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3 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健康状况与葡萄酒联系到一起,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与亲朋好友豪饮、礼尚往来,葡萄酒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有朋友有需求的欢迎随时来电,可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如果能多人同时购买,可当团购对待!我的QQ:411274139,电话号码13543433307
我的网站http://www.lafeijiu.c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21:44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如果有朋友不知道如何选择,我也可以做您的顾问的,我的QQ空间里面也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一些常识
希望能遇到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出现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4:33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了解一下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15 16:43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有没有波尔多产区的其他庄园的酒啊?你网站上的酒都是些好酒,我想要些普通一点的,口感柔和一点的.我加你QQ了,有空了解一下先 [M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8-15 16:52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法国拉菲的红酒啊!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8-27 13:52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不好意思!把密码弄丢了,重新注册了一个新名称!
楼上的朋友,看来是经常喝葡萄酒的人了,拉菲也要看年份的,有收藏价值的年份价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28 20:42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酒标葡萄酒的美丽身份证
会喝红酒的人对酒的品牌以及年份都有很深的认识,也可以说喝红酒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真正的好酒产量并不大,年份悠久的好酒更是稀少,可谓喝一支少一支。所以喝酒的人为了记录自己曾经品尝过的好酒,通常要把酒瓶的标签保存下来,同时把酒友的名字也一并写上,当时大家的酒评也要记录下来,包括酒色、酒味、酒质、酒香等等。
标签贴在酒瓶之上,要保留标签则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时下有一种专门为保存标签而设计的贴纸,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先把贴纸粘贴在标签上面,然后用硬物一点一点把气泡刮走,使贴纸与标签完全贴合,最后用细致的手法把贴纸从酒瓶上撕出来,此时标签便附着在贴纸之上。金龙船的老板在广州结识了不少酒友,每开一支名贵的好酒都必定要把标签取下以作纪念,这是酒客骨子里的精致。
那一张酒标签(WINELABEL)相当于酒的身份证。告诉了其身世与其他资料,是你决定购买或饮用与否的凭证。
酒标签之上,通常包括了酒庄的名称,酒的名字(或不需要),葡萄酒的品种,酒的容量、酒精度、哪一个国家的出品,生长的年份,在哪封装入瓶等。对于资深的顾客来说,这些资料十分重要,比如通过葡萄的生长年份,可知道其生长过程是否完美,还可决定其是即时饮用还是需要再储存多几年饮用更好。当然,这又得要辅助资料去作出补充,如果不熟悉辅助资料,还是枉然的。
葡萄的品种,则是直接影响口味的问题。旧世界(传说中产酒国的别称)习惯不用葡萄品种名称而用酒区代替,但按传说里的习惯,饮家应该知道是用什么葡萄来酿制,这则是另一种学问了。
至于在哪里封装入瓶,比如是原酒庄入瓶,合作社入瓶,大厂代就酒农入瓶等等,则属于“追究责任”的资料,一般情况下,毋须理会。
其实酒标签上,还有的是图案,在以往,这多是酒庄的标志,特别是“封建”社会所流传下来的贵族标志,皇室御用标志,或者是酒庄的风景与建筑物等,均是极具特色。此外,由于每一年的酒都会印上年份,故此,不少饮家都将特别靓的年份酒标签保留下来,以供回味甚至向朋友们炫耀一番。慢慢地,收藏酒标签又成为酒客们的雅兴。
