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83|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5 2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龙润。本人近来看了一本《普洱茶道》(焦家良著)的书,深有感触及共鸣,我想借“心情心语版”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该书表面上是剖析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出路,尤其着重普洱茶产业,探研及理解普洱茶文化,普洱茶道精神等的现实意义,更主要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地和谐相处等。
正如著名企业家王石说:“焦家良先生的这本书,从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以一种新的方式解读普洱茶,让人读来兴味盎然。普洱茶是在云南澜沧江两岸漫山遍野地生长着的大叶种茶或乔木茶,算的上是人类的茶祖茶宗。德昂族甚至直接把茶树视为自己的始祖,对自然的赐予始终保存着敬畏和感恩。这种情感,我想正是现代社会中所缺失的,当称得上弥足珍贵的遗产。
著名营销学家郭国庆说:“道不可轻易而言,在开门七件事中,贵为“道”的惟有茶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琥珀色的普洱茶汤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躯体里隽永而鲜活的血液,她倒映出儒,道,佛三教的哲学真谛。《普洱茶道》说的既是为茶之道,又是为商之道,更是为人之道。中国茶道厚重而空灵,普洱茶道清晰而鲜活地跃然于焦家良先生的笔下,我所品读到的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更是普洱茶产业的觉醒。”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5 22:43:3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3:05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正如作者本人后记所说:
这一书的写作,断断续续。
写这《后记》之时,我身在香港。这么多年,一直奔波在美国,香港和大陆,为了写它,我几乎挤尽了空余的所有时间。而它,也一直跟着我,犹如我的魂魄。
我曾做文学梦,小说,诗歌,散文均有涉猎。后来,入了商道,文学之心未死,现在落笔,想象已被减至最低,催促笔墨前行的,更多的是自己真心关注的事实本身。
普洱茶书,近年来出版了一些。不过,作为一特殊茶品,有关其文化的书,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书相比,还是太少了。研究和推广普洱茶,任重道远。
............... [M26]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6 18:5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22:44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普洱茶道》作者简介
焦家良  博士 研究员
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常委,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国际健康协会会长,云南省青联副主席,《香港健康报》社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客座教授,中国投资协会农业与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4年中国“十位聚人气企业家”,荣获第三届十大“中国青年创业奖”,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龙发制药集团(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2898)董事局主席,美国longstar集团董事长,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发并成功营销过排毒养颜胶囊,生力胶囊,云南绿酒,龙润普洱茶等知名产品.
云南龙润茶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名誉院长,云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著有<管道理论>,<口碑营销>,<交叉销售>等多部专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7 23:13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顶一下

我也喜欢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33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引用作者 骏景的蚂蚁 于 2008-6-7发表的原文
顶一下

