前和向下的力,因此球速在上升段因为向前的力而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增加!在下降段,球的运动方向是前下;旋转产生的力是向后下的,可以将它分解成向后和向下的力,因此球速在下降段因为向后的力而明显变慢!在着台后段,因为球的旋转使球台给予球向前的力,使球速又突然增加(相当于把一部分旋转转化为速度)。所以弧圈球的速度有"快慢快"的变化节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迅速引拍,引拍动作要小,掌握引拍节奏与之对应。
2、弧线:除了旋转产生的向下的力使弧圈球更具弧线外;弧线和速度还有很大的关系:速度越快,弧线就越不明显;速度越慢,弧线就越明显。所以从弧圈球的"快慢快"的节奏来看,其弧线应该是在上升段不太明显,在下降段弧线最明显,在着台后弧线又变得不太明显。所以弧圈球的弧线表现为"平弯平"的特点。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位置稍低),尽量击球高点期。
3、落点:落点主要和弧圈球的下降段弧线急剧弯曲有关,可以使落点相对偏前。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适当靠前)。
4、力量:力量主要和弧圈球的着台后段球台给予球向前的力有关,突然增加了力量(相当于把一部分旋转转化为力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反手屈收腕,基本固定,用前臂上臂甚至身体去控制。
5、旋转:因其强烈旋转,防守的时候要注意:前臂是上提而不后拉,尤其不能往下引拍;肘关节位置放低便于控制。
总的来说是:首先是要了解对方球的节奏,引拍与之相应;引拍是前臂上提;调整要保证前臂高于肘关节;控制要注意少用手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4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


动作:
1 站位近球台左方,身体离球台端线约35厘米;
2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略向左转体,拍形向右倾斜;
3 右上臂带动前臂向右下方挥动,同时前臂略向内旋,使拍面逐渐向左倾斜,从 球正中部向右上方摩擦,为侧上旋;
4 右上臂带动前臂向右下方挥动,同时前臂略向内旋,使拍面逐渐后仰,从球左 侧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侧下旋;
5 手腕同时向右上方转动或向左上方转动。

要点:
1 拍面的不同:上旋拍面较竖,发完球后拍面向左;而下旋拍面后仰;
2 触球部位的不同:上旋从正中部向右上方;下旋左侧中下部向右侧下。

旋转:
最好是以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而不是以拍面不同及触球部位不同来发不同旋转的球:
1 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拍头与拍柄部位分别发出转与相对不转球;拍面下侧与 拍面上侧部位也分别发出转与不转球。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 主要在平时练习时要多加体会,在比赛时要有意识地使用。
2 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前期触球为下旋;后期触球为上旋。以弧形挥 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要注意掩盖触球瞬间,必要时夸张触球 前或触球后的动作。
3 以手腕不同发力方式触球。手腕发力摩擦则旋转;手腕发力弹击则不转。也有 以手腕发力时是否触球发出转与不转。
其中以第一点最实用,练习时较容易,发出的球旋转差别大,也比较隐蔽。

实战:
1 增大发球时的作用力,是旋转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和合适 的后引程度,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上臂前臂)和加速度(手腕);
2 增大力臂、调整正压力;力臂与正压力的辩证统一;既不能过分薄,也不能过 分厚;反手高抛发球解决了力臂和正压力之间的矛盾;这样只需用力方向与地 面平行,尽量薄地摩擦球的底部,球就会很转。
3 延长球拍作用于球的时间,球拍采用向球内摆弧。
发球的旋转一定要在很快的速度上的旋转才有威力。


该帖由: 剑客修改,时间 2004-1-30 下午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5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发球绝招(网友:robertpbs)



