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国珍专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复制链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07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天然松花粉
氨基酸名称 总氨基酸nmol/mg 游离氨基酸nmol/mg
天门冬氨酸(ASP) 65.4 1.9
苏氨酸(THR) 36.1 1.2
丝氨酸(SER) 43.5 2.4
谷氨酸(GLU) 76.4 3.6
脯氨酸(PRO) 35.3 28.8
甘氨酸(GLY) 67.5 2.5
丙氨酸(ALA) 64.9 8.7
胱氨酸(CYS) 5.4 0.2
缬氨酸(DAL) 48.2 1.2
甲硫氨酸(MET) 10.6 0.1
异亮氨酸(ILE) 35.8 0.7
亮氨酸(LEU) 57.2 0.7
酪氨酸(TYR) 15.4 2.2
苯丙氨酸(PHE) 27.1 1.0
组氨酸(HIS) 16.9 12.9
赖氨酸(LYS) 50.4 0.6
氨(NH3) 71.0 1.6
精氨酸(ARG) 36.7 9.3

[国珍专营修改于2006-10-17 09: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17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破壁松花粉
氨基酸名称 总氨基酸nmol/mg 游离氨基酸 nmol/mg
天门冬氨酸(ASP) 68.1 2.8
苏氨酸(THR) 37.7 2.4
丝氨酸(SER) 46.8 4.2
谷氨酸(GLU) 81.0 5.5
脯氨酸(PRO) 39.4 29.5
甘氨酸(GLY) 68.8 2.2
丙氨酸(ALA) 67.3 9.0
胱氨酸(CYS) 5.0 0.2
缬氨酸(DAL) 50.0 1.6
甲硫氨酸(MET) 10.2 0.0
异亮氨酸(ILE) 36.8 1.0
亮氨酸(LEU) 59.3 0.9
酪氨酸(TYR) 16.9 2.9
苯丙氨酸(PHE) 27.8 1.3
组氨酸(HIS) 19.6 13.7
赖氨酸(LYS) 53.3 1.5
氨(NH3) 69.6 1.6
精氨酸(ARG) 35.9 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20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松花粉外观为淡黄色细粉,质体轻扬,极易飞散,手捻有润滑感。摇动装有松花粉的透明容器时,可发现松花粉具有流体特性。但经高速气流粉碎法破壁后,松花粉物理性状发生改变,流体特性丧失。破壁花粉粘附性很强,已完全不能飞散。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松花粉颗粒由一个主体部分与二个气囊(air bag)组成。单一松花粉颗粒似蘑菇帽状,直径约35-50µm左右,帽缘厚度约5µm左右。松花粉颗粒外表面不光滑,可清楚地看到松花粉颗粒表面具有层状结构,其轮廓线为大小不等的低平波浪形状。松花粉颗粒下部两侧各有一个膨大的气囊,气囊发育自花粉粒主体蘑菇帽内部中央部分,然后延伸出来与蘑菇帽两侧面相连。气囊呈椭圆形,长径约30µm、短径20µm左右。气囊体积几乎超过花粉粒主体。气囊壁外表面上有明显的网状纹理,网眼不规则,双侧气囊大对称结构,体积相近。

破壁松花粉形态的基本改变是气囊从花粉主体颗粒上破碎分离,从扫描电镜照片上可以看到,气囊内部具有类似蜂窝状、不规则的多孔形结构。这也是气囊壁外表面呈现明显网状纹理的原因。气囊内部蜂窝状隔室壁材料很薄,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在破碎过程中此结构相对完整,气囊外壁比气囊内部隔室壁要厚些。从脱去气囊的花粉粒主体内面观察,气囊壁发育自花粉粒主体中央,呈孤形对称曲线状向外延伸,将花粉粒蘑菇帽形主体分为两部分。花粉粒的主体结构比较坚固,在电镜下未见花粉粒主体的碎片。从与气囊连接处花粉粒主体的断裂部分观察,花粉粒主体呈层状结构,难以破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21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天然松花粉成分含有大量木质素和其他纤维成分。另一方面,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低于其它人类植物源食物。蛋白含量与脂类含量也低于植物来源的食物。相对于蜂源花粉其一些宏量营养素的成分略低。因蜂源花粉不是来源于单一植物,它依赖于蜂房周围的植被。