1945年后,由于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与法国的胜利,“五大”之一的茂桐罗富齐(Moutow Rothschild)酒庄(注:当时茂桐还未入五大,只是二级酒庄之首,直至1973年才获准升级成为如今的五大)的当家人罗富齐男爵,将1945年的酒标签加上代表胜利的V字图案以示庆祝,居然大受欢迎,翌年被要求如此,他想到了利用画家的画来装饰,而且每年均邀请画家来作设计,由此成为收藏家拥护的对象,世界各地的酒庄也纷纷立法,这些漂亮的酒标签,又一如邮票般,被更多人收藏了。比如智利名酒庄Miguel Torres更是每一种酒均有不同画家的画,要收藏下来,惟有逐款都试了。
关于收藏酒标签,可利用热水来浸瓶,待其整理脱落,洗去残余的胶水,压平阴干即可。新世界酒不乏用标贴胶纸的形式,上述方法便行不通了。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撕贴胶,能将纸片的上层撕下来,保存其图文,但此法不算太完美,试试要求酒庄送予全新的未用过的酒标签,却是关系人士才能如此要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9-3 13:32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附:生活小常识—葡萄酒的妙用
★夏季感冒,可用红葡萄酒1小杯加热,打入一个鸡蛋,搅拌一下停止加热,温后饮防感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可用甘蔗汁和葡萄酒各1盅,混合后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效果好。★炒菜时加点葡萄酒,菜不会变馊。鸡、鸭肉上浇上葡萄酒,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再进行冷冻防止变色,味道鲜美。暂不用的火腿,在其切口上涂点葡萄酒,然后包好放入冰箱里,可保持新鲜不腐。
★夏季外出旅游时,预先在水壶中加一小匙葡萄酒,能避免水变味。天热洗澡时,水中加些葡萄酒,能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疲倦,清爽皮肤。
★有神经衰弱及失眠者,睡前适量饮用葡萄酒,使患者早入梦香。
★葡萄酒是低度酒,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除饮用外,在烹饪方面还有许多妙用。
1、在烹调时,加一点儿葡萄酒,可以除去鱼肉的腥味。
2、用油煎鱼时,在锅内喷上小半杯红葡萄酒,可以防止鱼肉粘锅。
3、炒洋葱时,加少许葡萄酒,则不易炒焦。
4、当你用电冰箱制冰块时可先在水中掺些红葡萄酒,把这样的冰块放入冷面内食用,味道更好
5、人们吃冷面时,往往要在加点卤汁后,倒上一小匙甜酒,此面的味道就格外鲜美可口;若不用普通甜酒,而用白葡萄酒,那味道将更加独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9-3 14:10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饮用葡萄酒的八大益处:
  一、葡萄酒是惟一碱性的酒精性饮品,可以中和现代人每天吃下的大鱼大肉以及米麦类酸性物质。
  二、美国医学方面的专家证实,葡萄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补血、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尤其矿物质钾和钠,含量约为10比1,能预防心脏病和高血压。
  三、红葡萄酒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提升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冠心病。
  四、红葡萄酒中含有Flavonoids的抗氧化成分,可抗癌、抗衰老及预防血小板凝结成血管阻管。
  五、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Procyanidols,可防止动脉硬化并维持血管的渗透性。
  六、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可预防蛀牙及防止辐射伤害。
  七、饮用葡萄酒对有轻微贫血的女性可养气活血、养颜美容,使皮肤有弹性,并且能使菜肴中的油质消失,促进胃的消化能力。
  八、每天饮用2-3杯葡萄酒,可大幅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9 22:38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葡萄酒:是生活又是文化