正手:
1.下蹲式发球: 横直拍都会发,而且正反两面都会发。经常在比赛打到18分以后使用,或者在对方紧张时使用。
2.前铲式发球: 发下旋时拍往球底部摩擦,不转时碰球中部,完后再做向前铲球的动作。基本以下旋为主,而且发球要快,让对方不知你发的是什么旋转,或者他判断正确你发的是下旋球,但他对你的下旋的程度了解的不够,容易吃球。这种球不易多发,用在获取一分时使用。
3.正手反旋转发球:先做正旋转的动作,但不碰到球,然后反旋转摩擦球,给的角度要刁,上下旋结合使用。此发球用在开局,对手一般会不习惯你的发球先吃几个。
4.马琳式发球:充分运用转腰、前臂、和手腕的协调、爆发用力,发球时拍面角度后仰,接触球中下部,加力摩擦。此发球关键是加力摩擦,下旋要强。多用在其它发球被对手熟悉,被对方拉接球后十分被动时使用。由于下旋强烈,落点短,对方难以使用暴力式的弧圈接发球,只能使用摆短、撇长,挫撇等接球方法。
5.高抛急上旋球:在对方频频搓接球下网后使用。以突然性取胜。发球时拍头朝上,为了加大顺旋的摩擦,摩擦球时感觉是手腕转了一圈,主要靠手腕的爆发力。
6.高抛"柔中带钢"式发球:尽量把球抛得高点,有点象高抛下蹲式发球,按需要调节摩擦球的时间,托中带摩,摩中有托,球一般为不转或者略带上旋,注意发此球尽量要"磨"时间,在发球前跳几下,板上颠几个球,(主要为自己放松),然后突然停下,先看球,再有意盯一下对方,这时对方一定会高度警惕,然后你抛高球,运用上面方法发球,注意发在对方反手位1/2到1/3台面,业余5级以下很少敢用推的,一般会挫接发球,然后就使用你的大力弧圈解决战斗吧(此种发球对年老者效果更佳)。此发球与萨姆索诺夫的高抛发球相似。
7.交叉式急长下旋球:先执拍手与拿球手在胸前交叉(蓄势),然后执拍手后引,这时拍面放平,用拍的中下部摩擦球底部,注意一定要以摩擦为主,第一跳在本方台面的端线左右(关关键,否则容易下网),第二跳在对方端线左右(关键),球要低,贴着网过去,对方一般会判断为下旋,但由于没料到你的发球的下旋程度会那么强,所以第一次接这种发球一般会下网(指水平相当的选手)。
8.交叉式上旋:这是我自认为我发的最好的球。交叉方式与前种一样,只不过手腕内屈(关键),拍面先放平(对方以为你又要发下旋),然后在摩擦球时拍由后方向右上前方摩擦(反旋转,有一个切后带拱的动作,摩擦要快,要有一定的下切动作来迷惑对方)。此发球是我在2个月前无意中领悟,配合交叉式急下旋球使用,对方一般吃得很夸张(从右半台直接出界),就算回接到了,质量一般不会高,而且多数会回接到右半台,很容易使用弧圈球技术。
一般7、8两种发球我会在中局使用,把比分拉开。
9."甩臂式"发球:前面的动作与马琳式发球差不多,区别是发出球时把非执拍手也随球甩出,动作极其潇洒,对方感觉是你发的球是从手上甩出来一样,容易在"一愣"间就吃了你的急下旋球。
10.球拍反面发球(肘关节向内转的那种):由于我现在使用两面反胶,此种发球效果不如以前的反面长胶发球好。现在主要以反面奔球和不转球为主(下旋球的下旋程度还不强,难以对对方构成巨大威胁)。很多象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会在平时偶尔发几下,旋转也不强,发球失误也多,所以放弃了学习的念头,这是因为生理所限,一般人不习惯手腕翻转,建议先练习手腕翻转后的垫球练习。每次比赛我都会发一两个这样的球(奔球为主),基本上直接得分。
11.手心发球:此招从网上一高手处学得,练习了一个下午,基本上能熟练运用。就是发球时用手的掌心发(注意:触球的一刹那手掌要放开,否则自己容易失误,"偷鸡不成反蚀米"。多用在比赛关键时用,由于线路"诡异",对方吃不准你的发球,容易接球失误或者给你造成抢攻的机会。
12.过网回跳式下旋球:此种发球难度较高,需多加练习体会。我现在发此球的成功率在50%左右,一旦成功,由于球过网后回跳,对方不敢立即抢攻,会习惯性地去挫球,你就可以发球抢攻了。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会回跳的球不一定很下旋,因为这种发球是在一般的下旋球摩擦底部完后继续向上摩擦,球拍给球向前的力很小很小,所以球过网后会回跳。但是又由于发这种球的落点控制难度高,一般摩擦的力也很小,所以下旋的程度不如我的第7种发球下旋强烈。建议偶尔玩玩时发几个,比赛时还是少发为妙。
13.普通的侧下旋球:使用最多的发球,最精,结合上旋与不转,一般球从对方边线出去(底线出去的球遇到厉害一点的高手一板弧圈,你就满地找球吧。),对方不易抢拉,一般水平的不大用侧身正手位接球,会挫接的多,你就准备使用你的弧圈吧。
14.交叉式发奔球到对方正手位,准备反拉。

