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跳动的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8-8-19 07: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救生知识[/b][/color]

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8-19 07: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救生知识[/b][/color]

好帖!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8-19 07:0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救生知识[/b][/color]

跑个题问一声,龙洞里面有游泳池吗 [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9:3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救生知识[/b][/color]

引用作者 一个人做梦 于 2008-8-19发表的原文
跑个题问一声,龙洞里面有游泳池吗 [M11]


去了多次,没看到,下次帮你问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3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一、被蛇咬伤后如何急救
  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过于惊慌。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
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
  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8-19 10:4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4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二、人工呼吸法
  一个人呼吸停止后几分钟内便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病人实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实施人工呼吸前准备事项:
  如果是溺水者,首先要将其水吐出。
  喉咙有异物时,先去除异物。
  打开嘴巴让气管畅通。

  人工呼吸操作要领
  1.病人仰卧,而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2.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3.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4.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8-19 10:4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4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三、心肺复苏术(CPR)
  人体的中枢神经,可在呼吸或心跳停止后,继续存活4-6分钟,若能把握这段时间进行急救,即可能挽回生命。
  首先对患者检查有无呼吸。
  如无呼吸则施行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道畅通。若无脉搏,应立即施行胸外按摩。
1、将患者置于仰卧姿势,抬高脚部让血液流向心脏。施救者面对患者的脸部,跨过患者的身体,一屈膝半跪的姿势。施救者伸直双肘将中指放在心窝处,并将食指合并在胸骨下端定位。用全身的力量施力按压患者的胸骨下部,以患者胸部下陷3至4厘米的程度反复实施。
2、以每分钟80至100 次的速率,施行15次的胸外按摩(15次的压  缩时间共约9~11秒钟)
3、下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
4、15次胸外按摩后施行2次人工呼吸 (约 4~7 秒钟) 。
5、持续上项动作约 l 分钟 (约 四个循环),再检查脉搏和呼吸。
6、若仍无呼吸、脉搏,再继续施行,并每 4 ~ 5分钟检查患者脉搏与呼吸一次。

