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哎 这年头 还真有胳膊比大腿还要粗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政府现金余额还不如苹果公司多

据新华社电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8月1日表决旨在调高联邦债务上限的削减赤字议案。
  但美国财政的空虚程度是减赤协议不值得“庆祝”的理由之一。要知道,国会通过减赤议案前夕,即使美国苹果公司都比财政部拥有更多现金。
  《洛杉矶时报》1日报道,财政部本周现金余额下降至740亿美元,而苹果公司现金余额为760亿美元。
  财政部未必会向苹果公司求助,但政府向大型企业求助并非没有先例。19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仍未从1893年金融危机中痊愈,随着国库日渐空虚,当时的政府向摩根大通公司借入价值6000万美元的黄金。计入通货膨胀因素后,那些黄金现在的市场价值为15亿美元。
  事实上,苹果公司储备巨额现金,可能正是出于对联邦政府财政稳定性的担忧。   
  美债风波动摇世界对美信心
  美国国会两党虽然就债务上限最终达成一致,但这场美债风波却给世界敲响了警钟。
  这首先是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债仍将“坐困愁城”。一方面,2.4万亿美元的债务削减计划不可能有效降低美国债务规模;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低迷,新的增长机遇尚未出现,而大幅削减国民福利开支在选举社会实际操作难度巨大。
  再次,此次美债风波发生在正值全球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复苏关键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敏感时刻。
  由于明年恰逢美国大选年,这就使得此次美国国会两党关于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之争高度政治化。美国《纽约时报》就此指出,美债风波“让美国的债权人和盟友怀疑,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打算用美国作为全球最佳避险投资地的信誉来冒险”。
  美债风波动摇了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对美国的债权国来说,显然不能因为短线上躲过了美国债务违约就感到庆幸和松懈,需要继续保持警觉,尤其是对美债权份额较重的国家,急需从根本上入手,摆脱目前这种被美债“绑架”的局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8-2 17:12 | 只看该作者
专门进来看胳膊和大腿的,结果啥也没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8-2 23: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决策者应该醒醒了,靠高税收低福利政策,压榨一群蚂蚁一样生活的P民的血汗钱,去买随时可能化作水的美债。生于斯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8-7 14:35 | 只看该作者
每天都觉得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8-7 21:18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8-24 12:44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8-25 14:02 | 只看该作者
蚁民路过...........................[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8-25 19: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帮个忙吧,否则美国的公务员都会跑到中国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8-28 12:07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8-28 14:50 | 只看该作者
赚G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9-17 00:02 | 只看该作者
只为赚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9-17 00:02 | 只看该作者
拼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9-17 13:01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9-17 13:01 | 只看该作者
也为赚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6 09:15 , Processed in 0.1068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