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小王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1精彩图文: 珠海赛车场正在申办F1中国第2站 2005是契机 [/co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4-9-29 16:43 | 只看该作者

Re: [b]F1中国大奖赛精彩图文[/b]

F1技术名词



赛车的轮胎在比赛时温度会升高,如F1的轮胎温度会升高至接近轮胎熔点。温度越高,摩擦力越大,磨损也越快。

F1的干地胎本来是没有花纹的。FIA为限制车速,减小摩擦力,
98年改为前轮和后轮分别有三圈和四圈纹,99年又把前轮改为四圈纹。(教科书说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但对于温度高至将要熔化的橡胶来说并不是这样。)

UnderSteer与OverSteer

Understeer:转向不足,指由于前轮摩擦力不足造成的转弯时车头转向角度比前轮转向角度小,减少这现象的方法有增大车头Downforce,调硬后轮Anti-roll
Bar及Spring、调软后轮ArB及Spring等。

Oversteer:转向过度,指由于后轮摩擦力不足造成的后轮向外滑动,Oversteer很可能造成赛车甩尾打转,后果轻则损失时间,重则撞毁赛车。减少Oversteer机会的方法与上面的方法相反。若发生Oversteer,补救方法是立即把方向盘扭向与转弯方向相反。例如在右转弯时发生Oversteer,即是后轮向左滑,这时把方向盘向左扭,让车头也向左运动,那样就有可能阻止赛车继续甩尾。可能性有多大就要看车手反应和车的性能了,练习多了形成条件反射,车手反应就更快。
在比较真实的赛车游戏(如MGPRS2、GP2、TOCA2、Viper Racing、NFS1等)中也能体现出这一点。

Brake Bias


指前轮与后轮刹车效率的比。一般调教成前后刹车效率平衡(不是指数值上的50:50),或让后轮刹多一点,但太多又易造成转弯刹车时Oversteer。
NFS 3、4代里面,刹车可以帮助转弯,就是前后刹车比调得很小。现实中是决不会这样调教的,因为这样肯定会造成刹车转弯时甩尾失控,游戏中不失控只是由于程序暗中帮助。

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所谓Anti-Lock,是用电子系统控制刹车的力度,在车轮将要锁死时减力,让车轮处在锁死与不锁死之间的临界状态,车轮就不会打滑又能有最高的刹车效率;车轮不打滑又可避免车身侧滑摆动,就不易失控。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车轮不打滑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是静摩擦,静摩擦比滑动摩擦大一些,所以ABS系统能使刹车性能高一些。现在出产的小汽车多数有这个系统。

题外话:听说GSM的流动电话会影响这个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即是说:车内有人打GSM电话时,刹车可能失效!(这个消息很久了,报道中说因此造成的事故已有几例,几间公司正想办法排除GSM的干扰。)
多数赛车没有ABS系统,而是让车手自己掌握刹车的力度。在赛事中看到赛车刹车时轮下起烟就是由于车手踩刹车力度过大,车轮锁死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11:50 | 只看该作者

Re: [b]F1大奖赛精彩图文[/b]

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托德与杨紫琼订婚


F1这个圈子里面的事情,发生的速度总是和他们那些飚风赛车的时速有一拼。在仅仅结识了3个月之后,法拉利车队经理让·托德就与华裔影星杨紫琼在当地时间9月29日宣布订婚——这样的结合与中国站比赛"背靠背"的发生,也算是F1和中国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再次"结缘"吧!

  这个消息是由香港媒体披露的。对于这次订婚,58岁的托德描述得很简单,他说:"我向她求婚,于是我们就订婚了。"杨紫琼则尚未对此发表任何看法。在中国站比赛结束后,托德就从上海直飞香港,当时的理由是"处理与法拉利有关的事务"。因为托德现在不但是法拉利车队经理,同时还是法拉利车厂的总经理,所以没有人怀疑如此的"借口"。谁知,托德是"工作、生活两不误",公务旅行期间还"顺便"把未来的伴侣给搞定了。据悉,两个人的订婚仪式已经于28日晚上举行,对于他们来说,这都不是"第一次"了。

