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育儿知识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13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帮助你了解新生儿

2004年10月22日22:26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在母体内发育成长,并且吸取必须的营养吸氧气之婴儿,出生以后,必须靠自己由肠子吸收养分,供呼吸取氧气而生存。因此,婴儿的身体构造,在短时间内便会产生急速的变化。

  所谓的新生儿期,指婴儿诞生后至习惯外界的生活止时期,WHO(世界保健机构)以出生后4周止为标准,我国亦沿用此标准。

  (1)身高

  此生时婴儿身高,通常男婴较女稍长,男女婴平均在49-51厘米左右。出生时的身高,依人种、母亲年龄、生产次数而不同;除此之外,与母亲的体格、骨盘大小、妊娠中的休养及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

  (2) 体重

  出生时的体重,男婴3.0-3.4千克(平均3.2千克),女婴2.9-3.3千克(平均3.1千克)。与身高相同,体重亦受母亲相当大的影响。

  由体重可了解婴儿的发育程度,这是最重要的参考,故出生时体重重的婴儿,大致发育良好,而体重轻的则发育较差。不过,这只是大致的标准,有体重的轻但成熟的婴儿,也有体重重但未成熟的婴儿,不必为婴儿比平均重轻而烦恼不安。

  出生后第三天体重会减轻,这是因为胎便及尿的排泄,再加上皮肤及呼气的水分蒸发后,乳汁的吸取量少而引起的现象,通常约减轻出生时10%的体量。慢慢开始吃奶后,体重便增加,约10日体重会恢复出生时的体重,以后,每日增加30-40克,一个月后约有4千克重了。

  (3)头盖

  新生儿的头大,脸的比例较小,这是特殊的体格。新生儿头围在出生时,男婴平均35.5厘米,女婴平均33.1厘米,比胸围还大。

  (4)囟门

  囟门分有:在前面的为大囟门,后面的为小囟门。出出时两种都是分开的:小囟门出生后不久便会关闭;大囟门约一年到一年半才关闭。

  (5)胸廓

  新生儿的胸部与成人不同,呈圆筒状,即前后的幅度与左右的幅度几乎等长。肋骨也与成人不同,几乎呈水平。胸围男婴平均32.8厘米,女婴32.6厘米。

  (6)感觉

  在触觉上,唇及其周围皮肤及舌头部非常发达,所以手指或乳头碰触,便立刻产生反应。其他皮肤的触觉并不完全,但是,触觉在母亲胎内时已存在了。

  ①痛觉

  出生后,很快便有痛觉的存在,故注射时会号哭。

  ②温觉

  嘴唇四周、舌头等能辨认温度,由不喜欢的东西及过热的牛奶可知。

  ③视觉

  几乎无法分辨明暗,但是,向瞳孔照射光线,又多少有点反应,似乎又能区分些微的光度,一直等到16周后才明显。刚出生时,婴儿是不流泪的。

  ④听觉

  比较上,听觉较发达,有大的声音会惊吓。

  ⑤味觉

  味觉也较为发达,在乳头上涂上糖水,会喜欢吃,但是涂上醋便不吃了。

  ⑥嗅觉

  嗅觉亦极发达。

  (7)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一分钟约40-50次,为成人的两种倍半。呼吸的形成采腹式呼吸,几乎不用胸部。其特征是哭泣或转动身体,或改变身体位置时,呼吸次数但急速增加。

  (8)脉博

  新生儿脉博跳动,一分钟130-16次,约为成人(60-70次)两倍半。睡觉时与哭泣时,次数大多不同。婴儿的呼吸数一般都在睡眠时计算。

  (9)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在37℃左右,因为体温的调工机能不完全,汗腺也不发达,故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若不明此理,婴儿出生后,将房间弄得太暖或穿太多的衣服,体温度会升高。在测量体温时,此种因素必须考虑在内。

  (10)睡眠

  新生儿几乎整天处于睡眠状态,若哭的次数太多,可能是某些地方有异常的现象。

  (11)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呈红,全身长的胎毛,因汗腺不发达,不太流汗。在屁股、腰、肩、背部等,有青色斑点(蒙古斑)。

  (12)消化器官

  婴儿的胃为酒瓶状,大致呈垂直。婴儿在喝过奶后,立刻放下来睡,或稍微振动便会吐奶,主是因为此种胃的关系。胃的容量刚出生时约50毫升,一次给太的奶或水,也会吐出来的。

