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9|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4 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1-14 20:41:02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知名博主

文章摘要: 2009年1月13日,中国网友发明了一个新词“Google-Bye”,以此表达他们对谷歌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与其说是谷歌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倒不如说是一次谷歌关于“Don't be evil”企业理念的公关宣传。

  2009年1月13日,中国网友发明了一个新词“Google-Bye”,以此表达他们对谷歌的依依不舍之情。

  就在这天前的几个小时,谷歌公司的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一篇题为《New Approach To China》的博文,宣称他们不愿意再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和监控,为此,他们会和中国政府进行磋商,探讨“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如何运行一个无过滤的搜索引擎。如果会谈不成,谷歌明确地表示说,它们将关闭在谷歌中国的网站以及在华的办公室。

  而网友普遍认为,这种磋商根本不可能达成谷歌的愿望,这等于是宣布了谷歌中国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一时之间,中文互联网上“合唱”着哀婉的骊歌,甚至有网友自发前往谷歌中国北京总部和上海办事处献花,以示“作别”。

  在惜别的哀伤情绪之外,几天来在网络上的各种变化让人目眩。1月12日,星期一,中国大陆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遭到黑客袭击,公司主页被指向一个阿拉伯文的页面,黑客自称是“伊朗网军”,因为中国和以色列在针对伊朗的新闻报道里存在明显偏向,而采取这一抗议行动。

  1月13日,谷歌在其博文中也谈到来自中国的黑客试图攻陷Gmail邮件系统,侵犯谷歌的知识产权,暗示这些黑客并非是以往的寻常角色。同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声明,对于谷歌提及的安全问题表示关注和质疑,要求中国政府做出解释,并将在1月21日发表一个以21世纪网络自由为核心的演讲。此前,希拉里的一位助理表示,希拉里在上周和谷歌、思科、微软、Twitter等公司的高层会面,探讨如何让民众获取未经审核的网络信息。

  这场即将在互联网第一巨头和崛起中的世界大国之间爆发的纷争看似凶险异常,但是涉及到的商业利益却极轻。谷歌在2008年的收入达到218亿美金,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仅为2.1亿美金,大约1%。即便谷歌彻底放弃在中国的业务,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也微乎其微。即使谷歌退出,占据市场份额近70%的本土公司百度依然可以提供搜索服务,不至于造成显著的空挡。而谷歌凭借其在业界的地位和威望,使得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新闻头条,将中国互联网内容审查曝于众目之下。

  因此,这与其说是谷歌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倒不如说是一次谷歌关于“Don't be evil”企业理念的公关宣传。

  但是,对于中国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来说,情况可能大不相同。谷歌的搜索引擎有3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一旦退出,势必形成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搜索用户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谷歌为大量中国面向海外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广告投放服务,如果它退出中国,可能会对这些企业造成严重打击。

  即使互联网能够通过自适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谷歌的退出也将彻底改变中国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多年以来聚集在谷歌之下的大量衍生公司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生计,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调整和转型。而这些公司无法统计的服务对象也会遭受影响。它们不具备和百度进行议价的能力,将不得不在单一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但谷歌退出的意义又不止于一次公关,或者某一国互联网生态环境的颠覆。它本身是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获得了巨额利润。谷歌的决定意味着这种商业模式无法在中国市场顺畅运转,处于异常尴尬痛苦的境地。对于所有致力于在中国发展的高科技网络公司,谷歌传递出了一种不安的讯号——即便强大先进如谷歌,也不得不在权衡之后退出。曾经在世界各地运行无碍的商业模式,未必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因此,在世界的新经济版图上,中国是一块化外之地,在这里需要遵循自由经济之外的其它规则,而这恰恰是谷歌不愿意做的。

  [NEXTPAGE]

