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王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1学校(欢迎交流学习)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1:20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一级方程式赛车揭密---引擎篇


虽然所有车厂都使用 V10 结构,但五个汽缸两侧之间的角度却不尽相同。

  由于赛车比赛规则规定引擎容量不可超过 3000 cc,因此,引擎供货商们莫不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制造接近这个标准的引擎。福特 Coworth V10 CR2 的排气量为 2998 cc。

  今年宝马 BMW 将会使用自制的V10 引擎来参加一级方程式赛车。宝马公司在墨尔本的第一分站赛中提供了 10 具引擎,并希望在本赛季中可以生产 50 具 V10引擎。

  V10 可提供"大约"800 匹马力的动力(车队通常不愿透露正确数字),相当于一般家庭房车 1.6 公升引擎马力的 8 倍。宝马声称,最强的 F1引擎马力记录是 1986 年由涡轮增压四缸引擎产生的将近 1100 匹马力 。

  大部分普通房车的引擎每分钟最大转速约为 6000 转,但 F1 引擎的转速可达每分钟 18000转,其活塞加速比子弹还快。

  F1 引擎是非常轻巧的。积架(Jaguer) R1 的引擎只有 569 mm 长、506 mm 宽、492 mm 高 (包括风箱)。离合器只比成年男子的拳头大一点而已。高科技材料使得引擎变得很轻,重量只有 97 公斤。

  详细资料花絮:例如,F1 火花塞的韧性比一般普通房车强,如此才能承受每分钟转 18000 下的震动。但它们的尺寸却比较小,螺纹直径只有 10 mm(标准火星塞为 14 mm),所产生的火花也比标准火花塞大。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 F1 引擎的燃烧温度可达摄氏 1,000 度,但在运转时却比普通房车引擎温度稍低。一级方程式 V10 的冷却剂温度可低到摄氏 110 度,油料温度可达 140 度,大约比普通房车低 20 度。

  这么小的机器却能产生如此之大的能量,你难道不想把 F1 的引擎装到自己的车里吗?也许不想,因为 F1 引擎每跑 100 公里就吃掉 60 公升的汽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1:2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历史讲坛]发生在F-1赛道上的悲剧


拼搏和取胜的欲望是强人的本能,更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这在F-1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每一个F-1车手都是英雄。他们的职业无疑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他们凭借智慧、勇气、纯熟的驾驶技巧驾御一切。F-1比赛是迷人的,但同时F-1也是让人毛骨悚然的。死亡和灾难从来离F-1不远。

  其实说到底,赛车运动本质上就是危险的。而且这种危险注定要存在下去。F-1历史上有很多黑暗的日子,像1960年的比利时大奖赛,1994年的圣马力诺大奖赛……

  le mans的80条人命,1955mercedes车队的fangio(arg)和moss(gb)这一年中占尽了优势,fangio第三次赢得车手总冠军。但7月11日的le mans大奖赛使这一切都失去光彩,pierre levegh驾驶的mercedes冲到人群中,造成80多人死亡,成为赛车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随后mercedes宣布退出大奖赛。后来的法国、瑞士、西班牙大奖赛被取消。而从此f1再没回到瑞士。

  同样这一年,两界车手总冠军ascari在monza试车时死亡。

  溅有鲜血的赛车,spa,1960spa赛道一直以它多变的天气闻名,这使它成为一个相当危险的赛道。1960年这里举行的F-1大奖赛,两名年轻的英国车手chris bristow和alan stacey先后冲出赛道,死亡。那天比赛第五名获得者是jim clark(scot, lotus-climax),后来1963和1965年的车手总冠军。

  clark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在spa,那次他就亲眼目睹了一次死亡事故。而这次比赛,事故就在他的车前发生,他是开着一辆溅有鲜血的车完成比赛的。这次比赛对clark他产生了的影响。他此后对spa的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憎恨,但所为一个伟大的车手,clark自1962年在这里连续4年夺冠。

  monza的噩梦,1961然而仅仅15个月后,clark又经历了一场噩梦。1961年的意大利大奖赛,比赛第2圈,在parabolica入弯处,clark与当时积分表上领先的wolfgang von trips(german, ferrari)相撞。ferrari车冲过护栏,撞进人群后,又冲回赛道。有14名观众被撞死。trips被甩出赛车,当场死亡。clark也被甩出赛车,但没有受重伤。这次事故使trips把当年的年度总冠军让给了队友,美国人phil hill。

  大火夺去年轻英国车手的生命,1973年的荷兰大奖赛,非常有前途的英国年轻车手roger williamson被大火夺去生命。这才是williamson参加的第二场大奖赛。比赛行至第9圈,(据赛后推断)williamson的轮胎被扎,赛车滑出赛道,撞上护墙后又被弹回。赛车发生翻转,起了大火。这种紧急情况下,F-1的工作人员显得一点用都没有,那些离大火现场较近的人员甚至萎缩不前,不愿接近大火。倒是英国车手david purley从一名工作人员手中抢过一个灭火器,冲到好朋友williamson的赛车旁,奋力扑救。但最终他的努力也失败了。williamson被烧死。车手purley后来因为勇敢救火而被授予george medal。其实当时赛道附近有消防船,但由于赛道旁的交通拥挤,没能及时派上用场。这次恶性事件后,f1的灭火工作受到重视,一支职业化的专业消防小队被要求建立起来,以后随车手、车队到达任何一个大奖赛赛道。F-1的灭火工作是有了很大改进。

  大火再次肆虐F-1,kyalami (南非), 1977

  四年后的南非大奖赛,大火又一次肆虐f1,这次是救火的失误导致一位英国车手的死亡。比赛中,shadow车队的renzo zorzi(italian)由于引擎故障,把赛车开进了pit对面的缓冲区。他从赛车里出来后,引擎着起大火。renzo拿了灭火器回去灭火。两名工作人员也从pit跑来救火,可能由于太着急,横穿赛道时,没有注意"来往车辆"。悲剧发生了:工作人员穿过赛道时,pryce(gb)和hans stuck正并排驶来。rryce的车正面撞上其中一个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当场死亡。而pryce自己也因撞到了那位工作人员的灭火器而死亡。他的赛车失控后一直飞到第一号弯,crowthorne弯,撞到了jacques laffite的ligier赛车。所幸这位法国车手虽因此退出比赛,但捡了条命。

