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转帖并按语:纪念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大师从艺56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1 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按:

  白诚仁先生对我是有知遇之恩的。

  1987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后,不太愿回湖南省京剧团任编剧,一是我深度怀疑自己能否写成像样的戏曲剧本;二是那时我以写诗为人生愿景。但我的学费是京剧团补贴的,若不回去,从道理和情理上说不过去。好在当时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编剧班读书时的同学兼湖南班领队——时任湖南省话剧团团长、后任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院长的肖高适理解我的梦想与苦衷,他将我的情况和想法在省文化厅一些领导面前游说周旋,后通过艺术处朱进民处长等牵线,把我力荐给了省歌舞团。如果能去歌舞团,我是十分向往的,作词的职业不但与写诗的人生相距那么近,也因为还有另一个情结:其实我之所以从小进了剧团,就是因为我在小学时扮演过《白毛女》全剧中的大春,我是被歌舞团选拔到湖南省文艺工作团来的,只是样板戏时期,京剧是老大,才被京剧团优先要了过去。

  那时,白诚仁先生是省歌舞团团长,舞蹈家王安华、词作家欧阳振抵是副团长。为了能将我这个职业梦想变为现实,老肖和朱处长、包括我老婆,都极力鼓励我去拜见白诚仁、王安华和欧阳老师。于是,我把一些我发表过的诗、小说和不多的几首歌词作品给他们看,我谈自己对于歌舞艺术、尤其是湖南民族、民间歌舞的见解和情结,我告诉他们,为了乡土文学梦,我曾在十七岁时,作为全省最小的工作队员,主动要求到了湘西凤凰搞过一年多工作队(湖南省歌舞团的前身是湖南民间歌舞团)等等。这样,我的职业理想与艺术趣味,引起了他们极大的认同与共鸣,他们一致通过了我的请调报告,并派出当时的人事部邓主任与京剧团商谈,好在当时京剧并不景气了,在厅艺术处的协调下,很快,我便带着未足周岁的儿子从京剧团的筒子楼迁进了歌舞团的二房一厅还有个小院落的新居!

  在歌舞团的五六年里,我用心回报这些领导、前辈们的知遇之恩,参与主创改编了大型歌舞诗《三湘杜鹃红》、《潇湘风情》等,写过的一些歌也获过全国金奖、与创编室舞蹈家刘永尧、潘运云、冯代华、王端仪、王小元、莫梓材,作曲家刘振球、张杰林、李扬、杨歌阳等都有很默契及美好的合作。

  白诚仁老师把创作的事情看得很重,从不愿为稻梁谋,与他合作的机会不多。但我们谈得十分投缘,我总是去他家听他钢琴谈唱,他夫人极贤惠,白大师一般上午不起床,故我总是在烟、茶缭绕中,在他家度过了许多下午和晚上。在他的影响下,我感觉在歌词写作上,自己基本悟到了词与曲的许多关联技术,不至于写成的词让作曲家太过挠头。我的一些作品也是得到他的好评的。

  现在想来,令我歉疚的是,我一直没能写过白诚仁的只言片语,当然,他早已名声在外,无需我小字辈再抬什么轿子。那么,下次回长沙,总是应当去探望一下白大师和几位老前辈的了。离开歌舞团十几年了,有些人可能想看也看不到了,比如何纪光。

  白老师今年76啦!愿白诚仁大师长命百岁!



       附:宋祖英张也月底京城放歌民歌湘军三代同堂

  4月30日,以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吴碧霞为主力的三代湘籍歌唱家将齐聚人民大会堂,参加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纪念作曲家白诚仁从艺56周年,展现湖湘艺术经典为宗旨的大型交响音乐会。

         湖南民歌的拓荒牛,慧眼识才的老伯乐

  作曲家白诚仁1955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声乐系,后被公派到毛主席家乡湖南,支援音乐工作建设。上世纪50年代,他便开始露宿田野山寨,从事湖南民间山歌的探源工作,足迹遍及三湘大地的四大少数民族(苗、瑶、侗、土家)山寨,先后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1959年和1960年,分别创作了后来风靡全国的歌曲《洞庭鱼米乡》和《挑担茶叶上北京》,成为那一代人不灭的音乐记忆。

  在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白诚仁不仅用他的艺术灵感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音乐诗篇,更以“伯乐”的独到眼光挖掘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著名歌唱家,他们正是唱着白诚仁的作品从三湘大地跃向神州大舞台。

      四大民歌天后首次同台,湖南民歌实力整体展现

  引人瞩目的是,这台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音乐会,汇集了国内民歌界多位一线“大腕”,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吴碧霞四位中国民歌界“天后级”的人物将悉数到场,历史性地首度同台献艺,用各自独特的嗓音,为我们诠释那一首首绽放着永恒魅力的经典老歌,将白诚仁半个世纪的艺术精华完美展现给首都观众。

  此外,以王丽达、刘一祯、潘军、易秒英为代表的众多新生代实力派“湘女”也将加盟音乐会,表达她们对老艺术家的敬意与感激,这台音乐会也将成为有史以来汇集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民歌歌唱家的乐坛盛宴。

           附二:白诚仁简介

  白诚仁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曾任湖南省歌舞剧团团长、调研员、艺委会顾问、湖南省音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音协理事、常务理事、省政协三、四、五、六届常委,第七届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他从艺55年来,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对人民音乐事业的无比忠诚,特别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艺术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歌曲,创作有声乐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苗岭连北京》、《湖南民歌联唱》,器乐曲《苗岭的早晨》、《竹山吟》、《阿妹上大学》,合唱交响诗《屈原》、《山鬼》,舞剧《红缨》、大合唱《韶山颂》,大歌舞《风雷颂》,合唱组曲《三湘四季》,歌剧《灯花》,电影音乐《枫树湾》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发现和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湘女等一批歌唱家。他以卓越的音乐成就,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那些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歌曲。几十年来,他遵照毛泽东同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教导,常年不辞辛劳,深入基层和民间,和人民群众打成一成。他的足迹踏遍了三湘四水,到过全省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向群众学习和收集了上千首民歌小调和音乐素材,并在吸收民间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激情满怀地进行提炼和创新,创作出一大批民族风格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歌曲。这些名歌名曲不仅代表了湖南的形象,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

  难能可贵的是,白诚仁在退休后仍然对民族音乐事业孜孜以求,他站在继承和抢救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在人老多病、行动不便等诸多困难情况下,重返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民间音乐活动,力促“还歌于民”,让原生态民歌在千村万寨发扬光大。因此,业内人士都亲切地称他“湖南民歌之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8 17:25 , Processed in 0.0751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