  婴儿的肠约为身体的六倍长,比成人的四倍还要长,因为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力较成人弱,若不能消化吸收,立即引起下痢。

  刚出生的婴儿,由母体承受某种程度的抗体,所以,较不易感染传染病。但是,由病原所引起的结核、百日咳、水痘等,抗体难以移入婴儿体中,要特别留意。

编辑:小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2: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吃奶关键词:打嗝·溢奶

2005年02月05日14:24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小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吞咽了不少空气,这就会让他们变得哭闹不止,烦躁不安。虽然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都可能有这样的现象,但更经常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宝宝身上。当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停止喂奶。因为宝宝持续的哭闹会让他吞咽更多的空气,这只能会让他更加不舒服,甚至导致吐奶。

  一、打嗝

  打嗝的原因

  大部分的宝宝都会时不时打嗝,有的甚至在妈妈的肚子里就会打嗝。打嗝是由于横隔膜痉挛引起的,横隔膜是一块像杯子样的肌肉,它包围着胃和肺。当胃部扩大时,会引发横隔膜痉挛,因此导致宝宝打嗝。

  在喂奶的过程中,宝宝会因为过度喂养或吸入空气等原因造成打嗝的现象,以下是具体的防范措施:

  ·由于过度喂养造成打嗝

  小宝宝的胃和他们的拳头一样大,判断是否过度喂养的一个很好办法是用他的小拳头靠在奶瓶旁测量你通常给他喂的奶量。你就可以立刻注意到是否过量喂养。尽量让宝宝少吃多餐。避免宝宝吃的太快,应该每吃20ml变一下宝宝的姿势,或是给他拍拍嗝,要么就让他放松点休息一下。等到停止打嗝后再继续给宝宝喂奶。如果在5—10分钟后仍然没能停止打嗝,让宝宝喝几口水会让打嗝停止。特别是宝宝大口吞咽时,尤其要这么做。如果你的宝宝经常打嗝,那么就在他还没很饿之前或是他安静的时侯喂奶。这样能减少在喂奶过程中打嗝的几率。

  ·由于吸入空气造成的打嗝

  在喂奶过程中要确认宝宝的嘴唇在奶嘴的最宽处,而不是尖端,这样宝宝的嘴唇和奶瓶之间密闭性好。而且让奶瓶倾斜45度角,以便让气泡跑到奶瓶底端。在喂完奶后让宝宝直立至少半个小时以便空气从肚子里出来。而且每次喂奶过程中和之后都要拍嗝。

  ·如果以上措施不能制止宝宝打嗝,还有2种可能性要考虑。即对奶粉过敏及胃食管倒流。奶粉过敏的症状有浮肿、腹痛、腹泻及脸上红疹。而胃食管倒流的原因是由于连接胃和食道之间的管不能正常工作。如果你的宝宝每次喂奶后溢奶量很大,或喂奶后腹痛以及半夜由于疼痛而惊醒,那就要考虑是否由胃食管倒流引起的。针对这个原因,竖着抱着宝宝会减轻上述症状。如果你怀疑是倒流因素,可以尝试减少奶量,同时每次喂完后让宝宝保持竖直和安静。因为喂奶后的剧烈活动会加剧倒流。如果状况加剧,请咨询儿科医生。

  

  排除打嗝

  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在喂奶过程中经常给宝宝拍嗝,甚至在宝宝还没出现不舒服的时侯。因为暂时停止喂奶和不断改变姿势能减缓宝宝的吞咽,以及减少他吞进去的空气。如果你是人工喂养宝宝,就每150ml拍嗝一次。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就在换一边乳房喂奶时,进行拍嗝。

  经过一些尝试后,你会发现下面所介绍的方法也很有效:

  ●将宝宝的头轻轻靠在你的肩膀,同时支撑着他的头和后,另一只手轻轻地拍他的后背。如果几分钟后,他仍然没打出饱嗝,那就继续喂奶。不用担心,不是每次拍嗝都能拍出的。当喂完奶后,继续重复上述方式,还要让宝宝保持直立姿势10—15分钟,这样就能预防溢奶。