  地狱般的周末,imola, 1994

  1994年的imola大奖赛可是说是F-1史上最黑暗的一个周末。周五的练习赛中,rubens barichello发生了就一次可怕的事故。在variante bassa弯,barichello入弯过快,赛车转向不足,撞到路旁的石子弹起,然后赛车直飞防护墙。所幸的是,赛车没有撞到那些铁的支柱。barichello受了擦伤,一度昏迷。但他周六又回到了赛道。

  周六的练习赛中,只参加过一次大奖赛的澳大利亚车手roland ratzenberger在到坦布雷罗赛道转弯前的高速赛段上,发生了严重事故。他出事前,对赛车前定风翼进行了调教,松了螺丝以减小偏离赛道的侧移。结果行车中前定风翼突然脱落,赛车一下没有了前下压力,失去控制,撞向防护墙。ratzenberger脖颈折断,死亡。

  F-1已故"车王",巴西的民族英雄车手塞纳在他短暂的F-1生涯中,65次赢得排位赛第一、40次夺得分站赛冠军,被车迷们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一级方程式车手。

  1994年5月1日的圣马力诺大奖赛上周日的正赛中,三界世界冠军塞纳在ratzenberger出事的地点也发生了致命的碰撞。在到坦布雷罗赛道转弯处的高速赛段上,有一个较缓的左弯。但塞纳驾驶着威廉姆斯—雷诺赛车没能转过这个弯角。尽管塞纳用了近一秒的时间刹车,但他撞向防护墙的速度仍高达135mph。赛车的右前叉骨弹回,打到巴西天才车手塞纳的头盔,造成致命的脑损伤。一代F-1"车王"就这样离开喜爱他的车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1:30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技术学堂]F1的划时代标志


中置引擎:划时代的标志

  澳大利亚车手杰克·布拉汉好以革命性设计的中置引擎CooperClimax赛车荣登F1冠军宝座,标志了20世纪60年代的开始。

  Cooper赛车系列中最成功的是T53型,它的4气缸引擎能发出240匹的最大马力,将仅有440公斤重的赛车推上近300公里/小时的速度。Cooper的出世敲响了传统前置引擎F1赛车的丧钟,后者最后一次分站胜利是在意大利著名的蒙扎赛道,由于众多采用中置引擎赛车的英国车队出于安全理由抵制蒙扎的比赛才得以胜出。这场比赛最终由美国人菲尔·希尔摘桂,这也使他荣登F1车手冠军行列。悲剧时有发生

  1960年在斯帕举行的比利时站比赛。让人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两位车手在比赛中丧生,另有两位车手严重受伤。天才车手克里斯·布里斯托驾驶的Cooper赛车失控,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横滚之后,他就再没有醒过来;另外一位悲剧性的车手是莲花车队的阿兰·斯得希,由于极速前进时,一只飞鸟撞上了他的脸导致了赛车的失控。顺便说一句,直到1968年,一体化护目镜才被引入到头盔的设计中来。

  为了降低速度、减少危险性,从1961年开始,F1赛车引擎的排气量从2.5公升降低到了1.5公升。同年,几家油料供应商成功地说服了CSI(当时国际汽联主管赛事的部门)对F1赛车使用的燃油做出限制:赛车必须采用量产的民用车用油,最高辛烷值不得高于100,次年开始生效。当各家供应商为此欢呼雀跃的时候,在英格兰索恩顿壳牌石油研究所里,一台8气缸BRM引擎正在秘密等待横空出世。它生来就是为了横扫千军,荡平四海。

  即使如此,1961年还是属于法拉利车队。以标志性的鲨鱼车界设计而著名的Tipo 156赛车,一台前置的6气缸190匹马力的引擎,让对手保时捷和Climax望风披靡。保时捷赛车的风冷4气缸引擎只有160匹的输出数字,Climax甚至更少。法拉利车队的菲尔·希尔、沃尔夫岗·特里普斯和里奇·金泽3位车手几乎主宰了所有比赛。只有在对车手的技艺要求极高的摩纳哥和纽布林格北赛道上,驾驶莲花—Climax赛车的斯特灵·摩斯才得以冲破法拉利的包围、脱颖而出。

  菲尔·希尔是第一个赢得车手总冠军的美国人,但是,他胜利的喜悦几乎全被队友特里普斯的丧生冲淡了。在蒙扎举行的意大利站比赛前,特里普斯积分比希尔高,而在意大利站前者又获得首发资格,很有可能一路带头完成比赛。可惜的是,特利普斯的拙劣起步,不只让他丧失了首发的优势,还让他失去了生命——他和苏格兰人吉好·克拉克相撞,并在这次相撞中不幸丧生。赛车设计的历史变革

  1962年,法拉利受到了来自英国的有力挑战:Climax和BRM在赛季一开始就配置了8气缸的引擎,而电控燃油喷注系统也在这一年全面取代统的化油器设计。纵然赛会规定缩小了赛车引擎容积并强制性地规定F1赛车必须用民用汽油取代航空汽油作为燃料,1962年的平均圈速已经接近1960年的记录。新的燃油喷注系统可谓劳苦功高。

  车架的设计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莲花车队老板柯林·查普曼(他同时也是出色的F1赛车设计师)在1962赛季展示了他的新车——莲花25型赛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一体化方式设计制造的单座赛车。与传统的管状车架相比,新车架改由轻量化的、由铆钉钉连的盒状金属板制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降低了车重的同时增加了车架的坚固性,提高了抗扭曲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了车手的安全。

  在莲花25型赛车上,车手不再是直挺挺地坐在驾驶舱内,而是用几乎平躺的姿势"躺"在驾驶座上。这一改进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同年,小直径的钢制方向盘也开始被各车队普遍采用。法拉利在坚持保留大直径木制方向盘一年后,也不得不跟随潮流。

  BRM车队的英国车手格拉汉姆·希尔夺得了1962年的世界冠军。他在荷兰、德国、意大利和南非夺得了分站冠军,但和对手杰好·克拉克依然斗到最后一站,直到后者因引擎故障退出比赛。

  一级方程式经过了12年的发展,赛事的组织依然徘徊在中世纪时代,以下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当时的问题:在纽布灵格赛道的一场练习赛中,Carel Godin de Beaufort,一个彻头彻尾的荷兰人,居然把一台8毫米摄像机(当时这玩艺还颇为新鲜)绑在了他的老爷保时捷的车尾。当车子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坡时,支撑摄像机的支架松脱,摄像机整个掉了下来。格拉汉姆·希尔和布鲁斯·麦克拉伦(没错,此君就是麦克拉伦车队的创始人)先后碾了过去,并打滑冲进了赛道边的灌木丛中(当时的赛道连安全护栏都没有,更不要说缓冲区了)。万幸的是两人都毫发无损。不然现代人就见不到达蒙·希尔(格拉汉姆·希尔的儿子)夺得世界冠军,还有麦克拉伦车队今天的叱咤风云了。

