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3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州公交地铁月票优惠一案至今尘埃未落,BRT一案便步其后尘,成为人口超过1000万的南方国际大都市的热门话题了。可谓是一波为平,一波又起。

“市交委方面表示,线网方案从11月19日起至12月18日的一个月内,将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将根据反馈意见对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本人作为广州千万市民的一分子,虽是孤陋寡闻,却对当前这些关乎千万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也略有关注。虽是人微言轻、不足为道,现也不甘寂寞、略表看法。

目前BRT线网方案正公诚开布,广纳民意,在寒冷的冬日里却也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BRT再次成为广州市民的声讨客体。从目前市民的反映来看,大多数人对BRT持否定反对意见,而一部分人对BRT持观望态度,只有少数人认为BRT是科学可行成功的。看来,BRT未曾出世就受到了冷落和痛批,完全未达到之前预料的效果。例如,截至2009年11月22日12时,《BRT公交线路你话事 五号线每站至少接驳5公交》文后将近有70条评论,持肯定意见的没有人,持观望意见的有10人左右,而其他基本都是持否定意见。
在论证本文之前,先对市民或网民的言论的性质作出定性分析,便于为本文取得更大的论证依据。市民或网民的言论很多都是从自身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的,当然也有不少市民或网民能从更客观更公正的角度进行评论的。后者的言论是理性的,但是前者的说法并不代表就是片面的,相反,他们能从自身的实际事情来反映事实,完全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如果仅仅从几个这样的意见,我们可能只是看到一点问题而已,但是如果这些样本足够大,那么就能全面地看到方案的利与弊了。


如果从“存在的事物都是有其相应的价值的”这一哲学角度来看,BRT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的。但要说出其成功之处,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在绞尽脑汁挖穷心思之后,仅罗列出以下优点:

1、换乘免费,减少转车成本。根据市交委的指示精神,“在BRT系统站台内换乘任何一趟同方向的BRT公交车线路都是免费的,市民可节约出行成本”。如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没有直达公交车,那么就需要换乘,成本至少要4元。但是按照BRT方案,只要从出发地坐上BRT路线进入BRT通道内再换乘同向的BRT路线,只需2元就可以了。例如,从革新路到东圃客运站,按目前的公交路线,是需要换乘的,可以坐248路再转289、296、139等路线,那么就需要4元的坐车成本。按照BRT方案,可以坐B21再转B3,同向换乘是免费的,只需要2元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了。

2、BRT系统采取站台付费的运营模式,乘客先付费检票(羊城通刷卡或投币)后进入站台,进入站台后可从BRT专线车辆的前后门上下车,这一模式与地铁相同,减少了投币上车的时间。

3、提高速度,节省出行时间。按照目前官方的说法,“BRT系统启用后,预计中山大道线路运行速度将由目前11公里/小时提高至20公里/小时,乘客一次出行(使用走廊全程)可节省约25分钟”,本人窃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酌。建设BRT系统之后,BRT路线车辆在BRT专线内行驶,严禁社会车辆进入BRT专线,虽然这一做法(这也是BRT的本质特征)减少了社会车辆带来堵塞的可能性,但是红绿灯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整条BRT路程就有十几个红绿灯,如此多的路口和红绿灯,只怕要快都快不来了。

4、与地铁接驳,方便乘坐地铁。与地铁接驳并不是BRT的专利,公交车一样拥有这样的权利,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5、暂时未发现,待续。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BRT方案也不例外。所以BRT并不是只拥有政府或交委等官方机构所说的好处,而没有不足之处。相反,从BRT的建设到现在的即将铺设路线,市民的意见大部分都是反映了BRT的不足或是失败。下面根据市民反映的重点,整理出BRT以下的弊端或提出一些疑问:
1、为何未在BRT工程施建之前进行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向市民征集建议和意见,而现在到BRT差不多完工的时候才向社会征集意见?
如此颠倒程序的操作,既使政府被动,也使市民茫然。按照正常程序,任何方案项目在实施之前应该先进行可行性分析的。那么,BRT工程就应该在项目施工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向社会征集意见,而路线的设置也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确立的。
BRT开通后,中山大道沿线很多平交路口仍将保留。有市民担心,“中山大道BRT线一路过去有10多个红绿灯,那BRT还怎么快得起来?”市交委的解释是:对于红绿灯以及BRT开通后各种车辆在中山大道沿线将采用何种通行规则的问题,目前交警部门正在牵头制定相应的方案。按照正常操作程序,这些“交警部门牵头制定相应的方案”也应该在一早的时候就落实的,为何现在还让市民拭目以待?
而不少网民反映的,11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乘车守则》,竟然在11月19日才说征求大家的意见!这又是值得深思的了!