实施心肺复苏术应注意的事项
1. 胸外按摩不可压于突处以免导致肝脏破裂。
2. 胸外按摩时,患耆需要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
3. 胸外按摩时,不宜对胃部施以持续性的压力,以免造成呕吐。
4. 胸外按摩时,手指不可压于肋骨上,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5. 胸外按摩时用力需平稳、规则不中断,压迫与松弛时间各半,不宜猛然加压。
6. 胸外按摩时施救者应跪下双膝分开与肩同宽,肩膀应在患者胸部正上方、手肘伸直、垂直下压于胸骨上。
7. 心肺复苏术开始后不可中断 7 秒钟以上(上下楼等特殊状况除外)。因为每一次的压缩只有正常心搏量的1/3 ~ 1/4 。
8. 紧贴胸骨之手掌根不可移开伤员胸部或改变位置以免失去手的正确位置。
9. 若现场只有一位施救者,没有其它人可以寻求支持,必要时此施救者应先为患者施行1分钟有效的CPR后再寻求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4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四、防治毒虫叮咬
  在夏秋参加户外活动中,有时被有毒蚊虫叮咬,遇到这种情况可用下述方法自救。
  1、被毒蚊毒虫叮咬可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搽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效果更佳。如被蝎子、马蜂、蜜蜂等蜇伤,一定要先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汁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无针之时,也可将阿司匹林两片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起到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
  2、如果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拍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3、此外,在民间验方中也有用葱叶、葱头或大蒜捣成泥状,涂患处,或用新鲜乳反复滴涂于蜇伤部位,或用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捣烂如泥涂于伤处,这些均有杀菌止痒,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4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五、扭伤救治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运动、劳动时经常发生一些小关节扭伤,如“崴脚”、“戳手”就是踝关节、腕关节的扭伤。由于小关节扭伤比较常见,所以多是自己进行处理,觉得不是什么大病,不必去医院。由于自己对处理原则掌握不准,所以往往采取错误的做法。有人在关节扭伤后,马上用很烫的热水浸泡或用烧热的白酒揉搓扭伤处。殊不知,刚刚扭伤的关节内的许多毛细血管正在出血,此刻用热水浸泡、白酒揉搓扭伤处,不但不能止血,反而会使血液循环加快,结果是毛细血管出血越多,扭伤处关节内淤血越多,肿胀越甚,对扭伤关节的恢复越不利。
  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采取冷却止血的措施,用冰袋或冷水敷在患处约10分钟,使血管收缩,降低局部血流量,以起到止血作用,然后待肿痛基本上消散后,再改用皮肤可接受的温水敷患处,以活血化瘀消除关节内淤血。同时,可抬至高处,以加快血液的回流,不致于使血流到血管破裂处而大量渗出,促使血肿消散。
  扭伤后又一个常见的错误做法是:患者自己或他人盲目地揉搓患处,一是为了止痛,二是认为揉搓可以活血祛瘀,理筋通络,加快扭伤的恢复。岂不知,过分用力揉搓患处,会使肌肉间的组织液渗出增多,使扭伤的关节更加肿胀疼痛,反而加重了扭伤的症状。
  所以,发生扭伤后,一是不要用热敷,二是不要揉搓患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4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五、骨折救治
  突发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缺腿断臂、浑身青肿、脊椎骨折都有可能发生。断骨应及早检查。骨折伤员的搬移要格外小心。若有更严重伤势急待处理,别急着首先固定伤骨。在搬移前先固定包扎,随后再完成治疗。
  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骨折和内骨折。外骨折时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可能会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在夹板固定前要把断骨复位。断肢摆直,这一定很痛,如果伤员已经昏迷,可以直接完成。
  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触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尤为剧烈。 受到从外部来的强烈冲击所引起的骨骼关节及腱的伤害,外行人是不容易判断究竟是哪一部分遭到破坏。这些伤害大多数是骨折、脱臼、挫伤。其中的复合症状,肉眼看不见或本人都没发现的伤害,有时也会有骨折的现象。严重的骨折也会因休克而引起脑盆血及呕吐。无论任何状况,都要严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可搬动伤患。因为患部一定有内出血或淋巴液的渗出现象,如果搬动的话会使患部肿起,并且迟延治愈的时间。
  第二、根据同理,要把患部抬高。
  第三、进一步冷敷患部也很重要。 以上三点是处理初期伤患的三原则。
  万一,非移动不可时,也要先将患部固定,不让它摇动。这时可利用木板及绷带(具有弹性的)来包扎,其实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有变化,例如:手脚已朝着不自然的方向弯曲或一方的手臂和脚过长或过短等不协调情形,外行人绝不可以自己之意思修复,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让病情恶化。 如果折断的骨骼刺破皮肤而露出外面时(复杂骨折),就有可能因细菌的感染而并发骨髓炎。因此,需要用清洁的布包扎患部以避免和外界接触,再立刻送医急救。
  减缓伤痛:
  如果有希望获得医疗帮助,可以简单固定伤肢,留待以后专家治疗。否则,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减缓病情的方法,免除伤员发生极其痛苦的肌肉痉挛。
  比照对称的另一肢,将断骨牵引复位,再加以固定包扎,这时需要夹板,可以利用各种材料——登山杖、树枝、折叠的报纸等等。
  固定:
  固定整条断肢。用绳子吊起断臂。为了增加稳定性,在没有夹板的情况下可将伤肢与对称的另一肢一起绑扎。在双肢之间空隙部位填充衬垫,使得伤肢保持合适的位置。在断肢上下及邻近关节之间用柔软结实的材料绑牢扎紧。所有绳结应位于同一边,平结会便于检查伤口。 按时检查双肢的血液循环是否通畅。
  至于悬吊材料,三角形绷带十分理想——布料、腰带等在紧急时也可使用。不用用绑绳直接捆扎伤口,或者让绳结压住伤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4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六、如何防治抽筋
  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的现象,就叫肌肉痉挛(抽筋)。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小腿后侧)、足底的拇屈肌和趾屈肌。
  在运动中引起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有:
  1、寒冷刺激。冬天运动或游泳时,如果没做热身运动,肌肉遇到冷刺激即会强直性收缩,发生痉挛。
  2、大量排汗。在运动中(尤其是在夏天),由于大量排汗,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容易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3、肌肉收缩失调。在运动中,由于肌肉过于紧张,连续收缩过快,放松时间太短,造成肌肉收缩失调,引起肌肉痉挛。
  4、身体过于疲劳也会引起肌肉痉挛。局部肌肉痉挛,疼痛难忍,肌肉坚硬成块,而且一时不易缓解。