我也喜欢茶。

谢谢!有空请来奉茶,交流一下品茶心得.
转帖)
《普洱茶道》~序一~王东京(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
云南是茶的故乡,至今仍生长着我们的茶祖茶宗。茶为国饮,怎会不包含中国的文化与精神?因此,多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普洱茶,它的一叶一汤,都与我们呼吸与共,牵系国运民生。
爱茶,饮茶,与茶结缘。从小处说,是身体之需,解乏去困,清热解毒;从大处讲,则是道,近道,习道,悟道,从道,以道看万物,借以生和,和美,和顺,和谐,和善。也有和透,和空者,直抵禅学梵境。或禅茶一味,或和敬清寂,或“吃茶去”。
先是药,后是饮,然后是文化,茶之历程亦是人类之生命。一部中国茶史,就是中华文明的成长史。
以我之见,茶出云南山水,或晒,蒸,烘,或团,饼,沱,砖,或针,珠,芽,数千年的光阴,由大叶种到中叶种,再到小叶种,品形与原料已幻变数度,不变的却只有大叶种和普洱茶。不变,或许是进步的反义词,当然也可以是护持与坚守。让人动容的不是这不变所彰响出来的忠贞,而是这护持与坚守,乃是一种自然的形态,淡定,寂静,空灵”。
如果说,革命可以是静悄悄的。但如果有一种茶品,用几千年的静悄悄,去换取一次辉煌,大概有人会认为不值。不过,但这种“革命”不是起因于普洱茶的寂寞难耐,而是基于消费者的热切呼唤,那么我们就应为之鼓掌,为之喝彩。也许因为等待太久,所以它不该再偏居云南,而应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家良先生是实业家和作家,为商有道,为文亦有道。在写这本书之前,他曾向我描述过“一片茶叶撑起一个新农村”的蓝图,亦跟我商讨过“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企业发展模式,他的企业理想,人文抱负和对云南的赤子情怀,令人敬佩。此书,以一种田野考察式的人文精神,全方位展示了普洱茶的历史画卷和未来的发展之路,读之,令人受益多多。
.............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8 21:3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2:33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color=green]《普洱茶道》(作者 焦家良)
(转帖)
序二 王石(著名企业家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
2006年1月,我随“7+2”探险小组从南极回国后,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慈善拍卖会。第一拍便是云南龙润集团特选的“黄金嫩芽”极品普洱贡茶,这茶曾经跟随“7+2”探险小组到过南极,起价是1000元。
现场不断有人举牌,竞争激烈,最后,这饼普洱贡茶竞拍出了4.8万元的高价。............
我之前对茶叶知之甚少,对茶的工艺,品种,等级等等,更是几乎一窍不通。但因为胃寒饮用普洱茶也有一段时间了,暖胃之余,还不影响睡眠。2月份到昆明参观了龙润普洱茶博物馆,真实地踩在压制普洱茶饼的石辗上,亲手制作了普洱茶饼后,才算............
云南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人文风物庞杂,生物多样性无处出其右,颇有天人合一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这个鲜花盛开的地方,生活行为和企业行为都一直和生态息息相关。
。。。。。。。。。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9 12:3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9:30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普洱茶道》自序 焦家良
云南是植物王国,亦是一个多元文化组合而成的精神高原。有生以来,承蒙它的恩赐与庇护,我找到了一条下山并走向世界的路.这路未必处处洒满了阳光,但因为有它在背后,我没有胆怯过。

之所以要投身茶业,矢志去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乃基于我与普洱茶文化的生命之缘。从小浸润于普洱茶香,后来走遍了云南各个古老的茶树群落,于心,我充满了感恩;于身,我知道自己或许已有幸成了某棵茶树的一棵枝条。当然,我之于茶,不仅仅是成为一个品饮者或茗战英雄,在我的眼中,天空之下的茶树,它的下面,是大地,大地上还有与它一样古老的人民,那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与茶树生活在一起,有理由活得色,香,味都更迷人一些.明海禅师茶语:"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静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我不敢奢求"智慧",却愿行方便法,济人亦济己.

这书之所以叫<<普洱茶道>>,是想弘扬一种关于普洱茶的主义与主张。“道者,路也”,中国后传统的儒道思想一直围绕着这“道”字作文章。道,不是规律,而是人为主张的东西,是人在从事某种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普洱茶道一度藏之于云南,藏之于岁月,藏之于天边的人民,然而因为它的香,高锐而持久,内敛而浩荡,古老而新鲜.....终于迎来了这彰显的一天。我想,每个普洱茶人都会把求道,为道,谋道,行道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书侧重于眼心的见与思.始于自然,归于自然,唯客观与真实为宗旨.个人视觉,不足之处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9 19:31:34]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9 19:3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09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第一部 光阴客栈
云南在世界的哪儿?在世界的尽头;普洱茶在世界的哪儿?在世界的心里。它们都是以自己的命,浓缩和记忆了世界,食之,谁能不动心呢?

