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indow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0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16.2002希夏邦马峰西峰案
 
  事件回放:200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登山队"山鹰社"在攀登希夏邦马峰西峰过程中,5名学生遇难。
  死因:遭遇雪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0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17.2003桃花岛案
 
  事件回放:2003年8月23日杭州某网上户外运动俱乐部成员小尹在舟山桃花岛户外运动中溺水身亡。
  死因:小尹"姓尹,金华人,在杭州工作,男性,27岁,溺水死亡时间在海水涨、落潮之间。
  教训:不设领队、完全自助、所有费用AA制,所以在安全上完全是要靠相互帮助、自己注意的不规范的户外组织需要反省。
  

lindows评: [M42] 一个,我们骏景组织的户外活动好象就是这种类型的。看来以后如果有类似活动,要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0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18.2003年北京山友遇难松潘雪宝顶
 
  事件回放:2003年4日下午1时许,松潘县雪宝顶海拔4600米左右的子峰脚下发现一具山友遗体!经当地派出所调查,死者来自北京,名叫魏洪海,他在单独一人攀登雪宝顶时,大约于1日下午从海拔5200米的骆驼背摔下身亡。详情>>
  死因:滑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丧失行动能力,未得到及时救助,最后死于长时间体温过低。
  教训:登山其实需要相当严格的训练和相当谨慎的态度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和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0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19.2004清凉峰案
 
  事件回放:1月10日,三男一女共4名杭州驴友进入清凉峰冬营。当时恰逢山上下雨,起了大雾,能见度极低,4人在前往野猪潭的路上迷了路。

  他们留下一人(驴友称他"钟二")留守,三人去探路,但当回到原地时,发现队员已不知去向。清凉峰管理局和当地民警方组织60多人上山搜救,终于在1月12日下午,在十八龙潭边的一个毛竹林里找到了失踪者的遗体,系跌落山谷遇难。当年"钟二"29岁,跟这次的失踪者一样,也是生于1975年。

  死因:雾太大、雨大、地滑,可能在走动活血时滑倒摔伤,甚至休克,丧失了足够的判断能力;醒来之后,在等不到同伴回来的情况下,又想自救,凭感觉向"野猪"营地方向前进,在冰天雪地的黑夜里,走了5公里以上。
  教训:(1)对天气条件估计不足;(2)最大的教训是无论什么条件下,都不能离开向导;(3)坚持一条很重要的生存经验——不离开与同伴分手的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1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20。2004东莞谢岗首届"银瓶嘴杯"极限越野登山大赛选手死亡案

月16日东莞谢岗首届"银瓶嘴杯"极限越野登山大赛发生意外,一名来自江西南昌的选手不幸身亡。
事情经过
东莞第一峰银瓶嘴高898米,从谢刚南面村进山,一路流水潺潺,林木荫荫。为促进群众体育的开展,开发银瓶嘴游览区,东莞官方组织了这次活动。
比赛吸引了来自江西、香港、深圳、惠州、东莞等地的登山爱好者,共20多队(4人一队)。其中来自江西南昌的一队在第二批出发。5分钟后,我们惠州的驴友第三批出发了。
走完约5.5公里的山路后,我们通过了海拔560米的银瓶嘴垭口,沿约60—70度的陡坡山路前行,在到达约海拔630米的一处地方(离组委会新设置的绳索不远),发现一个选手被置于树阴下,脸色苍白,嘴唇无血色,他的一个同伴和一个警察、一个保安员围着他束手无策,仅给他掀开衣服。我们经过发现后以为是中暑,马上放弃比赛,给他用沾湿的毛巾搽身降温,并陷人中等穴位。后来发现他仅有微弱呼吸,心跳很难测得。马上给他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同时要求警察呼叫医生。问及他的同伴和警察,事发已经3、4分钟了。我们一面给他做急救,同时通过接力呼叫山顶上的医生。约8、9分钟后医生赶到,他赞同我们的方法并和我们一起急救,并给该选手注射了一种药物,罩上氧气罩。东莞的一个女驴友(好象是中医院的护士)经过时也马上投入急救。再约10分钟后增援的医生赶到,女驴友让医生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在做这些的同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一直没有停止。
后来由组委会的医生等工作人员抢救,我们退出但在附近等候,希望得到乐观的消息,但一个小时过去了,虽然还没有停止抢救,但现场的人员都神色凝重,完全是尽最后的一丝努力。约1.5小时后,电击仪从山下送到。山上的选手也全部下撤完毕,警察布置了警戒线,我们离开了现场。到达山下后约1小时,担架把该选手抬上120救护车,大家都默默无语地目送救护车离去。