具有文化底蕴的法国葡萄酒像带有诗意的河流,将法国葡萄酒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这种文化上的积淀,使得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品味葡萄酒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学科,更承载了精益求精,百年毫不懈怠的信用
  提到葡萄酒,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法国,这个以香水、时装、巧克力、美食、美女而闻名的国度。虽然法国不是葡萄酒产量最大的国家(意大利),也不是葡萄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西班牙),但是它的葡萄酒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在法国,遍布着多如繁星的葡萄酒庄。
  法国作家梅里美的散文中写道:“壁垒、塔楼、棱堡、城垛、碉楼,还有成片的葡萄园,舒缓的河流和荫翳的道路。真是奇异无比,浪漫到家了……”这就是法国酒庄的真实写照。
  和法国人的浪漫一样,酒庄承载的不仅是浪漫,还蕴涵了法国的历史和文化,担当着法国重要的经济重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9-9 22:40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让葡萄酒成为生活常态
葡萄酒是一种健康饮料,品味独特,酒精含量又低,常饮葡萄酒有益健康又无酒后乱性之虞,是种值得提倡的习惯,以上是毛水年先生对葡萄酒的评价。然而在目前的中国,想像欧美国家一样使葡萄酒贴近平民、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怒,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消费者的观念、酒商的营销,每个方面都存在若干问题,阻碍葡萄酒在我国的普及。就这些问题,毛先生侃侃而谈,联系欧美葡萄酒文化指出了中国葡萄酒发展的若干弊病。
这样认识葡萄酒
提起毛永年、林莹夫妇与葡萄酒的因缘,可以追溯到20年前。当时两人在台湾已参加工作十多年,感到自己所学越发难以应付工作需要,就萌生了留学充电的想法。两人随即奔赴奥地利维也纳进行深造,并在当地盘下一家有20年历史的老西餐店以为生计。接管店铺的时候,赫然发现在肮脏凌乱的地下室一角堆放着近千瓶葡萄酒,从瓶标上看,每瓶的酒龄都有十年左右。“那时候我们对葡萄酒一点也不懂”,毛永年先生笑着回忆往事,“只知道酒越陈就越香,心想这么大一堆陈年老酒,这次可发财了。”兴奋之余,二人把这些“老酒”擦洗干净,按照瓶标上的名字印成酒单,等待客人选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9-9 22:41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餐馆开张,果然葡萄酒作为欧洲人的日常饮品颇为畅销。让人费解的是,客人对按杯出售的餐酒(多为单独进货的新酒)普遍满意,对按瓶出售的葡萄酒(普遍来自那近千瓶“老酒”)时常表示不满,有的客人还善意地提示“酒坏了”。向来只听说酒是陈的香,怎么会有“放坏了”的说法呢?就这个疑问,毛先生和林女士虚心请教了不少客人,从而知道此酒非彼酒,葡萄酒有一个最长存放时间,这个时间对每一瓶酒都不一样,确实有“过期变质”的说法。而前任店主留下的陈年葡萄酒里有一些甚至是博若莱新酒,这种酒是典型的即购即饮,一般只能存放三个月,经过十年的“陈放”后当然不适合饮用。从这批过期的葡萄酒开始,毛先生与林女士跟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认识到在欧洲的饮食文化里葡萄酒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要经营餐馆必须对葡萄酒非常了解。由此开始,点滴积累,终于成了深谙此道的行家。如今毛先生和林女士已经退出餐饮行业,在台湾开设授课班,讲授葡萄酒与咖啡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以外,夫妇二人还编著了《爱上咖啡》、《爱恋葡萄酒》等一系列书籍,由浅入深地匐述葡萄酒、咖啡和西餐礼仪的相关知识,担任着文化大使的角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9-9 22:42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真实的西餐文化
毛先生和林女士有着在奥地利与美国从事餐饮业多年的经验,提起国外的葡萄酒文化,自然有丰富的亲身体会。葡萄酒之于欧洲人并非一种刻意的享受,大多数时候也不是什么品位的象征,仅仅是一种佐餐的酒精饮料,饮用葡萄酒是一种日常习惯,就像喝可乐。www.qikan.com.cnP35XFnG1xPVHSPLZ