美国水,煮普洱茶

初到美国的时候,那个大洋彼岸的国度,对我来说,是陌生的,难以张开双臂去拥抱。语言,文化背景,社会结构,生产关系,乃至于最基本的生活场景,都象天上突然落下来的一块块巨石,冰冷地立在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哪儿是我的立足地,哪儿有我前行的,哪怕是细如钢丝的通道。我感到我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世界,分明是盲人手底的大象。

为了以最短的时间融入美国社会,我只能一再地告戒自己:如果你必须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下去,如果你不想苟活,你就必须以一种叫劲似的韧劲和勇气,从生活细节开始,试探性地去触摸美国的肌肤,然后才决绝似的去体察美国的心跳并跟上它的节奏。

异国的生活,不允许你把生活当成话剧,也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你的内心是否荡漾着故乡的明月.在这个移民之邦,来了,你就必须是一个远征者,必须是一个战士,必须和任何一个冲刺者争抢争取锦标的跑道.因为它不是落魄者的家园,也不是嗜睡者的温床,更不是你张扬爱国之心的舞台,如果想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你别无选择,只有向它一寸一寸的靠近,并成为它万千人群中的优秀分子之一。

没有经历太多的徘徊,从着装到饮食,从行事方法到思维模式,从为人处事到工作态度,我都"逼迫"自己,尽可能的美国化.包括饮茶的习惯,我也收起了从故乡云南带来的树根茶盘以及那些视如伴侣的七子饼,代之以可口可乐和咖啡,苏打水和矿泉水。

拿破仑在征服了欧洲之时,挥师来到地中海边上,高扬马鞭,直指非洲,不回头,口中滚出惊 ]雷:“那儿将是你们的下一个战场,你们一定要让金字塔在你们的背后冉冉升起!”我从小不做将军梦,反对战争,怕血,怕无辜的生命成为荒野上游荡的孤魂,但我折服于拿破仑敢于挑战世界的雄心,并乐于以自己的方式在异国的土地上证明自己,传播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精髓。所以,经过几年的奋斗,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我所领导的企业集团,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取得了成功的时候,在美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是学药出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始终致力于中医药的挖掘,开发,生产和推广工作。背靠云南这一天然的植物王国和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宝库,1994年,我创办了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适时推出的排毒养颜胶囊,不仅成为植物药和民族药开发的典范,还掀起了一个涉及整个世界的排毒养生风潮。之后,我又在香港组建了龙润集团,并以此为进军世界的桥头堡,开始了自己中医药西进和搭建世界性中医药研发及推广平台的宏伟事业。由于经营与管理模式实现了与世界前沿管理哲学的嫁接,研发的中医药产品进入了高科技的轨道,且拥有了广泛的国际化市场,于是便迅速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落地生根,企业及其众多的产品,成为异国之土上面,一张让人侧目的中国名片。

不过,令我为之内心寂寥的是,这种用梦想和意志,信仰与奋斗所换来的成功,尽管它吸附了一些鲜花,掌声和荣耀,却医不好一个人贴着骨头生长蔓延的思乡病。在仿佛置身于剧烈旋转的涡轮般的工作日,我尚能心无旁骛,考察,谈判,董事局会议,重要的社交,还有必须认真地对学业,它们挤满了我时间之河的每一个波峰与谷底。可一旦静下心来,身体也放松下来,窗外的世界退远了,我总是发现,自己的身体中,有一头沉睡的猛虎,它随时都想跳出来。

那是2004年的圣诞节之夜,我没应美国同仁和朋友之邀去与他们分享本应只属于他们的快乐,而是一个人坐在家中,读阿城先生的<常识与通识>.......以其让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永远都有着一个民族的灵魂.然而......然而,这一次,读到<思乡与蛋白酶>,我的心,嘎的响了一声.是的,我看清了,是那头蛰伏于心的孟加拉虎,它曾在我的故乡云南的热带雨林中漫游,现在,它要跳出来了.与之为同党的,是哀牢山,乌蒙山,澜沧江,金沙江,思茅松上空的明月,临沧鲁史镇的秋风,西双版纳易武镇上停滞的光阴,老家的火腿,蒙自的过桥米线,昆明翠湖的灯展,爸爸的高血压,妈妈的家常小菜.........