反手:
1.两手交叉,幅度要大,猛转前臂,轻碰球,落到对方右半台小三角,然后抢冲。
2.反面(直拍反打的那面),发急下旋,然后准备直拍横拉(高吊)。
3.球上抛,然后转身发球,上下旋由自己决定。
4.反手奔球,然后直拍反打解决。
5.反手推发球:拍头朝上,拍面竖立,用反面轻推,上下旋自己决定。

也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发球绝招展现一下,大家相互学习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5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有关业余爱好者提高球技的一点看法
到球馆打球的人还是业余的居多,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吸引到球桌旁,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以快乐。有许多业余爱好者希望更快的提高球技,应该如何入手呢?我在这里提上几个建议共大家参考。归纳说来就是作到"三不,三要"
一、不要过分追求器材。有的朋友打球,动辙买上千元的拍子,觉得只有好拍才能水平提高快,其实不然,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有的还喜欢用国手用过的器材,实际上国手用的器材并不适合业余选手用,业余选手控制能力差,一些套胶并不适合,象一些日本套胶需要有一定速度才能发挥旋转的优势,业余选手是打不出来的。有的朋友觉得胶皮应该常换,保持粘性,这一点也不好,专业队员常换胶皮是因为他们要打成绩,而且专业队员的手感好,这是业余的比不了的,业余选手换一次胶皮都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胶皮换的多不利于提高技术。而且业余的也没有象国手那样的后勤保证,保证每换一次型号性能都差不多,而且不用自己掏银子。再就是没必要打一次粘一次拍,毁胶皮也没必要。
二、不要迷恋受一些系统训练。一些朋友总是希望我给他们当陪练,喂喂球,或是打发球机,结果又打不成,打几下没劲了就不玩了。业余爱好者可以练一些针对性训练,但没必要从头学起,不必过分追求动作的正规,关键是准确性,另外动作基本合理就行了。训练本身就是很无聊的,一般人根本没耐性,偶而练几下起的作用也不很大。
三、不要过分看待输赢。有的朋友以前在家或是在单位很厉害没对手,可一到球馆遇到水平比自己高的就输球,有时会很纳闷,或是失去信心。这也很正常,中国是乒乓王国,业余里也高手如云。再加上不适应,比赛经验少等问题,输球是很正常的。在单位只和几个人练,不如在球馆和更多的人练提高快。业余打求本身就是娱乐,输赢是次要的,以求会友嘛。
四、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战术。以赛代练是业余提高技术的最主要手段,当然这个赛是指一般的友谊赛,打比分而以了。业余不必模仿国手的打法,因为业余的技术不完善学不了。业余的也不必天天练多球,而忽视实战,一些十五六的小孩天天在业余体校练,却打不过四五十的老球油子,为什么?就是实战经验的问题。小孩练球是从基础学起的,为的是将来,成人的技术动作已经定型了,改也很难,不如改进战术来得更快。我见过一位球友,他可以说根本没一点上手能力,打球时侧着身子,站在球台右边,怎么看怎么别扭,但他正手能在远台削,反手能在远台挡,反手又有一板加力的推弹。他常常发长球*对手回长的然后就在远台削,有机会就推弹,也打败了不少人。
五、要有一些针对性训练。一些朋友一去打球就两个人对着乱拍一通完事,作为健身未尝不可,但对于提高技术并不可取。以赛代练是业余提高球技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针对的练一下需要改进的技术,练正手就光练正手,练反手就练反手,练发球时也要集中连一种发球,先发转的再发不钻的,再结合。即不赛又不练实在不能提高水平。
六、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有的人打球动作完全不和理。该拉的打,该搓的推,不会接下旋球等,这些问题都是理论上的模糊造成的。这样练下去是不会有长进的,所以要了解一点理论,,知道一些简单的就行了,主要是旋转对击球的影响,以及弧线,拍面角度,击球点,旋转等问题。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初学者打球提高一般比较快,不管是成年还是小孩,就象向空杯子倒水一样很容易倒进去,所以只要我们业余爱好者持之以恒的练习,必定能提高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6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很多初学打球的人都急于掌握威力大的发球,有些是为了应付比赛用的,这里介绍几种很好学而且见效快的发球,但练好发球不是一日之功,还须自己细心揣摩:
