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6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铜鼓风光_____04年国庆铜鼓游记(从11楼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11 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tonggu-window.com/
铜鼓县概况


铜鼓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土地总面积154800公顷,全县13.2万人,地跨东径114度05分-114度44分,北纬28度32分-28度50分,东与本省奉新县毗邻,南与宜丰、万载县接壤,西与湖南省平江、浏阳市交界,北与本省修水县相连,地控荆湘,吴头楚尾,钟灵毓秀。

铜鼓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湿润气候区,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在126168公顷的森林面积中,活立木总蓄积达805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达6000万株,全县森林复盖率为82.7%。

铜鼓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先后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国家林业部"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全国木竹建材之乡",江欧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单位"。林业生产在铜鼓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委、县政府借这一优势,制定出"林业强县,工业富县,科技兴县,民营活县"的政策。

如今,我县林业发展已由过去的林木加工工业逐步转换为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森林旅游业。新世纪初,国家林业局批建的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应旅游大气候环境而生,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新亮点。

随着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我县县域经济已呈现出"青山共林海一色,经济与生态齐飞"的发展格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23:20 | 只看该作者

Re: 铜鼓风光

NO.11888 浅谈铜鼓的客家人和"本地人"(2003-5-9 11:11)
--------------------------------------------------------------------------------
浅谈铜鼓的客家人和"本地人"


彭蜀松

今日的铜鼓县在宋代属分宁县管辖,明代隶属宁州府。清朝嘉庆六年将宁州改为义宁州(今修水县)。民国二年正式设铜鼓县。

铜鼓的汉族村民自古就有"本地人"和客家人之分。时至今日,仍然存此称渭。他们各自历史地形成了一些特点,有过隔阂,但又早已志同道合,休戚相关,生死与共了。

乡关何处是

秦汉时期,由于北边匈奴和东胡游牧民族的侵入,加上严重的黄河泛滥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在黄河流域中部和洛水一带这个被称之为"中原"地带的汉族,开始了南迁。先行的中原灾民定居在华南称为"本地人"。

铜鼓的"本地人"是在何时从何地迁移定居的呢?铜鼓县文物办公室征集的文物资料提供了佐证:唐、宋时期"本地人"来铜鼓定居了。宋神宗时,苏东坡的好友胡安鼎辗转迁入今铜鼓带溪乡大群村港下里。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端阳节前苏东坡从黄州(今安徽)到筠州(今高安)来看望他的弟弟子由,路过带溪,就住宿胡家。临别赠诗曰:"我闻此间胡居士,陆浑家风今再觏……。"陆浑在何处?它位于今河南嵩县东北的中原区域。胡安鼎迁自陆浑,是不言而谕的了。他的后世孙清乾隆举人胡乙灯还是有名的文学家,他著述的《楚辞新注求确》十二卷,《雾海随笔》今收藏在北京图书馆。此外,西向乡也发掘了北宋进士罗公墓。他们的"本地人"族系后代遍居这些地方。

中原的汉族从东晋所谓"五胡之乱"时起,又开始了大的南迁,在长达一千六百余年的南迁历史中历经了五个时期。由于其南迁比"本地人"迟了一个时期,故称为客家人。其实,"本地人"和客家人都同属中原汉族,只是在迁移的时间有先有后罢了。向江西迁移的客家人从东晋开始到北宋末年基本结束。向华南迁移的客家人历经的时间更久,直到清朝同治六年始告结束。

由于种种原因,客家人还出现了多层次的迁徒。他们在迁居华南后,又由华南不断迁往他地。一部分从广东省南路经海南岛,向东南亚各地移动。一部分又由南面北向长江中下游各省移动。据史记载,明代嘉靖年间"一批福建人因避倭寇之乱,逃至江西,在宜春北部,'三关九图',之地,开山种地,起初人数不多,而且都是春至冬归。后来广东人也纷纷迁来,增至数十万人。在宜春、万载等地搭起亭棚,长期定居。"于是,客家人又称为"棚民"或"山地人".康熙十年(1673年),吴三桂,耿继茂之子耿精忠、尚可喜之于尚之信发动"三藩叛乱",福建,广东又有一批客家人因避战乱迁入萍乡、宜春、万载等县。此时,来自福建、广东、赣南的客家人也纷纷迁入铜鼓,他们在深山密林的山地"茹苦含辛茹苦致力耕作。"躬耕自给"。

以后,聚居铜鼓的客家人越来越多.清代乾隆时义宁州除西乡,泰乡外,其余的高、祟、奉、武、仁、安六个乡的所有客家人获准设怀远都。怀远都既是客家人松散的行政建制,又是客家人的经济组织。可见,铜鼓也是中原汉族的第三故乡,杂居着"本地人'和客家人.


