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通报: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表示,恙虫病非新发病,市民不要恐慌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 13214
   版次:AA05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9-16
作者:陈怡 黎诚 王銮锋 薛冰妮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昨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通报,该院在9月2日收治了一名被恙虫咬伤发病的66岁女性患者范女士,由于病情加重,该患者昨日不治身亡。

    昨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通报,该院在9月2日收治了一名被恙虫咬伤发病的66岁女性患者范女士,由于病情加重,该患者昨日不治身亡。

    据该院介绍,今年6月初,该院也曾接诊一名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恙虫病,最终救治无效而死亡。
    南都记者走访佛山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不少医院接治过被恙虫咬伤发病的病例,其中市一、市二医院一年各有10多例,市中医院也有个别恙虫咬伤发病的病例。目前来说,佛山市收治的被恙虫咬伤发病的病例以轻症为主,治疗后可痊愈出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昨日通报,该院在9月2日收治了一名被恙虫咬伤发病的患者,患者是66岁的范姓女性,居住在三水镇街,在IC U抢救病情未见好转,且有加重情况,在家属的要求下,范女士昨日上午被接回家,但中午即过世。
    医院称,范女士在8月27日出现莫名的高烧症状,高烧在39度以上,并且伴有咳嗽。在三水一家医院治疗6天后,病情未见好转,高烧持续6天不退,咳嗽1天,并在9月2日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为此,范女士的儿子要求转院至市一医院抢救。
    范女士在9月2日转入市一医院抢救后,也未见清醒,直至去世。“一到医院就送进了IC U,一住就是13天,但由于患者体质较弱,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市一医院ICU主任周立新说。
    周立新说,在范女士入院前,病例上并未查出病因,更没有把这个病归类为被恙虫咬伤致病。考虑到患者莫名高烧数日不退,市一医院马上组织了由ICU、呼吸科、传染科等多科室组成的专家队伍会诊。
    经查,医生发现患者会阴部有一个虫子咬痕,并已出现焦痂,一般恙虫咬伤后一周后会出现焦痂。专家们结合患者病情,再配合各方检查数据,临床得出患者患的是恙虫病。
    周立新说,患者居住在镇街,属城乡结合处,容易接触到野外,易被蚊虫叮咬。在明确病情后,佛山市一医院虽对患者对症下药,但是患者已属于恙虫病的晚期,出现多器官不适症状,受损的有肺、肝、血液,循环等。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很低,最终并发症导致死亡。
    昨日,据佛山市一医院介绍,在今年6月初,该院也曾接诊一名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恙虫致病,症状与范女士相似,最终救治无效而死亡。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
    恙虫病最典型证据:焦痂
    南都讯 昨日,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恙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并非新发的疾病,市民不要恐慌。在恙虫病中,最典型的证据就是焦痂。如果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拖延了时间,又没有确诊的话确实是会出现多功能衰竭。
    为什么难发现这个焦痂呢?何剑峰表示,这就很强调临床医生的仔细检查。因为焦痂多在腋下、乳房下、腹股沟、后背等地方。
    “但是因恙虫病而引发多功能衰竭最终致死的病例并不多见。一般来说只要及时有效治疗不会恶化。”何剑峰表示,恙虫多在乡间的草丛里,城市的公园草坪里,但是恙虫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疾病。不是所有的草丛都有恙虫,也不是所有的恙虫都带了病原体。
    因此,到草地里活动最好穿长袖衣服。发现自己持续高烧不退,要及时就医,体内出现了焦痂,必须要告诉医生。据了解,氯霉素是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
    昨日,何剑峰表示,截至昨晚10时,广东省疾控中心尚未接到佛山上报的死亡病例,因此还未能确认这两例病人是真的因为恙虫病而引发多功能衰竭致死。
    名词解释
    恙虫病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
    预防措施以灭鼠为主,消灭恙螨滋生地。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接种疫苗。治疗可用氯霉素和四环素。 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
    链接
    “别来无恙”的由来
    人们在信中或久别重逢时,总喜欢写上或说上一句:“别来无恙”。“无恙”意指没有疾病和灾祸,更常用的是问候语了。
    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种藏在草丛里的名为“恙”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鼠等动物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染一种病毒。初蜇时,人感到皮肤火烫奇痒,接着便呈现红斑,长出水疱,并有发烧以致不能安眠的症状。那时候的人没法消灭这种“恙”,只有听任它骚扰。所以当时的人们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无恙”?后来人们终于把“恙”从自己身上赶跑了。而“无恙”一词便流传了下来,成了一句问候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9-16 15:36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挺可怕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9-16 16:02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这么多虫子致人死[M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9-16 16:34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奇异病毒、奇异小虫会越来越多,因为炒作医药股行情的不是一般的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16 17:58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好恐怖[y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9-16 18:18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9-16 19:12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好像马上要搞全省大灭蚊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9-16 19:48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中国多个省市近日爆发红眼症疫情,其中广州前日已有近千起求诊个案,多间医院眼药水断货。而北京、山东青岛、江苏南京、湖南长沙等地民众感染红眼症激增。

  广州中山三院眼科洗眼室前日大排长龙,大批红眼症病人等洗眼。医生表示,近日每天逾百名患者求诊,前日更超过两百人,当中三分之二是红眼症患者。有记者走访市内十多间医院,发现过半医院每日逾百起红眼症个案。而广州白云区两间学校共70多人患红眼症,当局已加强校内清洁消毒。

  两岸多地均爆发疫情,广西河池市本月上旬共接获612起相关个案;湖南长沙市本月上旬新增病例数量,为上月三倍多;江苏宜兴市新庄镇几乎家家患红眼症,民众除睡觉外,墨镜基本不离身。台湾台东出现今年第二次红眼症高峰期,约120起个案。

  另外,东莞近日亦爆发骨痛热疫情,至今已有11起个案。
(来自联合早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9-16 19:56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9-16 20:38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挺可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9-16 20:38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虫子越来越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9-16 21:31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还有登革热,也很嚣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9-16 22:37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这个北方的那个蜱虫是一个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9-16 22:40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病情并不可怕,主要是诊断出了问题,现在这种病很少见,很多医生没注意,在查体的时候只要细心一点还是能够发现蛛丝马迹的,焦痂就是恙虫的特征性诊断,氯霉素就是治疗恙虫病的特效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9-17 09:46 | 只看该作者

RE: 恙虫叮咬 佛山现两死亡病例

老妈子看到新闻说那个恙虫就是水蠄蛯一类的东西,在阴生植物从里很多的,以前也见过人家被咬,有些人还会化脓溃疡,不过还没见过死人的,不知道是不是病毒变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1 14:13 , Processed in 0.1981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