我们痛惜,一个刚刚还充满活力的人就这样离去,更让我们痛惜的是:我们的努力没能抗争得过死神!从那位选手未能合上的眼睛,我们看到他的瞳孔慢慢地放大、发散。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1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21。2004深圳驴友英德遇难案

今年23岁的女孩小慧是深圳市某公司的职员,最近她对户外探险运动产生了兴趣。前不久,小慧用"职业间谍"的网名参加了一次叫"中崆峡谷避暑游"的户外探险活动。按照计划,8月14日一行16人的探险队一同进入的中崆峡谷。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水潭边。大家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队员们在靠近潭边的空地上支起帐篷准备在此过夜。

  晚上21:15,天开始下雨了,大家回到帐篷里躲雨。10几分钟过去了,雨越下越大。突然,"轰隆"一声巨大的闷响从空中传来。巨响声未落,还容不得大家反应过来,凶猛的山洪就从几百米高的瀑布口重重地砸下潭底,紧接着又激起的大浪砸向他们的帐篷。大家好不容易逃出帐篷,摸索着爬上了岸。凌晨3:00多钟,队员们终于安全地转到了一个可以躲雨的山崖下。领队清点人数时却发现惟有队员"职业间谍"不见了。

  由于地点偏僻,手机信号微弱,队员们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直到天亮他们才想办法赶到20公里之外的波罗镇派出所请求帮助。接到报警,波罗镇政府和派出所立即组织群众进入出事峡谷搜救。当天下午,在水潭底下发现了"间谍"的尸体。警方将队员们带到派出所协助调查,最终确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lindows评:与深圳七娘山马料河那次何其相似。历史难道总是一再重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1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22。2004深圳驴友徒步穿越遇难案

抢救受伤山友纪实(驴友:至尊宝)

2004年12月的最后一周,我召集了一队山友去爬三水线,因为该线路有30多公里,属于自虐级的线路,对人的要求较高,我事先对队员的能力进行了认真审核,并狠心拒绝了几位体力稍差的驴友。周日上午7点30分,大家在体育馆前会合,当时有一位未报名的山友临时要求上车去走三水线,因为有队友放飞机留有空位,大家一起合车同行。车上我们了解到,该GG叫白云石。
9点钟开始,众人开始登山。初时太阳在云层里,爬三杆笔时大家速度都很快,但10点以后,太阳开始露脸,人的体力消耗明显增大,众人也拉开了距离,幸好当日有4支队伍在走三水,大家互相关照,天下驴友一家亲。
下午2点多钟,金龟村下撤点已在望,我在后面收队,心中暗自高兴,在日落前走完三水,已肯定不成问题。正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一个十分紧急的消息,有人在金龟村界碑前第二个山头处昏倒。
接消息后,我急忙赶过去,原来是坐我们车同来的那个山友。只见他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双眼微睁,不能言语,无法动弹。十多位山友围在伤者周围。伤者的衣服已经被解开,仰面平躺在地上,一位山友将伤者的头放在膝盖上,有的掐人中穴,有的拿衣服给他扇风,伤者仍处昏迷中,情况十分危急。山友们报了警,并向120求援,与此同时,大家仍不断帮助伤者按摩,让他恢复知觉。不论众人如何努力,情况未见丝毫好转,伤者开始上吐下泻,大小便失禁,山友们忍住臭味,对受伤的山友不离不弃。
下午5点多,下山求助的山友终于将医生接上山来,大家心头稍安,医生初步诊断是羊癫风。先给他吊了一瓶葡萄糖,还输了氧,但伤者情况并未缓解,医生建议下山才能进一步治疗。当时天已快黑,如果天黑前下不了山,不但伤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援救者都有受伤的危险。二十几个山友放弃走完全程,轮流将他往山下抬。坡很陡,山友们想尽办法让伤者平衡,因为全体山友都已经走过20多公里的山路,体能已明显下降,增大了抬伤员的难度,在抬的过程中,有的山友被树枝刺伤了不吭声,有的山友跌到了又立即爬起来,大家咬牙坚持,力争在天黑前把伤者抬到山下。途中伤者仍在不断拉泻,恶臭难闻,但大家更关注的是伤者的安危。快到山脚时,接应的民警赶到,帮忙一起抬下山,直接送到在山下等候的救护车,立马送往附近的葵涌人民医院。初步诊断,受伤山友的内脏大出血,甚至有时量不到血压,后赶紧转到龙岗中心医院,我们的队员也开车陪同前往。。。。后白云石于2004年12月28日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1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23.2004四川骆驼峰山难