胞族共休戚

铜鼓的"本地人"和客家人都是在不同时期先后迁入的中原灾民,然而,他们在最初的相处中却有隔阂,还一度反目为仇。究其原因在何处呢?

(一)"本地人"对客家人的排挤。"本地人"先行到达后,"以插草为标,一切荒地概属所有",封建地主又不断兼并土地。以后迁入的客家人为"未开化之民",不准与之通婚,不共书院读书。客家人只得在山多田少的贫瘠山区开荒种地.

(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的族权主义的束缚,"本地人"和客家人的封建地主从中挑唆,制造事端。

(三)封建统治者对客家棚民存有戒心,在一段较长时期任用"本地人"中的封建地主制约客家人,不准客家人入户籍。

然而,客家人为了建立户籍,争得生存,他们辛勤耕作,"开山垦田","赁山种麻",促进了贫瘠山地的经济发展,一度出现了"家给入足",人丁增长,"歌适乐郊"的局面。经济的发展,客家人和"本地人"商品贸易增多了。于是,他们相互学习,交流生产技术,逐渐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

清代,封建统治者强化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土地兼并现象极为严重,统治阶级奢侈腐化,贪污成风,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就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谓"康熙盛业"之时,腐朽衰败现象也也相当严重。

在江西等地,统治者"勒令客家人回原籍。严行保甲之法,逐户逐营查驱棚民"。客家人破产流离,无法生存,顺治五年(1648年)朱益吾揭竿起义,率领棚民几万人攻城占地,连克萍乡、袁州。次年又克万载。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度攻克万载。雍正元年(1723年)又爆发了温上贵起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声势浩大的棚民起义中,铜鼓穷苦的"本地人"响应和参加了客家人的起义队伍,有力配合了客家人的斗争,壮大了江西棚民起义的声势,"本地人"和客家人这一对胞族在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加深了战斗情谊,加强了融洽,患难与共了。


遗存辨特点

"本地人"和客家人在铜鼓繁衍生息,历经了若干世代,他们历史地形成的各自特点至今依然可辨。

客家人因久居深山老林,山多田少,男子多出外谋生。妇女除操持家务,还要开山种地,以勤劳著称,也由于从事生产劳动的缘故,妇女一向没有缠足的习惯,俗有"大脚女客"之称。客家人还生性好动,性直、勇于进取.初迁之时,他们还常常遣派子弟回福律,广东学习拳击棒术,"练武防身"。客家人还爱清洁,有每天入浴的习惯。

"本地人"耿直厚道,注重礼仪,勤劳节俭。因住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及传统的习惯,妇女在古时多缠足,温良恭顺,操持家务,男耕女织。

时至今日,铜鼓仍然保留着两大方言,"本地人"讲本地话,客家人讲客家活(又称"怀远声")。

长期以来,"本地人"和客家人取长补短,又各自发扬了本身的优点。他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前仆后继。在铜鼓,"本地人"和客家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共同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地人"和客家人又沐风栉雨,和衷共济,为铜鼓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奋斗。


注;据在铜鼓境内所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址来看,铜鼓在秦汉以前已有居民,故在唐宋时期迁入的居民也不是真正的本地人,因此文中对"本地人"三字打了引号。(铜鼓文史资料 江西客家网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23:22 | 只看该作者

江西铜鼓宜丰发展林业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http://www.sme.gov.cn 2004-08-31 江西分站 访问次数: 8


  随着江西省铜鼓县纤维板厂、县刨花板厂两家企业关闭后,至此,铜鼓县共关闭木竹加工企业51家,确保了木竹资源向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聚集。