  杰姆·克拉克驾驶莲花轻松获得了1963和1964年冠军后,约翰·舒蒂斯在1965年为法拉利夺回了荣誉。1.5公升发动机的发展也在这一年走到了尽头:法拉利和本田的1.5公升引擎采用了12气缸的设计,输出接近220匹马力;Climax则更令人匪夷所思地制造了一台16气缸1.5升发动机,输出据说超过225匹,可惜的是这样极端的设计让气缸顶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比赛的巨大压力,所以,未能在赛道上一展身手。

  随着1966年引擎最大排气量限制提高到3公升,Climax终于将一台16气缸引擎装在了BRM赛车上。这台引擎能发出400匹的最大马力,而它发出的噪音则更为惊人。纵然BRM赛车有惊人的速度,杰克·布拉汉姆却驾驶着自己一手设计制造的布拉汉姆Repco赛车夺得了1966年的世界冠军。布拉汉好Repco赛车的8气缸引擎最大输出仅有320匹马力,是当年芸芸赛车中最小的,但却是最耐用最可靠的。赛车场有一句话叫做:To finish first you firsthave to finish。意思是要想获得冠军首先必须完成比赛,Repco赛车用这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1967年6月4日,在现代F1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福特DFVV型8汽缸引擎在荷兰Zandvoort赛道问世了。杰姆·克拉克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了分站冠军,此后,福特DFV便一发不可收,直到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然而,福特DFV面世得太迟,未能阻止丹尼斯.休姆为布拉汉姆再次夺冠。F1步入空气动力学时代

  1968年在F1历史上是难忘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伟大的天才车手杰姆·克拉克在德国霍肯汉姆举行的一场二级方程式比赛中不幸意外丧生这一悲剧;也不仅仅是因为四轮驱动赛车的尝试遭遇全面挫折;更不是因为F1赛车上首次贴上了赞助商的标签。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空气动力学理论在赛车车身设计上的重要性,F1赛车车身上首次出现了扰流翼板——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尝试、从此,F1步入了空气动力学时代。

  延至今日,所有的车队都把空气动力学作为车身设计的最主要考虑因素,风洞测试已经成为F1赛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一开始,扰流翼板还只是前后车身上的小小的凸起。但仅仅过了几个星期,工程师们就已经开始在车身上装置巨大的、突出车身许多的前翼和尾翼了。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科技的发展还无法让工程师计算出翼板究竟给赛车带来多大的影响,而且翼板普遍装配得不够结实,高速下很容易折断,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非常危险。格拉汉姆·希尔最终夺得这个多事之秋的总冠军。

  196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Montjuich赛道上两次严重的事故,使CSI得不痛下决心禁止了F1赛车车身上出现的任何扰流翼板。在那次事故中,两辆莲花赛车的尾翼先后脱落,险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CSI的决定反对声音最大的是KenTyrell(他当时是Matra福特车队的经理,1970年开始打造Tyrrell车队),他认为缺乏了翼板的F1赛车"根本无法驾驶"。这句话放在今天毫无疑问是金科玉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正是驾驶没有翼板的Matra赛车的杰克.斯图尔特赢得了车手总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1:4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 F1十大豪杰


  一、纪录之王舒马赫

  舒马赫是F1车手队伍中最有天赋的人物。每场比赛之前,他进行的准备也最为全面、最为稳妥。在车队里,舒马赫无疑是一面旗帜。无论在赛场内,还是在赛场外,他总是全神贯注于车赛,很少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即使在母亲去世之后,他仍然坚持参加比赛。他的行动不时鼓舞着队友与他一道奋斗。

  34岁的舒马赫在东京得到了第六个冠军,创造了F1大赛的新纪录,他目前是保持纪录项目最多的车手。尽管年轻的车手对舒马赫总是怀抱冠军不放气愤不已,可是他们对舒马赫在湿滑的跑道上能够奇妙地控制高速飞奔的汽车也是钦佩之至。

  最佳表现:1995年霍根海姆赛道。在湿滑的赛道上,舒马赫只用了几圈就超过了所有的对手并最终夺取了冠军。

   二、艺术大师方吉奥

  "方吉奥"是F1最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他创造的纪录是无数后辈冲击的目标。2003年,34岁的舒马赫超越了方吉奥,成为第一个6夺年度车手总冠军的人,写下新的神话。

  在F1赛车界,方吉奥是有名的"艺术大师"。这位腼腆的阿根廷人的驾车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且他对于赛车的了解恐怕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F1车手。正是依靠超人的技术和预判能力,方吉奥逃过了赛车场上的许多陷阱。

  1934年以后,方吉奥开始参加赛车比赛。在阿根廷的赛车历史上,方吉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多次获得阿根廷汽车大赛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阿根廷的赛车跑道犹如死亡通道。为了让观众看着刺激,车手们在质量不高的跑道上开车狂奔,十分危险,经常出现车毁人亡的悲剧。1940年、1941年,方吉奥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比赛的冠军。此时,方吉奥迫切希望到赛车运动更为发达的欧洲开拓自己的事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的美梦一时间难以实现。

  1950年,方吉奥来到欧洲赛车场时,他已经38岁了。在之后的7年时间里。方吉奥获得了5个世界冠军,在51站比赛中获胜24站。作为精明的F1大赛战略家,方吉奥不仅在比赛中展现了擅长控制比赛的能力,而且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上,他也表现出超强的控制能力。刚来欧洲时,方吉奥只能与名气不大的车队合作,精明的他只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因为他知道凭着出类拔萃的表现,很快会有大牌车队上门找他。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方吉奥就进入了优秀车队。

  最佳表现:1957年德国霍根海姆赛道。赛场上,方吉奥的赛车的轮胎出现了毛病,不得不在修理站呆了很长时间,比其他车手竟然落后了1分钟。但是最终方吉奥以3秒的优势夺取了冠军。同时,方吉奥在这次比赛中,连续7次创造了单圈速度最快的纪录。