  ●让宝宝坐在你的大腿上,一只手从前面支撑着他的胸和头部,另一只手轻拍他的背。

  ●让宝宝背朝上地躺在你的大腿上,支撑着他的头,让头高过他的肩,轻拍他的背或者在背上轻轻地画圆圈。

  

  二、溢奶

  溢奶是婴儿时期经常发生的另一现象,甚至在宝宝睡着的时侯也会溢奶。有时候溢奶因为宝宝喝了过量的奶,有时候宝宝在拍嗝或是流口水的时侯溢奶。虽然会让爸爸妈妈们措手不及,但溢奶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溢奶不会造成宝宝窒息、咳嗽和不舒服。一些宝宝比其他婴儿溢奶的频率高,但当他们换成坐姿是,溢奶现象就会消失。一些严重溢奶的宝宝这种现象会持续到他们会走路或是断奶后。

  

  防止溢奶的措施:

  事实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溢奶现象,但以下的措施可以帮助宝宝大大减少溢奶的频率和溢奶量:

  ·每一次喂奶要尽量保持安静,从容。

  ·喂奶过程中不要被打断,比如突然的噪音、刺眼的灯光和其他中断喂奶的行为。

  ·喂奶过程中至少每3-5分钟拍嗝一次。

  ·避免在宝宝躺的时侯喂奶。

  ·喂完奶立即把宝宝垂直的放在婴儿座椅或是小车里。

  ·喂完奶后不要剧烈地摇晃宝宝。

  ·尽量在宝宝还不非常饿时喂他。

  ·如果是人工喂养,要确定奶嘴上的孔不能太大(这样会让奶流的太快), 也不能太小(这样会让宝宝不安而吸入更多的空气)。 如果奶嘴上的孔正好合适,当你把奶瓶倒过来时,会有几滴奶流出而后停止。

  ·用垫子把小床头部的地方垫高(不要用枕头),然后让宝宝以背姿躺在小床上。这样能保持宝宝的头部高于他的胃部,也能防止他在睡觉时万一溢奶引起窒息。

  

  TIP妈妈必须了解一般的溢奶和呕吐的区别。不象溢奶,宝宝对此没什么感觉。呕吐是较严重的,通常会让小宝宝感到难受和忧伤。呕吐一般发生在一顿饭之后,而且呕吐的量也比一般的溢奶大的多。如果你的宝宝发生呕吐是有规律的,比如一天一次或几次,那就要咨询你的儿科医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3: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新生宝宝重点保护区小肚脐

2005年01月26日08:53    来源:人之初

  小肚脐,新生宝宝重点保护区

  我生产后出产院回家时,护士教给我宝宝脐部的护理方法,并让我带回一小瓶消毒用的酒精和一小包消毒棉棍。回家后,我每天用棉棍蘸酒精涂脐部,一周以后宝宝脐带自行脱落。可两周左右,我在给宝宝洗澡时看到宝宝脐窝里的脐根部长出白色的东西,用酒精也擦不掉,于是赶紧抱着宝宝到医院检查。
医生诊断是脐肉芽肿,经搔刮后上药,数日后才痊愈。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脐带脱落后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容易导致脐肉芽肿。肚脐是胎儿与母亲胎盘相连接的地方,由脐带连接。脐带内含一根静脉、两根动脉,周围是胶状组织,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路。新生儿娩出后剪断并结扎脐带后,如果脐窝创面血管尚未闭合,有时会有少许渗血,加之脐凹易积水,不易干燥,是细菌繁殖的好地方,很容易引起小肚脐炎症,严重的甚至可发生败血症。

  新生宝宝要每天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勿受尿便污染。可用75%酒精棉棍擦脐根部。脐带脱落后,脐凹可稍有分泌物或表面湿润。此时,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促使干燥;但龙胆紫易掩盖症状,故有人不主张使用。遇结痂时,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脐部切勿随便涂抹痱子粉等,以防感染。

  小肚脐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在两周内脱落。如发现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均属异常,应及时诊治。

  ·脐炎: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脐肉芽肿:脐带脱落后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直径0.2—0.5厘米,表面湿润,有少量粘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需由医生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一般均可以治愈;若无效则应手术切除。

  ·脐茸:脐带脱落后,其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粘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这种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粘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其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脐瘘: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粘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容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常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脐疝: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环的边缘。此为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有的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手术治疗。

  ·脐湿疹: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3:1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包裹新生儿常见的错误做法

