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11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生乞丐(第1集):(一)我不切实际的选择了高中
2004年08月04日 15:13



陈晓楠:李新,十八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不过,其实我们节目当中用的并不是他的真名,你在我们的镜头里可能也很难看清晰他的面孔,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采访。因为种种原因,李新的十八岁是在两种角色当中度过的,一名大学生,一个乞丐。为了不对李新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过多的影响,所以我们做了以上的种种保护措施。而实际上,李新的确也是经历了一番颇为激烈的心理斗争才决定接受我们的采访。当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找到他的时候,其实当时我们的心里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李新呢,也先是犹疑着很勉强地同意见见我们,不过几个小时的交谈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一次采访。为此,我要谢谢他。一个大学生的乞丐生涯,或者说是一个乞丐的学生生涯,无论怎么听上去都显得那么离奇,那么另类,甚至有几分古怪,可是我觉得当我知道了李新的全部故事,我认为这或许是很多人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事。


(旁白)李新的故事要从四年前说起。那年,十五岁的李新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在李新家世代生活的小山村,这可是要摆酒庆贺的大事。亲朋好友、村里乡亲都纷纷地赶到李新家道贺,但他的一句话,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李新说不要摆酒了,他已经决定:放弃师范学校,继续读高中!


陈晓楠:我听说如果考上师范,家里就应该摆酒了,是吧。

李新:对对对,在我们那个地方考取师范了,也就相当于已经拿到铁饭碗了。

陈晓楠:结果你没要这个铁饭碗?家里没庆酒?

李新:家里当时准备庆,然后我说不要了,我要去上高中了,然后就不庆了。

陈晓楠:对你们家乡的人来讲,像你这样,当时能考上师范,也能继续上高中,这种情况多吗。

李新:不多,在我们村里,应该我是第一个吧。

陈晓楠:你是第一个考上,之前都没有过。

李新:没有。

陈晓楠:多少年了。

李新:好几年了,起码最少五六年了。

陈晓楠:所以你当时不上师范,选择上高中,对你来讲,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吗。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吗?

李新:嗯,对。


(旁白)李新出生在贵州凯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靠几亩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也艰难地支撑着李新和弟弟读书的梦想。他们家所生活的小山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四百元,土地能解决温饱,但却不能够承载太多的"奢望"和太多的"野心"。李新出人意外的选择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乡亲们议论纷纷,他们无法理解李新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彻底改变农民身份的机会,而不切实际的选择了高中。

晓:你那会儿没有去上师范,没去要这个铁饭碗,对村里的人来讲,他们理解吗。

李新:他们不太理解。

陈晓楠:他们怎么讲。

李新:就是说这样的选择太愚蠢了,就明明拿了一个铁饭碗,干嘛不用。

陈晓楠:他们没法理解。

李新:嗯。

陈晓楠:那他们觉得你上高中,是一个很不实际的想法。

李新:是啊,他们就说我的野心太大了。

陈晓楠:为什么上高中都叫野心太大。

李新:因为没什么收入,就靠那几块地,根本就没有什么钱。

陈晓楠:就在他们看来,上高中继而上大学,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李:对对。

陈晓楠:但你们这种,真的务农,种地,来支撑家庭的孩子,基本上是没有(上大学的),在你之前没有上过大学的。

李新:对对对,就算高中都没有。

陈晓楠:连高中都没有。

李新:嗯。

陈晓楠:那你爸爸妈妈一定特别以你为骄傲。

李新:骄傲也有,骄傲应该多一点,当时选择高中,放弃师范,那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说这种学生好像冒险太大了。

陈晓楠:太奢侈了。

李新:对,这样太奢侈了。

陈晓楠:所以你爸爸妈妈一边骄傲,一边又担心。

李新:嗯,对。

陈晓楠:那你做出这个选择之后,对你爸爸妈妈来讲,当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马上就要开始攒钱。

李新:意味着非常非常困难的(生活)要来临了。


陈晓楠:李新上高中的决定一下,家里就决定不再摆酒庆祝,因为这一决定意味着爸爸妈妈随即就要打点行囊启程了。对这对已近中年的夫妇来说,到异乡去打工,是他们唯一能够想像得出的,可能供儿子上大学的办法,虽然,到底能不能真的攒够那么多钱他们其实完全没有概念。李新的父母去了贵州某处的建筑工地,去抬石灰箱,正是在这个时候,李新走进了高中的课堂。