   三、巴西的民族英雄赛纳

  1960年,塞纳出生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从20岁开始,塞纳就是巴西的赛车英雄。自1982年以始,塞纳先后获得过福特方程大赛、英国冠军赛、欧洲冠军赛、英国F3大赛等著名赛事的冠军。1984年后,塞纳先后效力于雷诺、本田、麦克拉伦和威廉姆斯等F1车队,并且多次登上了冠军宝座。1.75米的身高、英俊的容貌、突出的战绩,使塞纳在欧洲和巴西的女性车迷当中颇有人缘。当年塞纳称雄F1车坛时,舒马赫和普罗斯特全都得让他三分。在塞纳看来,帮助他获得大赛冠军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上帝的帮助。上帝安排他进入了赛车运动。同时,上帝又给予他获得胜利的一切本事。与舒马赫等人不同,塞纳在赛场内外人气都很旺。天生的良好气质、文质彬彬的谈吐和无时不刻表现出来的睿智使得他总是超人一等。尽管他在赛场上有时表现得相当粗鲁,但是车迷们仍然爱戴他。在摩纳哥的埃莫拉赛道上,塞纳赢得过6次冠军。可是,1994年5月的埃莫拉赛道却吞噬了这位巴西车手的生命。尽管塞纳的世界冠军的数量不如舒马赫多。可是在获得首发位置的数量方面,舒马赫很难超越塞纳创下的65次杆位的世界纪录。塞纳命丧赛车场之后,人们对法拉利车队、对塞纳所效力的威廉姆斯车队都提出了种种置疑。塞纳的家属也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疑问,但是最终对事故的调查还是不了了之。最佳表现:1988年的铃鹿赛道。第一圈比赛结束时,塞纳尚处在第16名,可是到比赛结束时,他后来居上夺取了冠军。

   四、父子两代皆丧生赛场的阿斯卡利

  1918年7月13日,阿斯卡利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他的父亲安东尼奥阿斯卡利是当时意大利最为著名的赛车手,经常带着儿子参加各种车赛。就在阿斯卡利的第七个孩子出生之前的两周,他在法国的大奖赛上丢掉了性命。从那时开始,小阿斯卡利就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车手。

  受战争的影响,阿斯卡利的事业中断了几年,1947年,他重操旧业。法拉利车队的老板恩佐和是阿斯卡利父亲的朋友。在他的帮助下,阿斯卡利进入了法拉利车队。

  1950年代,阿斯卡利在两年的时间里控制了大赛,夺得了冠军。史学家认为,他对比赛的控制程度只有当今的舒马赫才能够赶得上。1952年和1953年连获冠军的阿斯卡利在1955年出事了。他的赛车撞进了蒙特卡罗港口,车子入水后,阿斯卡利竟然靠游泳逃脱了死亡而且一点没有受伤。但是几天之后,在蒙扎赛道上练习时,阿斯卡利没有应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是追随先父丧生于赛车场。

  最佳表现:1953年的希尔维斯通车道。阿斯卡利自始至终领先于方吉奥,最终获得了冠军。

   五、克拉克魂归苏格兰

  在阿斯顿.马丁的帮衬下,克拉克在1960年获得了参加F1大赛的资格。从1960年到1968年期间,克拉克共获得了25个分站赛冠军,还两度成为车手总冠军。尽管克拉克实现了人生之梦,成为了F1冠军,但是他的好运到此为止,最终这位叱咤F1赛道的车手魂归苏格兰。在1968赛季,克拉克首先在南非站获得了冠军,大有超过方吉奥再次获得总冠军的气势。可是,同年在霍根海姆举行的F2汽车大赛上,克拉克车毁人亡。事后,赛车界对于这位谦虚的苏格兰人总是念念不忘。在F1历史上,克拉克与方吉奥和塞纳齐名。

  最佳表现:1967年的蒙扎赛道。比赛临近结束时,克拉克车胎被扎破,但是他仍然领先一整圈,最后一圈,在汽油耗尽的情况下,他驾驶着赛车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六、差点成为射击冠军的斯图尔特

  斯图尔特最大的特点是有些结巴,这使他没有获得参加1960年奥运会射击队的资格。此后,斯图尔特借了一辆赛车,开始练起车来。在1965年斯图尔特正式成为F1车手之前,他还参加了F3的比赛。

  他的过人之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他的勇气和智慧。斯图尔特参加F1时,恰好是事故频发阶段,人们总将F1大赛与死神联系在一起。可是,斯图尔特却获得了3次车手总冠军。

  他在事业处于最高峰时离开了F1跑道。其后,斯图尔特开始不遗余力地为车手的安全奔走。当今F1赛车的不少安全防护措施都是斯图尔特提出来的。

  最佳表现:1968年霍根海姆赛道。当时,雨水和雾气包围了整个赛道。赛车场的能见度几乎等于零。但是,斯图尔特却在第一圈之后就领先了8秒,比赛结束获得冠军时,他比列第二位的车手提前了整整4分钟,这在F1赛车史上是罕见的差距。

   七、两进F1的劳达

  劳达是F1大赛中二进宫并且取得成功的为数不多的车手之一。1971年,奥地利人凭借自己的雄厚资金,进入了F1大赛,并且在法拉利车队获得了两个车手总冠军。

  1979年,劳达突然退出。3年之后,劳达回到了F1大赛,但是这次加盟的不是法拉利车队,而是麦克拉伦车队。并且在1982年获得了个人的第三个F1车手总冠军。

  劳达是F1大赛中的智多星。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分析一下本站比赛可能遇到的风险,衡量一下冒险是否值得。退役后,劳达还当过美洲虎队的掌门人。

  最佳表现:1976年尼尔布格灵赛道。这时处处小心谨慎的劳达遇到的惟一一次致命风险,但是他巧妙地逃脱了。比赛中,汽车起火,劳达被烧得疼痛难忍,可是他最终还是获得比赛的第四名。

  八、全能型车手莫斯

  在英国,只要一提到斯特林莫斯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F1大赛。莫斯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赛车世家里。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莫斯和母亲都是摩托车、赛车比赛的高手。尽管莫斯的全家都是运动员,可是他小时候却是多愁多病身。莫斯的肾病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差点断送了他的前程。

  1951年,干过多种职业的莫斯终于来到了法拉利车队。可是当比赛快要开始时,车队却临时换人,这让莫斯深感失望。后来,法拉利车队曾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但莫斯始终没有同法拉利和解。在1951年到1961年的10年时间里,莫斯从来没有拿到过一次F1总冠军。可是,他在其他比赛中却为英国获得了不少冠军。