  说起来,这桩跨国联姻与F1中国站比赛脱不了关系。今年6月、在"上赛道"的揭幕仪式上,58岁的托德与42岁的杨紫琼才第一次见面,随后,他们的关系发展之快有如F2004赛车的极限速度。在中国站比赛期间,两人多次被记者拍到形影不离的亲热场面,还有人戏言,说他们"越被关注越来劲"。这起码证明,他们的关系已经相当稳定,不怕被外界揣测了。果然,首届中国大奖赛的赛道余温尚在,"法拉利"与"中国"这两个名词就又写到了一起。

  杨紫琼是马来西亚华人、前"马来西亚小姐"。她最早以"打女"形象进军香港影坛,此后星途坦荡,并在1997年的邦德系列电影《明日帝国》中出演了倍受关注的"邦德女郎",达到事业的顶点。此外,杨紫琼几年前还主演了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的《卧虎藏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12:01 | 只看该作者

Re: [b]F1大奖赛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color]

法拉利在中国上海比赛中(图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12:01 | 只看该作者

Re: [b]F1大奖赛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color]

图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12:02 | 只看该作者

Re: [b]F1大奖赛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color]

图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4-9-30 12:48 | 只看该作者

Re: [b]F1大奖赛精彩图文[/b]

[M05] 在上海看到的名人就有这位JJ 和张曼玉JJ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14:42 | 只看该作者

Re: [b]F1大奖赛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color]

不整容勿宁死(千禧百合-超级F1粉丝)(ZT)

虽然我早就知道拥有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的金南珠、朴志胤们是"刀下美女",虽然我也知道那个原本姿色平平的郝璐璐经过一系列的"修修补补"摇身一变成了"万人迷",但是贫穷如我,清高如我,还是认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才是最美。可是,当我得知上海站的"F1宝贝"们年薪300万元人民币时,我那颗骄傲的心就被击得粉碎,低到尘土里去了。

实话实说,我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时,是一千一万个不相信,并且四处打听新闻的真实性。用脚指头想也想不明白呀,怎么可能会年薪300万呢?按赵本山的理论来说不就是露个肩膀头子,走路直晃胯骨轴子吗?可记者同志们说了虽然薪酬高得惊人,可这些F1宝贝不简单呀,是在全国的22个省、市、自治区选拔的,不但外貌体形出众,文化素质颇高,而且掌握F1的专业知识,宝贝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举办方的形象。我心里这个极度不平衡呀,不就是长了一副漂亮脸蛋儿吗,说得跟真事似儿的,有什么呀?杨利伟厉害吧,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可人家也才在出访香港的时候,得到了曾宪梓老先生100万港币的奖金,可杨利伟的觉悟高,将奖金上交给国家用于进一步发展航天科技事业。再说说咱们的奥运英雄吧,金牌选手国家奖励20万,算上地方政府和商家,也就一两百万,残奥会冠军的奖金恐怕就更不能同日而语了。说来说去,没有别的理由,这是一个"眼球"时代,讲究的就是美女经济。

不禁想起办公室里那位已婚黄脸婆的名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再想想F1宝贝高达7位数的年薪,俺只有哭天抢地地抱怨爹妈没给咱闭月羞花貌,沉鱼落雁容了。否则,咱既可以嫁得好,也可以凭着漂亮脸蛋儿,吃上几年青春饭,风光一辈子。

上帝保佑没吃饱饭的人,在这个"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时代,只要俺咬咬牙,跺跺脚,豁出一条贱命,将清高抛到九宵云外,将专家们苦口婆心的忠告和血淋淋的教训统统忽略不计,俺只要变美就好,拉皮、隆鼻、丰胸、抽脂、脸形修改、肢体延长……那一撂一撂的钞票啊,真在向我招手!

想想,当我由一土里土气的柴火妞子变成风情万种的性感女郎,那个人民币啊就会如庐山瀑布般飞流直下三千尺,就会如长江之水般绵延不绝滚滚而来,到那个时候,咱也买F1车队玩玩,想买英美买英美,想买法拉利买法拉利,一次买两支车队,一支用来出人投地,一支用来丢人现眼。到那个时候,钻石区3700元的套票一口气买他百八十套送人,眼睛咱都不眨一下。

可现在的问题不是我愿不愿整容,而是我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去遭这份儿罪,遭不到这份儿罪,那个"等咱有了钱"的梦也就真的成了白日梦啦!晕哦,人要财迷心窍,难免脑袋就会短路,郝璐璐模式就是给俺这样的穷人MM准备的嘛,美容医院给俺做手术,俺给他们做代言人,正所谓"双赢"呀!

