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转帖:小说王国里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9 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转帖:小说王国里的诗



——曾鸣小说《夜之风》、《音色》、《小憩》读后



林澎(湖南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研究员、高级编审)



曾鸣(鸣戈)原本是写诗的。他在诗的原野上寻觅灵感的火花。我第一次目击这个名字,就是在诗的长廊。他那洒脱、凝炼充满激情的诗句,使我记住了他的名字。

1986年,金秋诗会的预演会上,我们终于见面了,并听了他富于激情的朗诵。他那精瘦的身躯和那双流淌着激情的眼睛,恰如他的诗;因此,我更相信他属于诗了。

不料,几年后,在小说的那厢竟又发现了他的名字。诗人做起小说来了,而且做得有味,业已发表多篇。

他的小说做法有些与众不同。在有限的形象材料中,他总是力求创造更广阔、更深刻、更加富于美学价值的意蕴。于是,他在诗歌创作中已经熟悉了的诗的主情性、含蓄性、凝炼性和谋求言外之意的表现手法,便成了他小说创作的主要手段。可以说他的小说是诗与小说的化合品,或说是嫁接了诗的小说。他先后发表于《青春》《文学青年》《特区文学》的《夜之风》《音色》《小憩》等篇目清晰可见与诗的血缘。

他尽可能地以诗化的语句去表情达意、制造氛围。如:“一窗子亮,幽幽晃晃地照着,是一窗子好深的谜”《音色》

“两旁的景致也奔流得美丽,由绿而蓝地远去”《小憩》

“每至夏天,人们就要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或方式,将南方的酷暑和疲惫撒进那江中去”、“只见一阵抖索后,一个鲜丽婀娜的木木便掂着极丰韵的线条,飘入那江中,去享受爱与自然的浸泡。”《夜之风》

作者在这些情境的描述中充分运用象征、比喻、借代和通感等诸多修辞手法和形容词的动词化运用、去刻画人物与景观;制造一幅幅虚实有致的诗的画面。使所写人物形像可感,生机焕发。容量大,但笔墨清淡。

精心地通过极其细微的笔墨写人、状物、绘景,犹如一幅幅洗炼的工笔画;使读者若闻似见,使小说散发着乐感,是曾鸣小说又一重要特色。

如《音色》的开篇:

“这个院子是方方正正一只盒,上下二层楼,楼为木质,墙为青砖,油漆过二三次,粉刷过二三次。布告标语,贴在墙上,久了,撕了。没撕干净的地方,渐渐为雨水宣润开去,成写意的山水。有人上楼,楼梯旋即奏响乡村独轮车的音调。苔鲜有几笔,不经意描在天井角落,一只幼鼠,两只麻雀,天上地下地对视。静是真静。”

干净利落的文字,为读者布置了一个将演出神奇小说情节的舞台。

再如写人:

“廖哥吸烟的技术如同开车,快且好,烟灰蓄得寸多长,不弹,一吹,烟灰便又尽落到车窗外,纷纷扬扬是一小撮雪。

范妹子似乎想为廖哥开快车打圆场:“我们是定了任务的,多劳多得。”

我表情作出理解状,心下却想,没定任务,那廖哥就是个开慢车的角色么。

猛听范妹子叫起来:“廖哥,前面有客哩!”

廖哥一听,汽喇叭又发出威风,前面那客车也犟气,不靠边反而靠中加了速。前面,真的就有客三二人在招手,廖哥一急,将车一快一慢挤前面那车尾部,那车很新,到底沉不住气,一闪,偏了一边去。后视镜里,一双仇恨的眼睛。”《小憩》

表现方法有如电影创作中的特写,具有强烈的可视立体效果,也体现了诗的凝炼,以较少的文字表达出了较多的内容。也使作家的美学意识尽可能得以无损耗、不失真的传递。

曾鸣不故弄玄虚,也不制造荒诞。小说内容所体现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品格,形式上所追求的是民族审美趣味。

最宣于诗意的,还是他小说中意境的创造,隐藏在小说表层叙述下的象征内涵。

曾鸣的小说没有复杂的故事,更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情节,有的只是一些情绪的流动与燃烧。这些流动的、燃烧的情绪通过具体的物象,为读者制造出丰厚的弦外之音,创造出一个多维的艺术世界。既富于韵味,又婉若一段生动的生活趣谈。然后,你若是真的“读进去”了,便会有一种并不轻松的感受,它必将引你去作一番深沉的思索。

如《夜之风》从表面文字看,作者写的是一对久别重聚的知识型小夫妻,因爱之深,而怨之切,最后不幸假戏真做,生发了情绪上强烈的对抗,演出了一幕“鸳鸯独戏江中水”的情景剧。作者以十分细腻的笔触,让一根松弛得甜醉的夫妻之情弦,顿时绷得水天失色。