2004年12月底,一支三人登山队在攀登四川邛崃山脉骆驼峰(海拔5484米)时遇上雪崩,来自北京的王茁与一名人称"卢三哥"的当地向导不幸身亡。而王茁的新婚妻子、搜狐户外频道的编辑鲜文敏,凌晨2:30左右被成功营救出沟,在3天3夜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奇迹生还。。获救后的鲜文敏回忆,3人攀登队是在去年12月24日,从四川小金县日隆镇进山,计划用五六天左右的时间,攀登位于四姑娘山旁、邛崃山脉的骆驼峰雪山。12月29日,登山队在攀登骆驼峰时,走在前面的王茁与"卢三哥"所处的冰层突然垮塌。她亲眼看到冰层将他们瞬间掩埋在底下。当时她恰好处在冰层断裂后的一半冰壁上,但冰壁陡峭,无法下撤和进行营救工作。后来,直至大风吹动浮雪将断裂带填平后,她才有机会和救援队伍相遇并获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2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24.2005清凉峰案

一位网名叫"狂风怒海"(本名周睿)的30岁男青年3月18日下午与另外12名队员从杭州出发,前往攀登临安清凉峰。第二天早上6时多,在当地向导带领下,他们向清凉峰进发;中午11时左右到达野猪塘,这里是驴友们登清凉峰最理想的露营地。领队提出在野猪塘设营地,并要求队员们把背包等辎重暂留营地,然后轻装登顶。但"狂风怒海"说自己上一次登顶清凉峰没有拍到日出,很遗憾,希望这一次能补上,所以当晚想住在山顶。于是登上清凉峰后,队员们与他约定,第二天上午9:30在野猪塘会合。从此以后,大家就没有再看到过他。虽然经过多方搜救,"狂风怒海"仍无踪影
3.31日接前方最新消息:今日下午,当地组织的搜索队伍,主要是当地村民,从东凹下来,于下午4点左右,在鸡头凹(当地村民发音)岩石下面的密竹灌木丛林里发现了狂风怒海的尸体。 据发现尸体的当地银龙坞村民分析,狂风怒海很可能是从27米左右高的下忍岩坠崖身亡的。此处离18龙潭景区已经比较接近 ,天气好的话能看到景区蒙古包,按照正常体能的话,下来需要一个来小时左右。此处离他丢弃睡袋等物品的平坑有2小时多的路程。 目前现场已经受到保护

法医上山后已对狂风怒海遗体进行了初步鉴定:狂风怒海是坠崖身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8:52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说明:所有资料均系网上汇集,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5-3 18:58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QUOTE Created By lindows At 2005-5-3
  1. 1982"苍山案"