  铜鼓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之一,木竹资源较丰富,木竹加工一直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规模小、耗材高、附加值低、无证加工的木竹加工企业也纷纷"上马",与重点企业、优势产业争夺资源,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铜鼓县委、县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从前年开始,对全县木竹加工企业大刀阔斧进行清理整顿,每年减少木竹消耗4万立方米,确保了资源向山珠胶合板厂、美佳木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及食用菌等优势产业聚集。

  宜丰县按照建设"山区生态经济县"的要求,从今年6月起开展竹木加工企业整治战,一举关闭了179家高耗低效、污染严重、无证经营的木竹加工企业,并实行资源监控、坚持限额采伐、放行签证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总量。

  在抓好竹木加工企业整治的同时,宜丰县狠抓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采取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包则包的办法,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激励全县8500多户农民营造"原料林"、"科技林"、"丰产林"40多万亩,促进了山林的"优化整合"。县政府每年还拿出20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23:45 | 只看该作者

宜 春 特 产

易老四腊肉(米粉肉)
易老四包装腊货系列产品及老表米粉肉,是铜鼓民间客家特产。采用科学方法,引进先进设备,结合一百多年悠久历史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它具有卫生、无激素、无公害之优点。土香土味,口味独特。

"大观楼"牌腐竹
大观楼腐竹为高安的传统产品。以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加工而成。其蛋白质含量50%以上,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 肪.酸、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该产品是纯天然食品,久煮不糊,鲜嫩可口,营养丰富。

瑞酒
瑞酒是江西名酒之一,瑞酒选用优质高梁、小麦、大米为主要原料,取优质泉水精心酿制而成。该酒酒液澄清、透明,无悬浮、沉淀物,香气幽雅、入口绵柔、醇甜,香味协调,回味爽净,风格典型。

罗湾圣茶
深山幽谷独特的气候,清净的空气,充沛的雨和阳光,自然形成,不受污染又称绿色饮品.

三阳夏布
三阳素有"中华夏布之乡"的美誉,所产夏布历史悠久,质地以"柔软润滑、平静如水、轻如罗绡"而闻名海内外。三阳夏布采用世界一流质量的"赣苎"系列苎麻为原料,通过本地独有的传统工艺手工织就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天然环保"土特产品。

四特酒
四特酒系采用优质大米和天然矿泉水,经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精酿而成,具有幽雅舒适,诸香协调,柔绵醇和,悠长回甜的特点。在我国白酒香型分类上独树一帜,属"特香型"。四特酒是传统名酒,已有3000余年历史。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咏叹"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樟树市原名清江县)。周恩来先生品尝后赞誉"清香醇纯,回味无穷"。邓 小平先生曾称赞为"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铜鼓黑山羊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山区,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羊习惯,是国家草山草坡综合开发、飞播牧草和江西省的百万山羊项目实施县,县内建有沩山牧场和铜鼓黑山羊种羊场,全县年山羊饲养量达10多万头,所产铜鼓黑山羊具有以下特点:毛色黝黑,体格较大,体质结实,四肢发达,蹄质坚硬,行动敏捷,性情温驯,性成熟早,繁殖力强,适应性好,抗病力强;5——6月龄即可配种,胎产2羔,多的可产4羔,年产2胎;周岁体重19公斤以上,成年羊平均重25公斤左右,屠宰率平均50%左右。

包圆
包圆是客家人饮食文化的代表。是赣西北铜鼓客家人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道美味佳肴,是客家人款待亲朋好友的第一道菜,吃包圆象征着合家幸福团圆。

冻米糖
冻米糖又称"江南小切",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享有盛名,冻米糖是以优质糯米、食用植物油、 白砂糖、麦芽糖、黑芝麻等纯天然植物原料制成,含有多种氨基酸、Vc,不含人工色素、防腐剂、调料等化学成份,具有洁白如雪、清香爽口、入口消溶等特点,常食可养容护颜、开胃健脾,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营养保健食品。