1.用发侧下旋的姿势,摩擦球时用胶皮上面1/3处摩擦球中下部,看起来像是侧下其实接近侧旋,比一般的侧上侧下区别发法迷惑性强一点,发完立马准备抢冲。
2.手腕挽个花聚足力量,引拍挥拍都是发侧下的姿势,但接触球的瞬间球拍竖立摩擦中部,并带有向前推的力量,这种球如果发的成功完全可以唬对方一跳,速度力量奇大,且带侧拐弧线。如果对方不是成竹在胸发力打回来的话回球质量一般都不高,准备抢攻。可以结合速度较慢的台内短线路发球使用。
3.反手用发侧上侧下的姿势,但接触球时既不册上也不侧下,而是横着剌一下底部,注意:是剌不是刺。剌完不要马上收拍,而要继续做侧上或侧下的假摩擦,这样过去的球对方十有八九要出台或出高球,准备抢攻。
这几种发球尤其是正手要注意隐蔽性。
易于掌握而且有效的发球我知道的不多,至于威力大效果好隐蔽性强的发球不是3、5个月能练好的,所以要一步一步打扎实基础才能练得出高水准的发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7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虽然禁止隐蔽式发球的法案已经通过,但是,我们在实际比赛中,虽然发球很好的对手发球时无遮挡,也常常出现,自己以为看得很准,可还是吃对方发球的情况,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接发球人水平的问题,而是判断方法的问题,因此我发这篇关于《我是这样接隐蔽式发球的》的帖子。 目的是,如果大家都能接好接隐蔽式发球,那么就可以使自己增加一种判断对方发球的方法,从而在接无遮挡发球时变得更容易,并且可以省下精力考虑其它战术的运用。另外在了解对方发球如何骗人的方法后,自己也可以在发球时借鉴,以达到发球水平的提高。 
在接发球准备时身体应处在中近台,两脚与肩相平,脚跟提起,随时准备前后左右移动。球拍的位置应略高于台面,这样既可以接台内球,又可以拉出台球。
首先判断隐蔽式发球发的是长球还是短球,要看对方发球的第一落点离网的远近。离网近的过来的是短球,反而反之。
A.当判断来球是短球时:(同样是短球,对方同样的动作,第一落点下旋球离网略近,上旋球离网略远)。按以下顺序判断(1)要仔细观察来球落台后的第一跳的方向,如果是向上说明是下旋,如果向前冲则是上旋。(2)落台后稍有停顿的是下旋,连续的是不转,加速的是上旋。下旋球会给你一种立起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3)第一跳的反射角小的是上旋,大的是上旋。(4)第二弧线陡的是下旋,低平的是上旋。整体感觉节奏变化,先快后慢的是下旋,先慢后快的是上旋。隐蔽发球发的好的,他主要靠手腕的爆发摩擦,实现转与不转的,在发短球下旋时动作通常较小,较平稳。看起来漫不经心,而发不转或上旋时却用力向下,依靠球触拍上边缘或向侧向发力来发不转球,这时你要注意他用力的方式。但这只是辅助办法,主要还是要靠对球的观察,因为他发出来的球是什么就是什么,诈你的全是他的"表演"。在对方出手的第一弧线较长后,知道来球是短球时,就要及时上步,手臂迅速入台并放松。在球落台瞬间判断旋转,在来球过网的瞬间已经判断清上下旋的情况下,来球是上旋时,手腕要由松变紧,迎前,靠撞击回球。来球是下旋时,手腕在触住球后,突然紧张,向前向上发力,靠手腕的爆发力摩擦球。(可参考我以前发过的"乒乓球常见的11项新技术"一帖中,有关"点"的技术动作)
B.当判断来球是长球,顺序判断同短球的判断。另整个弧线感觉球飘的是下旋,发贼向前钻的是上旋,稍有向上跳的是不转。注意:长球的上下旋比短球,更难判断且回球更易被攻。所以尤其是注意对方整个动作的结束前瞬间,是向前,还是向下,因为长球的隐蔽发球发的好的动作通常较大,(如果加上手腕球就很难骗人了,因为那样出来的球非常明显了)一种是他靠摩擦瞬间,球触拍的位置不同,来实现转与不转。为了保证球出来的弧线和速度区别不大,一方面要用大动作晃你的眼睛,另一方面用向下的摁的动作让你以为是加转的下旋。另一种向侧向发力,发不转球。
所有的判断都必须在球过网的瞬间判断清楚,否则会来不及作反应动作。另隐蔽式发球通常喜欢发到我们的反手位,因为一般人的反手进攻能力普遍较差,如果你不吃球他还能再找机会,至于正手位,隐蔽式发球通常不愿发,是因为1、怕你搏杀。2、由于正手能制造比反手强得多的摩擦,所以回球准确率回较高。 横拍对反手位来球应该用拉冲挑点等进攻的办法回接。至于直板,接反手位发球一定要用侧身正手接,这样回球线路活,进攻积极,才能给对方增加压力,并有效牵制对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7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

