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人生的盛宴,宾客散去,独自收拾满桌汤汤水水……
■胡纠纠
骑驴找马,不如找头骡子。
29—32岁是小剩,33—36岁是大剩,37—40岁是老剩。小剩时尚觉乖巧,大剩时孑然独立,老剩时则主攻《大乘》、《小乘》。
剩女的意义在于:榨取已婚男人的剩余价值。
剩女如果不把教育部的证书撕掉,是换不回来民政部的证书的。这是教育部和民政部之间的权力博弈。
那个超过一百分的男人,只是别人眼里的六十分而已,剩下的四十分都是他对你这个评委的情感贿赂。
爱是生产力,婚姻是生产关系。不婚的姻缘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与师奶同行,必有我师。
一个剩女三台戏,最佳配角分别是家长、同事、闺密。
性自由、消费主义、成功学这三粒男人的毒药,却是剩女的春药。
独身没有拉长青春,却拉长了脸。
少蔑视同性的“下嫁”,少仰慕名人的“豪婚”。要记住女人如车,每天都在贬值,男人如房,每天都在增值。车就应该进车库,不要老想着主卧。碰着一个男人把主卧给你,再嫌小就没天理了。
心脏有左右心房心室,这两室两厅的结构,足装得下两个人的恩爱。内心强大者,才不为外物侵扰。
剩女会以为自己占了时间的便宜,独立、独到、独家,做中国最新锐的女人,到死都风华正茂,影响最有影响力的男人。花开由之,花落却不情愿。哪能呢。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剩女A为剩女B充当媒婆的情形,以此表明A自己的心理优势:我剩虽剩着,但不为此忧心忡忡。直至身边的男性资源消耗殆尽,终于迎来剩女C 为剩女A做媒的时光。
“白骨精”的称呼曾经是多么美妙啊:白领、骨干、精英。当熬成剩女时才惊觉:白眼、骨灰、妖精。
在剩女的江湖中,只有一个侠客:单身男、多金郎。钻石王老五也因此在江湖中乐此不疲:拔身相助、拔腿就跑,拯救万女于水火。
“我择偶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剩女这样说时,脑子里想的却是一个完美男人。
前期,剩女的心理年龄都比实际年龄小,认男作父;后期,剩女的心理年龄又比实际年龄大,有了母性情怀。总之,摆不正、摆不平男女关系。
剩女振振有辞:这个高度专业分工的社会并不需要婚姻,一切都可以外包出去。换灯泡有物业公司,吃饭有外卖,睡觉有性情朋友,聊天逛街有闺密、情感寄托有宠物,男人有何用?———男人如阑尾,有了还发炎、碍事,没有不嫌少,但人生已不完整。
剩女们往往渴望拥有张爱玲式的爱情与才情,但最可能拥有的却是张爱玲式的晚年与晚景。
博士,海归,还剩女,此人无药可救。大龄,文艺,还剩女,此人荼毒生灵。
破罐子破摔者不在少数,摔成多少瓣,还得自己拼起来。
自虐和他虐是常见手法,先把自己弄残,再让别人残害自己。
剩女身边的异性朋友为:草食男、Gay、隐婚男、工作狂。
千万别以为不修边幅的都是主妇。
剩女构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么?这夸大了剩女的运作能力。
“地震”和“车震”都是剩女关心的话题,胸怀天下者灯下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不是瘦的,是胖的。有时则是“宽衣解带终不悔”,有时则是“夜聊宽带终不悔”。
《性与城市》误人的地方在于:主角们迈入了婚姻的殿堂,观众们还在门外徘徊。呼吁绝食的人总是不拒绝食物。
没有剩女与Gay 男的城市不能称为大都会。
一个小说简介:剩女和Gay 男结婚,抚养了别人的私生子。真感人啊,太感人了。
剩女不过情人节么?恰恰相反。她们连七夕节、儿童节和光棍节也不放过。
大隐隐于婚,小隐隐于床。境界不同,姿态各异。
奇怪的是,剩女之间很少抢男人,互相谦恭礼让,信奉“是精子就会跑光”。
豪掷人生的盛宴,宾客散去,独自收拾满桌汤汤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