陈晓楠:你爸爸妈妈特别想让你上学吗。

李新:是啊,从小,我觉得家里特别困难,不过他们怎么困难都得让我过去,到学校去。

陈晓楠:在你们那个地方,家长都是这样吗,还是就是你爸爸妈妈和别人不一样,非常想让孩子上学。

李新:我觉得像我爸爸妈妈,好像这种欲望,比其他人还要强一些。像我爸爸跟我说得就特别多,他要是去干活,他得要我陪他去,陪他说话,就关于读书的话题最多了。

陈晓楠:每次跟你出去,都会。

李新:都会谈这个话题。

陈晓楠:都会谈这个话题。那你爸爸当时上过学吗?

李新:高中毕业,他说从小的时候一直成绩都是很好,我爸上学的时候,当时家里是富农,上了学还上得起。

陈晓楠:他上到高中,怎么没有考大学呢?

李新:就是富农不能考。

陈晓楠:你觉得这是他挺大的一个遗憾,是吗?

李新:应该是吧,他会经常提到这个事。


(旁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父亲、为自己圆一个大学的梦。李新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伴随着他选择而来的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变故,会把他的梦想击得支离破碎。他的选择是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改变了的命运却是那样的沉重。2002年2月14号,李新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发自广西的电报,他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开始了改变。


李新:拿那份电报给我的是我的化学老师,他没递电报给我的时候他就说,那你赶快回家吧,我说,老师怎么叫我回家了,然后我拿电报一看,电报上写了几行字,就说,因为车祸,你母亲身亡了,当时我收到那份电报,我都不敢相信,回家路上,我就眼泪一直流。


陈晓楠:虽然母亲遭遇的是意外的车祸,可是李新始终坚持认为,这全是自己的过错,因为如果不是为了给他挣高中的学费,像母亲这样一个年近半百的农村妇女,绝不会远走他乡,去到一个原来自己想都没想过的地方,李新用尽全力地谴责自己,而且他后悔,有很多话都没来得及跟母亲说,他说,其实就在母亲出事之前的一个月,父母还特地跑到他学习的高中来探望他,而在这一次看望之前,李新还深深地记得,他曾经十八年来第一次和母亲发生了一些争执,闹了些别扭。

李新:那天晚上我们吃饭,她都不吃。过了一天,我看我妈还在生我的气,我就说,妈,因为我们家没说什么很客气的话的,只要你叫她一声妈,她可能就说,我已经向她道歉了,就这样,然后我就叫她一声,她没应我,我就说算了,我就去学校了,这事我一直想着,我心里难受,到下一个星期我又回家,我过来,一回来我就马上叫,我就说,妈,她还是没应,那次我就心里特别难受,我第二天又去学校了,我想向她道歉,但是我一直都这个样,好像开口很难,然后我就给我爸写一封信,因为我妈不识字,我就写一封信给我爸,我要我爸念给我妈听,因为当时我妈她生气可能是因为她觉得她没有文化,像我爸和我可能就是说有文化有知识的,可能就把她那种人瞧不起,可能就是那样。


陈晓楠:虽然她那么以你为骄傲,可是她也很怕你会瞧不起她?

李新:可能是那样吧。

陈晓楠:所以你说的话,她格外地看重。

李新:嗯,对,然后我就说,其实我很爱你的,我知道,你为了我上学受了很多苦,我就说这些,然后我爸就回信给我说,其实你妈没事了,你写那个,你妈很感动,然后下个星期我就回家,我一回家,我妈就哭了,我妈就说,那个没什么事了,你回来就好,我从来都没碰过我妈,从长大以后,那一次,我就抱着我妈就哭,过了几天,他们就出去打工,他们来学校看我,我爸和我妈过来,他们过来的时候,课间十分钟,她来了就跟我说,我们要出去了,你要好好读书,钱要节约一点花,然后他们就走了,

陈晓楠:那是你们最后一次见你妈妈吗?

李新: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7:33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1集):(二)父子俩一起在坚持
2004年08月04日 15:17



(旁白)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一个月后,李新年近六十的父亲一个人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李新和弟弟把父亲送到了车站,看着父亲扛着行李艰难地爬上火车的身影,李新心如刀割。

陈晓楠:后来你爸爸还继续在外面打工吗?