⒎ 注意发球的变化:
发球变化莫测,常使对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常会看到:在比赛中,包括一些大赛中,有些运动员,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或二种发球。发球单调,落点也单调,常使对方较快就适应,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多准备几套发球,如正手、反手、侧身发球、上螺旋、下螺旋、长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发挥发球阶段主动时机,努力做到:六结合+组合,并在发球时就准备好几套发球抢攻的路线,常会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⒏ 注意发球的创新:
不断提高发球质量,不断创造新的发球,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运动富有生命活力的体现。在一种高质量新的发球面前,由于对方对它陌生,头脑中尚未建立条件反射。因此在击球时,感到不协调、不顺手,甚至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发球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这就充分显示了新发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笔者研究发一种"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从本方左中端线,发到对方左边线,在对付横拍,特别是对付直拍和直拍长胶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8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在许多乒乓球的专业文章和电视转播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快撕"这一技术术语,那么何为"快撕"呢?
从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用方法和时机来看,可以把"快撕"简单地看成横板反手或直板反手反面快带。由于在使用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针对针,在实战中就在快带的基础上,人们又给它起了个新名,谓之"快撕"。
较早使用这一技术的,据笔者记忆,应属德国队世界男双冠军配对中的费茨纳尔。在1991年的第41届世乒赛和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他与罗斯科夫配对分别获得双打冠军和亚军。当时,他在发球抢攻和接球后抢攻的第三板和第四板中,利用反手比快带力量稍大,比反手拉时间还早,出手还快,并且多在直线上奏效来对付对方台内挑撇的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备战1992年奥运会时,中国队立志以双打为突破口,在主要对手中,德国队是最有威胁的双打配对之一。为了加深对其这板球的理解和针对性训练的效果,从那时起就有人把这板球叫"快撕"了。
时至今日,"快撕"在最初第三、四板中对付挑撇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泛化的倾向。在运用时机上,已由主要对付上旋球过渡到对付包括类似于半推半搓的中性球;在线路上,也不仅仅局限于直线,发展到了包括斜线和中路在内的更加灵活的线路;在手段上,除横板反手外,也是直板反手反面常用技术之一。
"快撕"的基本动作要领是,两脚接近平行站住,靠近球台,来球要过网时,向腹部引拍,拉手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击球时间,在来球的上升期接触球的中上部,前臂向右前上方有一爆发式抖动发力,身体重心稍向前移,适当抬高。在练习时,先练回击一般上旋球,再练对付快挑、搓撇和半推半搓;在落点上,先练回击中路再练回击直线和斜线大角度。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体会自己发力,不要借力过多,那样就变成反手"快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5:59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在乒乓球比赛中,相对其它的环节,如发球抢攻或相持,接发球的难度最大。因为它完全受发球者的控制,而接发球对发球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发球的不可预测性。所以,不断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术运用到接发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赛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战术的技术风格。以此为前提,接发球则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之处。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进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技术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断
正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判断上不出现较大的偏差,才能谈得上更好地运用接发球技术,避免有浑身解数,但由于判断不准而发挥不出来情况的经常发生。
1、对旋转的判断
乒乓球发球中常出现的旋转主要有左、右侧上下旋,转与不转。通过发球者利用各种发球方式,将这些旋转性质表现出来。如正反手,下蹲等。在判断旋转性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板形:一般情况下,发上旋球时,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斜,这种特点与发球时要接触球的部位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发旋转球和不旋转球时,接触点比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发上旋和下旋时,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较转;
(2)动作轨迹:发下旋和不转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手腕摆动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时常与假动作相配合;在发上旋和下旋时,手腕摆动相对大一点,这样容易"吃"住球,动作也比较固定,击球后常有一个停顿,即使加上假动作,也不会像发侧上旋和不转球那样连贯;
