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戈转未来作曲家曾威的博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8 1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威:左边贝多芬  右边慕容晓晓

曾威自撰简历:
    我出生于湖南长沙,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本人自幼爱好音乐,4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时通过全国钢琴(业余)考级十级。13岁时获得湖南省施特劳斯杯钢琴比赛三等奖。200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跟随著名作曲家施万春先生学习作曲。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于秦文琛和杜鸣心教授。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跟随黄蜀青教授攻读和声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7年,应上海民族乐团之约为其改编《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电影配乐,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后获得极大好评。2009年,与蒙古音乐人赛罕等人合作参与上海世博会宣传音乐的创作。2010年参与创作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我的美丽人生》背景音乐。

    我知道贝多芬的时候,是小学二年级。
    当时钢琴老师给我弹了一首令我羡慕不已的曲子,名叫《献给爱丽丝》,我不由得问:老师,这是你写的吗?
    老师说:是贝多芬。
    此后,这个名字便一直在伴随我成长。小的时候学钢琴极为枯燥,有开心的时候,也有厌烦的时候。对各种各样的作曲家也可以说是既爱又恨。记得又一次练琴练烦了,心中不由得暗暗骂道:贝多芬,你写这么多奏鸣曲干什么?
    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已经注定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从小开始学,往后又进入音乐学院,肯定一辈子都会从事这个行业,或者是相关的工作,对此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自己也热爱这份事业,并且自认为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天分。
    对于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也有一些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就不用说了,从小接触的就是这个。流行音乐,也还了解,因为“80后”可以说就是听着这些歌星们的歌长大的。
    进入音乐学院以后,又开始接触20世纪现代音乐,多多少少也进行过研究,虽然到现在也没研究明白。在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老师那里,似乎有这样一种看法:只有古典、传统,或是学院派现代派音乐才值得一提,流行音乐是不入流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对此我并不同意。我认为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灵,使人愉悦,并且陶冶人情操的,都是好的音乐。
    然而最近我发现作为流行音乐的一支主力---网络歌曲,是越来越不靠谱了。
    自从最初的《老鼠爱大米》创下几千万的彩铃下载记录的时候,中国的网络歌曲便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一曲《爱情买卖》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演唱者慕容晓晓也一夜成名。各大超市,杂货店,路边摊全都在撕心裂肺地放着这首曲子,俨然一副此曲一出,谁与争锋的态势。弄得我白天研究贝多芬,晚上出去散步还要被慕容晓晓的歌声轮番轰炸。
    有记者问慕容晓晓:有人说你的歌很俗,你怎么看?慕容晓晓说:俗不俗我不知道,反正这么多人都爱听的歌,肯定是好歌。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一些恶俗的歌曲会有这么大的市场,是因为艺术价值高,还是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呼吁音乐学院的学者们,教授们,赶紧醒醒吧。不要只研究什么贝多芬了;为了给中国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更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我们不妨也来潜心写写网络歌曲吧。
    音乐,也并非谁想卖就能卖的。
      原文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7044700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8-28 21:15 | 只看该作者
曾威是您老哥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0:44 | 只看该作者
曾威是我侄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0:44 | 只看该作者
哈,我老哥还能当未来作曲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1 17:40 , Processed in 0.0823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