  事件回放:资料暂缺
  教训:寒冷、饥饿 教训:(1)年幼无知;(2)无任何野外生存装备;(3)未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许可,盲目、私自去冒险;(4)我们的中学几乎没有野外教育。
 

据说攀岩,漂流,登雪山,滑翔等刺激性的活动,保险公司也是不敢受理的。
如果已经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类活动还是不参加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9:14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QUOTE Created By 深蓝 At 2005-5-3
[quote]QUOTE Created By lindows At 2005-5-3
  1. 1982"苍山案"

  事件回放:资料暂缺
  教训:寒冷、饥饿 教训:(1)年幼无知;(2)无任何野外生存装备;(3)未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许可,盲目、私自去冒险;(4)我们的中学几乎没有野外教育。
 

据说攀岩,漂流,登雪山,滑翔等刺激性的活动,保险公司也是不敢受理的。
如果已经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类活动还是不参加为宜。[/quote]

这个我认为倒不见得,毕竟户外活动出事的概率也不见得比驾车、在路上行走高。没听说有人由于驾车有危险,就不开车啊。

关键还是要自己注意安全,另外参加团队活动,也要懂得自我保护,如果觉得领队不够经验或者不够尽职,还是及早退出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9:22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在这里,还要再次对03年东西冲徒步的组织工作反思一下。

那次活动暴露了几个问题:
1、最后队伍队形没能保持好,以致于一部分人爬上最后那个山头时,还有一部分人掉队了很远,而且已经基本虚脱。我作为前边开路的人有很大责任。

2、鱼同学爬一个比较险的山坡,虽然最终没出事,但是大家都捏了一把汗。主要责任应该是鱼同学负,但是其他同学也应该尽早劝阻,包括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5-3 19:44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QUOTE Created By lindows At 2005-5-3
23.2004四川骆驼峰山难

2004年12月底,一支三人登山队在攀登四川邛崃山脉骆驼峰(海拔5484米)时遇上雪崩,来自北京的王茁与一名人称"卢三哥"的当地向导不幸身亡。而王茁的新婚妻子、搜狐户外频道的编辑鲜文敏,凌晨2:30左右被成功营救出沟,在3天3夜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奇迹生还。。获救后的鲜文敏回忆,3人攀登队是在去年12月24日,从四川小金县日隆镇进山,计划用五六天左右的时间,攀登位于四姑娘山旁、邛崃山脉的骆驼峰雪山。12月29日,登山队在攀登骆驼峰时,走在前面的王茁与"卢三哥"所处的冰层突然垮塌。她亲眼看到冰层将他们瞬间掩埋在底下。当时她恰好处在冰层断裂后的一半冰壁上,但冰壁陡峭,无法下撤和进行营救工作。后来,直至大风吹动浮雪将断裂带填平后,她才有机会和救援队伍相遇并获救