田螺辣酱
田螺辣酱,由野生田螺肉辅民间酱料秘制而成,香辣味美,风味独特,具清热明目、开胃健脾、利尿等功能。

鹅峰凉薯
凉薯,又称为扯皮薯。在万载已有数十年栽种历史。在万载农村,因凉薯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农民都喜欢栽种,尤其是城郊鹅峰乡种植面积最广,每年都在1500亩以上。亩产高达4000-5000公斤。鹅峰乡因其土质好,选择黄泥沙土栽种凉薯,加上施用农家肥,生产出的凉薯个大、光滑、水分多,鲜嫩可口,一般在三月栽种,夏末秋初上市,生吃清爽解渴。熟吃可炒可煮,也可凉拌,凉薯不仅可作蔬菜,还可加工提取饮料和淀粉等。

龙牙百合
百合,为万载县特产,约有500年的种植历史,是万载历史悠久而负盛誉的名优产品。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地下的扇形或近圆形的鳞茎、鳞片肉质肥厚。种类甚多,有食用价值者大卷丹、小卷丹、山丹、天香百合和白花百合等几种,鳞片供食用,制淀粉,花供观赏。万载气候温和,雨水均调,肥沃的沙质地壤,适于百合生长,尤其是白水乡,黑沙土壤得天独厚,种植的百合个大心实,色泽如玉,肉片似龙牙,故称之为"龙牙百合"。龙牙百合,既是万载白水的特产,亦是江西名贵特产,它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万载白水龙牙百合粉,明朝、清朝是成载进献朝廷的贡品。1959年、1970年两次中央庐山会议均调用了万载白水乡龙牙百合粉。

七宝山酒
产品有20多个花色品种,"七宝山"牌老窖酒、珍品老窖酒、黄金酒、老窖王等。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甘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9-12 00:25 | 只看该作者

Re: 铜鼓风光

看来不错哦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7:52 | 只看该作者

Re: 铜鼓风光

想找人一块去,又怕LG临时有事,我们更改行程.到时难看.

铜鼓值得去一次,而且要趁早去.等开发得如今天的骛源,大概去了会____悔之晚矣.(不知我这样说是不是诽谤骛源 [M2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9-12 18:10 | 只看该作者

Re: 铜鼓风光

怎么计划的啊? [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9:23 | 只看该作者

Re: 铜鼓风光

目前计划是:国庆那天起个大早,6:30出发,走京珠到长沙或浏阳再转入铜鼓
到铜鼓是登山,泡温泉,吃^^^^放松几天

第二方案未定,正向老司机问路(第二方案是如京珠车太多,每小时车速只能到60公里,那么,转入国道,由于前2年国道大幅扩路修路,我们不知哪条国道正在施工状态,得请教常开长途的老司机才定得下来)

建议:一部长途车最少备2个司机 [M20] 跑长途前车保养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20:07 | 只看该作者

Re: 铜鼓风光

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铜鼓县,山川秀美,土地肥沃,资源富饶,县城东边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称为"铜鼓石",铜鼓县名因此而得。全县人口13.5万,面积1547.7平方公里,辖6镇3乡。县府驻永宁镇。

其主要特征有:
  一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铜鼓县是湘颚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临铜鼓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宋任穷、腾代远、黄公略、王首道、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转战铜鼓。 在革命战争年代,铜鼓有2.8万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解放后,中央、省对铜鼓革命老区关怀备至,被批准为"全苏区县"。其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有铜鼓部分被写进中学历史教材。

  二是绿色宝库:全县土地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85%,森林覆盖率86.3%,居全省之冠,被誉为"红土地上的绿洲"。全县拥有活立木蓄积量836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5380万根,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据专家推算,这些资源换算成经济价值约有30亿元,每年大约还有7亿元的生态效益。

  三是旅游胜地:天柱峰森林公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万多公顷,分为天柱峰、铜鼓石、大沩山、龙门崖、九龙湖等5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树种资源极为丰富,仅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树种就达30多种。野生动物品种达100多个,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22种。还有一大批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和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铜鼓客家文化浓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治安良好,同时又是最适合人类居处的山城之一。

  铜鼓县还着力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大力兴办小水电,1995年进入全国电气化县行列,目前电力供给有余;抓紧改善与周边大中城市的交通,全面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城乡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并开展了计算机数据及INTERNET等业务;兴建了赣湘边贸大市场和我国南方首家规范化的专业市场----赣西北木竹建材大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铜鼓人民发扬"坚定信心,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老区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县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27元。先后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农产业化示范单位"和"全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上浏公路、铜修公路过境。通往宜春市可沟通浙赣铁路,到南昌、长沙189公里可沟通京广、京九铁路,距湖南黄花机场169公里。




