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影像:中秋·中年·中国——三湘三中聚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1 0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鸣戈影像:中秋·中年·中国——三湘三中聚会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湖南编剧班同学2009年10月4日至7日娄底聚会实到同学名字大串烧

摄影配打油诗:鸣戈



2009、10、5——25年各奔东西的一干“戏剧湘军”相聚于湘军统帅曾国藩故居。



环境不适——肖高适(原湖南省话剧团团长、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院长、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系书记)



东方不亮——李性亮(湖南省资兴文联主席)



是非不明——杨小明(湖南省衡阳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语焉不详——曾少祥(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血压不高——文业高(湖南省邵阳市歌剧团党支部书记)



凤凰筑巢——张林枝(广东省珠海市艺术研究所原所长)



唯楚有材——窦英杰(深圳图书馆推广活动部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秘书长)




万事顺意——陈力六(湖南娄底市花鼓戏剧团团长)



一波三折——汪荡平(湖南省常德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人云亦云——郭光荣(知名影视制片人、湖南和光影视公司总经理)



路见不平——傅小平(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文艺创作研究所编剧)



日月如梭——李茂华(湖南邵阳市文化局副局长)



青春不老——马永森(湖南省南县文联原主席、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



携笔从商——聂如良(左、娄底市恒润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旧友相逢——刘志新(上海戏剧学院博导、上海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实验室艺术总监)



位子票子——周季子(湖南省衡东县文化局副局长)



快乐生活心——李平(湖南省桃源花鼓戏剧团编剧)



盛世中华——周志华(湖南省常德市文化局调研员)



科学发展——李荣民(湖南省绥宁县戏剧家协会主席)



百花齐放不——曾鸣(本人)



明天更好——宋声锦(湖南省张家界市群众艺术馆馆长)



遗憾的是,此次还有十来人因种种原因未能赴约!



附一:刚收到本班班主任、著名戏剧学家宋光祖发来的短信,特将相关文字补录于下:

宋光祖: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戏曲学“戏曲创作理论研究”博士生导师,戏剧戏曲学“戏剧戏曲编剧理论与创作”硕士生导师。从教二十余年,悉心钻研区别于话剧的戏曲创作理论。从现当代戏曲创作的实际出发,上溯古代而明传统之继承革新,外考西洋而树民族之独特体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创设起讲、练结合的“戏曲编剧理论与写作”课,本课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另获2001年上海市育才奖、首届上海市高校名师奖。所撰教材和论著有:《戏曲写作教程》、《戏曲写作论》、《中国戏曲名著选读》(两主编之一)、《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主要撰稿人之一)、《话剧之友手册》(主要作者)和《“红楼”戏曲概述》等。另有戏曲剧本多种发表或上演。



曾鸣君过节好!

同学聚会尽欢而散,你又上班了吧,你还在报社?该是老报人了。我还记得你当年为我编发了一组赏析梅剧的文章,辟出专栏,真好!

你现在任职的《第一财经日报》很适时,有发展,你来沪时,我们安排见面。

光祖(2009年10月10日)



附二:鸣戈散文:秋的事


最好玩,同时又最好念及一些事物的,当属秋季。

遭遇了暑热煎煮,一夜秋风口哨般吹过,玩心和心智便有了蓬勃的复苏。我记起一个人,我的一个先生。

1985年至1986年,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求学,一下子把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甩却在脑后,在那略带海腥气息的秋风中感受作一个大学生的快意,几番告别火炉的长沙城,走进金色的上海滩去耐心捕捉秋的消息:上戏的校址设在旧上海有身份的家庭的集中区域内,如今,虽然有的已是人去楼空,有的经改造后成了人民的住所,但往昔的篱笆以及深深庭院内,那些缠绵的藤科和花叶植物依然殷勤要将秋讯点滴报道。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愿意沿着这些篱笆,数着花叶,去我的那位先生家上小课。先生叫宋光祖,是位戏曲学家,当时只是副教授。当时的余秋雨先生也只是个副教授。当然,做副教授的先生的家里没有篱笆和庭院,先生的家里,甚至没有厨房和书房。我那时总在想,先生的家里,没有厨房也就不妥了,怎么能够没有书房呢。但是,真的就没有书房。