它们是一支柔化人心肠的大军,将我团团围住,我成了"一方印"式的建筑天井中的孤木.这困,让我浑身发软.更致命的在这大军中,有一袭普洱茶的醇香,清香,荷香,樟香,陈香,内香,各种各样的香,最先抵达我的皮肤,然后沁入我的肺腑,让我成了一个不战而败的士兵.

归去来兮,云南的稻香闻不到;归去来兮,临沧的两江走廊陷在大雾中;归去来兮,高黎贡的飞鸟,翅膀一闪,不见了。在这异国他乡,我能得到的唯有这茶香。我没有半点迟疑,从沙发一跃而起,找出了柜子底层的茶具和七子饼.望着它们,我泪如泉涌.也许,这根本不是久别相逢的欣喜,是抱愧,是我被自己的异化吓坏了.人乃血肉之躯,我真的一度变成了美国工业化生产线上的一部机器?我真的一度把故乡的灵山圣水逼到了大脑的某个死角?我真的这么多年的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没有意识到,自己想喝一壶普洱茶,自己的身体想要千千万万壶普洱茶?这来自天边的茶香,真的不曾软化一个战士的心灵?一个酷爱普洱茶的人,真的能没顶于可口可乐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七子饼茶出自西双版纳,高山普洱,已有13年时间.拆开笋壳,棉纸尚未拉开,它的香,已窜入我的鼻孔。西双版纳,高高的芒果树和大青树撑起天空,凤尾竹象大地的泉涌,热带雨林的繁茂和生的欲望象人类的精神画卷,竹楼啊,月光啊,唯美主义的少女啊......我曾无数次地往返于哪儿.高山普洱,我想它应该产于步朗山.在步朗人家的小楼上,我曾坐看缅甸的群山和摈榔树;我想它应该产于班章或巴达,那一棵生长了1700年的老茶树,多么像一座教堂,坐在它的树荫里,茶之香,一如上帝的恩膏;我想它或产于武侯遗种的南糯山茶园,范和钧,白孟愚挽普洱茶颓势于既倒的传奇故事,我曾听了一遍又一遍,不值得大惊小怪,我把南糯山视为现代普洱茶的圣地;我还想,它最好产于易武或者倚邦,同庆号茶庄的遗址上,我曾抓了一把土,闻了一下,土中全是一百年前的普洱茶香,同样地用不着堂目结舌,我心中的易武,是茶的天堂,抑或故乡。
..........
不用说,这七种水都是用于龙井茶.七种水,有四种在寺旁,寺旁之水煮龙井,倒也合拍.我手中只有普洱茶,无七种水,更无云南遍地的山泉,只有美国水.美国水煮普洱茶,而且是在圣诞之夜,我只能借用日本品茗师黄安希七夕饮茶的境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七夕祭拜牛郎与织女,诗句取自白居易的<长恨 歌>,何恨之有?恨满银河.我的恨呢?都在无边无际的太平洋上。

黄安希饮七夕茶,在家中布置了银河与鹊桥以及繁星.我什么也不用布置,既是“夜半无人私语时”,有茶,有心,足矣。

13年的普洱生饼,邓时海称,可依次品出梅子香,枣香,参香和沉香。我的第一泡:美国水,有些涩;普洱气,有些风骨;我的第二泡:美国水,有些滑;普洱香,有些醇;我的第三泡;美国水,有些稠;普洱韵,有些华丽;我的第四泡:美国水,有些软;普洱心,有些坚韧;我的第五泡:美国水,有些空;普洱魄,有些像云;我的第六泡,铅华落尽,人鬼出尘,美国水,不再是水;普洱一壶,内里全是家山,谰沧之禅,起于自然........

