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品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4 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品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5-8-14 01:50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顶帖[M21]

垄断性行业都是暴利行业,抢的都是老百姓的钱 [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8-14 04:17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M07] [M07] [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8-14 09:17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石油巨头制造华南油荒 逼迫政府打破垄断

--------------------------------------------------------------------------------

news.dayoo.com   2005年08月11日 09:5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油荒'又来了"!这是近日新华社两篇电讯披露广东、广西两地成品油供应严重短缺现状得出的结论。

  在我看来,华南"油荒"与其说是市场因素,倒不如说是人为制造的。国内石油产品开采、进口、炼制、销售全部环节由国有石油巨头垄断分肥,除非出现不可抗拒因素,只要出现大面积供应短缺,石油巨头们难辞其咎。此为基本前提。

  之所以说本次"油荒"属于人为制造,更是因为最近接受媒体采访的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不打自招",其声称"大规模的油品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目前折算下来每吨差价约700元。短期内国内油价不太可能和国际市场接轨,这给炼油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导致原油进口出现缺口"。一方面是"原油进口出现缺口",而另一方面,据《每日财经新闻》的同一报道透露,因为有利可图,7月份中石化下属国际贸易公司反倒在国际市场上抛售了数百万吨原油。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此话透露出什么信息呢?日前广州、南宁两个城市加油站排长龙,显然已经可以把他们一直坚持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厂巨亏导致油荒"讯号放足,从这个架势来看——摆明了讲:要么政府立即出台今年第六次成品油涨价,且涨幅达到与国际市场接轨水平,要么华南地区不过是先兆,"油荒"将无可避免地蔓延全国。

  具体而言,石油巨头们以国家经济及全国用户为要挟,直接博弈对象为油价制定者——国家发改委。近在十多天前——7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出台今年第五次上调油价通知。发改委上调价格建立在充分考虑两大巨头一定"财务期"总体利润基础上,即使与国际市场价格有差距,也不过是在保证它们利润不发生大的波动前提下,让其适当"回吐"而已。通知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要积极组织生产,督促所属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华南随即出现的"油荒",最起码证明两大巨头未能履行职责。

  相反,华南"油荒"表明:一、石油巨头们对第五次成品油提价的幅度严重不爽;二、两大集团压根没有把发改委行使中央政府职能的权威当一回事。对此,发改委似无言以答,所作的不过是向媒体透露,13日到14日,发改委价格司将在京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定价机制改革方案。

  在政府定价暂时保护国内油价,未与国际市场即期价格对接背景下,石油巨头们的"公共关系事务"打理得相当不错。一些媒体记者也跟着起哄,攻击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认为它扭曲了市场关系,挫伤炼油企业积极性,导致供应紧张。事实上,自2001年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出台以来,正是行政垄断加政府定价这两大保护伞,国内石油巨头们的利润扶摇直上。2004年,中石油集团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利润超过1000亿,中石化集团上市子公司中石化利润也达400多亿。

  石油巨头们在享受其垄断地位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应该为平抑油价做出一点贡献,而不是如假包换的翻脸无情。绝大多数时间里,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保障了石油行业利润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才是发改委遭质疑的合理原因所在。

  今年以来,或许为了避免油价上涨过快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冲击,发改委未明显偏向石油寡头们一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石油行业也就炼油环节总计亏损不到42亿元。给予石油巨头们垄断市场的"合法性"依据,是让它们担负一定调控职能,倘若既得利益格局略有改变,即利益当头,放弃履行调控职能,证明它们根本无法依靠。

  对于承担有"政策性功能"的中央企业,过去有关部门习惯于给予行业垄断特权,误以为它们获得垄断利润对执行政策任务有益处。而事实证明,这类企业也是"理性人",利用垄断地位所谋取的不过是利益集团的最大利益。这也反复为石油巨头所证明。"油荒"动辄现世,垄断石油巨头将逼迫政府打破垄断,展开石油行业全面改革。

  或许国内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有复杂一面,但首先破除巨头垄断局面是第一步选择。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和消除准入壁垒均是石油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任务,顺序上,在消除准入壁垒前,放开石油管制将不可避免石油巨头操纵市场局面——政府定价只能在此停止。(作者: 袁幼鸣(《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8-14 23:05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8-15 08:51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今天凤凰卫视早间新闻(8:40)某点评说不是广东缺油,而是石油巨头拿华南开刀,用这种敲山震虎的计谋胁迫发改委同意他们的涨价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8-15 09:05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文章提交者:slaughter 加贴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据说中国的油是北部湾的油质量最好,可用于航空用油。但全部出口换取美元了。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虽然上市了,但国家还是最大的股东。所以才有老百姓花高价用劣质油的事,只不过虽说国家得利了,但真正得益者还是极小数既得利益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8-15 09:25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国内石油公司受影响不大不应将风险转移给消费者(ZT)

