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on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4-10-18 19:13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佛法能解决别的法解决不了的大问题。这大问题包括自己获利和一切众生世界获利,即自利利他两种。从利益的性质分,又可以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两种。

  遍知一切的佛陀认为,人生的祸患、苦难的根源是愚暗无知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的思想行为,因此,消除祸患、苦难,创造幸福快乐的唯一妙法就是驱除愚暗的智慧,由此而产生正确的思想行为。在寂天《入菩萨行论》中说:"众生都不愿吃苦,但却恰恰寻苦吃,愿得利乐因愚痴,毁坏利乐如仇敌。"这就是说:消除苦难、祸患,创造幸福快乐的心,人人都有,从国王到乞丐,从人到动物,从生到死,苦苦追求的目标也离不开这个宗旨。但却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希望和行为结果相反,希望得到的却得不到,不愿逢到的却离不开。发生这种情况的总根源是愚暗无知和由此产生的错误的想法和错误的行为。佛法教人正确认识人生和世事、正确对待自己和众生世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即美德和慈悲善心,开发明察事物本质的真智和正确处世为人的方便智慧,达到利己和利众的目的。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和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4-10-18 19:13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佛教道德观 (2)
 
◎ 释隆莲
  佛教说三乘:人天乘、小乘 (声闻、缘觉)、大乘 (菩萨、佛)。乘是交通工具,道是道路,都是达到目的地的手段。在这里,乘和道是同义语。汉传佛教称为三乘,藏传佛教《菩提道次第》称为三士道。下士道即人天乘,中士道即声闻乘,上士道即菩萨乘。三乘各有深浅不同的道德观,具体体现于行为的规范,在下士道为十善戒,在中士道为别解脱戒,在上士道为菩萨戒。

  十善戒: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 (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身三包括行为,口四包括语言,意三包括思想。此十善戒,称为性戒,不论受不受戒,犯了都是罪恶。虽不曾受戒的人,因为自己也不愿被别人杀,所以自己知道杀人是有罪的;自己不愿被盗,所以自己知道偷盗是有罪的;自己不愿被人欺骗,所以自己知道妄语是有罪的。如此等等,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性戒的基础,在于各人自觉,不待佛或师长制止,有类于儒家的恕道或良知。所以称为性戒,不一定是从因果观点出发。这是佛教的最低道德基础。不信佛教,没有受戒的人,造了十不善业,同样要受恶业的苦果。这是佛教最基本的道德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4-10-18 19:16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QUOTE Create By 漠漠 At 2004-10-18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平生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



这是因为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以世间事对他们来言都是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8 19:17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QUOTE Create By XMAGG At 2004-10-18
[quote]QUOTE Create By monk At 2004-10-18
这个六道轮回我觉得解释不够彻底。

佛祖无所不能,为什么没有众生普度?



佛祖的工作又不是普渡众生,众生没有好的轮回也不是佛的过错。佛只是给众生一个信仰,一个寄托,试问天下人又有几个可以愿做苦行僧,肩上腿上带铁链修行呢,事在人为吧。[/quote]

那你认为佛祖应该做什么工作呢?佛心所善,普渡众生。
佛不会给你寄托和信仰的,苦行僧是世人眼中所看到。

其实我想讨论的是佛为什么不能高效率地将所有下三道的教化使其跳入上三道,而非要采取这种轮回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4-10-18 19:27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什么叫普渡呢?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其实佛在我心中就是这个道理。自己不去普渡自己的人生,人要靠什么东西来普渡。佛讲悟。其悟在已心。你快别讲佛了,你就讲高效能管理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4-10-18 19:30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佛要是有能力教化人,当年就不会让唐僧去取经来渡众生的罪过了,佛掌管三界却没办法管人的心。唉,挺可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4-10-19 06:06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我信佛!很虔诚的!可我相信,"酒色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佛在心中,我即是佛。
信佛好,对人生看的透!对得失看的透!
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就不会做恶人!相信前世今生,就不会太执迷!相信因果报应,就会谨慎言行!
信佛就会珍惜你,因为我知道我来为前世留下的怨,我爱为还今生纠缠的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4-10-19 06:13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多听听这个,净化下灵魂吧!
心经:http://www.lsedu.com/qh/fu5.swf
般若波罗密心经:http://www.masxjh.com/fydh/dh/flash01/13.swf
大悲咒:http://www.lsedu.com/qh/fu2.sw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4-10-19 08:55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南无啊米拖佛 [M0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4-10-19 09:49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我对佛教也有兴趣,能不能介绍一些有关佛教的书,要求浅显易懂,那里有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4-10-19 10:08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是禅悟审美的高华境界,是指在水月相忘的直觉观照中,观与被观的界限全然泯除,观照的双方互为主体,流漾着超妙的情愫,生机远出。水月相忘的禅者之心,脱离了情感的粘着性,呈现出澄明晶莹的境象。
由此可见,对观照"对象"不贪恋执着,才能无住生心,洒脱自在。但"无住"并不是对外物毫无感知、反应,在"无住"的同时,还必须"生心",让明镜止水般的心灵涵容万事万物,让晶莹朗月般的心灵映照万事万物。事情来了,以完全自然的态度来顺应;事情过去了,心境便恢复到原来的空明。无住是生心的基础,生心的同时必须无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4-10-19 10:09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QUOTE Create By wangwang At 2004-10-19
我对佛教也有兴趣,能不能介绍一些有关佛教的书,要求浅显易懂,那里有卖


http://www.bfnn.org 很多佛学方面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4-10-19 10:11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所谓佛教,即是的佛陀的教育。佛陀,即觉悟者。所以佛教就是走向觉悟之路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9 13:13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阿弥陀佛!你们都好。你们善根具足,有福德,所以能修道,将来必有大成就。这是你们过去世所种的善根,不然的话,就不能修道。所以我们师父说(指王骧陆大居士):'能遇到这个法,这是无上的善根,不然的话,就不能修这个法,即便修,也修不下去。'你们能虔心诚意地修这个法,说明你们有善根、福德具足,只要坚持修下去,必定有大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4-10-19 14:02 | 只看该作者

Re: 佛教

[M03] 漠漠,我就爱了和zhms都讲的很有见地。
个人认为,佛陀教化众生,不止是我们"人"这么狭隘。一切有情,皆在佛陀的教化范围。而且,我们人类,眼光不能太狭隘。仅仅看到自己,而忽略了整个世界的存在,是很可怜悯的!
另外,大疑则大悟!没有一点疑问而修佛,好像是空中楼阁,缥缈不实。一切答案,都可以在佛经之中找到。有缘有心之士可以留意。
今时今世,我们最缺乏的,是善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南怀瑾先生可以说是当今难得一觅的导师。有兴趣的人,可以到书店购买到《南怀瑾选集》,资为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0 17:48 , Processed in 0.0692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