破壁过程中,在高速气流作用下,松花粉颗粒相互碰撞,在机械作用下,相当比例的气囊从花粉颗粒上脱落、分离。由于气囊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极易被高速气流所携带,随气流飘散而损失。因此在破壁松花粉中花粉颗粒主体相对富集。从天然与破壁松花粉的有关成分分析结果可见:其中半纤维素含量大幅度下降,自12.8%降至1.5%,减少约85%;纤维素则从14.4%跌至9.9%,降幅超过30%;木质素也有所减少,从原来的29.6%降为25.9%,损失12.5%;而粗纤维分析结果显示丢失23%左右(从35.6%降为27.3%);糖自12.3%降至10.0%,损失18.7%。从破壁松花粉中粗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糖等含量明显下降的现象,不难推测上述不同种类的纤维组分和糖正是构成花粉颗粒气囊的主要成分。可以说明花粉粒的气囊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组成。因为木质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天然松花粉颗粒微小,其含有大量的花粉细胞,松花粉破壁后木质素仅丢失12.5%,说明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松花粉颗粒主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23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从松花粉破壁前后的显微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比较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破壁松花粉中总能量、总脂、淀粉含量明显提高。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破壁后粗蛋白从12.7%上升为13.1%,淀粉从5.4%增为7.0%;总脂从7.3%增加到10.0%;总能量破壁后增加约5%;天然松花粉粗灰分为3.1%,松花粉破壁后粗灰分有所提高,达到3.5%。这无疑是松花粉经破壁工艺处理后其中花粉颗粒主体相对富集的结果。

松花粉破壁后一些可提取的成分显著增加:经检测其中总可溶性碳水化物的量较破壁前增加了一倍多,从破壁前的14.8%提高到30.2%,这反映出脱去气囊后花粉粒主体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溶出量显著增加。可被乙醚提取脂的数量也从破壁前的1.5%急剧跃升为10.5%,为原来的7倍,这同样显示出花粉粒主体中脂溶性成分溶出量明显增加。花粉破壁后,其中可溶出的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也大幅度上升,从破壁前的0.16µg/g提高到0.26µg/g。松花粉破壁后总氨基酸含量与天然松花粉基本一致,但稍高于天然松花粉,破壁松花粉中游离氨基酸均高于天然松花粉。显而易见,上述这些指标都充分反映了破壁处理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25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但测定结果发现,天然松花粉含水量与破壁松花粉很接近。

有关松花粉的研究揭示:天然松花粉进行破壁处理,可使其中某些营养成分得以充分释放。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人们普遍认为天然花粉如不经破壳处理,其有效成分不能充分释放,本项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但天然松花粉经破壁处理后乙醚提取脂等脂类成分明显增加,已知其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发生变质。故天然花粉破壁处理后必须立即密闭、低温保存,或尽快加工、食用,不宜长时间放置、储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9:31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四、松花粉的应用

1.对皮肤疾患的治疗效果

松花粉颗粒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两侧各有一个蜂窝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组成的膨大气囊,该结构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故松花粉外用可祛风止血、爽身消炎,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等副作用。是婴幼儿童护肤爽身佳品,特别对防治小儿皮肤湿疹,疗效佳、见效快。

老年人因胃肠吸收功能减弱,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皮肤表面衰老,产生顽固性皮肤瘙痒。松花粉能够增强皮肤的代谢机能。临床观察表明,老年人食用松花粉,再辅以外用松花粉制品对防治皮肤瘙痒疗效显著;同时,松花粉也是预防褥疮的良药。

2.松花粉内服的临床效果

松花粉中含有丰富的具抗氧化性的微营养素,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硒等,服用松花粉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类,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延缓细胞衰老,防止细胞癌变,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衰延寿。松花粉对一些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表明,松花粉防治习惯性便秘有特效,对前列腺疾患疗效较好。

