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百年一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9-1-14 00:02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很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1-14 01:35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佩服啊!太有才了! [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3:52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十二幕 六十而耳顺一梦
——孔老夫子生前无法飞黄腾达、死后却尸来运转的原因
建国六十年了, 骏景西门变电站要赶在天安门检阅时完工吗?这可比得上一个集团方阵、六个美国陆军师、价值连城、匪夷所思的献礼,彰显各大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垄断的和非垄断的、家族的和非家族的地方工种对人民的“综合治理”。骏景人民是要偃旗息鼓的静待这一个伟大时刻。
无上的容光,城市规划的典范,首善之城、中心之城、犬行之城、平安之城。
百姓自只有祝福、漠漠地观赏。
这强大的合作下流连的风采。
有人问:我可是理性的,不要忽悠。
我又不是都市报日报的,一没有这个境界、二没有这个权力、三没有这个文字造诣。但还是敢公开辩论一番、不敢说忽悠“已然平息”的,那或许才是最大的忽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我以为,这正是孔老夫子生前无法飞黄腾达、死后却尸来运转的原因。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再听什么样的话,听人家说什么都觉得人家有道理,这一定是自己的天命了解了。
因为他老是以为自己是平民,只有六十岁的平民,听什么样的话,都觉得人家有道理,这一定是自己的天命了解了。
如果他发现自己是圣人,他会发现,六十而嘴顺,说什么样的话,人家听自己说什么都觉得自己有道理,这一定是自己战胜了天命。简直是无所不能。
六十而耳顺的对立面就是六十而嘴顺的强大支持与精神功利。
从平民到圣人,秩序只是需要交换一个背影。
可悲的是他生前没有发现的这个逻辑,死后却被皇帝发现了。
孔老夫子说什么,其实,皇帝都是不关心的,对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甚至十分讨厌的,却很是喜欢一个说出来“六十而耳顺”的老人家。
所以生前,老夫子是只丧家狗,死后是条金圣旨。生不得其生、死不得其死。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死前7天,他还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孔子至死为未能实现人生理想而遗憾。但悲剧人生的孔子,死后却被追随为圣人,有了一个喜剧的结局。

伟大的晋升开始了: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
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世宗朱厚熜厘定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取消谥号、封号。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1890年7月29日,凡高在法国自杀身亡。1987年3月30日,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孔子也可以说是崎岖同归、极尽哀荣了。

什么是生前的孔子所说的“耳顺”呢?
就是任何一个事情,你会觉得有他存在的道理;听任何一种话,你会站在他的出发起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耳顺”的境界,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悲天悯人,其实就是一种悲悯之心,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体会。
只是,悲天悯人而已。
只是,
“耳顺”的平民造就了“嘴顺”的圣人,
只是,
“耳顺”的人民造就了“嘴顺”的政府,
只是,
“耳顺”的骏景造就了“嘴顺”的羊城。
你说,这是不是比得上一个集团方阵、六个美国陆军师、价值连城、匪夷所思的献礼?
六十岁中国,是一个“耳顺”的中国还是一个“嘴顺”的中国?


[本帖由百年一梦修改于2009-01-14 23:5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14 23:56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lz太有才了哈!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15 01:02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哇塞,太有菜了 [M29]
葱白啊!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9-1-15 21:07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好像没第三幕?