  最佳表现:1955年安特里车道。莫斯击败了队友方吉奥,夺取了他的16场胜利的第一场。

    九、驾驶自造赛车拿冠军的布拉海姆

  布拉海姆是澳大利亚第二代车手中的佼佼者。布拉海姆15岁时离开了学校,到一家修车场工作。同时,心计颇深的布拉海姆每个晚上都到科加拉工程学院进修工程师课程。

  1946年他凭手艺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小的汽车修理厂。不久,布拉海姆结识了美国人约翰尼.斯昆博格。布拉海姆专门为斯昆博格制造小型赛车,积累了不少制造赛车的经验。很快,布拉海姆从修车人、造车人变成了开车人。他第一次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比赛就获得了冠军。与此同时,布拉海姆与罗恩.陶拉纳克结成了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欧洲的F1赛场上。1955年,布拉海姆进入了欧洲的汽车大赛。

  欧洲干净、整洁和平滑的车道,代替了澳大利亚崎岖不平、肮脏的赛道,良好的条件使布拉海姆更加热爱F1大赛。这位不苟言笑的澳大利亚人,是迄今F1赛车界惟一一位开着自己制造的赛车获得世界冠军的车手。

  从1955年到1970年,布拉海姆参加了126场F1大奖赛的比赛,获胜14场。

  最佳表现:1966年兰斯车道。40岁的布拉海姆迎来了他个人赛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他驾驶着自己制造的赛车在兰斯车道上拿到了冠军。

  十、绰号最多的车手普罗斯特

在13年的时间里,普罗斯特在F1赛车场上为法兰西民族多次获得了荣耀。

  1985年,普罗斯特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骑士奖章。1999年,他又获得了20世纪世界体育大奖。

  普罗斯特的赛车事业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在业内,绰号最多的车手莫过于他。由于他攻于心计,人们送给普罗斯特一个绰号"计算器"。同时,车手劳达还给他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婊子养的快儿子"。普罗斯特的鹰钩鼻子使其他车手暗地里称之为"大鼻子"。

  普罗斯特与其他车手相比,他的稳定性是最值得称道的,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对参加的每一场比赛,普罗斯特赛后总要认真地评述一番,而且讲得出道理来。在F1赛车手当中,一提到"教授",人们自然知道指的是普罗斯特。三度F1车手总冠军普罗斯特在麦克拉伦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都是核心人物。

  舒马赫崛起之后,普罗斯特显然走上了下坡路,但是他利用媒体的能力高于对手,所以仍然能得到好评。普罗斯特创下的199场F1大赛获胜51场的成绩曾被认为是最难打破的纪录之一。他费尽心血创建了一支F1新车队,却在新世纪开始之后不得不解散,这恐怕是普罗斯特一生中最难过的事情。

  最佳表现:1985年蒙扎赛道。比赛中他展示了完美无缺的技术,获得了个人第一个年度车手总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4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启蒙教育] F1各车队的基本概况



F1目前共有10支车队,其基本概况如下:

法拉利车队(Ferrari):


首次参赛:1950年
车队冠军次数:13
车手冠军次数:13
分站赛胜利次数:160
首发次数:158
最快圈速次数:159
参赛次数:671
车队总积分:30405
车队经理:让-托德
赛车基本情况:
底盘:F2004-GA
引擎:法拉利052 V10
轮胎:普利斯通
车手:迈-舒马赫,巴里切罗

  

迈凯伦车队(West McLaren):

首次参赛:1966年
车队冠军次数:8
车手冠军次数:11
分站赛胜利次数:135
首发次数:122
最快圈速次数:109
参赛次数:26495
车队总积分:544
车队经理:朗-丹尼斯
底盘:MP-18
引擎:奔驰FO110J V10
轮胎:米其林
车手:库尔特哈德?莱库宁



威廉姆斯车队(BMW Williams):

首次参赛:1973年
车队冠军次数:9
车手冠军次数:7
分站赛胜利次数:108
首发次数:119
最快圈速次数:122
参赛次数:21975
车队总积分:413
车队经理:弗兰克-威廉姆斯
赛车基本情况:威廉姆斯FW25
引擎:宝马P83 V10
轮胎:米其林
车手:拉尔夫-舒马赫,胡安-帕布罗-蒙托亚

  

雷诺车队(Renault):

首次参赛:1977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15
首发次数:31
最快圈速次数:18
参赛次数:141
车队总积分:355
车队经理:弗拉维奥-布里亚托尔
赛车基本情况:雷诺R203
引擎:雷诺RS23 V10
轮胎:米其林
车手:特鲁利,阿隆索

  

索伯车队(Sauber Petronas):

首次参赛:1993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0
首发次数:0
最快圈速次数:0
参赛次数:164
车队总积分:123
车队经理:彼得-索伯
赛车基本情况:索伯C22
引擎:佩特洛纳斯0A V10
轮胎:普利斯通
车手:费斯切拉、马萨

 

乔丹车队(Jordan):

首次参赛:1991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3
首发次数:2
最快圈速次数:2
参赛次数:198 车
队总积分:271
车队经理:埃迪-乔丹
赛车:乔丹EJ13
引擎:本田V10 RA002E
轮胎:普利斯通
车手:海德菲尔德、潘塔诺

  

美洲虎车队(Jaguar Racing):

首次参赛:2000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0
首发次数:0
最快圈速次数:0
参赛次数:21
车队总积分:50
车队经理:尼基-劳达
赛车:美洲虎R4
引擎:福特-科斯沃斯CR4 V10
轮胎:米其林
车手:韦伯,克莱恩

  

英美车队(B A R):

首次参赛:1999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0
首发次数:0
最快圈速次数:0
参赛次数:68
车队总积分:44
车队经理:大卫-理察兹
赛车:英美005
引擎:本田RA003E V10
轮胎:普利斯通
车手:巴顿、佐藤琢磨

  

丰田车队(TOYOTA):

首次参赛:2002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0
首发次数:0
最快圈速次数:0
参赛次数:17
车队总积分:2
车队经理:奥弗-安德森
赛车:丰田TF103
引擎:丰田RVX03 V10
轮胎:米其林
车手:潘尼斯,马塔

  

米纳尔迪车队(Minardi):

首次参赛:1985年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赛胜利次数:0
首发次数:0
最快圈速次数:0
参赛次数:288
车队总积分:29
车队经理:保罗-斯托达特
赛车:KL米纳尔迪PS03
引擎:ASIATECH AT03 V10
轮胎:米其林
车手:布鲁尼、鲍姆加特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1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启蒙教育] F1赛场上的旗帜和灯光