李新:嗯。

陈晓楠:一个人。

李新:我要上学啊。

陈晓楠:你爸爸等于还是一个人把这个学费,再挣出来了,等于他的负担又加重了一倍。

李新:那是。

陈晓楠:原来是两个人在挣这个钱。你当时想过家里出了这个情况以后,不上了吗。

李新:想过,但是我爸爸坚持,还有我在,你放心,就是我现在老了,挣不到多少钱,我都给你去借,或者去贷款,也得把这个大学考了,反正他就说只要有这份骨气,都不会让我失学。


(旁白)似乎老伴的死,更加坚定了父亲一定要让儿子考上大学的决心。但是由于年龄太大,他只能找到一些脏活、累活,而这些活计他又挣不过年轻人。所以虽然他拼命地打工,但是所挣的钱还是杯水车薪。眼看着李新还剩一年就要高考,而他的弟弟又要上高中,李新的父亲心急如焚,但是,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埋在了心里,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陈晓楠:你爸爸之前跟你说过,商量过,说过家里的这种困境,他的这种没办法吗?

李新:当时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他也很老了,他不用说我都知道,因为可能真的没法支持我,他就说,听说学校有贷款之类的,上大学,叫我希望能得到学校的贷款。

陈晓楠:唯一的希望,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你记得他那会儿很着急吗,你能感觉得到吗?

李新:感觉得到,有关高考,上大学,学费多少,这些他都经常关注着。

陈晓楠:他一直在跟踪这个消息,特别关心这方面的消息。

李新:对。他好像也表现无能为力了,所以他才这样说话,之前他什么都没说。

陈晓楠:他从来没跟你说过,要不然不上了。

李:他没说,从来没说,他就说以前我也是希望上大学,但是到最后,没实现,现在就看你的了,好像我就是他的寄托,唯一的。


(旁白)李新非常清楚家庭的窘困,也非常明了父亲苦力支撑的艰辛与无奈。虽然几次提出退学父亲都坚决反对,说钱的事他自有办法,但是李新知道,年迈的父亲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对于未来,李新不再报有太大的希望。

李新:我知道我爸挣不到什么钱,我也没经常跟他要钱,有时候生活费真的没有了,他又经常出去,我就只好回家,有时候一回家就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去教室,都不去学校,当时那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去学,心里就觉得好像,今天可以学,明天也一样上不起学。

陈晓楠:不知道能上到哪一天。你爸爸知道有的时候没钱了,不能在学校里再呆着就回来吗?

李新:到后来知道,但是之前,前几次我回来,不知道,我回来,他叔叔他们知道,我就说学校放假。

陈晓楠:你那会儿自己也完全不知道,你能不能坚持得下来,坚持到考大学的那一天。

李新:嗯。

陈晓楠:能够上一天,就多上一天。

李新:对,没有钱就回来,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头痛,然后我就问医生,精神衰弱,我有一个学期,一个多学期,基本上那段时间就没法看书,一看书头就痛。后来我成绩就特别差,好像为了母亲还是为了父亲,在这里多呆几天,还是为了自己,反正自己觉得维持在学校,好像就没有多大希望。

陈晓楠:但是能多做几天学生,就好像他们还心里安慰一些似的。

李新:对。

陈晓楠:那时候你还觉得自己有希望能考上大学吗。

李新:希望不大。


(旁白)虽然希望不大,但是为了死去的母亲,为了对自己给予了无限期望的父亲,也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李新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2002年,在省外打工,李新的父亲连脏活、累活都已经很难找到了,为了多挣点钱,他回到家乡和别人合伙挖沙赚钱。


李新:到高三那年,我父亲他们就在我们那个镇上,几个人合伙挖沙去卖。那时候我弟弟也上高一了,我们一回去那个地方,跟我爸住在一块儿。

陈晓楠:你爸爸那会儿挖沙子的时候,是多大年岁了?

李新:五十五岁左右了吧。

陈晓楠:一天要干多少时间。

李新:天还没亮,他们就起来了,回来吧,天黑已经路看不见了,摸黑回来的。

陈晓楠:他五十五岁了,再去干挖沙的这种重体力活,身体吃得消吗,你那会儿看他?