  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同时,中国的国有能源公司也在寻找应对之策。从过去的习惯思维出发,他们总是先想到向国家要政策。

  几乎每一次在发改委上调油价之后,都能听到国有能源公司诉苦的声音:"即使上调价格,我们的炼油厂还是在赔钱。"

  这种抱怨也是事实。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成品油调价滞后,石油加工业盈亏相抵出现严重亏损。仅2005年上半年,炼油企业亏损总额达158.8亿元之巨。

  但是,牛犁认为:"石油公司并非被动亏损。"

  同样是受到成品油调价滞后的影响,国有能源公司在国际油价的上行通道中,在业务上并不是每项都亏。"他们在炼油业务上亏损,但可以在其它业务上赢利。"牛犁说。

  其他专家也有相同意见:国有石油公司在享受其地位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应该为平抑油价做出一点贡献,而不要通过调价将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来自慧聪石油网站调查显示,有75%的人认为目前国内油价过高。

  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向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方向过渡。而对比同样是价格市场化的美国,他们有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等在内的9家大型能源公司,是中国的3倍以上,且有严谨的《反托拉斯法案》避免产生垄断。

  在以上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价格市场化的进程,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本末倒置"之感。据悉,发改委价格司可能在本月13-14日召开特别会议,讨论石油的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届时一些疑问将会有答案。本报记者李雁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8-15 22:55 | 只看该作者

Re: (转帖)中国成品油价格高涨是掠夺经济的最直接表现

油荒真相!!!——ZT


油荒真相

油荒突袭南中国 背后皆因成品油大量外销
8月初,当"麦莎"台风肆虐浙江、上海等华东沿海地区时,一场油荒也登陆华南,至今挥之不去。

  石油公司的说法是,由于台风导致华东油轮不能南下,致使华南出现大规模油荒。

  但在台风过境之后,那些被风暴遮盖的东西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油荒背后,并不仅仅是"麦莎"台风的身影。

  油荒中的深圳

  8月10日,油荒加剧。记者驾车绕深圳而行,沿路而过,路上的加油站要么爆满,排着长队;要么空无一车,只有几个油站工作人员在走动,门口往往有一块牌:"因为……暂停加油请见谅。"

  记者在一家"广聚能源"的加油站看到,门口竖立一块"因油站施工暂停加油请见谅"的牌子,当记者进入询问一位工作人员"最近为何深圳油荒"时,该人士回答:"这问中石化去",然后转身走开。

  深圳另一家较有实力的石油公司招商石化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我们也没油了!"不过该人士不肯透露为什么没有油的原因。

  深圳一家油品运输公司的人士说:"这几天缺油是特别严重,尤其是柴油,其次是90号油和93号油,97号油应该没那么缺。这次台风应该是有很大影响吧。"

  深圳的一幕在广东的其它城市也在上演。广州的加油站处处长队,顺德的车辆也常常不容易加到油,更有许多油站打出了"限量加油"的牌子。

  8月11日,油荒似乎得到缓解。在一家中石油的加油站,油站几位工作人员说,没油了,不过,"到11点就有了,现在运油车堵在妈湾了。"

  "麦莎"惹的祸?

  "麦莎"台风被石油公司认为是此次油荒的最大原因。中石化方面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进入7月份,受台风天气影响,一些运输船无法抵埠,加剧了供求矛盾,尤其是此次台风'麦莎'的到来,东北和大连海岸上所有的船只都不许作业,因而连续七八天油品一直无法供应。"

  国泰君安的资深石油能源行业分析师刘谷说:"自然条件是本次油荒的直接导火索。不过,这种石油紧缺现状不会持续太久,目前华中地区不缺油,可以调拨过来。"

  油站们也是以这样的理由来对客户们解释。但是,客户们对这种说法仍心存怀疑。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有些油站已经放出风来,说现在每卖1吨90号油油站就要亏200块钱,这是不是说还要涨价?