大家都应该看看,好!顶! [M21]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1-15 21:34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 [M28] " 百年一梦想你想到梦里头[M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1-15 21:55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1-15 22:09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精彩呀!为有这样邻居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1-15 23:30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1-15 23:45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很强!!!LZ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1-16 00:00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顶一下。奇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2:17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十三论骏景西门变电站的倒掉(姓名之祖宗一梦)
——变电站论及西门一脉的认祖归宗
把变电站和西门牵扯在一起,据说很影响西门一脉的认祖归宗。
中国人,有个很出名的对子“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认祖归宗的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就算你老爸是三朝元老、三眼花翎,就算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无比,你也不敢说,祖先是秦桧吧。
远的不说,就说西门吧。
寻根溯祖。
据说,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居住在郑国都城的西门,他的后代子孙就以"西门"命姓,称西门氏。郑国都城的西门,遗迹泯灭,也不知道是哪个西门。但想必,这个西门可是堂堂亮亮的郑国都城的西门,乃国之景仰者。
最出名的,战国时,有魏国邺(今河北邻漳县西南邺镇)令西门豹,他的后代子孙有个以其名命姓,称西门氏。西门豹,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时为邺令。他同百姓开渠十二条,引水灌田,解决了灌溉问题,还令人把巫师投入漳河,革除了"河伯娶妻"的陋俗。
确是很有说服力的祖宗。
我以为,没有人,说祖先是西门庆吧。
百度搜索" 西门豹",找到相关网页约148,000篇。
百度搜索" 西门庆",找到相关网页约1,270,000篇。
西门庆可是西门豹的九倍热度。
虽然如此,我还是以为,没有人,说祖先是西门庆。
说起西门庆,影象中就象一个低俗情色的淫棍小角,可是分析一下,却远不是这么简单。
西门庆作为小说《金瓶梅》中的主人公,是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个新兴商人的典型。一个地痞、恶霸、官僚,同时又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发家致富的历史蔚为大观。
西门庆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首先来看他的原始资本的积累。 “放官吏债”,即把国家财产拿出来放债,收取利息;“把揽说事过钱”即替人打官司,替别人说情或办事,从中收取别人的感谢费。不难看出,西门庆的社会活动能力是相当大的,“放官吏债”也是挺有风险的。但由于他“作事机深”,所以一直很顺利。
  单靠这些小打小敲满足不了西门庆敛财的欲望,通过婚姻来谋取大笔的嫁资是西门庆积累资本的主要手段。如他先后骗取了富孀孟玉楼、太监侄媳李瓶儿,两位小妾的到来为他带来了巨额财产。仅孟玉楼带来的陪嫁就有:……四季衣服,妆花袍儿,插不下手去,也有四五只箱子;珠子箍儿,胡珠环子、金宝石头面,金躅银圳不消说;手里现银子,他也有上千两;好三梭布也三二百桶。
西门庆深知,“马无外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在他积聚资本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对外财的掠夺。如女婿陈经济,因为其父陈洪东窗事发,遂将家产转移到丈人西门庆家保存,最后也被西门庆占为己有。
一言以蔽之,西门庆同志,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古代资本运作专家,放在当下,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可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一个富了一人、破了千家的大官人,虽然是有无尚的财富,也没有人敢挂上“庆哥后人”的旗号。固然,有人虽不是“庆哥”血脉的“后人”,却也是“庆哥”技艺的“传人”与“继承开拓者”。骗财骗色、骗国家骗人民,“作事机深”,所以一直也很顺利。这类西门庆一派的嫡子嫡孙,不仅不少、还很顽强。
可是,你敢说,说祖先是西门庆吗。
反观西门豹,为民谋利、与民除害,人民忘不了他,连带自个的后人也感受到这份历史的荣耀。
所以,大家只认西门豹,不认西门庆。
姓固然是改不了的,名却是万分要紧的。
于是,电站大大关系到西门一脉的认祖归宗。
据说,大伙是很想遵循法律的渠道来解决电站的废与立。却不妨,来从事关起名的荣誉权角度打打这场官司。西门的起什么不好,非要起变电站,你看看,西门吹血、西门有狗,多么诗情画意,偏偏起个西门电站、西门变电站的呀。总之,姓是来之天地父母的,浩然正气的,名却独不可苟且而为之的。
只是不知道,断案的是西门豹,还是西门庆?
要是前者,还有些回旋的余地吧。
要是后者,只怕是倾家荡产的了。
只是不理解,有人说做西门豹,有人要做西门庆。
豆腐芹菜、各有所爱。真个,一花一叶一世界、一叶一花一如来。
只好唠叨一句。
“君在站前,羞呼狗也!子到西门,愧名豹乎?”。


[本帖由百年一梦修改于2009-01-16 02: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7:52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十四幕 挖坑之发明一梦