食用松花粉能够均衡地补充营养和大量的生命元素,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消化功能,降低体内脂类沉积,从而有效地增强体质、控制体重、调整机体状态,达到古代文献记载“酒服轻身”的效果。现代文明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究其病因,大多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或精神压力大、身体过度疲劳使体内脂质代谢失衡,造成血液中血脂和胆固醇含量过高所致。食用松花粉可强化机体新陈代谢,增加脑细胞活力,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脏和大脑的微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临床服用松花粉发现对习惯性便秘效果突出,前列腺炎等前列腺疾患的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并具滋阴壮阳之功效。正常人服用松花粉可以增加机体的耐疲劳能力,糖尿病人服用后反映有饱腹感,对纠正“三多一少”症状有帮助。

4.松花粉中含有丰富的类维生素物质-胆碱,胆碱在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被乙酰化形成乙酰胆碱。众所周知乙酰胆碱是体内重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可促进磷脂的合成,有很强的抗脂肪肝作用。故服用松花粉具抗脂肪肝的功效。

总之在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历史潮流中,天然保健品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祖国医药学素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理论。松花粉这一既古老又崭新的中华民族传统药食兼用的天然食物资源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松花粉的开发与应用,必将对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做出有益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9:34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赵霖教授
2005年1月14日,在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香港保健协会、中国新时代集团·新时代健康产业共同主办、北京晚报、北京现代商报协办的“新时代健康大课堂”上,国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赵霖教授说,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

一、 营养状况是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营养不仅影响人民的体质、智能、发育和健康程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竞争力与创造力,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想健康就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通行证。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譬喻:一个人毕生从事的事业、成功、家庭、财产等等可以描述成下面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就是前面是一个1,后面有无数个零。第一个数字1就代表健康,如果失去了1,一切都会变成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9:35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二、经济腾飞源于健康,健康就是GDP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在过去4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的8%—10%都是来源于健康的人群,而亚洲的经济腾飞有30%—40%也源于健康的人群。全国城乡居民因疾病、损伤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2%,相关的医药费消耗相当于GDP的6.4%,所以不难看出健康就是GDP。中国有13亿人口,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患病人不在少数,如果得了病才忙于治疗,高昂的医疗费不仅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且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增加公费医疗投入与医疗保险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重视营养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才能把庞大的医疗费用节省下来。
三、人类疾病的模式在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的模式在发生变化,首先就是食源性疾病增多,2000年WHO宣布,全世界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首次超过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第二,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据WHO统计,全球约1/3的患者死于药物的滥用,我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如果住院病人平均每天合并用药5种的话,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达21.8%,伴随化学合成药物特别是抗菌素的滥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难以治愈的疾病不断出现。第三,医源性疾病,医疗模式的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医源性疾病不断增加。最近国际医学界有人批评中国临床过度输液的问题,根据我们与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联合研究结果,发现输液的微粒问题不能忽视。香港保健协会周文轩主席指出,由于化学合成药物有非常明确的作用点和药物作用效果,因此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副作用很难避免,所以老年人用药后往往出现较多的副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四、为了提高健康水平,一生都要进行健康投资
18年前,作为中国卫生部官员的一位医生赴美深造。他到达美国之后,有两个问题让他困惑不解,一个是美国富人瘦,穷人胖;第二是美国的研究证明,医学的高科技化对美国人健康长寿的贡献竟然非常有限。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这位曾在美国三个大都市卫生局任部门负责人,在数所大学任中国教授的中国医师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到了中国。他就是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他在2004年5月出版的著作《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中告诉我们,美国人之所以在总体上比中国人健康水平高,其原因是许多美国人一生都在不断进行健康投资。

