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专访:声情并茂唱潇湘 ——著名歌唱家何纪光访问剪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0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专访:声情并茂唱潇湘

——著名歌唱家何纪光访问剪辑



   新华社长沙2002年9月20日电:63岁的歌唱家何纪光昨日清晨在睡梦中去世。当很多生前好友获知何纪光的死讯后,深感意外和惊讶。就在9月18日上午,何纪光还参加了在张家界举行的湖南旅游节的闭幕式演出。记者在当时的演出现场看到,63岁的何纪光还情绪饱满地演唱了《张家界多美景》等歌曲。何纪光出生在湘西古丈县,他以演唱《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香》享誉全国。何纪光生前为中国音协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片头:有声地入画

  那一年(注:1988年),我有幸将大半个中国南来北往地丈量,见识以及乡情都陡增了不少。记得每次坐火车返湘,临进站,车厢内的喇叭里总有一首《辣椒歌》悠悠扬扬地播放,使我的乡情有了平和地铺垫。歌者就是何纪光。

  而在异地他乡作久留时,还是这个吃辣椒的何纪光,竟又将一首风趣幽默的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酒肉穿肠过”地到处张扬,并且被南腔北调地传唱着,让我这个湖南人在外地,似乎也跟着沾了些光,壮了些胆。

  后来,我与何纪光先生竟成了同事。因为我曾在他的家乡搞过工作队,这似乎是另一层缘分,故,除了创作上公事公办似地往来,近水楼台,我还总是愿意闻声踏进他家的客厅,与他作更深一层的交往与民歌方面的讨教。

  何纪光,天生一副大歌唱家的外形与内韵。人却极和蔼。他的故事和成就,可以做文章和做成了文章的很多,他的独一无二的演唱技法,进了大学教科书和作为了中国声乐研究的深层课题,但因为我们处得近,所以我还是能够觅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来完成《文艺生活》杂志社的这篇稿约。现将其“电影剪辑”出几个镜头如下:

   推拉:湘西大山

  湘西我太熟悉了,那山,远处一线蓝,近处一片绿。脚下是俏丽的山花和坚硬的岩土,内心是起伏的感情和伤怀的寄望。那时候,那地方,如何叫你不歌唱!但是,唱什么,怎么唱,那山,各有各的性格与故事;那歌,各有各的名字和腔调。山里人顾不得那么多,他们见到什么唱什么,他们总是把那山把那歌纠缠在一起,后来有人说,这就叫——山歌。

  于是,在湘西古丈的大山里,就唱出来一个何纪光。

  何纪光七岁那年,在有古丈县里的赛歌会上,他就唱败过各路老少,获得过一块由山里人凑钱打造的银质(山里人凑出不金子)奖牌。后来,当他的生命在大山里又翻过了一个七年的时候,因为一曲《王大妈要和平》,他居然被省里的歌舞团相中,挑着一担当然不是茶叶的行李进了省城。那时,十四岁的金童自然童音未褪,无法登台,他被临时安置进了乐队的一个角落里:打了三年小锣。

  小锣其实并不是一件可以小视的器物,它声音尖锐极具穿透力,所以乱不得一个点子。对此,何纪光反而“因小得大”,他对我说:我的乐感和节奏感后来之所以不错,怕就是来源于那面小锣的敲打。

  那时候的湖南省歌舞团,以挖掘民间艺术并加以发扬为已任,时常要去山上乡下采风。但是,有些民间音调,不管你是以简谱还是线谱,那番风味却是无论如何都记不下来的。但那时候的录音机要烧交流电,且笨重难背,有人想起了另一个录音机:何纪光。于是,作为录音机,何纪光就常常有机会与创作人员一起重回大山,那些录在他脑子里的音调,后来就发了芽开了花。

  何纪光说:“从那以后,我还养成了一种对地方方言和曲艺的爱好。”他说来兴起,当面就给我唱起了长沙花鼓和山东琴书及河南梆子。五八年,他便是唱着常德丝弦上了北京,代表湖南参加了首届全国曲艺汇演。他说,他唱的那段《扫盲运动到了乡》还灌了唱片获了奖。