我是否该沿着茶香的道路归去?怀中的七子饼,一如故乡的明月。夜已深,圣诞已过,这萧瑟的独语止于第几泡。噢,不是无味,是味越来越重,是美国水变成了我思乡的泪。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9 22:11:30]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09 22: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1:04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来一则小幽默,与大家共娱 [M01]
修电铃
"讲好昨天来修门上的电铃,为什么今天才来?"
"昨天到你家来过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人开门,我只好走了." [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12:30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
第一部 光阴客栈 谰沧江:普洱茶的摇篮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一般都往北去,仿佛北方才是水的故乡。澜沧江没有顺大流,掉头向南,过西藏,入云南,顺着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直流人南海。南,向南,一直往南,有些一意孤行,不管不顾。它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离开了中国,叫湄公河。它在中国的时候,流得徒峭,暴烈,是一座座大山怀中最不甘于平静的分子,犹如一个野性与雄性组合而成的父亲;到了外面,却立马儿温顺下来,摇身一变,成了母亲,以其丰沛的乳汁,哺育了肥沃富饶的湄公河平原。在其水滨,竟耸立了琅勃拉邦,万象,沙湾拿吉,巴色,磅湛,金边,朱笃,龙川,沙沥,芹苴,永隆,茶荣,美荻和摈桎等十多个东南亚大中城市。

在云南,澜沧江.....同时也正是世界茶故乡的核心区域,更是普洱茶在过去时光中生产与销售的起始之地,兴衰之地。而且,当澜沧江流出异国,那一片异国的土地,千百年来,亦曾在普洱茶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茶市偶尔还能见到的“边境普洱”,正是出自那片山水。而在贸易史上,以普洱为圆心向四周延伸出来的茶马古道,更是有多条指向那片山水。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造物主的恩赐,也很难说清,澜沧江的两岸为什么就如此完美地集合了一切宜茶的自然条件。当世界上任何地区的茶树早已演变了无数代,为什么只有在这儿,还生长着茶的祖先,而且这祖先依然“风华正茂”?可以肯定的是,在浩渺的时光长河中,生活在澜沧江流域的各族人民并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他们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还缔造了伟大的自成体系的澜沧江普洱茶文化。这种江河文化,无疑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文化范式,尼罗河之于埃及,黄河长江之于中华,幼发拉底河之于中东,恒河之于印度.......但在它们中间,澜沧江普洱茶文化,类似于文化,却是天人和一为核心的多元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是丰富的,又是单一的;它是有具体指向的,却又是综合的。 以茶为载体,包容的却是世间万象,以茶为动脉,引出的却是沟通过去未来的通道;与茶为饮品,唤醒的却是自然画卷中的哲学与禅机.茶是肉,茶是血,茶是命,茶不仅成了生命的组成部分,更多时候,茶还是通灵的天梯,是神灵的桂冠上最美的那片树叶。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12 12:3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6:01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
第一部 光阴客栈 谰沧江:普洱茶的摇篮
(接上)...
正月采茶未有茶,村姑一队颜如茶。
秋千戏罢买春酒,醉倒胡麻抱琵琶。
二月采茶茶叶尖,未堪劳动玉纤纤。
东风骀荡春如海,怕有余寒不卷帘。

三月采茶茶叶香,清明过了雨前忙。
大姑小姑入山去,不怕山高村路长。
四月采茶茶叶深,色深叶厚耐思寻.
千枝万枝都同样,难得个人不变心.

五月采茶茶叶新,新茶远不及头春.
后茶哪比前茶好,买茶须问采茶人.
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
问他浓浓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无.
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晨。
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
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
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
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
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
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
织缣不如织素好,捡点女儿箱内衣。
冬月采茶茶叶少,朔风昨夜又今朝。
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夜宵。
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
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无。

在这首清代景东郡守黄炳坤所作的<采茶曲>中,茶完全是情感人生的参照物.虽然它与中原地区以茶咏情的作品并无立意之别,却以一年四季皆采茶这一“现场”以及所描写的“大叶茶”为特征,展现了古代普洱茶在采茶这一环节上的他者品质。当然,在此引用此诗,目的并非为了强调普洱茶的不同之处,正好相反,我引用它,意在强调作为一种文化的澜沧江普洱茶文化,具备了任何文化现象都拥有的共同的文化特征,那就是符合人类共同的审美,审世和审时的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没有这一特征,所谓独特的文化,就必然会缺乏世界性,也就没有说服力和再生力。..........