年均温16.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773毫米。矿产丰富,有金、锡、钨、锰、瓷土、花岗岩等。定江河、金沙河 流经境内。




铜鼓虽处边远山区,但后发优势明显。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环境优越,是纯自然的生态山水县城。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50%的竹木资源处于粗加工状态,有大量的其他森林资源以及药材、高岭土、花岗岩、硅石、地热泉等资源可在深度和广度上开发利用。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有5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供开发利用。

  三是水电资源丰富,有3万多千瓦的水力资源可开发利用;

四是草场资源丰富,全县有草山草坡面积3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连片的天然草场有4个,发展草食动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铜鼓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各界朋友到铜鼓来观光旅游、实地考察、投资兴业,共促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20:12 | 只看该作者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

  建园总面积6.5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8万公顷,水面85公顷,新建,扩建旅游景点100余处,并新建水上乐园及大沩山、二处避暑山庄和二处温泉疗养院。总的规划是恢复完善曲水迥园、游苏古巷、七门天隘、杨家山寨、天宝寺等名胜古迹;搞好园内林木改造,庭院绿化、美化及树木园引种管护:维修、加固各景点林区公路和游步道;新建扩建各景点宾馆、餐馆、商业网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抓好温泉开发、扩建;新辟狩猎场,水上乐园、动物园、树种园和竹种园,完善公园管理机构信设施。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天柱峰森林公园真正成为赣西北旅游、避署、疗养胜地。

  整个公园建设预计需投资1.50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5270万元,二期工程9810万元

公园位于北纬28度32' -28度50',东经114度05'-114度44'之间的铜鼓县境东南部,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拥有林木920万棵536种,活立木蓄积445万多立方米,毛竹2800多万株,属国家保护树种30多种,保护动物120多种,97年被原国家林业部列为全国四个"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之一,是中国的竹木建材之乡。

自然景观丰富:
  有"七星伴月"、"灵岩洞天"、"杨家山寨"、"天柱山峰"等十余处,气象万千。 人文景观有:重道爱民的胡浚源,御批书法精湛的帅家乾,妙手回春的肖公显,文韬武略的黄朝甲,富庶一方的清代大商人卢秀麟,还有苏东坡访友的游苏巷和明状元罗洪先墓,明代石刻,牌坊、古塔、古桥、古寺等数十处。

革命旧址:有毛泽东、彭德怀、王首道、肖克、宋任穷、黄公略、何长工、胡耀邦等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和25处革命旧址,馆藏文物410件。新修的大段电站、人工湖与天柱峰形成一体,宛如桂林山水,丰富了公园自然景观。新装程控电话直拨全球。近万亩的原始森林特开发。

公园中心地处县城、交通便利,上高至浏阳,铜鼓至平江等公路干线穿境而过,与320国道、浙赣、京九、京广铁路相接,东通沪杭,西连荆湘,南达两广,北通京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22:37 | 只看该作者

桃花深处悠悠边城

(2004-07-21)

第一天:从广州开车上广清高速,到达清远沿107国道经阳山到连州出省,就到了湖南的宜章县,全程约5小时车程。从宜章出发,沿107国道经郴州和耒阳上长沙的高速公路,沿长常高速行驶约1个半小时到达常德。常德是个干净美丽的城市,在宾馆可看见美丽的沅江。
第二天:早上10时,沿常德至湘西吉首自治州的319国道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过一小时车程。一进桃花山的山门,只见山门附近种满了桃树,桃树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第三天:早上沿319国道从桃花源—沅陵—吉首—凤凰,行程约430公里。
第四天:游凤凰,沱江两岸建有许多吊脚楼,特别有诗意。
第五天:早上开车回长沙,吃过晚饭后开车上岳麓山。
自驾车贴士:107国道湖南路段很多转弯处都画有黄或白实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3:18 | 只看该作者

Re: 国庆铜鼓游记

10月2日阳光明媚,我们开始享受美好假日
离县城不远处即是铜鼓石,不过,没有当地人带路,游客还是比较难找到铜鼓石在哪,多半难以到达天柱峰.因为,铜鼓县很少指路的标牌.这是铜鼓县的不足处.