(3)弧线:上旋球和不转球的运行一般比较快,常有往前"窜拱"的感觉,发短球时容易出台,弧线低平;下旋球运行比较平稳,弧线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4)出手:发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出手比较快,并且突然,动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对要慢一些,因为要给球以足够的摩擦时间,才能使球产生强烈的下旋效果。
(5)分布:在接发球时,不断琢磨发球者发出球的旋转性质的随机分布和习惯也是重要,特别是在判断不清时,如在一轮发球中,发球者一般有几个转的,几个不转的,几个侧上,几个侧下,通常都出现在一轮中,以及开局爱发什么样的球,关键球如何发等等。毫无疑问,面对当今世界乒坛花样翻新,变化莫测的发球技术,接发球者的猜测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想把每一个球都得清清楚楚,就不太实际了。
2、对速度和落点对落点的判断
(1)对长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如果想把球发得很长,第一落点多在自己本方台面的端线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运动速度,侧上旋和不转球明显要快于侧下旋和下旋,如果是发侧上,下旋斜线长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线有侧拐特点;如果是直线长球,要特别注意平推过来,或者是略带外拐的球,因为这种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发出线路比较直的球,客观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给接发球者造成较大的难度;
(2)对短球的判断,由于发球者想要把球发短,手上就不能发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点,所以,短球较难发挥速度的优势,比较多是考虑的落点和旋转。在发短球时,第一落点一般距球网较近,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来球的长短。在接短球时,要特别注意手不要过早的伸入台内,以免侧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线往前"拱",顶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对球的控制,以及来球可能是"伞三角"位置,球是从靠近球网的边线出台,手来不及拿下来,对不准球。
(3)对半出台球的判断:对半出台球的判断是接发球判断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项技术。因为这种球往往容易造成接发球者的犹豫,是思路混乱,影响整场比赛的发挥。在判断这种球时,一是视其旋转性质而定,侧上旋和不转球鼻侧下旋和下旋球容易出台;二是根据发球者的特点而定,要仔细研究发球者在发半出台球时,到底哪种容易出台,哪种不容易出台,是正手容易出台还是反手容易出台等,这样就会增加半出台球选择手段的针对性。
另外,在接半出台球,对长短的判断不是很清楚时,一定要有意识地"等"几个长球,并且出手要果断,用接长球的办法回击,哪怕是失误的危险性曾加。这样,可以给发球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不敢发模糊的半出台球,手上就要适当控制发力的程度,球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从而是接发球从容一些
二、接法
1、挑接
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种方法,分为正手挑和反手挑。从目前优秀运动员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反手挑主要用于横板运动员。挑接的基本动作的要领是:当球即将过网时,手伸进台内,同时,视来球的方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脚向前跨步,将腿插入台内。以右手拍选手为例,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脚,如果是反手位,用反手挑,也可以上手臂的同侧脚,如果是侧身位,则上左脚,右脚适当跟上一点;再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后中部,以前臂发力撞击球为主;在击球一瞬间,手腕有一突然的微笑内收(正手)和外展(反手),适当给球一点摩擦,以保证准确性。
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种比较主动的方法,运用得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转入进攻。在当今多数运动员以搓接为主的时代,再开始练习时,适当增加挑接的训练比重,将在今后的再提高过程中受益匪浅。
2、搓接
搓接一般多用于接短球,不提倡长球用搓接,这也是中国运动员技术打法风格所追求的。由于搓球的动作小,出手快,隐蔽性强,在长期的运用实践中,运动员根据自身特点,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很细致的分化,有快搓、慢搓、摆短、搓长、晃撇等。
(1)摆短
摆短是快搓短球的一种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出手快、突然性强,能有效的限制对手的拉、攻上手。再用摆短接发球的时,有三点要特别注意:其一是在上升期接触球的中下部,以体现速度;其摆短二是手臂离身体要近一些,离得远,就很难控制这种精细的技术,影响准确性和质量;其三是手臂不要过早伸入台内,这样不能形成较合理的节奏感,难以体现摆短出手快的特点。初学者要下功夫,反复体会以上三点,才可能把摆短练好。
(2)搓长
现在优秀运动员一般运用的搓长技术,是和摆短配合运用的快搓地线长球。他是以速度和突然性取胜。在搓长时,很重要的是手法要尽可的与摆短相似,以前臂发力为主,手腕的摆动不要过大,以免影响手上对球的感觉。在练习时,初学者要注意体会在来球的上升期将球送出去的感觉。
(3)晃撇
晃撇一般是在侧身位,正手搓侧旋球、斜线球、常用来接短球与则身挑直线配合运用,可使对手不敢轻易侧身,进行有威胁的正手抢攻。晃撇接发球时,最好能够再来球的最高点击球,球拍接触球的后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侧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带有左侧下旋,落台后向外拐,让对手不容易对准球。
在以上所讲的搓接中,初学者应先掌握好快搓和慢搓的基本技术,待熟练后,在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把变化加进去,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3、拉接