F1赛场上有不同颜色的旗帜来作为指挥信号,指挥旗为长方形,由赛道各处的裁判执掌。除了旗语,还有灯光,灯光指令装置设置在起跑区的前上方,负责宣布起跑和传达其他各种信息。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些旗帜和灯光的具体含义。

  旗帜:

  绿旗:在比赛开始时出示,表示决赛开始前的热身圈比赛开始。

  黄旗:表示赛场危险已经解除,比赛可以重新开始。

  黑白对角旗:表示对违规车手的警告。

  黑旗与白色数字旗混合使用:白色旗上的数字是对违规警告置之不理车手的车号,两旗并用是将该车手罚出场外。

  红旗:表示比赛因为某种原因暂停或提前结束。

  灯光:

  起跑时红灯从左至右依次亮起

  1. 倒数5秒时,一组红灯亮。

  2. 倒数4秒时,两组红灯亮。

  3. 倒数3秒时,三组红灯亮。

  4. 倒数2秒时,四组红灯亮。

  5. 倒数1秒时,五组红灯亮。

  6. 五组红灯同时熄灭,比赛正式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启蒙教育] 如何观看F1比赛


F1比赛用的赛场一般为环形,赛道宽7-11米,每圈长3-7千米,每次比赛总赛程大约为305-320千米,为防止车速过快而设有众多弯道,同时也更加考验车手的驾驶技术和赛车的性能。赛场还设有看台、摄像机与电视塔、大屏幕电视、安全人员观察站、直升机场、医疗站、修理站、赞助商接待看台、围场、比赛控制塔。

  车手首先要通过排位赛比出单圈最快成绩以此来决定决赛时的出发排位顺序,单圈成绩越好决赛时排位九月靠前。根据最新规则,排位赛在周六举行,分成两个阶段,用时大约90分钟。第一阶段排位赛的发车顺序由上站比赛的成绩决定,第一名首先发车,后面的以此类推。第二阶段的发车顺序是按照第一阶段的成绩出发,进行单圈计时,但这次是成绩最差的首先发车。未能完成第一阶段的赛车,不得参加第二阶段排位赛,只能在正式比赛中最后一位发车。单圈用时最少的赛车在决赛中将排在赛道的最前面。如果赛道的第一个弯道是右弯,头位车就排在右边,反之则位于左边。

  决赛一般安排在周日进行。上午为自由练习时间,用来检查车子各部分的工作状况。赛前半小时所有赛车进入排定位置,两辆车一排,决赛前车手进行最后一圈的热身。决赛正式开始后,车手可以在比赛中更换轮胎和加油,出现故障也可以进入车队维修站维修,但要占用比赛时间。如果赛车中途由于故障或事故而停在半路,车手就将丧失比赛资格。赛车尾部必须安装一个红色信号灯,以防止雨天产生的水雾影响后车视线。

  每个车队都必须配备17名机械师,三人一组负责一只轮胎,1人拆下和拧紧螺母、1人拆旧轮胎、1人更换新车轮,4个车轮一共12人;2人负责前后千斤顶,2人加油,外加一位手持指挥标志的总机械师。必要时还需1位加油助理员、1名引擎技术员和2位机械师,分别负责擦拭车手的遮阳板和清除侧舱进气口内的纸张或杂物,以保证散热器的最佳工作效果。由于比赛时的赛车各个部位温度都很高,机械师们必须穿着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

  当车手在比赛中发现赛车出现故障后,马上通过无线电装置与维修站联系。当收到一切准备就绪的消息后,车手就会把车开进维修站,停在快速千斤顶前。在停稳的一刹那,总机械师用指令牌告诉车手一直踩住制动踏板。这时工作人员立刻用千斤顶将赛车顶离地面,12人分成三组迅速完成换胎。2位机械师则将加压后的汽油以每秒9升的速度注入油箱。对于技术熟练的维修人员来说,整个过程只需6-8秒,而加油时间直接决定着赛车在维修站停留时间的长短。维修结束后,总机械师用指令牌通知车手松开制动踏板,然后赛车马上又箭一般地冲入了赛道。

  F1的计分方式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分为车手积分和车队积分。在每站中取得前六名的车手,从高到低的得分分别是10、6、4、3、2、1。车队积分则由旗下的两名车手积分相加而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启蒙教育] F1的概况



F1就是"Formula One"的缩写,中文叫做"一级方程式赛车"。以共同的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车就称为方程式赛车,而其中等级最高者就属F1。F1比赛如今已经和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体坛的三大赛事。

  F1目前共有10支参赛车队,每场比赛每个车队最多只有2位车手上场比赛,每年大概有16至17站的比赛,通常在三月中旬开始,十月底结束。平均每两周有一站比赛,比赛在当地时间的周六、周日进行,方便观众观看。每站比赛可吸引超过10亿人次通过电视转播或其它媒体观赏。

  2004年,F1大奖赛共设18站,中国的上海首次成为其中的一站,排在第16站。这18个站分别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林、圣马力诺、西班牙、摩纳哥、欧洲、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匈牙利、比利时、意大利、中国、日本、巴西。

  和其他体育比赛不太相同的是,F1是一个商业味极浓的比赛,虽然也是世界范围的,但参加F1比赛的车队都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出现,而是以所有者和赞助商的名义出现,所以F1吸引了几乎全世界各行业的超级品牌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6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麦克拉伦车队篇

中文名:麦克拉伦
车队英文名:WEST MCLAREN MERCEDES
总部所在国:英格兰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1966赛季/摩纳哥大奖赛
车队主席:让·丹尼斯(Ron Dennis)
梅塞德斯·奔驰赛车运动部主管:Nobert Haug
车队经理:Martin Whitmarsh
技术主任:Adrian Newey
总设计师:Neil Oatley
总工程师:Paddy Lowe
悬挂系统开发主管:Dave Neilson
传动系统开发主管:Dave North
合成开发主管:Matthew Jeffreys
系统开发主管:Mark Ingham
空气动力学设计主管:Peter Prodromou
空气动力学实施主管:Philip Adey

本赛季车手:
库塔(David Coulthard)
雷克南(Kimi Raikkonen)
试车手:
伍尔兹(Alexander Wurz)
  罗萨(Pedro de la Rosa)