李新:也只是坚持而已,已经很困难了。

陈晓楠:那会儿你和你爸爸有把握,你会上得起这个大学吗。

李新:去借还是去贷,应该至少可以维持到考大学那一天。

陈晓楠:维持到考的那一天,但是考上了以后,就不知道了。

李新:考上以后,我就知道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力挣到什么钱给我上大学了。

陈晓楠:那怎么办,考还有什么用呢?

李新:当时我爸说,有什么贷款这些,我也看了很多,我觉得有,我也抱有那个希望。

陈晓楠:对你爸爸来说,当时最大的目标就是能把你支撑到考的那一天,他就算是胜利了。

李新:对,我也只希望那样。


(旁白)坚持到高考的那一天,然后申请助学贷款,成了父子俩共同的目标。李新的父亲起早贪黑地干,算着日子地过,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一点儿到来。但是这一天,李新的父亲却永远都没有能够看到!

李新:那天好像很早,我们还没起床,我爸就去挖沙子去了,当时我爸还叫我们说起来看书,我去挖一会儿沙子,回来再煮饭吃,他才出去十多分钟吧,后来那几个人就过来,就说你们快起床了,你爸不行了,当时我爸就(不行了),我和我弟弟过去的时候,我爸已经没有气了,当时那沙子塌下来。

陈晓楠:但是你最后见到他。

李新:见到他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我爸尸体从那沙子堆里面拉出来了,当时去看的时候,他的头已经被砸烂了,当时我弟和我去,根本没法相信,怎么好像就是,是命运还是怎么回事,当时我和我弟好像就是不知道什么是伤心了,当时已经哭不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7:33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大学生乞丐(第1集):(三)我暂时放下了尊严
2004年08月04日 15:19



陈晓楠:父亲去世之后的几天,银行找到了李新,告诉他银行里还有父亲二千元的贷款,希望他能够及时还上。李新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了他和弟弟的高中学费,父亲向亲友东拼西凑,可是还是没能凑齐,所以就想到了这个贷款的办法。不过这一切,看起来,父亲都并不打算告诉他。这二千块钱的贷款,也成为父亲留给李新的全部遗产。

陈晓楠:这两件事情出了以后,当时你对上学的这个前景怎么看,是不是要立刻想这个问题,怎么办,接下来。

李新:对,我一看到我父亲死的那一刻,我和我弟弟首先想的就是,可能就辍学了,爸爸死了,我们这书不用读了。以后也没谁管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

陈晓楠:这是你们当时两个人的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这个?

李新:嗯。

陈晓楠:在你们那儿,像你家里这样,两个兄弟都能上到高中,多吗?

李新:不多。

陈晓楠:是很难得的事情吗?

李新:嗯,还是很难得考上,就算考上了,也没法支持。

陈晓楠:当时真的打算两个人都不上了吗?

李新:嗯。

陈晓楠:真的做了这个打算?

李新:对,那时候我父亲去世,我看到他已经死了的那一刻,我们就不再想什么上学了。我和我弟弟那些书,当时是在镇上嘛,没回到家里,我们的书都没搬了,都不要了。


(旁白)办完父亲的丧事,李新和弟弟打算退学。他们的叔叔找到他们说,父母为了他们兄弟俩读书,不到一年先后都走了。就这样不读了,怎么能对得起他们死去的双亲。不管有多难,就是卖砸锅卖铁,这个学也一定要上。在叔叔全力的帮助下,李新艰难地完成了高中学业。2003年7月,李新考取了河南某理工大学。

陈晓楠:当时那个录取通知书上写着,你需要交多少钱?学费一共是多少钱?

李新:五千零五十,这是要交的,但是我知道到学校肯定要交一些其它小费用,肯定还要多。

陈晓楠:你当时有多少钱。

李新:当时没有钱。一分钱都没有。那时候高考已经欠了很多钱了。

陈晓楠:那你打算怎么办呢,那会儿。

李新:就不上了,基本上。就这样,准备到广东,准备到南方那边打工。

陈晓楠:你那些天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人生非常大的选择的时候。你说如果去打工的话,可能彻底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上学又是完全一条崭新的路。你那些天,家里父母也没再给你什么主意了,没有办法,他们再替你做这个决定,你那些天怎么过的。

李新:那几天很难熬,很想上学,但是又没法上,打工呢,想以后改变命运,可能就很难。


(旁白)为了资助兄弟俩继续上学,李新的叔叔已经欠下了不少的外债,并且他的两个小孩也在读初中,他的负担很重。面对几千元高昂的学费,叔叔也一筹莫展,想不出什么办法。看到失去父母的李新考上了大学但是因为没有钱而要放弃,村里好心的乡亲给李新出了一个他想都不敢想的主意:乞讨!