2005年01月21日11:02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准备一床薄薄的包被是有必要的。新生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神经髓鞘尚未形成,当受到外来声音、摇动等刺激后容意发生全身反应,好似受到"惊吓",而影响正常睡眠。另外,新生儿一个人睡觉,像成人那样盖上被子会感觉冷,不保暖使睡眠不沉或经常哭闹。
再说,新生儿身体柔软,不能抬头,不易将新生儿抱起来,尤其是在喂奶时,很不方便。因此,用床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既可使新生儿有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又方便母亲抱起来喂奶。因此,正确使用包被非常重要。


  但是,有一些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如用一个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外面再用布带子将新生儿结结实实地捆起来,像一根蜡烛一样,俗称"蜡烛包"。这样抱起来是挺容易了,但是对新生儿来说有害无益。这样的"蜡烛包"对新生儿是一种束缚,限制了胸部的活动,而影响肺和横隔膜的活动和功能,不仅影响肺的发育,也影响小儿的呼吸,使肺部抵抗力降低,而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同时也会压迫腹部,影响胃和肠道的蠕动,使消化功能降低,而影响食欲,使新生儿经常发生溢奶、吐奶。由于四肢活动受限,更不利于四肢骨骼、肌肉的发育,影响新生儿的动作发育。尤其是有的母亲用一床小的棉垫子,将伸直的两下肢包起来,再结结实实地捆上带子。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罗圈腿"。其实这样做并不起作用。因"罗圈腿"发生的原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和钙。相反地这样做倒可引起新生儿髋关节脱位,因为将两下肢硬拉直,并用力捆绑后,使大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使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来,并且也可影响髋臼的发育。另外包裹太紧,容易出汗,刺激皮肤,使汗腺口堵塞,发红,严重时发生皮肤感染。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3:2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八种不良的家教形式和十种家庭教育禁语

家长教育子女要讲原则,讲方法,切忌急躁和浮燥,更不能以一时的情绪,使用过激语言与行为,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打击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列举八种不良家教方式和十种家教禁语:

一、八种不良的家教形式

(一)唠叨式。家长语言贫乏,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喋喋不休地抱怨;批评、指责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数落式。用抱怨、不满、气愤、责怪以及使用讽刺的语言,批评谴责孩子。

(三)训诉式。用严厉、粗暴的语言指责批评孩子。

(四)打骂式。用污蔑、贬低、威胁的语言,谩骂孩子,或者用拳脚和棍棒体罚孩子。

(五)达标式。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以高分标准、高名次要求孩子。

(六)疲劳式。盲目增加学习时间和课业负担,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打疲劳战和消耗战。

(七)包办式。在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八)监控式。对孩子不放心,勤于防范,严于看管,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二、十种家庭教育禁语

(一)禁用恶语。不能说孩子是"傻瓜"、"蠢蛋"、"死没出息"、"没用的家伙"。

(二)禁止侮辱。不能对孩子说"你简直是废物"、"混蛋"、"脑子是一盆浆糊"、"白吃干饭"!

(三)禁止责备。不能说"你怎么总是出错,真是坏透了"、"你怎么就是屡教不改"、"你怎么就是不如别人"!

(四)禁止压抑。不要对孩子说"闭嘴"、"别废话"、"你耳朵打苍蝇去了"、"给我滚"!

(五)禁止强迫。不要对孩子说"老子(老娘)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要白日做梦"、"你别异想天开"等。

(六)禁止威胁。不要对孩子说"我再也不管你了"、"再不听话,看我打扁你"、"成绩考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七)禁止抱怨。不要说"你这样做真令我伤心"、"怎么说你都改不掉这个坏毛病"、"要不是你,我有多快活"。

(八)禁止哄骗。例如,不要说"你这次能考100分,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以物质手段来刺激孩子,哄骗孩子。

(九)禁止哀求。有些家长对教育孩子束手无策,就采用哀求办法,说什么"妈求求你别这样做了"、"小祖宗,你要能考高分,我都愿意给你下跪了"。

(十)禁止讽刺。不要说"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情出来"、"别的没本事,玩起来可以得世界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3:37 | 只看该作者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6大方法增加宝宝的食欲

方法1 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尽可能让孩子和大人一起用餐,餐桌上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气氛,会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提高孩子的食欲。大人们不挑食,吃饭很香,无形中也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一些家长喜欢用玩具引逗孩子,这样只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吞咽。