西门挖了个坑,周围都是高强铁网的,告示“高压莫近”。
讲起挖坑,在古代中国,可不仅仅是体力活,真真是个大大的文化、艺术、技巧。其实,社会排斥什么“奇技淫巧”,大都是忽悠下里巴人的,偏偏阳春白雪的掌握最好,所以下里巴人永远是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永远是阳春白雪,少数败家子不算。经过不少非专家的野人考据,挖坑,可是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大秦帝国》据说很热,独独没有论及这中国这一发明。
看看,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东汉唐宋的产物。泱泱大秦,难道留下的就没有什么了吗?其实是不自信的误会。大秦帝国留给后人的,我以为,推挖坑为第一。
不得不说起挖坑的老祖先,建立起大秦帝国不世功业的君、将、相三大巨头。
始皇帝、白将军、李相国。
坑挖得大又快的,当然是白将军。
据梁启超先生“无聊”考证(现在的专家可不会讨论这么没钱的话头),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将军据二分之一。
根据史记,长平之战,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万人(将军司马哪敢报大数,以一当十是后来的习惯吧),这坑,大得,以规模人数论,当数天下第一,估计这个世界纪录是无法破的了(不破最好)。也不知挖坏了多少把铲子。强!巨强!
破敌的功夫,吕布第一、挖坑的功力,将军无双。这就是与武当少林并称,一定无法失传的第十九般武艺――挖坑功,什么九阴九阳蛤蟆童子金刚太极,一边去凉快。有什么武功,一招可以聚血为谷,真个是杀人无数的方天画戟也要失色的技艺。
坑挖得好又准的,当然是始皇帝。
公元前213年李丞相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始皇帝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
坑挖成了典故,挖成了成语,挖成了历史名词,始皇帝称第二,无人称第一。
教育的渊源,孔子第一、挖坑的学问,始皇无双。这就是与四书五经并称,一定无法失学的第十门功课――挖坑学,什么天文地理风水厚黑阴阳八卦,一边去凉快。有什么科学,一学可以海断百川,真个是弟子三千的老夫子也要惭愧的学问。
白将军和始皇帝,挖坑的技术可是很明高的。
好心的人说李相国可没有直接挖坑呀。事实上是有的。
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相国的关注,在秦王面前大力诬陷,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这坑,你看,挖得又狠又巧的。
一语千人笑、一言万人哭。三言二语的比下命令的,更有“极深”的水平。
运筹的技术,孙子第一、挖坑的研究,相国无双。这就是与三略六韬并称,一定无法失算的第三十七计――挖坑计,什么空城美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边去凉快。有什么计算,一算可以送佛归西,真个是学法教法的韩非子稀里糊涂的算法。
所以,
坑挖得狠又巧的,当然是李相国了。
综上所诉,这一发明,怎么就不是天下第一大发明。什么城管的、火药的、电力的改变了世界,未免托大其辞了吧。
只是不知道,这坑是一个个挖,还是西门似的挖。
这坑在哪里,考古学家的事情了。
考古考古,考的出来就考,考不出来就继续古了。
比如有人说起,电站事件的源头,也应该属于考古了。什么时候从地下挖起些什么,真相大白了,影响了局面,恐怕是某些正统专家不愿的事情。专家不愿“考”究了,百姓只好“咕咕”作响了。
但这几个人的结局倒是知道的。
将军坑人功劳大,给坑的霸气。
将军待遇问题一直无法落实,有好心的古代伍角告密,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赐剑挖自个的坑。将军自刎前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始皇坑人能力强,给坑的壮观。
坑人一辈子的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了,却不料给三个狗子坑了一道,谁叫他计生不计死。秘不发丧、删改遗诏、处死太子、改换皇帝。身后的大秦帝国,在一片风雨飘零中结束了超级短暂的生命。
相国坑人水平高,给坑的幽默。
坑了上司后几年,大总管借机说相国与其儿子谋反,严刑拷打,刑讯逼供。相国一身皮光肉冷的,被迫承认谋反。结果可想而知。在赴死的途中, 相国回过头来看了看他的儿子,充满悔恨地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说罢,父子相抱痛哭。 就在这一天, 相国在咸阳街头被腰斩,全家大小三族全被杀害。
相国坑了同门,坑了上司,最后被小二坑了,就象大象给老鼠坑了一样,值得大书特书的非山寨版笑话。如同前年挖坑抓虎,没坑上真老虎,坑上了周老虎,异曲同工。
根据不完全统计,挖坑四十万一夜,名垂千古,白将军,最后挖了自己的坑。挖坑四百六十余,有语为证,始皇帝,最后挖了自己的坑的同时也挖了帝国的坑。挖坑一个一个,次数不清,李相国,最后挖了自己的坑的同时也挖了全家三族的坑。
今天,他们的坑已然是燕燕华夏风景区里的金字招牌、文人墨客字里行间的无比怀念了。不需要考古,百姓却很记得这挖坑的好。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就算是收了没了,大伙却还记得,反正,纸不会认,嘴也会认。
帝国何其壮观,居功至伟的三大巨头,明挖暗挖天天在挖,终于挖出当年的阿房宫。覆压绵延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不见人间,比起今天的一个小小的辐射装备可是宏伟多了。
挖来的结果生命苦短,却有一夜豪华风流的快活。
只是杜樊川何苦发什么呜呼的牢骚呢?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樊川祖上有钱有地,是少数有文化的败家子之一,话是酸酸的。大家理解。
下里巴人的,家还顾不上,国是管不了的了。
还是当事人李相国说得有生活的境界,到人心里去了:“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我原很不理解,一个人临到别人挖坑给他了,却怀念起出东门溜达起什么黄狗白狗的,后来有了西门的典故,才明白。
估摸是进西门的时候,当事人就没有想起,溜狗也要讲安全。
结果给坑到进得来出不去!
这坑,挖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1-17 18:07 | 只看该作者

Re: 梦在西门变电站(年度大剧)

这国家的教育确实是硕果累累。但它们挂在树上太久、太成熟了,但愿有一阵强烈的西风,把这些太成熟的、太陈腐的果子都吹下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10 00:05 , Processed in 0.0675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