蜜月攀登四姑娘山 新娘遇难新郎失踪

--------------------------------------------------------------------------------

天府早报
  一对北京新婚夫妇在四姑娘山骆驼峰遭遇不幸,新婚妻子和一名向导遇难,而丈夫则失踪。目前,2名遇难者和1名失踪者身份已得到证实,当地已派出20多人的搜救队搜救失踪者。昨(2)日,四姑娘山管理局副局长何友权介绍,遇难者分别为搜狐网站户外频道编辑鲜文敏和当地高山向导卢中荣,而失踪者则是鲜文敏的丈夫王茁,这对北京新婚夫妇的年龄均为31岁。
  3人登山队不幸遇难
  2004年12月24日,一支3人的小型登山队伍从小金县日隆镇进山,计划用五六天的时间攀登骆驼峰。组成这支队伍的,是来自北京的年轻夫妇王茁、鲜文敏(女)与一名人称"卢三哥"的当地向导。
  12月30日,另一支在附近羊满台山攀登的四川民间登山队,从远处发现骆驼峰海拔4800多米的攀登线路上,有疑似人体物体。31日他们出山到达日隆,报告了当地登山向导。经当地人员组织挖掘,在骆驼峰东西山峰之间的鞍部以下约100米处,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2具遗体相距十几米,身体大部分被已经硬化的雪层掩埋。目前已经确认遇难者为鲜文敏和当地向导"卢三哥",他们的身上都没有拴安全带。由于雪面较硬及人手限制,1月1日晚已将遇难向导的遗体运往山下。出事队伍的另一名成员王茁没有发现踪迹。
  搜救队步行拉网搜寻
  昨日早上7时,四姑娘山管理局和日隆镇派出所组成20多人的搜救队进山搜索。"遇难原因可能是雪崩或滑坠。"四姑娘山管理局副局长何友权介绍,"搜救人员从沟口出发,而事发地点在50公里外的骆驼峰。汽车只能从沟口前行7公里,沟内只有崎岖的马道,完全通过步行拉网搜寻。"
  昨晚8时,搜救队伍仍在山上搜寻,"进沟之后没有通讯信号,我们也无法和搜救队联络。"何友权说,"搜救人员带有帐篷、睡袋,只有留在山上继续搜救。"据登山专家介绍,登山界对于雪山救援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24小时内能够实施有效救援,还能有一定作用。否则,失踪者生还的机会就越少。若超过48小时,则基本没有救援的希望。
  未来几天,骆驼峰所在地区的天气,以晴朗为主,将有利于搜救行动的展开。但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如果事故原因是雪崩的话,在高山环境中,从大面积冰雪下寻找任何物体都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张朝阳连夜请求援助
  据了解,昨日凌晨消息传到北京后,搜狐网站当即对此事采取了紧急行动。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连夜致电中国登山协会的李志新,请求援助。目前,登协已经派出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及教练次洛起程前往骆驼峰组织搜救。搜狐网站也联络到遇难者与失踪者的家属,已派人陪同两位遇难者家属起程赶往日隆镇。
  在此之前,国内部分听说消息的登山爱好者,也准备于2日从各地飞往四川进行搜索救援。后得知官方已经正式介入,遂应要求原地待命。
  "他们是新婚不久到四姑娘山度婚假的。"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王茁所在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值班工作人员说。而遇难的"卢三哥"今年39岁,是当地最出名的高山向导,为许多成都山友所熟悉,卢的家属称今日下午将举行下葬仪式,成都10多名山友将前往四姑娘山祭奠。
  山难原因初推为雪崩
  骆驼峰山难发生后,各方经过初步分析,判断山难原因以雪崩的可能性为最大。
  专家分析,雪山攀登过程中,一支队伍3人同时出事,原因只可能是滑坠或雪崩。而本次骆驼峰山难的事发地点在2号高山营地东下方,高度是海拔4800多米。该路段对于善于冰雪技术攀登的王茁、鲜文敏来讲难度不大。同时,已发现的遇难者都没有拴安全带,说明事发时,他们并没有进行高难度的技术攀登。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滑坠的因素。
  事发地点上方偏东的是骆驼峰卫峰山脊,通过以往的照片资料分析,有2个沟槽可能产生雪崩。12月下旬骆驼峰所在地区,曾有过一次持续的降雪。按照出事队伍原来的计划,他们应该在26-28日期间攻顶并返回。因此,他们很有可能在这个阶段遭遇了小型的突发雪崩,从而导致了悲剧。
  早报记者云源摄影李国东
  王茁 男,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职工。他在户外论坛中,以Kristian或"老K"而闻名,是北京山友圈子里知名的技术派攀登高手。据他的朋友介绍,王茁平时面冷心热,为人质朴,他喜欢攀岩和攀冰,对于攀登技术、规范、器材,有着系统素养。王茁曾经攀登过海拔6206米的山峰,可以说,相对简单的骆驼峰主峰线路对于他而言本应不在话下。
  鲜文敏女,网名"不必",是搜狐网户外版面的编辑,有着丰富的户外活动经验。她曾以报道者或随同人员的身份去过不少名山大川,这一次骆驼峰是她正式攀登的第一座雪山。与鲜文敏打过交道的朋友,大都对这位文雅平和、聪明、坚定的女孩子有着良好的印象。
  "卢三哥"男,本名卢中荣,小金县日隆当地人,四川登协首批持证高山协作,四姑娘山地区知名的向导之一。这几年"卢三哥"家里经营着家庭式的旅社和餐馆,几个同辈亲戚也跟着他一起做高山向导的工作,他家的墙上挂着全国各地山友赠送的各式旗帜。