  防治肌肉痉挛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肌肉的弹性,做足准备活动,夏天适当喝点淡盐水。如果在运动中发生肌肉痉挛,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缓解:
1、以外力牵拉痉挛的肌肉,但力量要柔和,不宜突然用力或用力过猛。如小腿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回时用力勾脚尖。如果脚底或脚趾痉挛,可用力向上搬脚趾,以缓解肌肉痉挛。
2、穴位按摩。如果是腓肠肌痉挛,可对委中、承山进行穴位按摩;如果是足底痉挛,则可对涌泉、内庭进行穴位按摩;其他部位肌肉痉挛,可以在穴位表中查对相应穴位。
3、热敷痉挛的肌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5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七、受伤如何止血
  止血方法
  创伤性出血现场急救步骤,是根据现实条件,及时地、正确地给予暂时性的止血措施。
  1、压迫止血法。先抬高受伤肢体,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有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它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止血。
  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临时性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压在动脉出血近心端。此种方法简便、迅速有效,但不能持久。
  3、弹性止血带止血法。当肢体动脉创伤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包扎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本止血法。如当肱骨上1/3段或股骨中段严重创伤骨折时,常伴有动脉出血,伤情紧急,这时,就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创伤部位的近心端放上弹性止血带,在止血带与皮肤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以免扎紧止血带时再损伤局部皮肤。止血带必须扎紧,要加压扎紧到切实将该处动脉压闭,同时记上止血带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争取在上止血带后2个小时内尽快将伤员转送到医院救治。若途中时间过长,则应暂时松开止血带数分钟,同时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若伤口出血已停止,暂勿再扎止血带;若伤口继续出血,则应重新扎紧止血带加压止血。要注意过长时间使用止血带,肢体会因严重缺血而坏死。

  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棉纺织品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以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在肢体骨折时,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减少损伤、疼痛,预防伤员休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5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八、如何挑肉中刺
  1.植物软刺:平时不小心扎进仙人掌刺之类植物软刺,只要用一块伤湿止痛膏贴在有刺部位,然后在电灯泡上加热,再快速将“伤膏”揭去,刺即被拔出。
  2.骨刺:平时洗鱼如被鱼骨扎进,可用棉絮蘸醋,放在有刺部位,然后用橡皮膏包住。醋如干了,揭开橡皮膏再滴上一滴后重新包好,这样反复二至三次,刺会自然软化而消失。
  3.木刺、竹刺:如扎进木刺、竹刺,可先在有刺部位滴上一滴风油精,然后用针轻轻将刺挑出,即不痛,又不会出血,而且由于风油精有消炎作用,还不会发炎化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九、药箱常备药品
感冒药:新康泰克、百服宁、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含扑尔敏较多,最好只吃一粒,吃多了第二天早会叫不醒的 ) 吗啉呱(抗病毒的,无副作用,最好与速效混着吃) 白加黑(如要保持意识清醒,就吃白加黑吧)
预防感冒药:板蓝根(记得要带粉状的,好熔解)。
治拉肚子药:肠康片(纯中成药,无副作用),伏派酸 ,黄莲素,诺氟沙星
拉肚子药:泻药(万一误食不干净的东西,赶快拉掉)
跌打损伤药:红花油(处理伤口时不会刺疼,效果很好),云南白药(内出血时可使用),当出现大出血时,用手按住动脉,并在伤口上洒红花油与云南白药的混合,可止血可消炎。扶他灵
止疼片:去疼片,APC(即阿斯匹林,专家推荐,说一定带上,有多种用途) ,必理痛,泰诺林
消炎片:阿莫西林(即口服青霉素,但出发前要确认一下,有无队员对此过敏),螺红霉素(三级抗生素药,以防万一,但对胃一定的副作用,建议饭后食用)
胃药:吗丁灵、雷尼替丁(便宜,效果不错,抗酸,保护溃疡面,用于胃疼,胃酸过多,胃溃疡)
晕车药:眩晕停(便宜,塑料瓶装) 、晕海宁
促进睡眠:安定(为处方药,可医院里极多,价格不贵,注意别过量)
维生素类:VC、VB(维B2,象B型血特招蚊虫咬的,可以内服,驱说可以驱蚊)、金施尔康、西洋参含片
应带脱脂棉,纱布,绷带,创可贴,(要学会包扎)。碘酒(消毒最好,可以用那种装青霉素的小塑料瓶密封好,不会泄露。) 、止血带、如意草、盐、口服葡萄糖 。
山上一般都很干燥,带夏桑菊(明目,清润),去火可用黄连上清片。山上容易受潮,可带参苏丸(治风寒,感冒,价格且不贵)、维生素C。
蛇药:季德胜蛇药
肠胃药:喇叭牌正露丸
中暑急救急预防: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胶囊)
扶他林有毒,慎用,破皮忌用

注意:
1、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带适合自己的药品;
2、没有必要将上述药品带全,可以与同伴协商分别带;
3、药品不要混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b]徒步活动工具贴——野外急救知识[/b][/color]

十、野外急救原则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者的情况下施以急救。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呼吸停止时,应尽快实施人工呼吸。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胫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术。若休克,应垫高下肢并且加强保暖护理。最后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内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伤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屈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对于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变更姿势。休克患者,应平躺并垫高下肢20至30厘米。
对于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着,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于山区送医院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感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对外求援。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是救援工作发挥积极的效果。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9 16:17 , Processed in 0.0921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