从远代古歌,传说和民族史诗开始,茶就是开天辟地,造育万物的始祖庇荫子孙的神树.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史的演变中,茶或作为药,或作为饮品,或作为赠礼或祭品,又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质....... 茶,真正的被视为饮品,除了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普洱茶外,人们还制作了南糯白毫,女儿茶,绿叶茶,....等成百上千个品种以及仿制的诸多传统中国茶类.....
滇红茶等成百上千个品种以及仿制的诸多传统中国茶类,洋洋大观,一派茶国风范,形式兼及饼,砖,针,眉,珠,散,团.....工艺包容晒,炒,烘,蒸,搓,拼,熬,精制.....作为补充,茶之妙用,.....它们让澜沧江普洱茶文化的丰富性得到了延展,也使之具有生活性和日常性,使之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树种类,共有4个系,37个种和13个变种,在澜沧江流域就有4个系,31个种和两个变种。威利斯(willis)学说认为:"目前种属最多的地区,也就是那种植物的起源地区."这不仅证明澜沧江流域不仅是普洱茶的摇篮,而且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文以载道,载社会,人生,文化之道。它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和呈现了时光上游的诸多情景,使之更丰饶,更迷人。

然而,过往之事,由于光阴之尘的掩盖,使我始终难以看到其全景式的风貌,再加之云南西南各地市对普洱茶地方史的研究用力极不均衡,导致澜沧江的普洱茶文化一直难以形成区域更为丰富,底蕴更为深厚的大文化板块。.......与此同时,又因为一些人为的商业炒作,在普洱茶市场上形成了一些不宜提倡的以我为尊的舆论导向,极大地损害了“澜沧江普洱茶”或“云南普洱茶”这样一个综合性品牌的形象。

还是让事实说话吧,云南省热区开发办公室主任李晓霞女士在2004年出版的《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的第34页,介绍了云南目前的茶叶生产分布情况。2002年,云南各地州市茶叶生产情况统计表中,排列前5名的分别是:临沧,茶园722685亩,产量21686.9吨;思茅,茶园603735亩,产量17769.8吨;保山,茶园350040亩,产量10847.5吨;版纳,茶园336300亩,产量14563吨;大理,茶园111495亩,产量3148.4吨。

事实证明,这五个澜沧江流域的地州市仍然是云南茶叶经济的脊梁,虽然在茶叶的生产种类方面各有侧重,但就其数量而言,所谓孰多孰少,更多地取决于历史遗留,行政区域大小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追求地区品牌而损害大品牌.当然,这一组数据,还非常有力地支持了作者"澜沧江:普洱茶的摇篮"这一命题,因为这五个地州市均处在澜沧江流域,亦是普洱茶的历史发祥地.

同样,作为云南最具规模的茶叶企业,云南凤庆滇红集团,云南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国有大渡岗茶厂及龙润集团茶叶公司亦坐落在澜沧江两岸;云南历史最为悠久的普洱茶企业,勐海茶厂,普洱县宁洱茶厂等也都屹立在此。本世纪以后兴建的难以统计的民营茶厂,公司和茶庄,除了少数建在昆明而外,大多数也都直接设在茶山,可谓:星汉灿烂,百舸急流。

澜沧江,无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茶叶之江,澜沧江普洱茶文化,无疑是世界上唯一的茶叶的灵肉故乡。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13 16:0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8:43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第一部 光阴客栈
稳身滇土的梦幻之美

我不知道,清朝的时候,一支马帮从云南的普洱县出发去北京要走多长时间;去印度的加尔各答,又要走多长时间。有人根据2005年某公司运作的马帮入京的时间来椎算,说两者所用的时间,差距不大。

我持不同意见。在我看来,清朝时,此去北京,至少要用今天三倍以上的时间。道路状况不可同日而语,赶马人的心态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环境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以“勐海红印圆茶”为例,范和钧之所以对其倾尽心血,本想使之成为“现代贡更叫人为之叹息的是,茶出普洱。........