2、在即将开通的BRT通道中,站台范围内车道设计为两条,在站台范围之外则只有1条车道。如果BRT车辆在通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车坏了,那岂不是要将整个中山大道的交通都堵死了?市交委的解释是:交通部门将督促相关运营公司保障BRT车辆完好,将其发生故障的几率降至最低,并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市交委所说的保障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可以将10次的事故降低为一次两次,但是无法完全杜绝的,而这样的事故不发生则已,一旦发生则不得了。试问,在BRT通道里,如果一辆比公交车还大得多的BRT专线车在前是车龙后是车队的唯一通道里坏掉了,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吧?到时只怕要塞车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整条BRT通道都因为这样而塞车绵延几公里了。另外,意欲前往施救的施工车辆又无法通达,莫非用直升机不成?

3、BRT建成之后,全程的红绿灯基本都保留了,并没有什么改善,BRT要快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除非BRT也向地铁一样全程通行无阻,不受红绿灯的困扰,但事实上BRT的性质并不是这样,其实质只是将部分道路设置为其专用通道并不允许社会车辆行驶罢了。
中山大道塞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路窄,中山大道大部分路段为八车道,而由于修路或道路破损等问题,不少路段的车道更少;二是车多,中山大道位于广州东部,是通往黄埔、开发区、东莞、深圳及粤东地区的咽喉,其经行车辆之多自然是不可估量的;三是红绿灯及路口岔道多,如天河路口和株村这两处的十字路口就是经常塞车的地方。BRT的设立,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因为其通道内只允许BRT专线车辆行驶,不允许社会车辆进入,但是并没有解决第三个问题,对于社会车辆而言,以上第一个问题更加严重了,因为BRT“霸道”了。

4、换乘问题。“在BRT系统站台内换乘任何一趟同方向的BRT公交车线路都是免费的,市民可节约出行成本”。这听起来是相当诱人的,这一举措与之前的公交优惠方案似乎不谋而合啊!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由于BRT的问世,很多公交路线都被修改或撤销了,也就意味着之前的很多直达车都将不复存在!例如,210、242这两条从开发区开往广州火车站的路线一直都被视为是开发区通往火车站的“生命线”,多年来为开发区、黄埔东部和天河东部的市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撤掉这些路线,那么东部的市民前往火车站就只能转车了。而去火车站的人一般都是远行的,尤其是外地民工,出行时一般都是携带很多行李的,如果要这些市民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BRT路线内享受免费同向换乘的优待,是否有点折腾人家呢?如果是在烈日炎炎的酷夏或是刮风下雨的寒冬呢,又有谁愿意享受这些“优待”呢?
还有市民提到的,从黄埔到番禺的公交路线,原本这两地的直达公交路线就少之又少的了,如今又把这些“残留”的直达车“扼杀”了,这是否征集了市民的意见呢?
由于BRT的“横空出世”,原本与之并肩而行的公交路线都将要与之分道扬镳甚至是绕道而行避之大吉,除了导致直达路线减少之外,更有甚者就是导致了个别地区从此将与公交车“失之交臂”!例如开发区总站,如果561路线改道了,那么开发区总站这一带将“与市隔绝”了,从此要由这里出行市区恐怕是“坐车难,难以上青天”了。