方法2 不强迫孩子进食
一些家长因为孩子不愿进食而强迫孩子,家长强硬的态度和焦虑的表情会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和逆反情绪,更加无法提升他的食欲。

方法3 合理安排孩子的零食
零食相比正餐要受孩子欢迎多了,它也并不是父母所想像的那样可恶,让孩子适当吃些零食能够补充身体一些必需的营养物质,比如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等。要让零食发挥最佳作用,如何吃才是关键。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量最小,父母可选择口味清淡营养成份高的点心,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进行,吃零食的原则是不能影响孩子的正餐;尽量减少高糖、高盐及高脂肪零食的摄入。

方法4 科学变化食物的种类
如果给孩子总吃那几种食物,再好胃口的宝宝也会觉得厌烦,所以家长给宝宝的食物要不时变化口味。假如小家伙不高兴吃蔬菜,吃进去就吐出来,家长就可以包些新鲜蔬菜加鲜肉的馄饨、饺子等面食,这样就不必为孩子不吃蔬菜而伤脑筋了。所以,经常变换食物的种类,改进与提高烹调方法,注意菜肴的色香味,是激发孩子食欲,增加食量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方法5 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一些孩子胃口不佳是因为家长保护过度,整日待在家里不活动,每天运动量不大的缘故。对这样安静的孩子大人不妨带他多做一些户外运动,比如踢球、跳绳、打羽毛球等。另外,多让孩子参加他样自己的游戏活动,捉迷藏、丢手绢,这些活动都适合孩子,能促进消化功能,产生饥饿感。

方法6 自己动手享受"成果"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再享受"劳动",也不失为增加食欲的好方法。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会做几个简单的小菜,吃饭时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劳动成果","小大人的成就感会让孩子特别高兴,食欲也会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3:48 | 只看该作者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新生宝宝害怕"拍照"

2004年11月10日10:41    来源:搜狐母婴频道

  婴儿出世后,父母都想给孩子拍些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由于室内光线较弱,影响拍摄效果,有人便想到了借助电子闪光灯来提高照明度,殊不知这样做对婴儿是有害的。

  婴儿在出生前经过了9个月漫长的子宫中"暗室"生活,因此对光的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以后,小儿以睡眠的方式来逐渐适应外界的突然变化。

  而且,人们还发现,刚出生的婴儿白天睡眠比夜间多,这是对外界环境尚不适应的表现。

  新生儿眼睛受到较强光线照射时,还不善于调节,同时由于视网膜发育尚不完善,遇到强光可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化学变化,瞬目及瞳孔对光反射均不灵敏,泪腺尚未发育,角膜干燥,缺乏一系列阻挡强光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所以新生儿遇到电子闪光灯光等强光直射时,可能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角膜的灼伤,甚至有导致失明的危险。因此,为新生地拍照时最好利用自然光源,或采用侧光、逆光,切莫用电子闪光灯及其他强光直接照射孩子的面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23:56 | 只看该作者

[color=blue]>>> 育儿知识参考

宝宝健康三大指标

2004年09月09日14:40    来源:千龙网


  通常,父母会把宝宝的健康标准理解为:吃得下、睡得好,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其实要了解营养与体格发育的关系,应从体重、身高和牙齿发育这三方面入手。

  体重——衡量宝宝近期营养状况最灵敏的一项指标

  按一般规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应为3千克,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增加0.6千克;6个月以后,平均每月增加0.5千克。宝宝出生6个月时,体重应为出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后体重增加速度减慢。

  但观察近年来的实际调查结果发现,由于营养状况的改善,国内婴幼儿体重的增加已大大超过一般规律。不少宝宝3个月时体重就能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宝宝体重增加虽然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但也要注意避免肥胖的发生。

  身高——反映宝宝近期与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1岁以内增加50%,为75厘米;1-4岁内再增加25厘米达到1米。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很快,所需要的营养也相对较多。

  牙齿——衡量宝宝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出生后6-8个月,宝宝开始萌出乳牙,到2岁至2岁半时出齐,达到20颗。而宝宝出牙是否顺利,与钙、磷的供给关系很大。如果缺钙,将会导致严重的牙齿钙化不佳,影响咀嚼和消化,从而影响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4 15:05 , Processed in 0.0831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