联系方式: McLaren Internationa Ltd.
Unit22,
Woking Business Park,
Albert Drive, Woking,
Surrey, GU215JY
Tel:+44(0)1483728211
Fax:+44(0)1483720157
官方网站:http://www.mclaren.cn/(中文 )


历史成绩:

1966赛季第五,积3分,车手:麦克拉伦。
1967赛季第八,积1分,车手:麦克拉伦。
1968赛季第二,积51分,车手:D.Hulme、D.Gurney。
1969赛季第四,积40分,车手:麦克拉伦、D.Hulme、V.Elford.
1970赛季第四,积35分,车手:麦克拉伦、D.Hulme、D.Gurney、J.Surtees.
1971赛季第六,积10分,车手:D.Hulme、P.Gethin、J.Oliver.
1972赛季第三,积47分,车手:D.Hulme、P.Revson.
1973赛季第三,积58分,车手:D.Hulme、P.Revson、J.Scheckter.
1974赛季冠军,积73分,车手:E.Fittipaldi、D.Hulme.
1975赛季第三,积53分,车手:E.Fittipaldi、E.Mass.
1976赛季第二,积74分,车手:J.Hunt、E.Mass.
1977赛季第三,积60分,车手:J.Hunt、E.Mass.
1978赛季第八,积15分,车手:J.Hunt、P.Tambay.
1979赛季第七,积15分,车手:J.Watson、P.Tambay.
1980赛季第七,积11分,车手:J.Watson、普罗斯特.
1981赛季第六,积28分,车手:J.Watson、A.deCesaris.
1982赛季第二,积69分,车手:劳达、J.Watson.
1983赛季第五,积34分,车手:劳达、J.Watson.
1984赛季冠军,积143.5,车手:劳达、普罗斯特.
1985赛季冠军,积90分,车手:劳达、普罗斯特、J.Watson.
1986赛季第二,积96分,车手:普罗斯特、K.Rosberg.
1987赛季第二,积76分,车手:普罗斯特、S.Johansson.
1988赛季冠军,积199分,车手:普罗斯特、阿尔顿.塞纳.
1989赛季冠军,积141分,车手:普罗斯特、阿尔顿.塞纳.
1990赛季冠军,积121分,车手:阿尔顿.塞纳、G.Berger.
1991赛季冠军,积139分,车手:阿尔顿.塞纳、G.Berger.
1992赛季第二,积99分,车手:阿尔顿.塞纳、G.Berger.
1993赛季第二,积84分,车手:阿尔顿.塞纳、M.Andretti、米卡.哈基宁.
1994赛季第四,积42分,车手:米卡.哈基宁、M.Brundle、P.Alliot.
1995赛季第四,积30分,车手:米卡.哈基宁、N.Mansell、M.Blundell、J.Magnussen.
1996赛季第四,积49分,车手:米卡.哈基宁、大卫.库尔德哈德.
1997赛季第二,积63分,车手:米卡.哈基宁、大卫.库尔德哈德.
1998赛季冠军,积156分,车手:米卡.哈基宁、大卫.库尔德哈德.
1999赛季第二,积24分,车手:米卡.哈基宁、大卫.库尔德哈德.
2000赛季第二,积分152分,车手:大卫.库尔德哈德、哈基宁
2001赛季第二,积分102分,车手:大卫.库尔德哈德、吉米.莱克宁
2002赛季第三,积分65分,车手:大卫.库尔德哈德、吉米.莱克宁
2003赛季第三,积分142 ,车手:大卫.库尔德哈德、吉米.莱克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7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雷诺车队篇



中文名:雷诺
车队英文名:MILD SEVEN RENAULT F1
总部所在国:法国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1977赛季/
车队老板:布里亚托里(Flavio Briatore)
总设计师:John Russell
总工程师:Mark Handford

本赛季车手: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特鲁利(Jarno Trulli)

官方网站:http://www.renaultf1.com/

历史成绩:

注:2001年前是贝纳通车队,车队积分未算进来

2001赛季第七,积分10、车手:特鲁利、巴顿

2002赛季第四,积分23、车手:特鲁利、巴顿

2003赛季第四,积分88、车手:特鲁利、巴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8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索伯车队篇


中文名:索伯
车队英文名:SAUBER PETRONAS
总部所在国:瑞士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1992赛季/南非
车队老板:索伯(Peter Sauber)
首席执行官:索伯(Peter Sauber)
车队经理:Beat Zehnder
总设计师:Stephen Taylor
总工程师:Osamu Goto
技术主管:Willy Rampf
引擎主管:Osamu Goto
测试车队经理:Jacky Eeckelaert
首席技师:Urs Kuratle
新闻官:Agnes Carlier
本赛季车手:
海德菲尔德(Nick Heidfeld)
弗仑岑(Heinz-Harald Frentzen)

联系方式: Team Sauber Formel 1
Wildbachstrasse 9,
8340 Hinwil,
Switzerland
Tel: +41 1 938 1400
Fax: +41 1 938 1670
官方网站:http://www.sauber.ch/


历史成绩:

1993赛季第七,积分12分,车手:万德林格尔、莱拓
1994赛季第八,积分12分,车手:万德林格尔、弗伦岑、莱拓、塞萨瑞斯
1995赛季第七,积分18分,车手:弗伦岑、鲍里恩、万德林格尔
1996赛季第七,积分11分,车手:赫伯特、弗伦岑
1997赛季第七,积分16分,车手:赫伯特、拉瑞尼
1998赛季第六,积分10分, 车手:赫伯特、阿里斯
1999赛季第八,积分5分, 车手:阿里斯、迪尼兹
2000赛季第八,积分6分,车手:迪尼兹、萨罗
2001赛季第四,积分22分,车手:海菲尔德、莱库宁
2002赛季第五,积分11分,车手:海菲尔德、马萨
2003赛季第六,积分19分,车手:尼克.海菲尔德、弗伦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0:5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美洲虎车队篇

中文名:美洲虎
车队英文名:JAGUAR RACING
总部所在国:英格兰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2000赛季/澳大利亚大奖赛
车队主席:Wolfgang Reitzle
车队经理:Guenther Steiner
总设计师:John Russell
总工程师:Mark Handford
首要执行部门首席执行官:Nick Hayes
车队首席执行官:Guenther Steiner
F1程序主管:Nick Hayes
技术主管:Steve Nichols
本赛季车手:
韦伯(Mark Alan Webber)
皮佐尼亚(Antonia Pizzonia)
试车手:
Andre Lotterer/James Courtney