李新:因为我们那边穷,去乞讨的呢,已经是有一段时间饭都没有吃,就去乞讨,好像就成了一种习惯了。

陈晓楠:村里有很多人出外去乞讨。

李新:有,有很多,然后他们就给我提意见说,像你这样,要不你就去把你的情况写在纸上,然后到街上去,让别人看,也许有人能帮助你,但是他们一提这个,我就觉得不可能,就算不读就算了,这事怎么可能,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样,他们一说出来,我就根本没法接受,很多人就说,算了,看你这个,现在你爹你娘都不在了,可能你这个也没法上了,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一听到,别人一说,我听得越多我就越想上。

陈晓楠:别人越说,你心里越觉得要(上)。

李新:要上。

陈晓楠:要上。

李新:对。


(旁白)想到死去的父母,想到自己的付出和未来,李新不甘心轻易地放弃。但是不放弃,又有什么办法能够凑足几千元的学费?看着空空荡荡的家,四天后,李新最终决定:暂时放下尊严,外出乞讨!


陈晓楠:最后下决心说,好,我就去,那一天是什么样的,怎么样下的这个决心,怎么说服自己。

李新:可能是我听别人说,我不能上学了,可能我听这句话听得很多遍了,这句话是我最不想听的,所以我才想起他们说可以乞讨,肯定能解决一点问题,这也好像算是一种捷径吧。

陈晓楠:那个话对你刺激很大?

李新:对。

陈晓楠:在你们村子里,也有很多人出去乞讨,他们会看不起那些乞讨的人吗,你们家乡的人会看不起他们 吗?

李新:不会。可能是因为穷,乞讨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对他们来说,但是我从小就把这种乞讨看成是一种,怎么说呢,我也不是看不起他们,这么做好像。

陈晓楠:对你来讲是不能接受的。

李新:对,没法接受这个。

陈晓楠:当时对你来讲,为了上学这样一个理由去乞讨,放下尊严,对你来讲,你刚才讲是暂时地放下这个尊严。

李新:对。

陈晓楠:这个天平是怎么去摆?

李新:当时也很矛盾,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尊严再怎么也是最重要,这学不上也就算了,但是想来想去,还是不服气,读了那么多年,到最后就这样没了,好像太不甘心了。

陈晓楠: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爸爸妈妈在的话,他们会同意你这么做吗,他们会怎么决定?

李新:可能不同意,但是我觉得我爸在的时候,他肯定也无能为力。

陈晓楠:你这样做,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你得完成你爸爸的这个愿望。

李新:是啊。因为当时我爸,他以前成绩也很好,他在学校的时候,有一些师范的,当老师这些都不要他考试,直接请他过去,他都不愿意去,他也就是为了上大学,那时候,到最后我爸什么都没有,当时,很多人就说我爸野心太大了,导致最后什么都没有,当时我放弃师范,我去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人就说,你要吸取你爸的教训,不要太奢望了。

陈晓楠:他们也说同样的话,说你野心太大了?

李新:对对。

陈晓楠:上大学对你来讲,当时是一个巨大的野心?对周围的人来讲。

李新:是。

陈晓楠:但你最后决定,还是得把这个野心进行到底。

李新:对,还有,我觉得,父亲母亲为我付出这么多,如果我不坚持,还有就是能够有一点点希望我不去争取的话,好像这样自己也不舒服,所以就委屈一下吧,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做决定去乞讨了。