拉接一般是用来对付长球的方法。在拉接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的本质区别。手低于台面接触球,一般情况下就可以认为是第二时间,高于球台或基本与球台在一个平面上时,可认为是第一时间,此时拉接,容易发上力,能够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在时间上接触球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时间上争取到了主动。而在第二时间接触球时,就需要适当的调整,在力争压低弧线的同时,主要是要靠落点来控制对手了。初学者在开始练习拉接时,要多注意练习在第一时间拉球,以体力会发力击球对旋转的感觉,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有意识的练习第二时间拉接的手上感觉。
4、攻打
攻打在接发球中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技术,主要用来对付长球。由于现代乒乓球技术竞技中,发球的旋转非常强,突然性和速度也今非昔比,给解发球攻打技术的运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以至于在现在的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时,使用攻打的概率已经很低,10个球中用不上1个已经相当不错。但是,作为一个立志要打好乒乓球的人来说,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放弃不练。毕竟,攻打最为乒乓球的一项主要技术,其在比赛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谓,难度大,威胁更大。
5、接半出台球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半出台球的意识和胆量问题。其运用技术的基本原则是能拉接,不要搓撇。否则,将会非常被动的。在运用拉接技术时,不要拉手过大,手臂向球台靠近,抬高,击球点一般在台面以上,重心拔起来,前移,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发力为主,整个幅度不要过大,有点近似于小前冲。而在这些环节中,抬高重心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种球,相对短球比较长,也可能会出台,并且比较顶,在运用挑接时,要给球一定的力量,有时挑这种球更像是突击。这样才能克服来球的旋转,也才可能达到挑接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6:00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由于对击球部位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准确,影响到拉球力量发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带有很强的普遍性。
对于业余运动员来说,拉弧圈球容易产生的第一个误解是,认为摩擦球越薄越好。大家都知道,摩擦力量由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两个因素构成的。如果在拉球时过分强调摩擦效果,易对撞击力重视不够的话,势必要影响球的前进速度,同时,也很难发挥出摩擦效果,拉出又冲又转的弧圈球。有鉴于此,在练习拉球的最初阶段,要控制板形不要过于前倾,球板与球接触的最初瞬间,球板与地面保持约90度的半横状即可。这样,可多接触球的后部一些,保证球板对球有足够的正压力,为发挥拉球过程中的摩擦效果创造条件。
拉球的击球点过多地在球的侧面是另一个容易犯的错误。有些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看到一些优秀运动员经常拉出很拐的侧旋弧圈,进而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不管拉什么样的球都是侧旋,已很难再提高拉球的质量了。还有些人是因为动作本身有毛病,影响击球的准确部位。正确的击球部位应是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要做到这样,首先要端正对拉球的认识,先掌握好拉前冲和加转两个基本的弧圈球后,再学习拉侧旋及其它种类的球。否则,将会影响拉球的进步潜力。其次要注意拉球的动作要领。在进行重心交换时,不要使髋关节在垂直轴上左右转动。拉球毕竟不是扔铁饼,这样会分散向前的力量,同时,也难以做到接触球的后中部。准备拉球时,重心平动,能够移到右脚即可(以右手为例)。
手臂运动的轨迹也是影响击球部位的重要环节。拉球时,肘关节不要过分后拉,使手臂前后运动;要适当打开前臂与上臂之间在肘关节处的夹角,在身体的整体作用下,收前臂;击球瞬间手腕有一快速内收动作,使球板对球产生较好的摩擦效果。
最后一点是,拉球过程中,重心不要下蹲。这样会因为击球点过低,怕影响拉球的准确性,不敢接触球的后中部,代之以拉球的侧部作为权宜之计。从而影响拉球力量。适当提高重心,不仅有利于调整击球部位,也符合高重心拉球的当代乒乓球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6:00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相比之下,正手攻球对初学者来讲,练习起来比拉弧圈球要容易一些。首先因为,攻球的动作幅度要比拉球小,在初学阶段更容易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增加打球的来回次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手上对球的感觉;其次,正手攻球主要是以对球的碰撞为主,由于板形的原因,球可碰到球拍上的面积比较大,这要比以摩擦为主、接触球要求比较薄的弧圈球,在初学时练起来要容易得多;另外,由于正手攻球与拉弧圈球的动作结构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使好正手攻球对拉弧圈球有积极的诱导作用。所以,在初学时,不必过于急着学拉弧圈球,以免由于对球性的不够熟悉,掌握不好适宜的击球点,在频繁调整动作的过程中,形成不尽合理的击球动作,影响今后的进一步提高。
那么,正手攻球练到什么样的程度再过渡到拉球练习呢?应该说,打法、技术风格的不同,对正手攻球所需要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基本的原则是,如果练习反胶,当正手攻球基本上形成比较合理的动力定型,手上对撞击和摩擦球有一定感觉,在中等力量对攻中能够适当地制造弧线的时候,学习拉弧圈球比较适宜;如果练习的是正胶或生胶,对正手攻球掌握的程度要求就比较多,最好是在学会攻打下旋球后,再练习拉球。
反手推挡比正手攻球难度要略小一些,作为初学熟悉球性阶段,可先从反手推挡练习,但时间不能过长,要比较快地过渡到正手攻球的练习上来。毕竟,在以后的提高过程中,不断加强正手杀伤力是中国人一贯追求的目标,并且也是乒乓球竞技客观规律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6:01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如何接发球是比赛中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好发球可以使自己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下面介绍一些我接发球的心得,由于我是直板快弧,所以偏向灵活处理和进攻:
首先,接发球的前提是对来球的判断,是哪种旋转,一般来说,球路飘忽的是下旋或侧下旋,沉稳的是上旋或侧上旋,对方发球一般会注意隐蔽性,用手臂遮挡和用一种姿势发不同的旋转,所以判断球的旋转很重要。

