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魔笛音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复制链接]
160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2:47 | 只看该作者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7#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09:54 | 只看该作者
张曙

      (Zhangshu 1909-1938)原名张恩袭。

作曲家、安徽歙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受家乡徽戏音乐熏陶。八岁时已能拉胡琴为徽戏伴奏。中学毕业后。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曾参加田汉领导的“南国社”。1929年人上海国立音乐院、学声乐。同时还学习大提琴、琵琶、钢琴和作曲。1930 年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捕入狱。1933年出狱后又回原校学习,并在社会上积极投入革命音乐运动。抗战俘发后,1938年同冼星海等参加武汉抗日歌咏活动。“八一三”后。去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工作,同年9月到桂林,在敌机轰炸中牺牲。1927年开始音乐创作,早期曾为《南归》等话剧作插曲。短促一生共创作2O0多首歌曲,现存80余首,受聂耳影响创作的歌曲有《保卫国土》、《芦沟问答》、《丈夫去当兵》、《筑堤歌》、《壮丁上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负伤战士歌》、《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等曾广为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8#
发表于 2010-9-1 10:25 | 只看该作者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9#
发表于 2010-9-1 13:03 | 只看该作者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0:42 | 只看该作者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3:04 | 只看该作者
赵元任

     (1892~1982)

中国语言学家、作曲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1982年2月24日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逝世。幼时就读于家塾。1907~1910年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学习。1910年秋,考取清华学校公费生留学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近10年,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清华学校任教。1921~19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哲学汉语。1924年去欧洲游历、进修。1925年回清华学校任国学研究院教授,讲授音韵学。1929年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8年再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从此留居美国,先后任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校教授;曾获文学法学、人文学等博士学位;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美国东方学会会长。1959年曾到台湾大学讲学。1973年、1981年,两次回祖国大陆探亲访问。

赵元任学识渊博,艺术造诣很深。他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薰陶,少年时学习钢琴,在美国留学时曾选修作曲和声乐,并广泛涉猎西欧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曾到中国各地调查方言,接融了不少民歌、民谣等民间音乐,对中国社会下层生活也有所了解。他在美国留学阶段,即开始从事音乐创作,1915年即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五四”运动以后。他陆续谱写了约100多首作品。其中曾发表过的歌曲40多首、大型合唱曲1首、钢琴小品若干首,分别刊载于《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集》(1936)、《民众教育歌曲》(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有的散见于报刊。他的不少作品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与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如歌曲《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也是微云》《西洋镜歌》《老天爷》以及合唱曲《海韵》等,流传至今,成为音乐院校的教材及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赵元任的歌曲作品,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既善于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特色。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特点,讲究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相一致,使曲调既富于韵味,又十分口语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他在创作中还注意吸收民间音乐语言,如《听雨》是将常州地方吟诵古诗的音调加以扩展,《卖布谣》是在无锡方言音调基础上创作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西洋镜歌》采用了民间拉洋片小调作素材;《老天爷》则具有北方民间说唱音乐的风格。他在创作中对和声的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常采用平行四、五度进行,大调主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程,以及小七和弦与调式和声的手法等。他也十分注意钢琴伴奏在歌曲整体中共同塑造形象和刻画意境的作用。

赵元任是中国音乐界中较早重视收集、改编民歌的音乐家。他曾为数十首中国民歌配上钢琴伴奏并进行演唱,其中以《尽力中华》(根据民间焰口调作词配和声)和《扬子江上撑船歌》(根据江南船工号子改编)影响较大。萧友梅曾认为他的艺术歌曲“替我国音乐界开一个新纪元”(《介绍赵元任先生的新诗歌集》)。

赵元任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歌词中的国音》《介绍乐艺的乐》、《黄自的音乐》等。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独到见解,不仅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此外,他在国内还亲自演唱录制过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与《扬子江上撑船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1:04 | 只看该作者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3#
发表于 2010-9-6 11:08 | 只看该作者
帮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1:57 | 只看该作者
郑律成

(Zhenglvcheng 1918-1976)

作曲家。原籍朝鲜、出身贫农家庭。幼年在其姐影响下学习六弦琴,从小爱唱歌。1929年读中学。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南京,参加朝鲜抗日团体“义烈团”,一面坚持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1935年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在南京,上海等地活动。同俄籍女声乐象克里洛娃学声乐。抗战后,先在上海大众电影戏剧读者会第五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战斗妇女歌》。 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艺、抗大等校学习、工作。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一期学习。同年8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音乐指导。1939年回鲁艺任声乐教员。抗战胜利后返朝鲜工作。1950年定居中国,致力于音乐创作。作品有三百余首(部),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主要作品有:《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采伐歌》、《绿色的祖国队》、《我们多么幸福》、大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图们江》、歌剧《望夫云》、《兴安岭组歌》、《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等歌曲,都堪称传世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0:34 | 只看该作者

RE: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M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1:48 | 只看该作者

RE: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M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7#
发表于 2010-9-12 20:21 | 只看该作者