五、变疾病保健为健康保健,“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的序言中,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指出:“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强调养生保健,从整体、动态和辩证的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战略观念与现代健康领域的许多新概念不谋而合。他又指出,中医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了解的干预方式,追求人体功能平衡状态,适应了生命过程的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实际情况。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理论及方法在老龄化社会和健康观念转变的现代社会里,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抗击“非典”产生的观念变化
抗击“非典”使得我们产生了许多观念的变化,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观方面,遵循新一届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消费观方面,走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在医疗保健观方面,则以维护人体自身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能力目标。我们要把疾病保健,变成健康保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5:41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七、预防胜于治疗“不治已病治未病”
2001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因疾病、伤残等造成的损失约7800亿,总计约14000亿。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众所周知,“三峡工程”15年的总投资才2000亿。
2004年12月,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正式公布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本次调查为估算中国人因健康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提供了数据基础。其计算结果是,仅2003年就高达800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比重的7%左右。
国家“九五”攻关期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
八、接受平衡膳食观念与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学习营养学知识,接受平衡膳食的观念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在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重点防治的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经费约投入了100万美元。此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的患者数目大幅度减少,五年内总共节省了6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
牢记“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加强健康教育,使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贯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极其重要!
聪明人投资健康,
明白人爱护健康,
普通人忽视健康,
糊涂人透支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1 12:30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九、完全效仿西方医疗模式,无法维护民族生存
2003年5月9日,吴仪副总理亲自召开座谈会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人民健康事业中的作用”。在国内,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不仅疗效好,没有副作用,且每治愈一位患者的费用仅为5000元人民币,用纯西方方法治疗“非典”,花费超过10万人民币,在香港特区则高达每个病人30—50万港币。仅600余万人口的香港,特区政府为防治“非典”投入了118亿港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完全效仿西方的医疗模式,我们无法维护民族的生存。

十、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健康医学观念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的医学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的方向转化。
中医学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基本理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健康医学观念极为接近。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医学目的的再审查》会议指出:世界性的医疗危机,源于近代医学模式造成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3 10:02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十一、流感等病毒在不断变异,变异的病毒和细菌“无药可治”
人类每天都要接触各种病毒和细菌,由于它们都在不断地变异,因此许多病“无药可治”。如每年导致全世界约20—30万人死亡的流感病毒就是如此,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因子组成的人体免疫系统,其发挥识别、屏障、吞噬、清除作用,始终与各种传染病相抗衡。因此保持免疫功能的稳定和完整,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手段。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医学观念需要改变,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自身调节能力、抗病能力,即人体自我防护和痊愈能力上来。
任何一种营养的缺乏或失衡,对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社会,许多人都缺乏对免疫系统有益的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与多糖等;营养失调会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人体更容易受病毒的侵袭与感染。在抵抗感染方面,营养因素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免疫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依赖于饮食,因此一旦营养失调,受影响最大、被严重损害的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对非洲儿童的研究发现:幼年期营养不良导致的免疫系统不健全,会造成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的重复感染。古代先贤提倡“寓医于食”应该牢记!关注“寓医于食”的结果,就是:
个人少受罪,
儿女少受累,
节省医疗费,
造福全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3 16:45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十二、“药片文化”误导消费,天然膳食促进健康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为人类选择和生产了丰富的食物原料。中国的第一部农耕专著《齐民要术》,收集了谷类、豆类植物10多类,约200余种,蔬菜20多类,100多个品种,为养生保健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为人类选择和生产了极其丰富的食物原料,并且充分体现了食物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物质基础。

十三、食物是“神”造的,药片是人造的——药片永远代替不了完整的食物
100克胡萝卜含2800IU维生素A,虽然超过了我们每天的需要量,但每天食用100克胡萝卜绝对不会中毒或产生副作用,但是如果摄取过量维生素A,就会产生毒性或副作用。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摄取过多容易造成依赖性。维生素C在橘子中是抗氧化剂,而离开橘子就会通过自身氧化产生自由基,变成促氧化剂。儿童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造成前囱过早封闭,形成小脑儿,如摄入 5倍建议量,可造成肝脏损害。高剂量维生素B6治疗痛经,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美国每年有3万多名6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维生素摄入过量的问题,表现为严重头痛,视物不清及机体丧失协调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4 09:36 | 只看该作者

Re: 预防胜于治疗,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

十四、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2001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来自全世界各国的3000余名营养学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食疗”的保健效果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痛苦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健康与疾病这一对矛盾、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体把握。在欧洲“营养医学”、“营养药理学”新学科纷纷出现,反映了中国传统“食疗”思想被西方广泛接受的生动事实。
国际营养学界近年对膳食指南的认识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过去以营养素为基础转向以食物为基础。问题很清楚,因为营养素的发现依赖于人类的认识水平,而现在的发现,在食物中存在着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所谓非必需营养素,这些物质如低聚糖、香菇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叶绿素、番茄红素、谷维素、茶多酚和二十八烷醇等同样也在发挥重要的健康作用。它们可以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延缓机体衰老、提高免疫力,在膳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大多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4 15:13 , Processed in 0.1739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