  希拉里在谷歌事件上表现也显示了一个逐渐迫近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迟早会意识到信息本身就是金钱。在过去的世纪里,人们把国家利益归结为疆土、武器、资源、工业、科技、人口这样的实体。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信息本身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硬通货,就是一个国家的利益所在。未必需要通过交换货物从而获得利润。现在只需要确保信息在网络世界里畅通无阻,就会有海量利润产生。阻拦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就是阻碍了赚钱的通路。一个在全球都能被访问的网站,意味着拥有了超过注册地国民总数的用户,以及可能的巨额利润。互联网曾经是技术竞争之地,在未来,它也必将成为国与国利益角逐的前沿。由此而起的纷争,无论冠以何种名义,都会指向利益分配的方式和格局。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谷歌以一种极为悲壮的方式离开,多少让他们从日渐繁重的网络娱乐中抬起头来,观察一下自己在网络世界中所处的位置。Alexa世界排名前三名的站点中,Twitter和Facebook早已无法访问,现在加上了谷歌。那么人们或许要想一下:为什么自己无法访问这些为全世界网民所喜爱的站点?是不是它们全都做错了,全都怀有敌意?还是有别的什么缘由?

  能让人这么想一下,这可能就是谷歌中国所能做出的最后救赎。



责任编辑:陈庆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22:13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Google-Bye... [M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4 22:15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M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14 22:19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走就走吧。没人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转洪波博客:三言二拍:Google退出中国

三言二拍:Google退出中国 2010年01月13日 10:43 Google正式宣布,Google不想继续对Google.cn的搜索结果进行审查,并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与中国**进行探讨,如何让Google.cn在不进行审查过滤的前提下合法地运营,如果做不到这些,Google将考虑关闭Google.cn,甚至是它的所有中国办公室。

对Google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对我来说,这是个痛苦的选择。我的大部分在线生活,依托于Google。我使用Google搜索,用Google Reader阅读我订阅的大量内容,用Google Docs处理所有办公文档,用Picasa处理照片并进行地理标注……所有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可替代的第三方工具。且不说还有大量的中国企业,比如阿里巴巴,需要依赖Google的搜索和广告进行全球营销。

我也知道,在过去四年中,Google一直都存在退出中国的可能,开复像个救火队员一样穿梭斡旋过很多次。今天的结果,大概是Google在对中国业务做了全面评估之后,做出的一个无可奈何的决定。对中国**来说,既然你需要中国这个市场,你就得听我的招呼。但对Google来说,它更愿意玩一个规则透明的游戏。况且,过去四年动辄得咎的现状,也让Google明白,预期的商业利益,将始终受到严格的限制。而黑箱式的搜索结果屏蔽和妥协,却让它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大的道义压力。

对我来说,Google是全球最好的知识管理工具和生产力工具,但中国的监管当局并不这么看,意识形态是他们更加关心的东西。我相信,Google的这份摊牌声明,也会被看做一种意识形态的花招,招致中国**更大的愤怒。在未来的岁月中,我可能不得不费更大的力气去访问那些我已经无法离开的Google工具,这是我必须承受的后果。

YouTube、Facebook、Twitter、Blogger、WordPress、Google……全世界最好的网站和服务,一个个远离中国,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作为中国人最大的悲哀。

李彦宏曾说,5年后,大家可能很难看到Google了。我相信,他并不希望看到Google以今天的方式退出中国。与优秀选手同场竞技是一件幸事,尤其是在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市场上。缺少高手的中国互联网,大概只能算是一个国域网,竞争可能会更加黑箱,更加上不得台面。有志向、有追求的中国网民,现在必须更加勤奋地苦练翻墙术,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国互联网的铁屋时代。

[本帖由洒水车修改于2010-01-14 22:2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14 22:25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M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22:28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以上均为转帖...

这此等小P民,还是继续在“局域网”内浑浑噩噩吧。

JJ变电站,已近让我认清社会现实了。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4 22:34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唉 [M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4 23:20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只有叹息 [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15 05:31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Google-Bye ”外,还加一个新名词,给Google献花的被称为“非法献花”。 [M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5 08:35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一声叹息 [M33] [M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5 08:47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我们与我们的知情权距离又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09:00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引用作者 junrenx 于 2010-1-15发表的原文
我们与我们的知情权距离又大了


嘿嘿,我们现在的“被知情权”越来越大。欧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5 09:47 | 只看该作者

Re: 金融时报:向谷歌说再见

Google退出中国
[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6 23:09 , Processed in 0.1037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