郁新飞车访友,木木直奔江边泳场。虽然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些许绞痛,可谁也不愿低头走下那用几句闲话叠起的台阶。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木木十分失落地在那个沸沸扬扬、充满青春热情与律动的江边泳场,或向那个平时几乎没有接触的、但她却天天来泳场又从不下水的、一位离过婚的漂亮少妇邹易云走去;或又孤芳自赏地坐在她和郁新曾经光顾过的更衣棚下,看那个守棚老妇如何温柔敦厚地服侍其做力气活的“当家的”饮酒·······这其实就是这篇小说的基本构成原料,然而,随着小说的铺展开来,你会发现,深刻的内涵全在故事之外呼之欲出。

通过表层故事看来,曾鸣为读者呈现出了三种爱情模型:即木木与郁新的,神秘的邹易云与XXX的,守棚老妇和其当家的。这三类爱情,因其爱的理念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在那老妇看来“女人是家,男人当家”,也许她这一辈子,以其当家的是为是、非为非,没有自已的是非判断与归纳,但是,通过种种细节,曾鸣使我们看到,她的一生是生活在和谐进取之中的。

这是父辈的爱,是我们这个民族爱之不可逆的模式。然而,郁新和木木却要小小地叛逆一回,初为人妻的木木希望做一个独立的妻子,要将夫唱妇随变成夫妻共唱,但是,她为此付出了孤独与分离的代价。

邹易云,作者对她的描写象一个诗中朦胧的句子。她的身世作者虽然始终没有交待出一个所以然,但作者对她情绪的描画,从她那仿佛“常常从遥远中回来”的神思里,已经完全可以领悟到她的爱的伤感与断裂。因此,当郁新与木木终于在江边重新相拥的时候,他们面对守棚的老者以及邹易云那充满无限未知的夜,而终于感到了深刻的后怕。

淡淡一个故事,隐约中揭示了一个大的爱的主题与方程式。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安排了又一个大的暗示:那个更衣棚在一夜风中却轰然倒下了!这倒下的究竟是什么呢?

又如《小憩》,从表面文字看,作者以一位行者的第一人称写了一段没有终点站的旅途。写一个国营大客车司机在时代不断变革的“路”上,与一些个体运输户作“观念”与心灵的较量,以及隐隐约约出现在这段旅途中的“三角恋情”。在表层的叙事中,作者似乎没有任何的主观态度与倾向,只是随着一条公路的延伸而延伸着这篇小说,但是,这难道只是一条现实的公路吗?回答是否定的。这不但是一条时代象征鲜明的路,也是一条观念裂变而致情爱碰撞的人生之路。

路是拥挤与坎坷的,车是摇晃而浊气弥漫的。这一切,经作者极其文学地展览一番后,人情世态,社会变更竟一一被点化而生动起来。而对于这样的“一条路”,究竟通向何方,作者其实也是有些徬徨的,结尾处上演在路边的一个象棋“残局”就是作者设的一个“暗局”。作者虽然观棋不语真君子,但在心里他去断言那执红棋的年轻人胜算更大,但车开出去很远,他却又动摇了自已的判断,觉得那长者也是有有胜的可能:

摆棋的是位长者,有几分道家风范。长者守着黑的一方,红的先行。十几个人跃跃欲试,烟圈吐得一个比一个圆,终无人敢去拈那棋子。一后生呼地蹲下,啪地拍了一张十元大钞,便去动棋。老者按住票子,笑笑:“收回去。这盘可以不算。”

“少啰嗦。就这一盘,赢了你拿钱去打酒。”

老者说:“莫赌,你这张票子,在乡下值十盘棋,我不破规矩,一盘一盘来。”

“就一盘。”

老者不肯动子,吸烟。

他们僵着之际,我在心里走了一个来回。果然也看出红方可赢,正要多嘴,只听范妹子在车上大喊走路走路。

众人便上了车去。车下一阵尘,把那老者隐去。

我心里想着那棋的胜负,又觉得那老者也有胜的后手,回头再望,只见那村姑如一面旗树在棚下渐渐小去。

终不复现。

这个情节的加入,使整篇小说骤起余音,且是那样地含蓄洗炼。不但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极具张力。

曾鸣小说总是通过一系列诗化的效应,使作品显现出多义的、跳跃的、无限的色彩。为读者创造出了更富于思想的可能性,也给读者营造出了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诗化小说,它要求作家具备充足的诗人气质与素质,同时也需要更丰厚的生活观照与认知,这样的做小说的过程是难度更大的,要求作者在不断的“做故事的减法”的同时做出更大的“思想的加法”来,这些,曾鸣是具备的。我们希望曾鸣形成自已的风格,在这块以乡土小说创作为主的三湘大地上,在大旗林立的湘军阵营中成为光彩夺目的一帜。

——原载湖南省文联主办《理论与创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7-7-19 22:1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red]鸣戈转帖:小说王国里的诗[/color]

大哥~~卖起瓜来,怪可耐的哈 [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5:1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red]鸣戈转帖:小说王国里的诗[/color]

天热,正是卖瓜的好时节!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7-20 18: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red]鸣戈转帖:小说王国里的诗[/color]

这诗太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3 20:20 , Processed in 0.0968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