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枫叶之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咖啡、果汁、葡萄酒都备齐了,欢迎筒子们陆续回到骏景!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46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黄山毛峰 [M36] [M36]
  
黄山毛峰产于中国安徽秀丽的黄山之中,成茶外形细嫩扁曲,多毫有峰,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轻绕顶,滋味醇甜,鲜香持久。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平的"猴魁",歙县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灸人口。
  
绿茶珍品,因地近黄山而得名。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毛峰在300年前就已著名。明代许次纾所著《茶疏》即将其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成功,更加蜚声全国。黄山毛峰茶外形美观,每片长约半寸,尖芽紧偎在嫩叶之中,状若雀舌。尖芽上布满着绒细的白毫,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出微黄。冲泡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茶汁清澈微黄,香气持久,犹若兰惠,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茶凉之后,香味犹存,故人称"幸有冷香"。一芽一叶的泡开以后,变成"一枪一旗",光亮鲜活,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特级黄山毛峰一般都在清明至谷雨间采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47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君山银针 [M36] [M36]

它产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的青螺岛,色泽鲜绿,香气高爽,滋味醇甜,汤色橙黄,是中国黄茶珍品。
  

绿茶精品。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它的特点是: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2-19 17:47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呵呵,还有潮州工夫茶。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2-19 17:49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QUOTE Create By 最爱bubbles At 2005-2-19
呵呵,还有潮州工夫茶。 [M01]

不懂事!那是泡法不是茶種! [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50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M04] [M04] [M01] [M01] [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51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武夷岩茶 [M36] [M36]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2-19 17:51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用来泡潮州茶的茶种也没贴来吧 [M04]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52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都匀细毛尖 [M36] [M36]

它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山区,明代已为"贡茶"。外形纤维披毛,如雪花;条索紧结,如银钩。冲泡时茶叶沉于杯底,绒毛浮游水中,清香持久,醇和回甜。
  
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山区。因其形似鱼钩和雀舌,故又名"鱼钩茶"或"雀舌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它就已经是向朝廷供奉的"贡茶"了。18世纪末,开始出口外销,享誉中外。都匀细毛尖茶在我国名茶中独具一格,它外形纤细披毛,犹如雪花;条索紧卷,好似银钩。冲泡时,茶芽沉于杯底,白毫浮游水中,汤色嫩绿明亮,品清香馥郁,醇厚回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2-19 17:52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那陆羽讲茶种也讲茶道啊,偶是怕枫叶先生忘了讲,先插个嘴,为他着想,不想他被老人家比下去啊。(当我胡说八道好了。)呵呵。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2-19 17:53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潮州茶种有吧,排不上名号倒是真的。听说过什么"凤凰单丛"啊,"一枝香","苦丁茶"什么的。这些算不算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2-19 17:54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以后不要乱插嘴 [M14] [M14] 包括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55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马上马上,功夫茶就出,唊嘚,唊嘚。。。 [M05] [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7:56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铁观音 [M36] [M36]

它产于闽南安溪县内,成品茶外形头似蜻蜓,尾似蝌蚪。泡于杯中"绿叶红镶边",是乌龙茶之上品。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究。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乌龙茶中的珍贵品种。一年分四季采制,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的一半,品质最好。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厦门、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陶壶置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茶,确是一种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2-19 17:56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QUOTE Create By 最爱bubbles At 2005-2-19
潮州茶种有吧,排不上名号倒是真的。听说过什么"凤凰单丛"啊,"一枝香","苦丁茶"什么的。这些算不算的啊。


应该算,曾经拿到北方送人,差点被人笑死 [M01]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2-19 17:57 | 只看该作者

Re: [b]茶[/b]

呵呵,看看,插嘴的用处。谢谢枫叶先生,下次改叫茶叶先生好了啦。 [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9 10:00 , Processed in 0.144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