铜鼓县与众不同之处是:全县没有一个收路桥费的地方,路面平整(柏油路面),时速60公里是比较慢的,80___100公里是当地人的正常车速.我们是外来客,老实点,四处逛的时候,保持70___80公里的时速.

先到铜鼓石,看看象不象一剑劈开的,所以叫试剑石.据说在岁月的沉淀下,底下还有一大截被泥沙掩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3:39 | 只看该作者

Re: 国庆铜鼓游记

从这一面的山顶上俯瞰,能将整个铜鼓县城尽收眼底.从照片上看,铜鼓县城好象挺大的,其实不然.比中山市的一个镇都要小.地广人稀是铜鼓的特点.人少,自然人气不旺,发人头财的事情到铜鼓就不现实.

铜鼓当地人比较懒散,比如,种水稻不施农药,理由是买农药要钱,又要费人工,不如他到山里砍一棵树,几十块钱一上午就到手了.____正是这种未凡事向钱看的风气,保持了铜鼓清新的空气和满眼的绿色.铜鼓人的口号是"即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由于没有努力钻营的观念,铜鼓的物产不丰富,而且,当地的特产在当地不畅销,在外地的销路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3:46 | 只看该作者

Re: 国庆铜鼓游记

10月3日到天柱峰

有些照片照得天不够蓝,并不是天真的不蓝,而是隔着贴了防曝膜的车玻璃拍的缘故,有些是因为采光不足____凡在顶峰拍的/意境好却色彩不够好的,是LG拍的 [M04] [M04] 彼时我正抱着儿子在山腰或山脚下散步 [M20]

天柱峰离铜鼓县城有20多公里远,在铜鼓去修水的路上,没有任何路牌指引.

当地人不要门票,看我们的车牌为粤A,非赣C____宜春地区牌,要收我们7元/人.身边的车与游人长驱直入,只有我们,被一胖子怯生生地拦下.LG立刻给了,但要他给门票.胖子一开始说回程再给,LG说那钱也回程再给___钱已经装入胖子的口袋,向导下车,拿回25元票据和5元钱.向导以为,我们只给了20元,车收15元够了,没想到^^^^岂可为这点小事这点小钱坏了游兴?!车开到大坝附近,坐船去!

船行10分钟,到天柱峰的脚下,4元/位,便宜啊!去时收费,来时任意坐,不收费,原来4元/位管来回.水面其实比较宽,在这拦坝建了个水电站.船家说包船游有30元,40元,100元三种价格.记得她说,30元(40元?)游15公里.

天柱峰的尼姑庵是远近有名的求子庙.香烟缭绕,香客不断,不时有鞭炮传来.还可抽签.有意思的是,他的观音殿建在一个岩石洞中(见铜鼓的庵带扶手的那张照片)

天柱峰其实我们是匆匆忙忙地一游,没有到坝上介绍的许多景点去,包括一线天/瀑布等

图一:大坝附近拍到的天柱峰
图二:天柱峰顶看水系
图三:大坝下游的景色
图四:易行的天柱峰的一段山路
图五:大坝(停车场附近____天柱峰没有象样的停车场,大家都是乱停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3:53 | 只看该作者

Re: 国庆铜鼓游记

10月4日去了龙门林场
10月5日返回从湖南到铜鼓江西境内26公里路,补看晚上赶路看不清楚的景色.

图一:不要以为这是天柱峰公园的标牌.这其实是湖南与江西交界处.注意看柏油路面:湖南这面的破旧了,江西这面的却是新铺过的,路面拓宽平整了许多
图二:进入江西境内的公路旁的小瀑布,不是天柱峰的瀑布
图三:秋收起义的一个指挥所(公路旁拍到的)
图四:毛泽东脱险时住过一晚的吴家祠.这是M一生中最险的经历
图五:M奔跑脱险,藏身的水沟.水沟旁的草长得有1米多高,站在沟边,水声潺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7 23:32 , Processed in 0.1462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