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46|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常中学禅 [M3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8 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喜欢学禅,今天鼓起勇气在心情版开贴,
供大家了解和交流禅。

[url http://www.junjing.net/forum/111003,0,0.html]什么是禅[/url]:1-46
[url http://www.junjing.net/forum/111003,25,0.html]得与失[/url]:47-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38:4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06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那么禅到底是什么?作为禅宗的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不是用逻辑思维可以解决的问题,只能用“以言遣言”的方法提示一下。至于究竟什么是禅,或禅是什么,还得我们自己切身去体会。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08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当年达摩老祖把禅传到中国的时候,曾说“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见禅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3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8 15:08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明心.见性 [M3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09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首先,禅是一种境界。禅宗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种 什么样的境界呢?是觉者的生活境界。觉者就是佛,佛时时都在禅当中,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禅,所以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觉者的生活,这是佛的生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就是禅的境界。我们可以从外表看到佛的那种安祥、自然、喜悦。这也是悟者的生活境界。开了悟的人,还没有完全成佛,他也有这个境界,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就是行者的境界,修行者、修禅的人有时也有这个境界,但是他的这种境界不能完全打成一片,是有间断性的,而且他的这种境界在层次上与佛的境界有差别。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3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0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第二,禅是一种受用、一种体验。禅的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受 用;而且这种受用是自受用,与他人不能共。禅的受用和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你若是个修 禅的人,就会有这样的体验和受用;你若证得了禅的境界,你就会得到这种受用。用一个比喻来 说,在六月三伏天,我们走在大太阳底下,那个时候我们最想什么呢?就现代人而言,是想到一个有空调的屋子里面去。当我们进到这个有空调的屋子里以后怎么样呢?好清凉、好自在、好舒服。那种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那种感觉你说得出来吗?用语言描述不出来。别人只看到你在那 里很安祥很自在,你的那种受用他是体验不到的,你那种体验是不共的。当然这是由空间的转移 得到的受用。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3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7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禅太深奥了,只能通过故事来理解。

故事一:
明朝有一位紫柏尊者。紫柏又叫真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 山、莲池、蕅益)之一。紫柏尊者有一天看书,一直看到太阳下山,到了掌灯时分,虽然没有点 灯,但他依然在看,书上的字非常地清楚,一点都不模糊。这时憨山大师秉烛夜行来到他的房间,看到紫柏尊者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仍然在那里看书,便说:“天色已晚,你怎么还在看书啊?看得见吗?”紫柏尊者经他提醒,马上起了分别心来:哦,看不见了。当下他就眼前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8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故事二:
唐朝时候的新罗国(就是现在韩国的一部分)的元晓大师到中国来求法。 走到中国的边远地方,傍晚时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荒郊野外也找不到一个借宿的地方。几个人没办法就露地而宿,没有水,也没有吃的东西。晚上模模糊糊地到处找水喝,突然找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坑,里边有一点水,他们就拼命地喝,喝了以后感觉甘甜舒服。到第二天早上一看,那水是从棺材里面流出来的尸水。当下起了分别心,呕吐不止。同一件事情,由于有分别和没有 分别,截然是两种效果。没有分别的那一刻,就是禅的境界、禅的受用,这种受用非常地明显。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8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这是从禅的方便来讲,不是从禅的究竟来讲。当然究竟不离方便,方便不离究竟,二而一,一而二。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这种方法,它最究竟的目标就是直指见性,不走弯路。如何才是直指呢?就是要我们每个人彻底地相信自己是佛,要彻底地相信,不是半信半疑,而是一点怀疑都不要有。然后就在此观 念的指导下,把佛的一切要求一步到位,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见性成佛”,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步到位——直指嘛。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8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第四,禅是一条道路。禅既然是个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就有路可循。是一条什么路呢?是 一条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应该 用什么方法来开发它?禅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拈来便是:“当机立断,直下承当。” 这个方法很简便,但是也很难,这就叫壁立万仞、无门可入。但是你在这壁立万仞的情况下得有 一点勇气,一步迈上去。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9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第五,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方式。我们一般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具备禅的超然性、超脱性,不具备禅者的喜悦安祥,都是在痛苦中挣扎,谈不上什么生活的艺术,无非柴米油盐妻 儿老小。我们出家人也有种种的烦恼。出家人的烦恼,高尚一点的叫求学,叫参访善知识。古人 讲“不愁无庙,只愁无道”,都希望在修行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在道业上有所成就。有了道就一定有庙。这是讲出家人的烦恼。在家人的烦恼,如果是学佛的人,今天听到说参禅好,就来参禅, 明天听到念佛好,又去念佛,想阿弥陀佛马上就把他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在这个娑婆世界停 留,娑婆世界太苦太苦。这是学佛人的烦恼。不学佛的人烦恼就更多,痛苦就更多,可以说是一 言难尽。生活当中哪有什么艺术啊!即使是艺术家,他的生活也并不就等于是艺术;也不等于是 演戏,演戏是比较轻松的。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19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第六,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禅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 快乐。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 槃的究竟自由,禅能够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释放出来。我们本身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等 种种功德智慧,三身圆满具足,为什么显现不出来?因为被无明妄想的尘埃盖覆了。我们只要通 过禅修的方法、通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一种超然体验,就能够把我们生命固有的一些能量活 力释放出来,最后就能真正一切无碍,究竟解脱十方世界。有缘即住,无缘即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本帖由跳动的云修改于2008-05-27 18:4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26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有空偶再上一些关于禅的小故事,大家一起学禅。 [M03] [M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5-8 15:27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欢迎LZ正式登陆心情版 [M29]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5:35 | 只看该作者

Re: 平常中学禅

引用作者 小野川子 于 2008-5-8发表的原文
欢迎LZ正式登陆心情版 [M29] [M36]


谢谢版主招待! [M03] [M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9 05:09 , Processed in 0.9568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