再说,当时的光阴是慢的,一趟北京,一趟西藏或加尔各答,一趟东南亚,哪一个马锅头敢与时光打赌,说此去三个月?此去一年?此去是坦途?此去抱着命回来?我想,谁也不敢。刀尖子上谋生,雪山峡谷间演绎生死传奇,黑白道上提着脑袋穷于应付,一系列的社会学,地理学和人生的哲学问题,漶慢而寂静,虚无而悲怆。..............(待续)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13 18:4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2:14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
第一部 光阴客栈
稳身滇土的梦幻之美

(接上).......
路是虎穴,你叫人怎么走呢?

然而,也就是这样的山中之国,成就了普洱茶稳身滇土的梦幻之美,以及其身上诸多美的可能性。藏深山,遗后世,说的是不可复制的旷世奇书;养深闺,人不识,说的是惊若天人的美少女。我很喜欢昆明升庵寺中的一个题匾,只有四个字:“山水供养”。普洱茶在历史与时光的双重帷幕后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时隐时现,撩拨人心,亦迷乱神性,究其缘由,只因它是纷纷繁繁的人世之外,由山水供养的异美茶品。而且,随着时光的转换,当所谓的毒蝇之国的外衣被风吹走,人们发现,古往今来被世人所畏惧的云南,原来本是人间天堂,香格里拉。五柳先生的桃花源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云南却处处皆是桃花源。不知秦汉,不问魏晋,为什么要知?为什么要问?...........(待续)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2:15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
第一部 光阴客栈
稳身滇土的梦幻之美

(接上).......
路是虎穴,你叫人怎么走呢?

然而,也就是这样的山中之国,成就了普洱茶稳身滇土的梦幻之美,以及其身上诸多美的可能性。藏深山,遗后世,说的是不可复制的旷世奇书;养深闺,人不识,说的是惊若天人的美少女。我很喜欢昆明升庵寺中的一个题匾,只有四个字:“山水供养”。普洱茶在历史与时光的双重帷幕后面,犹抱琵琶半遮面,时隐时现,撩拨人心,亦迷乱神性,究其缘由,只因它是纷纷繁繁的人世之外,由山水供养的异美茶品。而且,随着时光的转换,当所谓的毒蝇之国的外衣被风吹走,人们发现,古往今来被世人所畏惧的云南,原来本是人间天堂,香格里拉。五柳先生的桃花源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云南却处处皆是桃花源。不知秦汉,不问魏晋,为什么要知?为什么要问?...........(待续) [M29]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14 12: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8:13 | 只看该作者

Re: 茶道,人道,商道~“道者,路也”~始于自然,归于自然...........

(转帖)
第一部 光阴客栈
稳身滇土的梦幻之美

(接上).......
唐朝在写诗,宋朝在填词,明朝在享乐,山川自成体系,万千物种和谐相处的云南,在这一段时光,在哺育伟大的普洱茶。从“散收无采造法,.....继如“蒸之成团”;继而成为“大钱粮”,京师尤重之..........普洱茶成了茶中杜甫,“价等兼金”;继而,到了今天,寥寥几叶鲁迅先生遗下的普洱,人人哄抢,天价,令人咋舌;.........普洱茶开创的大场面远不止于此,据说,在一次茶博会上,一家茶叶博物馆展出的一筒龙马同庆普洱茶,有人竟开天价1000万元人民币,但这家茶叶博物馆依然不为所动。“怎么能出手呢,卖了龙马同庆,在普洱茶界,我就没有了江湖地位。”博物馆的老板如是说。

有的东西的确是不能卖的....其做茶:“选料严整,艺绝天下,其口味之酽厚貌远,汤色之美质,虽陆羽在世,视之饮之察之,亦为之色变,悄然无语。”........1000万元不卖,不为过。............... [M29
]

[本帖由龙润修改于2008-06-15 18:2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10-17 13:15 , Processed in 0.1026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