  “中国人吃饭基本都喝白酒和啤酒,而且不醉不归”,毛先生说,“但是在国际上出门吃饭都是喝葡萄酒的。一个餐厅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酒水,其中葡萄酒又占了99%。”在他当年经营的餐馆里,有80%的客人习惯在用餐时饮用葡萄酒,这个数字在晚餐时段更会提高到95%以上。一般来说一个欧洲男人每天消费2瓶葡萄酒是正常的,女人每天也能喝掉一整瓶,他们并没有干杯之类的概念,只是两三人要上一瓶酒,慢慢的喝,且喝且聊, 顿饭往往能吃上五六个小时。欧洲人从小接触花样繁多的酒类饮料,吃一顿饭在“酒”上做的文章着实不少。餐前每人要来一份开胃酒,刺激食欲。主菜上桌后每人要喝白酒或红酒,用餐之后还有很多人喜欢再喝上一杯“餐后酒”,餐后酒基本都是香甜型的酒,比如威士忌和白兰地,喝这些酒时往往佐以雪茄。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营中餐馆多年,在我们看来毛先生肯定对“中餐配葡萄酒”这个近期比较流行的话题有独到的见解。“其实我主张用当地酒去配当地的菜肴”,毛先生说,“比如江南菜可以配黄酒,台湾菜可以配米酒。这是每个地方饮食文化的原味,一定是最适合的。”欧洲习惯饮用葡萄酒,对中国的黄酒、白酒、米酒等基本从未有过接触,在中餐馆用餐时自然会习惯性地用葡萄酒去搭配。这种时候客人们遵循的原则基本都是简单的“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这一条,中餐比较特殊,菜肴又分红烧、清蒸、白灼等多种烹调方式,红白搭配的变数更多些。比如鱼类本来算白肉,但水煮鱼或者红烧鱼口味浓重,不妨当作红肉来处理,配以红酒。除了这一条规则外,基本没有什么玄之又玄的讲究。“其实任何酒和任何食物都是可以互相搭配的”,林女士补充说,“红酒红肉、白酒白肉固然是一种搭配方法,非要把中餐和葡萄酒混在一起的话可以参考。如果搭配得当确实可以相得益彰,让菜的口味更好一些。而搭配不当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如果不是太挑剔的话也不会感觉口味下降很多。”至于某一道菜非得搭配某某庄园某年份的葡萄酒才算上佳这种说法未免太玄。在毛先生看来,中国菜和葡萄酒的主要矛盾并不在口味上,而在于用餐的形式。西餐主菜是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尽可以自己配酒。而中餐习惯是大家共吃一盘菜,上菜就是一大桌,让人眼花缭乱,想要配酒也不知该以哪道菜为准。所以现在台湾开始流行一种叫做“中餐西吃”的方式,用西餐的形式,上菜时每人一份,既讲卫生又有气氛,深受年轻人的欢迎。真正要把“中餐配葡萄酒”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某一顿饭,恐怕还得等类似的新式中餐形式普及之后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9-9 22:44 | 只看该作者

Re: 中秋节快到了,有人喜欢喝葡萄酒吗?

葡萄酒在中国
提起中国葡萄酒市场,毛先生和林女士都注意到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在这个“快”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在国外经营餐馆多年,两个人可以说见证了西方葡萄酒市场爆发的整个过程,和眼下中国葡萄酒市场对比,很多问题暴露无遗。归结 下,毛先生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建议大致有以下几条:消费者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酒,生产商应该生产面向大众的酒,进口商应该制定大众可以承受价格体系。www.qikan.com.cnP35XFnG1xPVHSPLZ
  “我总是教育学生们不要去喝五大酒庄之类的高端酒”,毛先生说,“刚刚开始学习葡萄酒就去喝这些,那是浪费。刚接触葡萄酒应该挑选一些比较容易入口的酒,立即品尝名贵葡萄酒非但像牛饮,而且可能会感觉难喝。”欧洲是葡萄酒的故乡,在那里葡萄酒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是一种佐餐饮料,大部分人喝葡萄酒并非为了追求什么美妙的享受,只是出与饮食习惯。廉价酒是市场中的主导产品,只有专业品酒人土或者高收入阶层才会苛求酒的口感、追求高端酒。20年前,即使在欧洲,真正懂得品酒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普通民众喝葡萄酒像喝可乐一样,没有太多讲究。大约10年前欧洲葡萄酒市场才开始狂热,对高端酒的需求有所提升,但主体仍然是日常餐酒,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美国的情况也类似。毛先生认为,中国人对葡萄酒刚刚有所接触,市场也才起步不久,葡萄酒爱好者们也应该学习欧洲人的态度,把饮用葡萄酒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吹嘘用的谈资或者摆阔用的工具。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酒,喝“生活的葡萄酒”,不要刻意追求品酒的境界。“一万元的葡萄酒、一千元的葡萄酒、一百元的葡萄酒,从营养成分上来说它们没有任何差别,都是葡萄汁发酵的产物,没有添加剂,