RE: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来逛逛。顶起来![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7:20 | 只看该作者

RE: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Zhu zaiyu

     朱载堉

    (1536~1511)   

中国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家。新法密率(亦即十二平均律)理论与计算方法的首创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人,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曾用名狂生、山阳酒狂仙客等,他的身世出于明宗室,为郑恭王厚烷长子,家学渊源来自舅祖何塘所遗著作与厚烷的直接传授。青年时代曾因悲痛于厚烷无罪而遭禁锢,放弃王子生活近19年,潜心学术;厚烷复爵后,虽以世子身份重入王宫,仍以学术研究度过中年;晚年更以“让国高风”推辞了王位而著述终生。除个别著作以及一些愤世疾俗的诗词外,他的主要成就大都收入《乐律全书》之中。  

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是兼含乐、舞、律、历诸学的百科专著,共47卷,汇刊《律学新说》(1584年作序)《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1596年序)《操缦古乐谱》《旋宫合乐谱》《乡饮诗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小舞谱》《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1581年作序)等十几种著作。这些著作的真实成书年代一般都早于作序年代,并可从详略互见中得知他的写作工作,是在不断删润的情况下交叉进行的。《乐律全书》的刻版、印刷则始自1595年,完工于1606年。   

《乐律全书》未收著作则有《瑟谱》(1506年序)10卷、《律吕正论》4卷(上2种,成书于1610年4月以前)《律吕质类辨惑》1卷、《嘉量算经》3卷(1610年5月成书)等。此外见于《河南通志》著录者尚有《韵学新说》《切韵指南》《先天图正误》诸作。  

朱载堉在中国乐律学史上是一位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划时代创造性成就的重要人物。他最先把乐律学理论系统地明确区划为乐学与律学两大部门;在中国音乐史上又是明确提出音乐教学法问题与有量记谱法的先行者;他对雅乐乐器与民间乐器从制作到演奏法的研究,以及亲自为民间乐曲精确记谱留下的材料,说明他是密切注意结合音乐艺术实践的大学问家。他的更重要的学术贡献则集中于律学领域。他不但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传统律学涉及计量学、旋宫法、生律法与正律器诸方面的全面经验;并在世界文化史上领先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等比数列的原则,以及物理声学上解决管口误差问题的“异径管律”的方法。这两个贡献除了音乐史本身的意义外,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都是16世纪声学的重大成就。  

新法密率的诞生,彻底解决了中国律学史上自先秦以来探索十二律旋宫问题的所有矛盾。先秦兼用三分损益与纯律三度生律法的正、变各律,京房、钱乐之等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广泛使用变律,都不能最简捷地解决旋宫问题,也不能毫无误差地解决“黄钟”律往而不返的问题。何承天、刘焯、王朴等倾向于平均律的律制,也克服不了旋宫过程中音阶各音级间出现的误差。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取黄钟倍律与黄钟正律的弦长为2:1的关系,采用等比数列,使十二律任何相邻二律之间的弦长比都成相同的比率;任一律的高、低八度之间,亦成倍、半关系,这不但解决了黄钟律往而能返的问题,也使任何调高上的音阶各级之间达到了音程关系的完全一致。  

朱载堉在世界文化史上领先完成十二平均律根本原则及其计算方法的设计工作,当不迟于16世纪70年代,或据1581年作序的《律历融通》等材料中出现的有关精确数据断定其最下时限。中国律学史在春秋时代已经系统地奠定了律学理论的基础。经历1000年的探索而出新法密率的创造,不仅是本门学术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宋、元以来戏曲音乐兴起,市民音乐生活渐有发展,职业艺人走码头活动频繁等诸种因素要求乐器、乐律相应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欧洲音乐文化也出现了大体相同的历史要求。中、外先后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逐渐用于键盘乐器的调律,如钢琴、风琴与加键木管乐器,定音乐器竖琴、钟琴、木琴等;由于自自转调有可能借十二平均律得以实现,也为近世的音乐技术理论奠定了充足发展的基础。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一经出现,就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朱载堉的另一重要成就─“异径管律”的首创,无论在中国律学史或世界的物理声学史上也都是重大事件。朱载堉继承了京房以来的以弦律为主的传统,同时对管律作了重大改革。他的十二律管长与弦律数据用了相同比率,但却别寻途径实现了管口校正;利用不同的管径来缩小空气柱,弥补空气柱与管长之间矛盾所造成的误差。他的研究结果是使一个八度中按音高次序排列的十二支律管管径构成以为比率的等比数列。这一方法的提出,曾得到19世纪末的德国、比利时物理学家的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发表于 2010-9-14 18:18 | 只看该作者

RE: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w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0:25 | 只看该作者

RE: “魔笛音乐”钢琴培训

1912--1935

  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被郭沫若称赞为“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这首激昂高亢的旋律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所作。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

  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这首作品一经诞生,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唱,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由于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因而引起了反动当局对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聂耳。聂耳按照党组织的决定离开上海,取道日本赴苏联。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4 07:34 , Processed in 0.0579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