5、在讨论BRT的时候,我们把目光都放在BRT路线上了,如果我们把视线转移出来,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或许又会发现另外的问题了。
BRT公交开行后,原行经广州东部的30条线路将有所调整,不再走中山大道,其中不少线路改走天河北路、广园快速路和黄埔大道。那么,这些被排除出BRT线路的公交车,会不会给这些路段增加交通压力呢?不少市民反映,黄埔大道和广园路平时都很塞车了,调整后车就更多了。
我们知道,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身上。这些原本已经是身堪重任的道路以后是否会变得不堪重负呢?而市交委等有关部门当初是否进行了模拟分析呢?可千万不要“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6、路线减少或合并了,坐车可能变得更加拥挤,甚至衍生出其他问题。
按照新方案的调整,中山大道原有61条线路砍掉30条,路线减少了一半,这让不少中山大道沿线的市民忧心忡忡。中山大道沿线不少居民区拥有的居民是非常“壮观”的,出行坐车本来就已经觉得很拥挤了,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如棠下站、上社站,市民在这两个高密度住宅区的公交站经常是上不了车的。如今公交路线减少了,以后的状态可能是更加不可思议了。
而由大学城中部枢纽开往天河体育中心的B25线是由原来的33路、507路以及大学城专线5等3条公交线路整合合并而成。对此,大学城多名学生反映,师生出行一般都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高峰期几乎车车爆满,非高峰期客流量也不少。把3条公交线路合并成一条线,势必加剧师生的出行难。同样的问题还有将合并为B7线的139路和505路公交车等。
而实际情况是,以上的路线行经的路段都是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以前的公交路线都已经是捉衿见肘了,现在再合并了岂不是杯水车薪吗?可见,减少路线或者合并路线未必就是科学的,具体措施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7、BRT是地铁5号线的牺牲品或代替品?
地铁5号先并没有沿人流量多的中山大道铺设,而是建在黄埔大道地下,这本来就是带有点“避重就轻”的感觉了,让人匪夷所思。不少市民曾分析论证过地铁5号线建在中山大道上是更适合的。或许是我们目光不够远大,还没有达到高瞻远瞩这一境界吧。

8、为何没见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
BRT路线是广州东部大动脉,贯穿了广州市区和东部地区,联接了东莞、深圳及粤东地区,工程之大虽然比不上京杭大运河或者京广铁路,但是其重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其关系到数百万的市民出行问题,影响到成千上万市民的切身利益!难道就比不上“2009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难道比不上亚运会的摆花工程?难道比不上接见什么国外记者或者使者??可是,为什么有关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在市民的咨询和质问下依然三缄其口、无动于衷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1:40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S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1:40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B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3 21:45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M06] [M06] [M06] [M06] 从棠下村都没有走科韵路上广园路的车了,眼泪哗哗的。以前还有503,现在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3 22:07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503那就一个旧锕做过几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3 22:12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去开发区很不方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3 22:55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引用作者 血色残阳 于 2010-2-23发表的原文
503那就一个旧锕做过几次。

旧也比没有强 呵呵 全转车陂路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3 23:32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这几天 感觉还是比以前强了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4 06:48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如果561路线改道了,那么开发区总站这一带将“与市隔绝”了,从此要由这里出行市区恐怕是“坐车难,难以上青天”了。 ”

561路线不是改道,而是取消了。

到现时也不知怎样上学,我是受害者!

[本帖由VOLARE修改于2010-02-24 06:4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4 06:55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地铁5号先并没有沿人流量多的中山大道铺设,而是建在黄埔大道地下,这本来就是带有点“避重就轻”的感觉了,让人匪夷所思。”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24 06:57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为何没见市zf和省zf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

暗点张广宁。 [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24 06:58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这篇文章写得好!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24 09:02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地铁5号先并没有沿人流量多的中山大道铺设,而是建在黄埔大道地下,让人匪夷所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24 09:10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弱智的BR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24 09:19 | 只看该作者

Re: 论广州BRT的利与弊

过马路不方便了,调头也不方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5 12:00 , Processed in 0.0936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