联系方式: Jaguar Racing Ltd.
Bradbourne Drive,
Tilbrook,
Milton Keynes,
Bucks, MK7 8BJ Tel: +44 (0)1908 279700
官方网站:http://www.jaguar-racing.com/


历史成绩:

2000赛季第九,积分4分、车手:埃尔文、赫伯特
2001赛季第七,积分10分、车手:埃尔文、罗萨
2002赛季第七,积分17分、车手:埃尔文、罗萨
2003赛季第7, 积分18分、车手:马克.韦伯、皮佐尼亚、贾斯汀.维尔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1:01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丰田车队篇

中文名:丰田
车队英文名:PANASONIC TOYOTA F1
总部所在国:德国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2002赛季/澳大利亚
车队老板:安德森(Ove Andersson)/Tsutomu Tomita
F1运作总经理:Richard Cregan
车队经理:Dago Rohrer
总设计师:Gustav Brunner
总工程师:Luca Marmorini
引擎开发主管:Norbert Kreyer
F1引擎部项目主管:Luca Marmorini
引擎技术协调部门经理:Keizo Takahashi
空气动力部门高级经理:Rene Hilhorst
市场与新闻部经理:Peter Ball
F1底盘技术主管:Dago Rehrer
本赛季车手:
潘尼斯(Olivier Panis)
马塔(Cristiano da Matta )

联系方式: Toyota Motorsport GmbH,
Toyota Allee 7,
50858 Cologne (Marsdorf),
Germany
Tel: +49 2234 1823 444
Fax: +49 2234 1823 37
官方网站:http://www.toyota-f1.com/


历史成绩:

2002赛季第九,积分2分,车手:米卡.萨洛、阿伦.麦克尼什
2003赛季第8 积分16分,车手:奥利弗.潘尼斯、达 马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1:0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乔丹车队篇


中文名:乔丹 福 特
车队英文名:DHL JORDAN HONDA
总部所在国:英格兰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1991赛季/美国大奖赛
车队老板:埃迪·乔丹(Eddie Jordan)
车队经理:埃迪·乔丹(Eddie Jordan)
总设计师:Henri Durand
总工程师:Gary Anderson
管理主管:Trevor Foster
首席执行官:John Putt
商业事务经理:Ian Phillips
销售主管:Mark Gallagher
本赛季车手:
小费尔曼(Ralph Firman Jr.)
费斯切拉(Giancarlo Fisichella)
堡姆加特纳(Zsolt Baumgartner)

联系方式: Jordan Grand Prix Ltd.
Buckingham Road,
Silverstone,
Towcester,
Northants,NN12 8JT
TEL:+44 (0)1327 857153
FAX: +44 (0)1327 858120
官方网站:http://www.f1jordan.com/


历史成绩:

1991赛季第五,积分13分,车手:塞萨瑞斯、扎克特、舒马赫、莫恩、扎纳尔迪
1992赛季第十三,积分1分,车手:莫迪纳、盖格尔米恩
1993赛季第十一,积分3分,车手:巴里切罗、卡佩里、鲍特森、埃尔文
1994赛季第五,积分28分,车手:巴里切罗、埃尔文、苏克里、塞萨瑞斯
1995赛季第五,积分21分,车手:巴里切罗、埃尔文
1996赛季第五,积分22分,车手:巴里切罗、布朗德乐
1997赛季第五,积分33分,车手:拉尔夫·舒马赫、费斯切拉
1998赛季第四,积分34分,车手:希尔、拉尔夫·舒马赫
1999赛季第三,积分61分,车手:希尔、弗伦岑
2000赛季第六,积分17分,车手:弗伦岑、特鲁利
2001赛季第五,积分17分,车手:费斯切拉、佐藤琢磨
2002赛季第六,积分9分, 车手:费斯切拉、佐藤琢磨
2003赛季第九,积分13分, 车手:费斯切拉、小拉尔夫.费尔曼、堡姆加特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11:04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blue]F1学校[/color][/b](欢迎交流学习)

[F1车队巡礼]之米纳尔迪车队篇

中文名:米纳尔迪
车队英文名:KL MINARDI ASIATECH
总部所在国:意大利
首次参赛时间/地点:1985赛季/巴西大奖赛
车队老板:斯图达特(Paul Stoddart)
车队经理:Gian Carlo Minardi
车队主席:保罗·斯图达特(Paul Stoddart)
车队首席执行官:Paul Stoddart
商业主管:Rupert Manwaring
本赛季车手:
维斯塔潘(Jos Verstappen)
威尔森(Justin Wilson)
基萨 (Nicolas Kiesa)

联系方式: Minardi Team SpA,
via Spallanzani, 21 z.i
48018 Faenza,
Italy
Tel: +39 0546 696111
Fax: +39 0546 620998
官方网站:http://www.minardi.it/eng/

历史成绩:

1985赛季第十,积分0分,车手:玛丁尼
1986赛季第十一,积分0分,车手:塞萨瑞斯、纳恩尼
1987赛季第十四,积分0分,车手:纳恩尼、堪帕斯
1988赛季第十,积分1分,车手:萨拉、堪帕斯、玛丁尼
1989赛季第十,积分6分,车手:玛丁尼、萨拉、巴瑞拉
1990赛季第十一,积分0分,车手:玛丁尼、巴瑞拉、莫贝戴里
1991赛季第七,积分6分,车手:玛丁尼、莫贝戴里、莫诺
1992赛季第十二,积分1分,车手:莫贝戴里、费蒂湃奥迪、赞纳尔迪
1993赛季第八,积分7分,车手:费蒂湃奥迪、巴巴扎、玛丁尼、卓恩.
1994赛季第十,积分5分,车手:玛丁尼、埃尔伯特
1995赛季第十,积分0分,车手:拉米、巴朵尔、玛丁尼
1996赛季第十,积分0分,车手:拉米、伊诺
1997赛季第十一,积分0分,车手:卡塔亚姆、特鲁利
1998赛季第十,积分0分, 车手:特鲁诺、纳卡诺
1999赛季第十,积分1分, 车手:基尼、巴朵尔
2000赛季第十,积分0分, 车手:基尼、马扎卡尼
2001赛季第十一,积分0分, 车手:熊龙、韦伯
2002赛季第九,积分2分, 车手:熊龙、韦伯
2003赛季第十, 积分0分,车手:维斯塔潘、贾斯汀.威尔森、尼古拉斯.基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9 16:52 , Processed in 0.0783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