  为何一个天气原因就导致珠三角石油供应出现油荒?刘谷说:"这反映了珠三角油品的脆弱供应体系,而脆弱的体系不是调拨能够解决的,根本上还是需要改变价格体系。"

  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滞后于国际油价所形成的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现象,导致国内炼油和油品零售企业的亏损压力越来越大。

  江南金融研究所的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帅再先说:"当原油价格在50美元以上时,石油石化企业成本便难以向下转移,原油价格处于目前的这种高水平,很可能导致石油石化产业链断裂。而且,近期宏观调控措施和过高的石化产品价格使得下游石化产品需求已经出现较明显的增势减缓。"

  光大证券行业研究经理、资深能源化工分析师刘-说:"7月份炼油和油品零售都已经出现亏损,如果情况这么持续下去,8、9月份的亏损也是肯定的。"

  上周,国际原油价格一度突破了每桶66美元。

  而众多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都认为,在此次珠三角的油荒中,"应该包含了对成品油继续涨价的预期。成品油应该会继续提价。"金瑞期货研究员吕旭波说:"现在的油荒不是没有油,在油价上涨的预期下,很多加油站有油也不会卖,囤积起来。"

  为什么是华南

  刘先生在北方某省经营着五家自己投资的加油站。在他看来,"今年以来油的确是紧张的,但是绝没有紧张到买不到油的程度,最多只是贵一些。"

  他说:"几个月以前,中石化就不卖给我油了,还好我在年初就预先囤积了几百吨油。现在我只卖给熟客,不做批发,慢慢卖。一旦卖完了,我准备到陕西榆林或者山东的私人炼油厂去进油。"

  可是,华南的社会加油站却没有这样的选择。一位研究员说,华南地区的主要炼油能力,比如茂名石化等主要都还是属于中石化和中石油系统的。

  油库的垄断同样是一个问题。刘先生说:"在北京,不会出现油荒,大不了价格贵些。因为中石化、中石油没法儿垄断市场。北京在这两个公司系统外的很多部门都有实力和资源建立自己的油库,这样客户就不怕买不到油。中石化不卖给我,我可以买别人的。"但是在华南,"主要油库资源也是在中石化、中石油手中。"

  当华南油品市场的供应渠道被锁定以后,一旦危机袭来,两大集团有限保障系统内供应而减少对社会油站供油时,社会油站就马上"无油可卖"。

  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经理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员工都是满负荷运作,以前每天加油3万多升,现在一天要加七八万升。"

  广聚能源是华南一家重要的非系统内油品公司。广聚能源下属石油公司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现在油的确也不多了,不过不是中石化不卖给我们,而是现在都缺油,油品紧张,没油卖给我们。中石化有油还是会卖给我们的,价格也是根据国家规定的价格卖给我们,不会拉高。"

  可是,在这种格局之下,对于社会投资的油站,成为两大集团的加盟店似乎是它们的最佳出路,这样才能保障他们的油品供应来源。而中石化、中石油收购社会油站的步伐近年来也一直在加速。2005年3月7日,中石化收购深圳市物资集团持有的深圳市深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40.66%的股权,由此中石化在深长石油持有的股份增至83.9%,成为深长石油的绝对控股股东。深长石油是深圳原来的系统外重要石油公司之一。而一位熟悉中石化的分析人士说:"中石化一直在收购油站资源。"

  刘先生所在的省份,许多油站也被中石化、中石油所收购。刘先生认为,两大集团如此着急收购油站的资源的目的在于,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在2006 年12月1日,向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到那时,社会油站就能向国外公司的油库买油,两大集团要抢先把位置资源占了。

  价格倒挂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石油出口而不是在中国销售是更有利可图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赵行姝博士说:"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差价,导致一部分企业通过正规或者非正规的渠道将油品销向国外,赚取差价。之所以沿海一带的'油荒'情况特别严重,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将油品卖出去较为方便。"

  3月份,美国纽约93号汽油价格从55美元/桶直线上升至78美元/桶(一吨合8.4桶),涨幅达41.8%的情况下,4月份,我国华东地区93号汽油价格仅从3750元/吨提高到了4050元/吨,涨幅为8%。按当时的外汇牌价算,一吨93号汽油在纽约要比在中国华东地区贵1200元左右。而且国际、国内成品油价格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差。

  赵博士说:"这造成大量低价成品油被跨国石油经销商出口到境外,于是出现了我国成品油市场供应极其短缺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9 12:24 , Processed in 0.1170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