我们就坐在先生的客厅兼书房居然还兼卧室的地方听课,听课之余,我们还吃先生家的奶油蛋糕。上海戏剧学院师生比例极小,在选修课方面,一个老师往往只带三几个学生。故而老师对分到自己名下的这几个门徒就尤其在意。所以上戏的老师一般都有了一颗严师慈母的胸怀。

我或者是如同买肉时瘦肉搭肥肉一般搭配给我的先生的,先生是我们编剧班的班主任,他当然就深知我当时的志向并不在戏剧方面,我当时已把诗和短小说写得兴味盎然。先生苦口婆心,教导我说:戏剧就是一首大诗,不妨碍你的。我不得其解,就如同我不得其解先生的家里怎么可以没有书房和厨房。

期间,我因私回了一趟长沙,又想起先生的厨房。想起先生以奶油蛋糕充饥当然甜得腻人。便发狠买了一塑料袋家乡的辣品,复沿着篱笆墙送过去。先生不嗜烟酒,豆豉辣椒虽非厚礼,但可多少排解我心中于先生学问的不恭的歉意。先生自然也就找不出什么拒收的理由,先生说,好东西。好东西之后,我便如释重负而又几分得意离开。

一路上,我沿着旧上海西方式的篱笆墙,心想,先生吃过那奶油蛋糕之后,用筷子尖蘸上一星辣椒油,那中西结合的口感不同样会很有戏剧性么。

一日,午休。先生竟轻轻掀起我的蚊帐,伸进一个稀疏的脑袋来,先生悄声说,原礼奉还这是不礼貌的,但你家乡的这些好东西,对于在上海生活的你,不是更重要么。先生说着,用手指着他的嘴角,我看见那里有一颗晶亮的泡。我知道,先生为了我的好意,还是付出了一些努力并有了代价的。这个时候,我的歉意真是又有了新的内容。

过了约莫半个月吧,先生竟又掀起我的蚊帐,这次,他竟从他的那个黄书包内,拿出来用报纸包好的十包散装着的香烟给我。给我的同时,他却兢兢业业教导我说:烟,还是少抽为好,既然你已经不能不抽,就少抽,抽好一点的。

这是十包不带过滤嘴的大前门牌的香烟,上海怪,带过滤嘴的大前门到处有买,不带过滤嘴的反而要凭票供应,这个道理我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先生不吸烟,故每年的烟票早被亲朋抢去,但先生是戏剧家协会的会员,凭这一身份,先生还可以凭会员证每天每人限购一包去文艺会堂购买。上海政府也许将此举作为了一项对知识分子倾斜的政策吗。所以,这其实是十包很伟大和不平凡的香烟。而且,为了凑齐一条,先生断乎是跑了十天的文艺会堂。

那年秋天,我就是抽着先生的香烟离开了上海滩的。我后来一直无法以戏剧的方式来报答我的这位先生,所以,我只能写这样一篇白描的小文。秋天是多事的,我想起的这样类似的事,在先生身上,一定仍在发生着和演出着,值得兴奋的是,先生的家,现在是既有了厨房也有了书房,先生就不用再吃那些劳什子奶油蛋糕了罢。

想想,看着蓝色的香烟在秋窗前扩散,秋天,除了好玩以外,心中还是有了不少的发愤和意气。

(原载《长沙晚报》91年11月18日并获该报征文一等奖)

看图请点此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2e1950100fl6q.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21:3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影像:中秋·中年·中国——三湘三中聚会[/color]

看图请点此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2e1950100fl6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0-20 05:4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影像:中秋·中年·中国——三湘三中聚会[/color]

[M29] [M29] 来献花!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20 10:5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鸣戈影像:中秋·中年·中国——三湘三中聚会[/color]

白描写的好哇 [M29]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4 00:46 , Processed in 0.0876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