"不整容勿宁死",只有靓起来,"钱途"才会亮起来,谁也别拦着我,俺要向着F1宝贝的目标迈进,向着人民币的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18:14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F1女粉丝不整容勿

[M01] [M01]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18:28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女否认/2005年F1

2005年F1英国站将被取消 银石赛道遗憾告别车迷

2004-10-01 18:19:06.0  搜狐体育


  北京时间10月1日英国消息 由于赛事主办方无法提供赛事承办费用,2005年F1英国站大奖赛将被取消,虽然目前还要等待10月13日国际汽联委员会后才有最后定论,但从目前看,F12005年英国站大奖赛举办已经无望,历史悠久的银石赛道也将在举办该项赛事50年后首次无缘F1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18:43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女否认/2005年F1

F1大奖赛上海站媒体反思篇:不少媒体严重F1盲
(小王子注:本人就是受害者之一,并保留向CCTV5的追偿的权利 [M14] !)


  有记者发问:舒马赫,如果你在上海赢得冠军,是否可以赢得今年的世界冠军?舒马赫回答:四周之前我就成为世界冠军了。---- [M10] 倒!

  特约记者黎明京报道 如果说中国的赛车运动基础差,媒体也有很大的责任。平时,F1大奖赛的报道几乎没有几家媒体报道,而且一次报道的量不足千字。就在F1大奖赛期间,恰逢北京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一家主流媒体居然说F1的报道量要排在中网的后面!

  中国媒体与国家体育总局的大政方针一样,以足球和奥运为主。也难怪,20年的中国赛车史,直到现在才承办过一次F1大奖赛,1999年承办过一次拉力世锦赛的分站比赛,但由于无人再赞助,就从此夭折了。而中国自己举办的全国拉力锦标赛和全国场地锦标赛根本过问者极少。赛车不是奥运项目,当然不能放在重要位置,更不能成为体育报道的主流。即便是中国惟一获得电视版权的央视,也要让F1大奖赛的直播让路给根本没有时间冲突的奥运会。可见中国媒体主流对F1运动的态度。

  由于赛车运动,特别是F1运动在中国的专业记者极少,因此这项运动的受众也非常有限。广东电视台是最早直播F1大奖赛的地方电视台,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晚上8时至10时在当地是黄金时间),所以比赛往往被推迟播出。央视报道F1几乎与广东同步,但因这项运动观众太少,后来干脆停播了。[/b](我那时候就开始遭到迫害! [M06] )如果不是上海人给央视钱,恐怕F1的电视转播再便宜,央视也不会去购买。

  另外,中国也缺乏F1转播的行家,一些让人无法忍受的错误,使得一些观众连移民的想法都有了。更多的F1车迷是选择收看香港的STARSPORTS的直播,一些没有选择的观众只能默默地忍受。打开任何一个有关F1电视报道的网上论坛,可以发现很多人对F1转播解说质量的强烈不满,但有关方面对此漠不关心。

  苦于质量管理单位管不到这一段,因此,F1车迷只能耐心地等待和默默地祷告。媒体对F1的漠视,更加激化了这项运动在中国普及的矛盾。记得早在上海要承办F1大奖赛之时,有某车队的高级官员曾经怀疑:中国的媒体懂F1吗?

  他们的怀疑果然在上海大奖赛期间得到了验证。在法拉利的新闻发布会上,不知哪来了一批娱记,提出的问题令人汗颜。比如,有记者发问:舒马赫,如果你在上海赢得冠军,是否可以赢得今年的世界冠军?(舒马赫回答:四周之前我就成为世界冠军了)。再如,舒马赫你效力的捷豹车队就要倒闭了,你有何感想?(舒马赫回答:我从来没有效力过与福特有关的车队)。还有记者在采访法拉利车队经理让·托德时,话题非要往他与杨紫琼的关系上引,结果被礼貌地回绝了。