  作为歌唱家,他居然加入了全国曲艺家协会。

  上山多了总会遇着虎。何纪光,在山里转来转去,一日,他就忽然遇着了一个叫舒黑娃的山歌高手,嫡传给他了一种叫作“高腔山歌”的独门绝技。何纪光耐烦地与我说:这种唱法,类似于传统戏曲中的小生唱法,它要求男声要用“高八度”以求得与女声同步,从而打破了男女因性别所带来的身理局限。这一为许多人敬而远之的“怪音”,何纪光却视若珍宝,苦悟苦练了一些时日后,便带着这看家本领闯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神圣的大门。

  他求学于王品素教授门下。

  王教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乐坛伯乐,根据何纪光的嗓音条件,他们一同摸索出了一条由美声与高腔、真声与假声相结合的“何氏唱法”。这一唱法,使何纪光后来渐渐获得了两个半八度的自由音域!这是惊人的声乐奇迹。

后来,这种唱法被学术界定名为“半声唱法”,并在一系列国际民歌研讨会上作为专家的研究课题加以论述。

摇移:洞庭帆影

  “洞庭呀~~~~~湖上哟~~~~~好风哎光哟嗬~~~~”一个令人惊叹的男高音,在雄浑深沉的低音区缓缓升起,悠远、明快、透着亮,充满着英雄的气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民歌大汇唱”中,见多识广的首都乐坛和观众被何纪光震撼了。

何纪光给我讲起了一个关于这首《洞庭鱼米乡》的故事。

  1972年春,他与一位同事去洞庭湖采风,来到了汉寿县的一个捕捞大队上了一条渔船。船上一老一少两位渔翁,老的五十开外,少的二十五六,四条汉子,凭着一片大湖风光开始海阔天空。何纪光没有露过自已歌唱家的身分,也没声明下湖来的动机,只是神侃。那老渔翁呢也没在意追问,他们在湖里各自捞着各自的营生。

“听说渔歌子蛮好听的,唱一段听听呐。”何纪光不动声色地张开了一张捕捞音乐的网。

  渔翁道:“听是蛮好听,就是唱不好哩。”

  何纪光说:“莫谦虚罗,你们自已的歌,哪有唱不得的?”

  真要唱?

  真要唱!

  “洞庭呀~~~~~湖上哟~~~~~好风哎光哟嗬~~~”

  何纪光一听暗自乐了,心想,难怪你唱不好呢,那支歌,根本就不是用渔歌的调子谱出来的。但是,何纪光当时并没有点破这一层窗户纸,他乐意渔民认同自已的歌,这首以山歌素材写成的“渔歌”,不也是很好地完成了一次地域文化的相互渗透吗。

  但是有一天,还是那个渔翁,当他终于知道何纪光是何许人也后,他召集来当地十几只渔划子上的渔翁,一干家伙将何纪光渡到了一个孤岛上,点着了芦柴,煮沸了鱼汤,竟热热闹闹请何纪光为他们唱了一个够。

何纪光,你登过上海、北京、香港的大舞台,但是,这夜来湖上的闪烁波光与星光,我想,在你的记忆深处将不会泯灭了!

空镜头:挑担茶叶上北京



  挑着这担茶叶,何纪光已经进过多次中南海的了。

  眼下,何纪光又要挑着它上北京了,这次是进京参加中国艺术节。之前,我知道他随团去了河北、河南等地演出,我在楼下碰见他,见他显得瘦了许多。因为要交这篇稿了,我本想趁机问问他这次进京作如此重要演出的想法,但话到嘴边又觉多余。

  我想,何纪光那当真是“见过世面的洞庭湖的麻雀”了,经历过3000多场的演出,150多首歌被灌成唱片和磁带,还为十几部影视剧唱了主题歌。可谓华夏何处不飞歌了。他曾坐在钢琴前表达过他的艺术抱负,他说:唱歌岂止是上上北京哟,我现在的心愿是,希望在我有“声”之年,让湖南民歌走向世界。

  对此,我只能留下一个美丽的空镜头!

  (注:何老师可以安息了,你的这个愿望早已被许多湘籍歌唱家实现!)

原载1988年2月《文艺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20:5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专访:声情并茂唱潇湘 ——著名歌唱家何纪光访问剪辑[/color]

世界进入了快乐男声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4:5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专访:声情并茂唱潇湘 ——著名歌唱家何纪光访问剪辑[/color]

有人喜欢听何纪光的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0 03:42 , Processed in 0.1137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