价格上的差别完全取决于稀缺性。口味上当然是有区别的,但这个差别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不懂得品酒的人甚至不会察觉到这种差别。比如一瓶1988年份波尔多拉斐庄的酒,给一个刚接触葡萄酒的人喝,他可能感觉难喝。给一个喝了十年葡萄酒的人喝,他会感觉不错。只有那些天天喝高端酒的人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妙处。”
  至于毛先生本人,喝过的酒自然不少,其中当然不乏顶级产品,在给学生们讲授葡萄酒知识的时候也会买几瓶给大家品尝。但大多数时候,尤其是人在北京的日子,他喝的都是国产的一种“洋葱红葡萄酒”。选择这种产品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便宜,一瓶只要29块,每天都喝也不必担心经济压力;二是洋葱泡葡萄酒的营养价值很高,对糖尿病等病症还有抑制作用。www.qikan.com.cnCjrltvgLLKadigKA
  “凡是中国商人聚集的地方,都盛行炒作”,谈到目前国内的葡萄酒市场时毛先生感叹道。10年前,台湾曾经爆发了一阵葡萄酒狂热,突然之间生活里到处都是葡萄酒的影子,连电视也不例外,爱情片里也喝红酒,警匪片里也喝红酒,有时候拿的杯子都不对劲还有模有样的喝红酒。所有人都开始追求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和法国五大酒庄的产品,竞相攀比,都挑最贵的买。商家也纷纷投身到葡萄酒进口和经销的事业里,甚至原本毫不相干的企业也开始卖酒。一时的疯涨换来最终的暴跌,台湾葡萄酒市场在这之后突然跌到谷底,至今未能再度繁荣。崩盘的原因很简单:未曾习惯葡萄酒的消费者们在炒作和宣传的攻势下买了高档酒,一喝之下发现味道古怪,并不好喝,更不用提传说里那种细腻美妙的口感。今天的大陆很像当时的台湾,葡萄酒并不是一种常态,仅仅作为攀比的工具和时髦的象征。产品阵容向高端方向倾斜、包装精美而内容空虚的礼品酒盛行,这些都不是好现象。好在大陆人口基数大,即使葡萄酒爱好者只有百分之一,落实到绝对数值也有千万以上。有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支撑,即使市场崩盘也不会像台湾一样惨烈。但是长此以往一定会恶化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印象,想要在全国培育出葡萄酒文化也纯属空谈。w
  大陆葡萄酒市场的另一问题在于价格,毛先生被这个价格着实吓了一跳。在美国和法国市场,一瓶普通品质的餐酒只卖6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50元,这个价格在欧美是绝大部分人喝得起的水准,即使在中国,中等收入者每周喝上一两瓶也不是问题。但同样这瓶酒,通过进口商进入大陆市场后价格顿时飙升至200元左右,这个现象让毛先生感到费解。“有两种可能”,他说,“一种可能是中国对进口葡萄酒征收很高的关税,所以零售价格跟着升高。还有可能是酒商们吃准了中国消费者‘贵就是好’的思维模式,用抬价来造成促销效果。”无论哪种原因,大陆市场上葡萄酒价格虚高是客观事实,甚至比台湾价格还要高不少。不止进口酒,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也有问题,质量与价格不成比例。毛先生来北京后试过些售价在300元左右的国产葡萄酒,对其质量感觉相当失望。700到1000元档次的国产酒口味还不错,不过一瓶“还不错”而已的酒卖到如此价格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欧美人每天都要喝一两瓶葡萄酒,一直喝高端酒他们也吃不消,生产商都会做很多低价位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只有特别有钱的人或者专业人士才有机会经常喝高档葡萄酒。国内的生产商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多生产低端产品,否则葡萄酒就没法平民化,整个产业都没法发展。另外在美国都能买到2美元的日常餐酒,中国的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也低于美国葡萄酒,为什么不能降低一点价格、让消费者能买到更多便宜酒?”这大概可以说是毛先生对比国际市场之后对我国葡萄酒市场的一点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4 11:06 , Processed in 0.1824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