  中国人爱追星,连记者都变得成为追星族,这就是媒体自身的问题了。舒马赫并不知道台下坐的是体育记者,还是娱记,但记者的发问只能代表媒体的水平和对中国对F1运动的了解程度。据说,上海有关方面也在反思,在下次大奖赛上,将限制娱记采访F1。

  还有一些记者的素质也很低,没有耳塞也要找车队解决,并为此写下一个报道。实际上,上赛周边到处都是卖耳塞的小贩,为了一个5元钱的耳塞,几位上海记者居然在维修站里鏖战20分钟,在遭到数家车队拒绝后,从米纳尔迪车队那里终于得到了免费耳塞。真不知,他们是为了找免费的耳塞,还是真心采访赛车。有20分钟的工夫,F1的练习赛早就过半了。还有的记者去车队休息区不是为了采访,而是为每天的一顿免费午餐,甚至还在镜头面前炫耀。不过,要是让电视记者与F1车手谈论天气,那你觉得那实在是没话找话。

转自搜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4-10-1 22:29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法拉利经理要娶邦德女郎,女否认/2005年F1

[M13] [M13] [M13] [M13]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23:30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媒体反思篇:不少媒体严重F1盲 /2005年F1英

本人将致力于JJ的扫F1盲大业,争取明年我们组团前往"上赛道"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4-10-2 12:31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媒体反思篇:不少媒体严重F1盲 /2005年F1英

QUOTE Create By 小王子 At 2004-10-1
本人将致力于JJ的扫F1盲大业,争取明年我们组团前往"上赛道" [M21]


好计划, 支持 [M02] [M02] [M02] [M02] [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 13:08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媒体反思篇:不少媒体严重F1盲 /2005年F1英

F1大奖赛上海站群众反思篇:看伤了一大批观众


  "吵死、热死、渴死、晒死"是一些对F1、甚至对赛车运动一窍不通的人对本次中国大奖赛的总结。

  特约记者黎明京报道 中国的赛车运动实际上是以汽车拉力赛起家,而这个运动与方程式运动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首届港京拉力赛是从1985年开始,至今也有20年的时间。但在这20年中我们只培养出寥寥两位方程式车手。这个数字还不及中国香港地区,甚至不如赛车运动同样受到很大限制的中国台北,与我们的邻国日本则有天壤之别。

  中国汽联在成立之后,一直致力于拉力赛的推广,但对盈利很小的卡丁车运动基本放任自流。中国的卡丁车运动在诞生之初还是辉煌过一段时间,仅北京一地最高峰时就有六家标准卡丁车赛道,也出现了程丛夫这样优秀的小车手。很快,受到这项运动曲高和寡的影响,卡丁车赛场也逐渐萎缩,到如今,北京没有一条标准卡丁车赛道,一些现有的娱乐型卡丁车赛道也是入不敷出。

  上海的情况与北京相差不大,只不过一些卡丁车赛道有港台背景,因此还能继续生存,但也只剩下两家。与北京情况完全一致的是河南。河南曾培养了10多位少年卡丁车手,但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卡丁车以外升级方程式比赛,因此这些车手也都纷纷转行,流入社会。另外,在湖北、贵州、昆明都出现过卡丁车赛道,但还没有听说出过什么车手。

  只有广东的几处卡丁车赛道比较活跃,但这些车场的生意基本上是靠港澳车手生存。卡丁运动是赛车运动的基础。只有最优秀的车手发展成方程式车手,但有过这方面经历的车手也可以成为拉力车手。从方程式家族来说,卡丁车是幼儿园。世界上现役F1车手都在少年时代参加过卡丁车比赛。因此,有人形象地指出:卡丁车是F1运动的摇篮。

  既然是摇篮,为什么卡丁车在中国不能生存下来。答案很简单,中国的企业宗旨是朝"钱"看,而这一阶段的车手投资全部是由家庭担负。在以解决温饱为主要标准的中国,有多少家庭又能担负起每年十万元的沉重负担?

  人们常说:赛车是"烧"钱的运动,实际上,从卡丁车开始就要烧钱了。中国不生产国际标准卡丁车,一切都需要进口,连赛车轮胎都不生产,而轮胎是赛车运动中消耗最大的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有什么资格生存?

  既然中国人连卡丁车都不知道,又怎样去理解F1运动?

