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中国地方债务数月内从4万亿升至7万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3 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摘要: 有消息称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专家分析称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复苏进程。财政分配不合理被指系地方债台高筑的原因之一,目前地方债务已经超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债务有危机化危险。

    中国经济网6月3日报道有消息称,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据有关专家分析,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
    目前,以各种变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式发行的地方债没有纳入到地方预算,举债资金使用的预算约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规范性都不足,都容易酿成风险。
    国务院5月26日召开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处理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问题。
    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大规模的投融资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举债。
    “地方债”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不断飙升的中国式地方债
    近日,有消息称,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据有关专家分析,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介绍说,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这离世界公认的警戒线60%已经很接近了。可见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地方政府圈钱之猛。
    “地方债务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当被问及地方债务究竟有多少时,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主任、教授曾康华如此表述。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5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而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
    有专家分析,地方债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而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这也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地方政府负债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地方可用财力不足产生的压力,使预算法禁止地方财政负债的“明规则”,被事实上的普遍负债这一“潜规则”强制替代,也催生了许多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负债观,即借债不怕还钱、自己借别人还、不还钱还能借到钱的错误逻辑,进一步助长了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从而在地方上催生了“前人借钱、后人还债”的奇怪现象,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谁借的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这种机制也让地方政府官员存在强烈的借债动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21 | 只看该作者
一触即发的地方债危机

    2009年,中国国债余额大约为6.2万亿元,外债余额为3868亿美元,合计相当于2009年GDP的26%,按照国际标准,尚在安全范围之内。但是,近一年来积聚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也会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

    张君出任华南地区某市财政局下属投资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财政局给他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市各政府机关的资产进行整理盘活。由于难度较大,张君接到这个差事后经常愁眉苦脸。

    但进入2009年,张君突然频频接到当地各大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的饭局邀请。更让他纳闷的是觥筹交错之间,往日高高在上的银行负责人都纷纷有意无意地探问张君有没有贷款需求,并破天荒地拍胸脯表示如果有需要一定全力满足。

    于是,张君迅速联系各大商业银行贷款,没想到是一路“绿灯”。从3月至5月注册资本金仅5000万元的该投资管理公司,从各大商业银行共获取了40亿元的贷款,张君一扫往日愁容,每日红光满面。

    相信彼时与张君同样开心的还有全国各省、市、县数千家投资管理公司的负责人。

    央行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5月末地方政府的3800多家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60%。5.26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去年全国GDP的15.7%,全国财政收入的76.8%,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161.35%。

    “目前,以各种变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式发行的地方债没有纳入到地方预算,举债资金使用的预算约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规范性都不足,都容易酿成风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军民说。

    另有,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进一步显示,2009年净新增负债约3万亿元,预计2010年和2011年后续贷款约为2万至3万亿元,2011年底约达到10万亿元。也就是说,很多地方政府的负债额将远远超过本级财政收入,会面临巨大风险。

    体制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下,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既不合理,又不稳定,并非什么秘密,这也成为地方债台高筑的原因之一。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国家税收收入的相当部分归入中央财政,尽管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赤字,举债度日或负债运行,事实证明,这些债务也大多处于隐性状态。

    所以,地方政府搞发展是大计,欠债还钱也是大事。改变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才是治本之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22 | 只看该作者
背景资料

    何为地方债

    凡属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信、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我国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政府为发债主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

    目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条明文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二十八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22 | 只看该作者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2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不是老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3 10:23 | 只看该作者
大夏 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6-3 11:01 | 只看该作者
[M16]真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6-3 13:38 | 只看该作者
也太多了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6-3 13:44 | 只看该作者
迟早要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6-3 13:46 | 只看该作者
是谁把房价推到这么高的位置的?除了地方ZF还有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6-3 15:50 | 只看该作者
ZT
【银监会:未叫停地方融资平台信托贷款】

针对媒体周一爆出的“多家银行暂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托贷款”,银监会内部人士周一晚些时候指出,这是各商业银行针对自查情况所作的自动调整,并非银监会统一要求。
  另有消息称,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第一批排查已于近期收官。排查结果显示,平台贷款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另据有关人士透露,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严禁进入不在“4万亿计划”涵盖范围之内,且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的新开工项目。
  据了解,按照银监会的统一部署,近期各商业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风险进行了排查,三季度银监会将在排查情况进行抽查。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可控。
  虽然排查结果显示目前并无太大忧虑,但各银行对这块业务已经十分谨慎。有关人士透露,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4月份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表示,对于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新开工项目,如果该项目不在“4万亿计划”所涵盖的项目范围之内,商业银行应该严禁进入。
点评:各路“砖家”“叫兽”们,可以住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6-3 15:51 | 只看该作者
ZT,
[OS要是有这么好的眼光早就发达了]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明白无误地写着“平台贷款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俺相信,一定还会有人不甘寂寞跳出来质疑,水平差一点的直接否认比如“谎言,又在粉饰太平”,水平好一点的绕弯否认比如说“谎言,否则干嘛禁止新的地方投融资项目上马”云云。关于第一种提法,只要稍有分析判断能力,就能予以驳斥。涉及8、9万亿的资产规模,银监会告诉你没问题,最后出了问题谁能遮住?百分之5的坏账率就要带来4、5千亿的坏账,这些烂帐都需要商业银行用钱去贴,都是上市公司,都要接受带三方独立审计,涉及的经办人员没有几千也有几百,这么大的事儿是能捂住的么?如果捂不住,银监会就要负起全责来,事前没规范,事后捂盖子,这么大一件事,谁还能保住银监会领导们的乌纱帽?明知要丢乌纱的事儿谁那么傻会去干?关于第二种提法,属于典型的挖坑使坏,不明真相的群众一不小心就得载进去。原因很简单,大家不了解银监会的谨慎与小心,如果给一行三会搞个胆小排行榜的话,无论是创新还是监管尺度,银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虽然风险目前可控,谁知道未来新发放的会不会闯祸呢?今年以来“保八”明显已经淡出政治局、国务院视野,没了政治任务后,平平安安才是福,银行业不出漏洞不出问题就成为银监第一施政目标。反正地方投融资平台麻烦不断,何不趁机暗中叫停一了百了?把你放在银监会的位置上,你也会这么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6-3 20:1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真是有点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6-4 14:30 | 只看该作者
要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6-4 16:3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吗,好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2 19:54 , Processed in 0.0597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