最常见的,台内左侧下旋(指球的旋转方向),不要搓球的底部,那样只会把球搓高让对方打,应把拍侧立,角度根据来球侧旋强度决定,摩擦球右中下部,摆到离网很近的对方正手,最成功的是球跳到对方球台后马上出边线,脚步不好的话救不起来;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挤一板,很有效果,用力向左下或左上摩擦球左中下部,回到对方的怀里,回过去的球弧线大,而且对方接着很别扭,一般会侧身拉,质量不高,接下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侧旋:一般速度比较快,如果发到反手,加力推或横打弹击(失误率高)正手的话就攻吧

正手低长下旋:如果质量高的话,一般旋转强烈,等下降期拉高调,注意加进去些侧弧,以干扰对方判断;
反手低长下旋:在下降期横拉,或侧身拉高调;

正手高抛侧下旋:变线大,在上升前期快搓,加强力量以抵消旋转;

奔球:发到反手位就弹死他,不过要反应快,奔球就靠快和出其不意,要做到比他还快,发到正手空挡如果你的基本功和步法好,就抢攻,基本功一般抢攻没有把握可以快带一下;
右侧下旋:对方一般用反手发到己方正手,如果旋转强烈,不要拉正中间,容易出边线,最好侧身拉球的左侧,拉直线;
偷袭正手下旋短球:来球在正手网边,一般的做法是抢上去挑斜线,但通常对手也作好准备接正手了,最好开始做出挑斜线的姿势,让对方移到正手位,0触球瞬间手腕轻抖"垫"一下,仍回球到对方网前,然后等着拉前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6:02 | 只看该作者

Re: [red]打好乒乓球[/red]

发球的旋转:一是能发出强烈旋转的球;二是能以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三是能以不同的动作发出相同旋转的球;其中以第二条最为重要。怎样以相同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呢?
1 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拍头与拍柄部位分别发出转与相对不转球;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部位也分别发出转与不转球。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 主要在平时练习时要多加体会,在比赛时要有意识地使用。
2 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前期触球为下旋;后期触球为上旋。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要注意掩盖触球瞬间,必要时夸张触球 前或触球后的动作。
3 以手腕不同发力方式触球。手腕发力摩擦则旋转;手腕发力弹击则不转。也有以手腕发力时是否触球发出转与不转。
4 另外有人以球拍背面的手指发力发出旋转球,不发力则发出相对不转的球;如果真的能发出旋转差别很大的球来的话,那应该算是发球的很高境界了。
其中以第一点最实用,练习时较容易,发出的球旋转差别大,也比较隐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0 04:43 , Processed in 0.0905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