陈晓楠: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李新一直用力压抑着自己,他一直在不断地喝水,以此来缓解一下内心的冲突情绪。或许你不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表情,可是我想你一定能够听到,他总是在深深地叹气。实际上,在我们后来编辑整个节目的时候,才愈发清晰地感觉到,似乎是无数次地听到他的这种叹气。为了全片的节奏,我们甚至还删掉了很多,可是最终我们发现,他的谈话,仍然被这高一声低一声的叹息贯穿始终。而我想,这样的叹息,其实并不应该属于他这样的年龄。李新形容说,决定去乞讨,于他,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战争。他没有想到,放下尊严,哪怕只是暂时地放下,也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艰难。但是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已然做出的决定带来的只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7:34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编导手记:我眼中的大学生"乞丐"
2004年08月04日 17:11



朱卫民

坐在去南阳的火车上,我心里还是没谱,电话里的李新坚决不同意采访。说实在的,一个大学生去乞讨,其间肯定有很多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职业的敏感让我们欲罢不能,哪怕只是去见上他一面。一路上我们猜测着,讨论着。感觉好像颠簸了很长时间,火车才在凌晨两点的时候停在了南阳车站。他会接受我们采访吗?

按照约好的时间,我们提前来到了李新的的学校门口。晓楠、我、骈庶,都没有见过李新,甚至是他的照片,更糟糕的是在电话里我们忘记了与他相约见面的方式。于是我们几个只好打趣说看谁能先认出他。十一点整,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孩出现在校门口。我们三个不约而同的说:就是他!虽然没有言语,但是他的举止神态还是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到他与周围人群的那种距离感。李新很内向,说不了两句脸就会红。就是这样一个文绉绉的男孩子,怎么走上街头,向路人伸出乞讨的手呢?李新燃起了我们每个人想要了解他的冲动。时间已近午餐时刻,我们就一起走进了一个看上去中档一点的餐厅。李新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可能他从来都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们点了一些李新的家乡菜,是那种带辣的贵州菜。我们种种细节上的考虑都是想尽可能从心灵上来接近李新。我们没有轻易去触及那段让他倍感屈辱的乞讨生涯,我们知道乞讨给他心灵上带来的撕扯,他几乎不能再次承受。小时候、家乡、上学,我们甚至谈起了我们非常不熟悉而又是李新现在专攻的数控专业。起初的李新还是缄默寡言,不过慢慢的,他也开始讲一些,而后话就越来越多,间或他还会像孩子一样笑起来,笑得是那样的单纯。李新乞讨的事情学校知道后给他的压力非常大,我们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矛盾、痛苦还有那种撕裂,我们知道他想倾诉。晓楠说:"你可以把你的委屈、痛苦说出来,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为你的行为辩解,让你的内心得到彻底的解脱,你要知道你所面对的不是你个人的事情,是很多人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故事。还有多少像你这样的穷孩子想要上大学啊,知不知道你的故事对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吗?"也许是他心灵深处最脆弱的部分被触动了吧,三个小时之后,他同意了接受采访。我们答应不出他的正面像,不在他的学校里拍任何一个镜头。

考虑到不影响他的上课,而且他的时间我们一分钟也不愿意耽误。我们当天没有采访,而是安排在第二天,真的很幸运,因为那天他只有一、二节有课。

下午我们就在这个中原小城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离李新学校约十公里的地方,我们找到了一片安静的小树林,树林边有一个很少人光顾的湖。虽说过了惊蛰,但在闰月时节,万物还显得有些萧瑟。在好似冬日的阳光照耀下,眼前的应景倒更像一副美丽的水墨画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第二天李新下课之后,我们就来到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小树林。采访刚开始,他似乎是在尽力的压抑着自己内心情感的东西,一切的讲述都很平淡,就像他一直盯着的那面湖水,波澜不惊。尤其讲到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竟然是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的平静。但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他在压抑自己,他在拼命压抑自己,他不让自己流泪,他不停地喝水,以至于采访中间留下了一段很大的空白。不过直到讲述母亲出外打工之前来见他的最后一面,李新的压抑终于彻底崩溃了,他的极力克制变成了失声抽泣,我们知道他思念母亲,我们也知道李新为我们打开了他的心门。