成都山友网上祭奠
 凌波舞:"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只要自己小心,就不会有事,可是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无比的脆弱,生命的逝去只是一个转念,一个瞬间。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阿乐丁:"一开年收到的最不幸的消息,但愿不是真的。永远怀念卢三哥与我们一起登山的日子。你爱山,你把你的一生献给了大山,你是四姑娘山的精灵。四姑娘山又多了一份让我永远的牵挂……安息吧卢三哥———四姑娘山的精灵!!!"
  天天想你:"一个半月以前,我和卢三哥一起登顶了骆驼峰,一个半月以后,他在那里遇难,而我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在三哥家,看着三嫂痛不欲生,心里真的很难过,希望三哥走好。而自己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帮他们。" (据四川旅游论坛)

骆驼峰上常有雪崩
  骆驼峰位于四姑娘山地区长坪沟内,海拔5484米。由于山体主要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风化作用使得岩石较为破碎。骆驼峰东西两个峰顶并行成一个大山坳,山坳中孕育出一片冰川,其中几条冰川舌下延至海拔4800米处,冰川稳定起伏较大,南坡攀登路线上有几段40度以上的冰雪坡,常有流雪及小型雪崩危险。
  对比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骆驼峰是真正意义上的雪山,终年积雪不化,且有永久性冰川,所以对登山爱好者一直有着较大吸引力。从南面攀登骆驼峰需要穿过四姑娘山长坪沟,在沟底拐弯处再上攀到海拔4600米的大本营。其北面在毕棚沟境内,悬崖壁立,难以攀登。
  近年来,民间有多人曾经对该峰进行探察。2004年7月23日成都足迹登山队罗剑、陈照宇、邓涛首次从南坡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5-3 20:19 | 只看该作者

Re: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ZT)

QUOTE Created By lindows At 2005-5-3
23.2004四川骆驼峰山难

2004年12月底,一支三人登山队在攀登四川邛崃山脉骆驼峰(海拔5484米)时遇上雪崩,来自北京的王茁与一名人称"卢三哥"的当地向导不幸身亡。而王茁的新婚妻子、搜狐户外频道的编辑鲜文敏,凌晨2:30左右被成功营救出沟,在3天3夜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奇迹生还。。获救后的鲜文敏回忆,3人攀登队是在去年12月24日,从四川小金县日隆镇进山,计划用五六天左右的时间,攀登位于四姑娘山旁、邛崃山脉的骆驼峰雪山。12月29日,登山队在攀登骆驼峰时,走在前面的王茁与"卢三哥"所处的冰层突然垮塌。她亲眼看到冰层将他们瞬间掩埋在底下。当时她恰好处在冰层断裂后的一半冰壁上,但冰壁陡峭,无法下撤和进行营救工作。后来,直至大风吹动浮雪将断裂带填平后,她才有机会和救援队伍相遇并获救

三哥是个很好的人! [M21] [M21] 他出事的那天,一个师弟难过了好久,大家都陪着他难过。。。 [M06] [M06] [M06] [M06] [M06]

2004年11月中旬,师弟和一些驴友跟着三哥成功登顶骆驼峰,不过他们那次天气和运气都非常好,回来后还给大家做了一次看片会,拍回来的照片是前所未见的漂亮,没想到一个月之后三哥就。。。 [M30] [M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11-5 19:56 , Processed in 0.0656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