  在上海大奖赛结束后,记者随便问了一些陪孩子来看比赛的大人,他们的回答是;这个比赛又吵、又晒,明年绝对不来看了。但附加条件是:如果小孩来看,他们还要陪太子读书。

  "吵死、热死、渴死、晒死"是一些对F1、甚至对赛车运动一窍不通的人对本次中国大奖赛的总结。赛前,记者曾经担心一些观众因不懂这项运动而会被"看伤",这个担心果然不是多余的。

  其实,国外赛车界对上海承办F1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一个根本没有赛车运动基础的中国,非要承办世界上最昂贵的F1赛?

  一位记者曾经询问上海人的人均收入,得到的答复是:1200元人民币。而一张中等的F1门票要在2000元左右,用两个月的工资来看一场F1比赛,当然让外国记者不可思议。

  同样在这次比赛中,有国内记者追问舒马赫怎样看中国何时出F1车手。他的答复也非常简单:去发展你们的卡丁车运动吧。如果没有这样的"草根"基础,谈何F1?舒马赫同时还提醒中国人:"从卡丁车赛到F1这个过程难度极大,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配合,一个因素缺失都不行,而且每步都要走对。"

  再回到中国承办F1这个话题。上海一下就带来了世界最高规格的赛事,而其它任何一项汽车比赛都无法与F1比拟。一旦观众调高了胃口,又没有基础赛车知识,任何赛车在他们脑海中都形不成"刺激",摩托车GP、澳大利亚V8,以及德国DTM的观赏性都无法与F1抗衡。那么在3天F1比赛之外,上海用什么奉献给观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0:42 | 只看该作者

Re: [b]F1精彩图文[/b]:[color=brown]媒体反思篇:不少媒体严重F1盲 /小舒马赫蓄

小舒马赫蓄势待发 日本站将成家族内战

F1新闻  [2004年10月1日 12:50]  来源:    作者:秦阳


刚刚结束的上海站大奖赛热度未减,因为F1的战火将继续在亚洲大陆燃烧,10月10号F1将移师日本的铃木赛道,继续它的亚洲之旅。在上周末结束的首战中国大奖赛,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车迷对于赛车对于F1的痴迷,在上海站中最让人期待和为之一看的不是巴里切罗夺取冠军,也不是大舒马赫只得到了第12名,而是受伤数月后的成功复出,并且表现不俗的小舒马赫。

  自从在美国大奖赛上与迈凯轮的库塔撞到了一起后,小舒马赫休息了将近4个月。在上周日于上海的比赛是拉尔夫自美国大奖赛遭遇意外后首次参加比赛,在休息了那么长时候后重新回到赛场并且取得了上海大奖赛第5名,可以看出小舒马赫所具备的强劲实力。尽管拉尔夫将要在本赛季结束后转投到丰田车队,但威廉姆斯车队决定让拉尔夫在继续代表车队参加剩下的比赛。

  由于在6月份的美国大奖赛遭遇车祸造成脊椎重伤,拉尔夫错过了随后的6站分站赛,在这3个月中一直在积极的进行伤病恢复,争取尽快复出车坛。在中国大奖赛周五和周六早上的自由练习中就让人眼前一亮,他出色的表现使人们都怀疑他是否真正的遭遇了那么严重的伤痛。在排位赛中拉尔夫-舒马赫更是展现英雄本色,在众多车手中排名第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队友威廉姆斯。

  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拉尔夫的表现同样出色,他一直在前五名的位置,但是在37圈的时候和追赶他的库塔发生了撞车,他不得不将赛车开回维修站,可是就在同时蒙托亚也返回维修站加油换胎。车队当时为了能让蒙托亚获得更多的积分,先处理了蒙托亚的进站。随后再对拉尔夫的赛车进行了检查,虽然赛车并无大碍,可是却使拉尔夫损失了2圈的时间,遗憾的拉尔夫只得退出比赛。

  尽管如此,小舒马赫的强劲复出还是让已经有些沉闷的F1赛场又多了一个亮点,可以相信在即将进行的日本铃木大奖赛中,大小舒马赫势必会将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我们也期待着这兄弟俩再次上演龙争虎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0 10:37 , Processed in 0.0637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