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李新内心那种始终不停地战争,上不上大学,乞讨或者不乞讨,他对一切都在寻找着理性的解释,这些解释一次次的建立起来,又一次次地被他自己无情击破。直到采访结束,或许直到目前,他内心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继续上学,上学到底值得不值得他那样的放下尊严,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好像在很深的海底里挣扎,而这种挣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说完这些,李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来上一声完全不应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那种很老成的叹息,沉重而沧桑。在我们后期编辑整个节目的时候,我才愈发清晰的感觉到他的这种叹息几乎是贯穿采访的始终,这不能不让我对李新的未来产生深深的忧虑,在这样沉重的十字架下,李新何时才能摆脱心灵的枷锁,何时才能彻底走向社会,寻找到真正属于他的新生活?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湖边已是蛙声一片,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也许和李新相比,生活对它们来说是太过惬意了。它们的欢唱一次次地压过李新的诉说,于是我不得不不止一次地走到湖边去打断它们的快乐,让它们安静下来与我们、与这片冬日下的湖光林影一起倾听李新的故事。李新一直都没有怎么正视晓楠,他对着如镜的湖面,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童年、少年和现在的故事,他似乎是在讲给自己听,给自己一种理由、一种证据、一种释放。我们庆幸我们找到了一个能让李新吐诉心灵的地方。

原本打算三个小时的采访一直延续到了五个小时,采访结束时,残阳如血,已近黄昏,一轮弯月早就挂在了天上。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是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们起先约好的出租车并没有如约而至,我们这时才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离城十公里的地方,我们怎么回去?李新说没关系,走上一个小时就能打到车。看来我们只有扛着机器步行了,连晓楠都没闲着,双手也拎满了东西。李新主动上来扛了最重的脚架,我们一群人在这夜色渐浓的初春黄昏边走边聊,俨然没有了先前的那种陌生与隔阂,倒更像朋友。几个小时的采访,可能李新很久以来压抑的痛苦沉淀了些许,他似乎轻松了很多,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甚至还能跟我们开些小玩笑,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就很欣慰了。因为回程的车票已经买好,本来打算和李新再一起吃顿晚饭,但因为赶车的缘故我们只得放弃,李新说没关系,后来我们想到了中午我们买来当午餐的饼干,于是就让他带着吃。李新起初坚持着不要,但后来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有点孩子气的说,好吧,宿舍里每次都是同学们买零食,会分给我吃,这回我终于也可以拿回去点,分给他们吃了。于是,李新就是这样和我们分了手。在李新的学校门口,我们看着他拎着那包饼干,消失在夜色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7:35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M07]

街上现在是有一些学生在乞讨。我想,不会都是假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8-11 17:47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M07]

街上现在是有一些学生在乞讨。我想,不会都是假的吧

哦,我一直当是行为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8-11 18:09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M07]

街上现在是有一些学生在乞讨。我想,不会都是假的吧

哦,我一直当是行为艺术。[/quote]

这个玩笑有点苦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8-11 18:13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苦吗?


你知道吗,现大的大学生是可以无信用贷款的,也可以打工的,大不了把自己签给哪个款爷富姐,就是做鸡做鸭也强过上街乞讨!!!

我怎么就一根筋呢,我怎么就觉得妓女的职业都比乞儿高贵呢?

愿意接受吴的批评再教育。 [M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8:14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8-11 18:17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苦吗?


你知道吗,现大的大学生是可以无信用贷款的,也可以打工的,大不了把自己签给哪个款爷富姐,就是做鸡做鸭也强过上街乞讨!!!

我怎么就一根筋呢,我怎么就觉得妓女的职业都比乞儿高贵呢?

愿意接受吴的批评再教育。 [M12]


乞儿也有很多种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份"工作".

说"苦"只是觉得好象不太适合在这种帖开玩笑.

不必较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4-8-11 18:18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明白,但是这不会是最终趋势,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8-11 18:21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丫的,你老糊涂了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晕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18:23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丫的,你老糊涂了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晕死。[/quote]


咦,那你为什么说娼比乞高贵呢?假如他们从事这些的职业是因为贫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8-11 18:25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QUOTE Create By 泡泡 At 2004-8-11
[quote]QUOTE Create By 阿正的舅舅 At 2004-8-11
极度的贫困导致了社会的笑贫不笑娼

丫的,你老糊涂了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啊。

晕死。[/quote]

请原谅老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4-8-11 18:27 | 只看该作者

Re: 冷暖人生:大学生乞丐

老同志的帖子一般都很有深度.我还是喜欢拜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2 20:56 , Processed in 0.2039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